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瓊
抗生素與安宮黃體酮聯合治療子宮內膜炎
●李麗瓊
目的:分析探討抗生素聯合安宮黃體酮治療子宮內膜炎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10月所收治的子宮內膜炎患者16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80例;對照組患者施以抗生素治療,而研究組患者施以抗生素聯合安宮黃體酮治療,然后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結果:研究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比對照組患者明顯偏高,組間差異明顯,P<0.05;且研究組在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對照組患者明顯偏低,組間差異明顯,P<0.05。結論:抗生素聯合安宮黃體酮對于治療子宮內膜炎的臨床效果顯著,能大大降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安全可靠,因而具有廣闊的臨床應用價值。
抗生素;安宮黃體酮;子宮內膜炎;臨床效果
子宮內膜炎是婦產科較為常見的疾病,此病的致病因素較多,例如宮腔手術、妊娠、宮頸炎以及陰道炎等均可能會導致子宮內膜炎的發(fā)生[1]。其主要臨床癥狀表現為痛經、白帶異常以及月經量增多等,因而會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目前在臨床上對于治療子宮內膜炎比較常用的方法就是施以抗生素治療,具有一定的臨床效果,但長時間運用抗生素極易出現耐藥性[2]。臨床實踐表明,將抗生素與安宮黃體酮聯合運用對于治療子宮內膜炎具有較為顯著的效果。本研究選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10月所收治的子宮內膜炎患者160例作為研究對象,對其分別施以常規(guī)抗生素治療及抗生素聯合安宮黃體酮治療,分析二者臨床效果。現將整個研究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10月所收治的子宮內膜炎患者16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80例;研究組患者年齡分布在20-48歲,平均年齡為(36.47±2.15)歲,患者病程分布在2-9個月,平均病程為(4.25±1.16)個月;對照組患者年齡分布在21-49歲,平均年齡為(37.14±2.08)歲,患者病程分布在3-8個月,平均病程為(4.31±1.08)個月。對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統(tǒng)計,包括年齡、病程及家庭背景等均不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施以甲硝唑治療,并進行靜脈滴注給藥,首次用藥劑量按照體質量實施,即15mg/kg,相應維持量按照體質量7.5mg/kg,且每隔6-8小時給藥1次;同時對患者施以頭孢美唑治療,劑量為1~2g,將其加入至0.9%的氯化鈉溶液進行靜脈滴注脈滴注,或運用頭孢噻肟治療,劑量為1~2g并進行靜脈滴注,每天用藥3~4次,持續(xù)用藥5d;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治療的基礎上聯合運用安宮黃體酮治療,劑量為10mg,予以口服治療,持續(xù)治療21d為一療程,且3個療程后進行復查。
1.3 評價指標
療效評定標準為[3]:(1)顯效:患者月經恢復至正常,且腹痛癥狀消失,白帶的顏色與流出量均恢復正常,各項指標檢查均正常;(2)有效:患者月經逐漸恢復至正常,且其他癥狀均有所減輕;(3)無效:患者癥狀及其體征狀況均沒有明顯的變化??傆行剩?顯效+有效)/病例總數×100%。
1.4 統(tǒng)計分析方法
運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觀察及記錄的數據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相應計量資料以(x±s )來表示,并進行t檢驗,說明差異是否顯著,而計數資料則是用百分率(%)進行表示,相應用X2予以檢驗,如果結果有P<0.05,則說明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經不同方式治療后,研究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97.5%比對照組患者的83.8%明顯偏高,組間差異明顯,P<0.05。具體數據詳見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發(fā)生的不良反應主要包括惡心嘔吐、腹瀉及頭痛眩暈等,但經停藥或更換藥物后能夠自行得到好轉。研究組患者經治療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5%(2/80)比對照組患者的6.3%(5/80)明顯偏低,組間差異明顯,X2=6.429,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子宮內膜炎屬于婦產科較為常見的疾病,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包括經期性生活、子宮長時間存在出血狀況、節(jié)育環(huán)的運用以及婦科檢查過程中消毒措施不完善等。厭氧細菌是引發(fā)子宮內膜炎的主要病菌,包括鏈球菌、葡萄球菌以及大腸桿菌等,外部細菌將會通過陰道而進入子宮,致使子宮內部環(huán)境出現失調,導致患者子宮出現炎癥或是陰道不規(guī)則流血等癥狀[2]。對于子宮內膜炎,如果治療不及時將會引起疾病的惡化,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
臨床上對于子宮內膜炎的治療主要是運用抗生素,而抗生素雖然起效較快,但相應治療效果并不理想,極易出現耐藥性。醫(yī)學研究表明,安宮黃體酮可以對子宮內膜產生直接的作用,其能夠與孕激素相結合從而對雄激素產生抑制作用,降低雄激素的活躍程度,大大降低子宮內膜炎的發(fā)生率,抑制子宮內物質的分泌,從而對子宮內膜炎起到較好的治療效果。此次研究表明,研究組患者施以抗生素聯合安宮黃體酮治療后患者治療有效率為97.5%比對照組患者的83.8%明顯偏高;且研究組患者在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對照組患者明顯偏低。這與相關的研究結果相似,進一步證實抗生素聯合安宮黃體酮對于治療子宮內膜炎的臨床效果顯著,能有效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抗生素聯合安宮黃體酮對于治療子宮內膜炎具有較為顯著的臨床效果,能有效降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安全可靠,值得在臨床上的推廣應用。
(作者單位:儀隴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
[1]孫磊.抗生素與安宮黃體酮聯合治療子宮內膜炎的療效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5,56(19):126-127.
[2]劉新菊.安宮黃體酮聯合抗生素治療子宮內膜炎療效評價[J].中國醫(yī)藥,2014,27(5):64-65.
[3]任偉茹.安宮黃體酮聯合抗生素治療子宮內膜炎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4,45(18):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