黃惠賢
摘 要:讀寫結合,隨文練筆,因其寓寫于讀,以讀促寫,既能為習作提供現(xiàn)成的素材,還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所以備受一線教師的青睞,是語文教學的有效經驗,也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本文探討如何在課堂中精選練筆點,讓隨文練筆卓有成效。
關鍵詞:讀寫結合;習作教學;有效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33-013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3.081
一、精彩之處,學仿寫
教材中的文本都是編者精挑細選出來的,無論是內容還是其表達方式都是值得學生去學習的。對于文本中出現(xiàn)的一些精彩片段,教師除了引領學生反復誦讀理解之外,應有意識地指導學生抓住語言學習的特點,進行仿寫。通過仿寫,學生得以親近語言形式,品悟文本內容,習得寫作方法。
例如學習蘇教版課文《姥姥的剪紙》一文時,文中“你姥姥神了,剪貓像貓,剪虎像虎,剪只母雞能下蛋,剪只公雞能打鳴?!边@句話充分寫出了姥姥剪紙技藝高超。語言幽默風趣,通俗易懂,節(jié)奏感強,讀起來朗朗上口。在課堂教學時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思考:除了這些動物,姥姥還會剪什么?讓學生學著書上這句話的形式“你姥姥神了,剪____像____,剪____像____,剪個____,剪個____?!眮韺懮蠋讉€句子夸夸姥姥。一開始學生寫了許多,比如“你姥姥神了,剪狗像狗,剪鴨像鴨,剪個老牛能耕地,剪個老鼠能打洞?!薄踝x似乎寫得還可以,但細讀可以發(fā)現(xiàn)孩子并沒有體會到文章語言的奧秘,仿寫只是形式上的相似。在指導時,我又一次讓學生細細品讀文中的表達,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很快就有學生舉手發(fā)現(xiàn)了這個句子的奧秘:為了突出姥姥剪紙技藝高超,作者寫的動物都是何其相似的動物,“貓和虎”,“公雞和母雞”。是啊,我們在仿寫時既要關注語言的形式,又要注意語言的內容,重視它的表達效果。有了課文作為“例子”,又從品讀中經歷了對文本語言的發(fā)現(xiàn)、理解、遷移、實踐的過程,學生的表達水到渠成:“你姥姥神了,剪蛇像蛇,剪龍像龍,剪只孔雀能開屏,剪只鳳凰能飛天?!薄澳憷牙焉窳?,剪狗像狗,剪狼像狼,剪只喜鵲能登枝,剪只黃鸝能唱歌?!薄@樣的讀寫結合,緊扣事物形象的特點以及文本語言特色,充分激活學生的思維和想象。仿寫的設計,就如一把智慧的鑰匙,讓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融合在一起,產生共鳴。
二、課文留白,練補寫
有些文章在具體敘述時,作者有意識地在篇中留下一些空白,這些留白處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空白處,入乎其內,徜徉其中,通過練筆把它還原成具體可感、觸手可及的鮮明形象。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可以訓練學生的想象和表達能力。例如在教學《螳螂捕蟬》這篇課文時,第一自然段中講到眾臣力諫吳王時,只有寥寥幾筆。此處正是課文留白處,我引導學生想象,你覺得大臣們應該是怎樣勸諫吳王的,你能想象這樣的場景嗎?王佳鳳同學是這樣寫的:
一位武將站了出來,“大王,攻打楚國雖然是勝算很大,但是在上次攻打其他諸侯國時,兵力已經損失大半,如果這次再出兵,其他諸侯國乘機攻打我國,那后果將難以想象。”吳王沒有說什么,只是冷笑著,但眼中的怒火已然燃起。武將見狀便悄悄退下了。
見勸說不了,在一旁沉默許久的丞相站了出來,“吳王,您這主意不錯,但還有不足之處,我們要三思而后行?!边@話音剛落下,其他眾臣便一起跪下齊呼:“大王三思??!”吳王大怒,一拍龍椅說:“你們這些逆臣,以為朕每天叫你們一起討論國家大事,就可以以下犯上是吧?這是朕打下的江山,是死是活都是朕決定的。誰要是再勸阻我,即日處死。”
這樣的補充式練筆,通過情境想象來表現(xiàn)吳王的專橫固執(zhí),走進歷史,深入地理解了文本,將課文有限的敘述語言,轉化為更加生動具體、豐富多彩的畫面。
三、發(fā)揮想象,編續(xù)寫
所謂續(xù)寫,就是根據(jù)文本的內容,發(fā)揮想象,寫出文章情節(jié)的進一步發(fā)展。續(xù)寫因忠于文章主題,緊緊依托課內所學的語文知識,進一步深化理解,更要體現(xiàn)與作者的深度對話。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課文都適合續(xù)寫的,一般來說一些故事性比較強的課文就比較適合去進行續(xù)寫訓練。比如《愛之鏈》《負荊請罪》《牛郎織女》等,這些課文結尾都留有余地,給學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續(xù)寫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例如在學習《愛如茉莉》一課時,我讓學生根據(jù)課文所學內容,“你從哪些細節(jié)感受到了父母之間的真愛?”帶著對愛的理解,寫一首小詩來表現(xiàn)課文內容。在練筆的過程中,孩子們反復讀課文,反復錘煉語言,反復推敲改寫,不僅讀懂了父母間的愛,更深刻地體會到了愛如茉莉的真諦。
例如在學習民間故事《牛郎織女》一文時,課文學到最后:“……每逢這一天,喜鵲也確實少了許多,據(jù)說他們都到天河那兒搭橋去了?!边@里正是一個編續(xù)寫的好契機。我順勢引導學生想象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時會是怎樣一個場景呢?(出示寫作提示:(1)展開豐富的想象,把你腦海中鵲橋相會的畫面寫出來。(2)要突出人物的特點,從動作、語言、神態(tài)、心理等方面寫具體。)孩子們的續(xù)寫精彩紛呈。
在教學中找準這樣的訓練點,與文本對話,找出能深化文章主題的“情感點”,精心設計續(xù)寫話題,那么教學情感目標的達成就會水到渠成,學生的練筆自然也是有話可說,有情可抒。
四、變換文體,抓改寫
改寫可以是多種形式的,我們可以把一些有趣的故事改成劇本,比如《半截蠟燭》《三打白骨精》等;把一些文質優(yōu)美的課文改編成詩歌,比如《愛如茉莉》《夾竹桃》等;把一些意境優(yōu)美或故事性強的古詩改成蘇教版特有的文體形式“文包詩”。
例如在教學古詩《示兒》時,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陸游的這種愛國情懷,我給學生補充了許多的歷史資料,然后引導學生根據(jù)古詩展開想象:在陸游臨終之時,他是如何向自己的兒子交代后事?對照插圖,發(fā)揮想象,結合歷史資料,再現(xiàn)一位愛國詩人彌留之際的心愿。
這樣的改寫,通過創(chuàng)設的故事情節(jié),把古詩中愛國情感充分地展現(xiàn)了出來,它讓學生把古詩讀得豐厚起來,把靜止的畫面變得鮮活起來,這樣的改寫有利于學生對古詩的理解,更有助于穿越歷史認識詩人。
讀寫結合,隨文精練,它將習作教學化整為零,在讀的過程中練就了“寫的功夫”。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精選練筆點,著眼于內容的生發(fā),立足課文的省略處、可變處、升華處……“借題發(fā)揮”,讀中學寫,習得其法,讓學生在閱讀中提高寫作能力。這種不失時機的小練筆,就是一個“厚積”的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練就了讀與寫的真功夫。
參考文獻:
[1] 黨怡. 讀寫結合,不妨再自由“點”——低年級讀寫結合教學實踐的思考[J]. 小學教學研究, 2016(20):39-40.
[2] 楊敏. 小學語文課堂讀寫結合教學的問題分析與教學策略[D]. 內蒙古師范大學, 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