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代》周刊10月31日文章,原題:永遠保持職業(yè)化,探訪中國蓬勃發(fā)展的管家學校他們戴著白手套的正顫抖的手緊握沉重瓷盤,祈禱金屬蓋子不要發(fā)出讓指導教師發(fā)怒的聲響。8名管家學員把盤子放在閃亮的銀質刀叉之間。德國教師弗洛里安·朗格說:“那個盤子離桌子邊太近?!?/p>
在荷蘭國際管家學院的成都分院,白天漫長而艱難。該校已按歐洲傳承數(shù)百年的標準培養(yǎng)出百名畢業(yè)生。學生不但要學如何選擇上佳葡萄酒,還要學習挑選中國美酒、教太極、表演茶道并在高爾夫球場當球童。對許多人來說,這是另一個世界。“我們的一些學生從未用刀叉吃過飯”,正計劃在上海再開一家分院以滿足中國人激增的需求的該學院創(chuàng)始人羅伯特·溫尼克斯如是說。
某種程度上,這種需求歸因于描寫上層社會紳士及其仆人生活的熱播英劇《唐頓莊園》。突然之間,中國的富豪大亨們渴望隨時都有一名衣著整潔的仆人等待召喚,數(shù)百萬中國年輕人也開始迷上老式英倫范兒?!斑@種職業(yè)令我著迷”,辭掉法院工作的24歲的楊云飛(音)說,“我知道現(xiàn)實生活不同于電視劇。也被告誡這種培訓很艱苦,但沒想到這么苦?!?/p>
艱苦意味著每天15小時無休無止的訓練,包括如何洗馬桶和熨桌布等。被燒傷和起水泡是家常便飯。但這并不比許多畢業(yè)生眼中的實際工作更苦——每天工作20小時并非稀罕事。盡管平均1.2萬元的月薪相對較高,但許多中國老板并不領會歐洲雇主及其管家之間基于相互尊重、理解和信任的關系。中國有159萬百萬美元富豪,但“我們的客戶并非都那么有教養(yǎng)”,溫尼克斯說,“他們在自己的公司里習慣了大家曲意奉承?!?/p>
對管家學校的畢業(yè)生來說,最大挑戰(zhàn)往往是在面臨粗野老板時保持鎮(zhèn)定從容。該校培訓主管說,“你或許會沮喪并感到憤怒和孤單,但作為管家你必須永遠保持職業(yè)素質?!钡罱K,僅有約1/5畢業(yè)生進入私人服務領域。
改革開放后,日漸富裕的中國人正用曾遭摒棄的禮儀重新認識自己,尤其是越來越多人到國外旅游之后?!?/p>
(作者查理·坎貝爾,王會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