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瑤
摘要:海草房只分布在膠東半島區(qū)域,是當地地域性環(huán)境系統所決定的產物,文章主要從地域性環(huán)境文化中的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文化環(huán)境兩方面來探討地域性環(huán)境對海草房的影響。
關鍵詞:地域性環(huán)境;海草房;膠東半島
引言:海草房是僅存于膠東半島地區(qū)的具有很強特性的一類建筑形式,建筑用料均來源于當地材料,其建造結合了膠東半島的地形、氣候、地理環(huán)境等自然因素以及當地的人文社會因素等多項條件。海草房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其屋頂采用的是海草,海草質感蓬松,通過上面緊繃的漁網將一層層海草聚攏成高聳的屋脊,呈現出淺褐發(fā)灰的天然色調。直到現在,海草房已然成為膠東半島地區(qū)古老的民居標本,由于海草房具有濃厚的建筑文化,現已經被山東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1膠東半島的自然環(huán)境
根據保羅·奧利佛的地理環(huán)境綜合論,鄉(xiāng)土建筑的建筑特征受當地的自然環(huán)境影響極大。膠東半島東南北三面環(huán)海,海草房是當地民居的最典型代表,它所用的材料是生長在淺海地帶的海苔草,正是由于膠東半島得天獨厚的地理、溫度、濕度、氣候等條件,才能衍生出海草房這種優(yōu)美古樸的傳統地域性建筑。
1.1氣候條件對海草房的影響
全國地域范圍內沿海的地區(qū)有許多,如江浙沿海地帶、海南島亞熱帶沿海地帶等等,但唯獨在膠東半島存在海草房,總的來說,這是由多種自然因素組合的結果。例如,江浙沿海地帶海水的可見度較低,不適于海草的生長,所以江蘇、浙江等地不具備建設海草房的原材料:而海南島、廣西等亞熱帶地區(qū),其淺海領域有豐富的海苔草,卻依然沒有海草房的出現,那是氣候條件的地域性差異造成的。
從生物學角度來講,海苔草是初級生產者,其生長需要大量攝取光,因此僅分布在淺海區(qū)域。而膠東地區(qū)日照資源豐富,平均日照時數可達7h左右,另外,季節(jié)性風潮將大量的海苔草卷上海岸,當地居民能夠輕易的收集到大量的海草,這就促使海苔草成為當地居民廉價的材料。
膠東半島是溫帶季風性氣候,冬季大陸易形成冷高壓氣流,造成寒風降雪:夏季氣旋活動頻繁,多暴雨臺風。因此,風和降水成為影響海草房結構形態(tài)的主要因素,海草房的屋頂由一層層厚厚的海草疊加成三角形的陡坡,既可以起到防風作用穩(wěn)固房屋結構,又可以在豐雨季加快排水以防海草腐爛,以順應當地多風多雨的氣候;在北方,冬季保溫比夏季隔熱更重要,高而厚的海草再加上厚粗的石料,為居民提供了天然的隔熱保溫圍合體,使得海草房冬暖夏涼。
1.2地理條件對海草房影響
膠東半島三面環(huán)海,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海洋,海洋是當地居民賴以生存的基礎,膠東半島的居民很早就學會利用海洋資源,以海為生,也為海草用來當做海草房的屋頂提供了基礎。由于膠東半島多丘陵地帶,因此海草房的選址順應了當地崎嶇不平的地形地貌,即在背山面水之處,可以在夏季方便及時排水,利于通風和獲取陽光,到了冬季還能阻礙來自山背部的寒風,為農作物的生長和人們的生活提供適宜的環(huán)境。在過去,膠東半島由于多丘陵導致交通運輸業(yè)并不發(fā)達,這就使得過去的膠東半島是一個經濟閉塞、與世隔絕的地方,內外文化難以相互傳輸交流。因此,交通道路的閉塞性也是催生海草房的獨特建筑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2社會文化環(huán)境對膠東半島海草房的影響
社會文化環(huán)境是影響民居形式的重要因素,所有居住地都會受到觀念、風俗、宗教等傳統社會文化因素的制約,在民居的建造過程中,建造者即居住者,其住宅的形式是人們自然選擇的結果,這就決定了海草房民居具有很強的地域性。
2.1因地制宜利用資源
在古時,由于生產力的低下,丘陵地帶的糧食產量不足以滿足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所以人們最大程度地利用海洋資源,許多居民靠打漁為生,正所謂靠海吃海,一系列海洋產物由此衍生出來,海洋資源由此被運用到社會生活的種種方面,其中海苔草便是其中被用于建造房屋的一部分。
2.2居民生產生活方式對海草房的影響
在膠東半島地區(qū),海水制鹽產業(yè)非常發(fā)達,但其發(fā)展也使得用于建筑的樹木和蘆葦供不應求,這就迫使人們尋找更便于得到和利用的材料,也就是季風風潮帶來的天然產物海苔草。這就印證了人民的生產生活方式對海草房的產生也有著重要的影響,海草房的出現是與人們的社會文化生活相適應的結果。
2.3社會等級制度對海草房布局的影響
在膠東半島,海草房一般以三合院的形式最為常見,這種合院的布局形式,反映了中國傳統社會儒家學派提出的等級制度,即正房坐北朝南,供居住,中間是客廳,東西兩側為臥室;東西廂房是廚房和客臥:門房倒座用于儲藏。這種傳統的空間布局既反映了當地居民對民俗的一種傳承,又可以體現出家族的尊卑有別,是受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文化影響,為儒家思想所推崇,也是具有中國特色孝道的體現。
2.4民居風水中的海草房
中國社會自古以來就善于用風水來解釋人文社會與天地自然的關系,對于民居的選址更是將風水學運用到了極致,在建房之前一般都由當地位高權重的人(懂當地風俗習慣、風水)根據陰陽八卦之說,對宅基地進行方位選擇,然后選定建房吉日開工破土。海草房的選址符合古人的“背山面水,負陰抱陽”風水觀念,風水學中,把溫度高、光照多、地勢高的地方統稱為“陽”,海草房則選在陽坡,利于陽氣的聚而不散,隔絕背山的陰氣;風水還講求“氣”,對于民居,只有選擇恰當的位置朝向才可以吸納天地之靈氣,溝通物質層面與精神層面,匯聚萬物中的能量。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北方居民更加注重風水的運用,膠東半島居民自古就把海草房當作一生所托。因此,海草房的選址及建成合院的形式蘊含著豐富的哲理與風水觀念效應。
結束語: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膠東半島民居海草房是膠東半島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文化環(huán)境的混合產物。地域性環(huán)境作為一個地域內獨一無二的物質與精神所寄托的存在,塑造出了獨具特色的海草房,鄉(xiāng)土建筑的傳統民居是地域性環(huán)境下的產物,正如海草房的美令眾多文人墨客心生無限感慨,它也在一定程度上以一種地域性符號將傳統文化與精神留給后世傳承與品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