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建立犯罪記錄查詢制度不僅可以對相關犯罪和犯罪人的信息進行全面的收集、登記,而且可以為刑法學尤其是犯罪學的實證研究提供堅實的基礎和支持,更有利于保障法律的高效實施。本文認為從江蘇省犯罪記錄查詢制度的現狀入手,對相關共性問題進行分析梳理對于完善我國犯罪記錄查詢制度顯得尤其重要。
關鍵詞 犯罪記錄 查詢制度 問題
基金項目: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資助項目“犯罪記錄查詢制度研究”(2014SJB086)。
作者簡介:李濤,南京工業(yè)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中圖分類號:D92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0.016
近年涉及犯罪記錄的法律、司法解釋及其規(guī)定相繼出臺。其中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聯合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發(fā)布的《關于建立犯罪人員犯罪記錄查詢制度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是我國現行犯罪記錄查詢制度的綱領性文件和重要依據,其僅初步建立了當下犯罪記錄查詢制度的操作程序與遠景藍圖。但在司法實踐中犯罪記錄查詢制度仍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急需建立全國犯罪記錄數據庫
自2012年始,我國開始試圖建立跨部門的、統一的、適用于全部犯罪人員的犯罪記錄數據庫和查詢制度?!兑庖姟芬?guī)定對于犯罪人員信息登記的信息應該包括以下內容:犯罪人員的基本情況、檢察機關和審判機關的名稱、判決書編號、判決確定日期、罪名、所判處刑罰以及刑罰執(zhí)行情況。但五年已經過去了,在司法實踐中關于跨部門的犯罪信息資源的整合和有效管理仍沒有實質性的突破。缺乏全國性的犯罪記錄數據庫,使得全國犯罪記錄查詢制度的建立遙遙無期。因此,我們急需合理整合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數據庫的資源建立全國犯罪記錄數據庫。
(一)嚴重的部門壁壘
我國公安行政機關的身份證查詢系統可謂是人口數據基礎信息的“天眼”,覆蓋面十分廣泛。它不僅管理著基本人口的數據信息、網上追逃人員的信息,而且其系統內的看守所對在押人犯、強制戒毒人員的信息亦實施登記管理。但這樣完備的信息只供公安系統內部查詢使用,而未與其它機關進行共享。①因此需要打破部門之間的壁壘,實現資源的開放共享。
(二)司法資源的單一、低效利用
2015年5月15日江蘇省人民檢察院公布,需要查詢行賄犯罪記錄的個人和單位只要憑借有效的證明就可以在網上提交查詢申請,三個工作日便可以下載打印查詢結構。此舉乃江蘇省首創(chuàng)。依據《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行賄犯罪檔案查詢工作的規(guī)定》而建立的“行賄犯罪檔案查詢系統”是針對賄賂犯罪而專門建立的查詢系統,收集了自1997年10月以來全國各級人民法院生效判決確認的有關賄賂犯罪的信息。該系統的聯網運行有效抑制了賄賂犯罪的發(fā)生,形成了一道無形的防腐隔離帶,但該系統僅僅針對一種單一性犯罪,而且是在檢察系統內運行使用。雖然該系統與建立犯罪記錄查詢制度之間在制度定位與價值功能上二者存在本質的差異,在適用范圍和法律效果上也存在天壤之別,但兩者在制度建立的框架、形式和運行機制上卻有相同之處,可以相互借鑒學習。②我們可以對該系統進行整合,為犯罪記錄數據庫和查詢系統的建立奠定理論和實踐的基石。
(三)尚待“激活”的刑事裁判文書數據庫
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頒行的《關于推進司法公開三大平臺建設的若干意見》、《關于人民法院在互聯網公布裁判文書的規(guī)定》的相關內容,在互聯網上全方位公開裁判文書尤其是刑事裁判文書。最高法院此舉措的目的本來僅在于司法公開和透明,但無意之中卻形成了一個全國性的刑事裁判文書的數據庫,造就一個任何人可以隨時隨地在各級法院的官方網站上查詢他人的犯罪記錄的數據庫,而且犯罪人的犯罪記錄將持續(xù)存在,由此形成的前科評價和非規(guī)范評價的范圍將被無限擴大,增加了犯罪人重返社會的機會成本,為社會的安定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因此需要對形式裁判文書的公布的方式、范圍和期限進行重新的思考和合理的設置,從而建立與犯罪記錄查詢制度能夠互通互享的裁判文書公布機制,是我們當下必須直面的重大問題。
二、完善和規(guī)范犯罪記錄查詢制度的具體程序
全國犯罪數據庫的完成只是打好了基石,怎樣才能運行和利用好數據庫還要依靠進一步的法律法規(guī)來說明。根據《意見》的宗旨是要對犯罪人員的相關信息進行合理登記和有效管理,其內容除了要建立犯罪人員的信息數據庫之外,還要建立犯罪人員信息通報機制、規(guī)范犯罪信息查詢程序、建立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明確違規(guī)處理犯罪人員信息的責任等。③但《意見》對于犯罪記錄查詢的具體程序規(guī)定過于籠統而缺乏可操作性。
(一)查詢主體不鮮明且范圍小
《意見》對于賦予哪些主體查詢權并沒有給出明確答案,根據其規(guī)定的查詢理由我們可推出單位、本人和辯護律師是適格的查詢主體。基于審慎的態(tài)度而嚴格限制了查詢主體,從而截斷了與案件有利害關系的人知悉刑罰執(zhí)行情況的路徑。④
(二)查詢具體內容不明確
《意見》對于犯罪記錄中需要載明的犯罪人員的相關信息進行了詳細的列明,但對于查詢主體通過查詢可以得到的犯罪記錄的具體內容和范圍以及如何使用獲得的查詢信息卻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對于查詢的內容和范圍可以借鑒2006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制定的《關于受理行賄犯罪檔案查詢的暫行規(guī)定》中第22條的規(guī)定要求查詢結果告知的具體內容包括“作出行賄犯罪判決、裁定的人民法院,判決時間和結果、實施犯罪行為的時間和犯罪金額、如有多次行賄犯罪的要依次列明”等。
(三)查詢期限規(guī)則不具體
《意見》對于未成年人輕微違法犯罪實行犯罪記錄封存制度,這是原則,但仍有例外?!兑庖姟芬?guī)定:“犯罪記錄被封存后,不得向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但司法機關為辦案需要或者有關單位根據國家規(guī)定進行查詢的除外。”這樣的規(guī)定因其未對具體例外的單位進行明確的限定而導致了例而不外,使得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查詢期限規(guī)則無區(qū)分性的明確具體規(guī)定,導致司法實踐中這些可供查詢的犯罪記錄被無期限使用,為犯罪人重返社會增加了無形障礙。⑤
(四)責任承擔方式不確切
從形式上看,《意見》對于各個階段的處理犯罪記錄的違規(guī)行為者均要求追究相關的責任,但卻沒有明確規(guī)定責任的具體承擔方式。這種規(guī)定的直接惡果是為泄露、不按規(guī)定提供和使用犯罪記錄的責任人員逃避,減輕法律責任打開了方便之門。
三、進一步完善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fā)展,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日益增多,而且出現低齡化的趨勢。江蘇省2014年共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3000余件。因此如何有效的引導這些迷途少年改過自新和如何預防青少年犯罪則成為當下重要的社會問題。對于未成年人罪犯,我們應該教大于罰。本著這一基本原則,早在2008年出臺的《中央政法委關于深化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若干問題的意見》中就做出明確的指示和要求,對確已改過自新無社會危險性的未成年人犯罪記錄要逐步有條件的建立輕微犯罪的犯罪記錄消滅制度。之后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以下簡稱《刑法修正案(八)》)增加規(guī)定了“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被判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人,在入伍、就業(yè)的時候,免除向有關單位報告自己曾受過刑事處罰的義務”,從立法層面確立了“未成年人輕罪報告免除制度”。而2013年1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刑事訴訟法》)則更進一步,首次從立法層面規(guī)定了未成年人輕微犯罪記錄封存制度。這是法律的巨大進步,但遺憾的是原則性的規(guī)定過于謹小慎微,而且缺乏具體的實施細則。為了更好的貫徹實施未成年人輕罪記錄封存制度,2013年由江蘇省高院牽頭,聯合12個部門出臺了《江蘇省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工作實施意見》,在該意見中試圖對封存的對象、內容、范圍、程序以及申請查詢的例外情況和理由進行細化說明,但效果甚微。我國的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仍存在許多問題。
(一)適用對象范圍過小
《刑事訴訟法》第275條規(guī)定了未成年輕微犯罪記錄封存制度。根據法律的規(guī)定該制度的適用時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一是犯罪時年齡不滿十八周歲;二是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的刑罰。同時,最高人民檢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以司法解釋和規(guī)定的方式將對未成年人不起訴的決定和對未成年人免除刑事處罰的情況也納入該制度的適用范圍。但即便如此,對于未成年人犯罪記錄查封制度的適用對象仍應進一步擴大,將終止審理、無罪宣告的情況也同樣納入。放眼未來,應將目前的輕罪封存的原則打破,將適用對象擴充至所有未成年人。
(二)啟動方式過于單一
就我國法律的目前規(guī)定能夠啟動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的是司法機關。在司法實踐中一般由人民法院直接決定,人民檢察院實施監(jiān)督。單一的啟動方式會侵害未成年的合法權益,因此應當明確相關人員在有關機關對未成年人犯罪記錄應當封存而未封存時的啟動資格和程序。
(三)與其它法律規(guī)定之間存在矛盾
《刑法修正案(八)》設立了未成年人輕微犯罪記錄免除報告制度,設立該制度的宗旨在于給予未成年人提供平等的就業(yè)機會,讓他們能夠重返社會。但這一規(guī)定卻與其它法律之間的規(guī)定存在巨大的矛盾沖突。《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第7條規(guī)定“受過刑事處罰的,但過失犯罪的除外,不予頒發(fā)資格證書”。我國的《教師法》、《會計法》、《執(zhí)業(yè)醫(yī)師法》等都有類似的規(guī)定。于是在司法實踐中就出現了這樣的尷尬問題,曾因輕微犯罪的未成年人在犯罪記錄被封存之后,想從事律師、教師、醫(yī)生、會計等相關職業(yè)的時候,是應當遵照《刑法修正案(八)》規(guī)定的報告免除義務,還是遵守這些職業(yè)的相關法律規(guī)定?
注釋:
①于志剛.關于建立國家犯罪記錄數據庫和查詢制度的建議.犯罪研究.2016(3).3-9.
②于志剛.中國犯罪記錄的構建與司法資源的體系化整合——以最高人民檢察院“行賄犯罪檔案查詢制度”為視角的展開.江漢論壇.2016(3).117-128.
③李玉萍.《關于建立犯罪人員犯罪記錄制度的意見》理解與適用.人民檢察.2012(16).30-33.
④高一飛、高建. 中國犯罪記錄查詢制度的改革與發(fā)展.中國刑事法雜志.2013(5).86-93.
⑤王新.論未成年人犯罪記錄查詢制度的優(yōu)先建立.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7(4).104-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