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秋珍
(修武縣人民醫(yī)院 兒科 河南 焦作 454310)
早期應用喜炎平輔助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的效果觀察
吳秋珍
(修武縣人民醫(yī)院 兒科 河南 焦作 454310)
目的分析早期應用喜炎平輔助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68例手足口病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單藥組(34例)與聯(lián)合組(34例)。單藥組接受利巴韋林進行治療,聯(lián)合組接受喜炎平聯(lián)合利巴韋林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聯(lián)合組患兒退熱時間、手足皮疹消退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單藥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聯(lián)合組的總有效率為94.12%,單藥組的總有效率為76.47%,單藥組的總有效率低于聯(lián)合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手足口病患兒行喜炎平輔助治療可取得較顯著的臨床療效,值得推廣。
手足口病;兒童;喜炎平
小兒手足口病主要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急性傳染病,屬于全球性傳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區(qū)均有此病流行的報道,最早于1957年在新西蘭發(fā)現(xiàn)。該病的潛伏期為3~5 d,有低熱、全身不適、腹痛等前驅癥狀,個別兒童可出現(xiàn)泛發(fā)性水皰、丘疹,伴發(fā)無菌性心肌炎、腦炎、腦膜炎等[1]。該病主要的傳播路徑為接觸患者的皰疹液、糞便、被污染的毛巾或者衣物等。本研究選取手足口病患兒并分組治療,探討喜炎平輔助治療的效果,以期為臨床治療方案的選擇提供參考。
1.1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修武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67例手足口病患兒,按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單藥組(34例)與聯(lián)合組(34例)。單藥組中男18例,女16例,年齡1~4歲,平均(2.45±0.12)歲,病程4~8 d,平均(6.12±0.14)d;聯(lián)合組中男16例,女18例,年齡1~5歲,平均(2.87±0.45)歲,病程4~9 d,平均(6.79±0.37)d。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病程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治療方法兩組患兒均接受抗感染、退熱、補液等治療。給予單藥組患兒利巴韋林注射液(上?,F(xiàn)代哈森藥業(yè)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23033)10 mg/(kg·d)加入10%的葡萄糖注射液中靜脈滴注,1次/d,療程為7 d;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聯(lián)合組患兒加用喜炎平(江西青峰藥業(yè)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20026249)0.3 ml/(kg·d)加入10%的葡萄糖注射液中靜脈滴注,1次/d,療程為7 d。
1.3觀察指標兩組患兒住院天數、手足皮疹消退時間、退熱時間等。
1.4療效判定治療3 d后,若患兒的體溫降至正常,內皮疹消退,皰疹結痂,無新鮮皮疹出現(xiàn),且患兒精神狀態(tài)良好,則為顯效;治療5 d后,若患兒的臨床癥狀得到緩解,體溫下降幅度明顯,皮疹基本消失,患兒的精神狀況良好,則為有效;治療7 d后,若患兒的皮疹與治療前相比無減輕跡象,甚至有加重傾向,則為無效。有效率+顯效率=總有效率。
2.1各項指標治療后,聯(lián)合組住院天數較單藥組少,退熱時間、手足皮疹消退時間較單藥組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指標比較
2.2臨床療效單藥組顯效11例,有效14 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75.76%;聯(lián)合組顯效20例,有效12 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4.12%。聯(lián)合組總有效率高于單藥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小兒手足口病輕癥患兒早期有咳嗽、流涕與流口水等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癥狀[2],在發(fā)熱1~2 d后開始出現(xiàn)皮疹,部分患兒還出現(xiàn)口腔黏膜皰疹等。其中,重癥患兒的病情進展較為迅速,通常在發(fā)病1~5 d內便可引發(fā)一系列并發(fā)癥,如肺水腫或腦炎等[3]。同時,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以夏、秋季節(jié)多見,其中6~8月份為發(fā)病高峰期,并常見于5歲以下兒童,具有極強的傳染性。另外,手足口病可在短期內迅速蔓延,并難以控制[4],若不及時采取有效治療措施,極有可能引起腦膜炎、心肌炎以及肺炎等嚴重并發(fā)癥,威脅患兒生命安全。
喜炎平注射液的成分為水溶性穿心蓮總內酯,屬于清熱解毒類中成藥,止咳止痢[5],具有抗感染等作用,尤其在抗病毒方面,對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均有較明顯的滅活作用,且該藥物一般不產生耐藥性,與同類藥物相比,活性較強,毒副作用不明顯、安全性更高。利巴韋林(別名病毒唑)為無色的澄明液體,具有抑制多種病毒生長的作用,屬于一種廣譜抗病毒藥,主要適用于幼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甲型、拉薩熱、乙型流感及副流感病毒感染、單純皰疹、帶狀皰疹等的治療。該藥進入體后,可迅速分布到身體各部分,并在肝內代謝,經腎排泄[5],具有吸收快、副作用少,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等特點。本研究中,聯(lián)合組患兒退熱時間、手足皮疹消退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單藥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聯(lián)合組的總有效率為94.12%,單藥組的總有效率為76.47%,單藥組的總有效率低于聯(lián)合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對手足口病患兒行喜炎平輔助治療可取得較顯著的臨床效果,值得推廣。
[1] 楊璞葉,劉蒲芳,楊震,等.楊震教授治療重癥手足口病腦炎經驗[J].陜西中醫(yī)2015,36(1):75-77.
[2] 張玉山.喜炎平與單磷酸阿糖腺苷聯(lián)合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的臨床效果觀察[J].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2015,26(2):216-218.
[3] 邱志宏,馬杰,赫立恩,等.喜炎平注射液在兒科應用的調查[J].醫(yī)藥導報,2015,34(12):1660-1661.
[4] 郭洪新.喜炎平聯(lián)合利巴韋林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療效觀察[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4,52(4):48-52.
[5] 金萍,沈樂琴,陳勇南,等.喜炎平聯(lián)合利巴韋林治療小兒手足口病伴發(fā)熱療效觀察[J].兒科藥學雜志,2015,21(3):21-24.
R 725.1
10.3969/j.issn.1004-437X.2017.20.038
2016-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