郄素會
(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三醫(yī)院藥劑科,河北 石家莊 050000)
宮頸癌疫苗用于18~25歲中國女性預防宮頸癌的藥物經濟學評價
郄素會
(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三醫(yī)院藥劑科,河北 石家莊 050000)
目的為18~25歲中國女性預防宮頸癌使用的宮頸癌疫苗進行藥物經濟學評價。方法基于Markov模型,選擇18~25歲的的中國健康女性作為研究對象,計算其宮頸癌疫苗注射的長期成本與健康產出,并結合研究對象的意愿支付水平,對宮頸癌疫苗的使用經濟性進行判斷。同時,對貼現(xiàn)率、成本以及有效率等若干指標采取敏感性分析與判斷。結果觀察組具有低成本、高效果的絕對優(yōu)勢,增量成本效用比達到43490/QALY,與對照組相比,疫苗組的經濟有效性臨界標準低于對照組,這意味著宮頸癌疫苗的使用經濟有效。結論為18~25歲的中國女性使用宮頸癌疫苗來預防宮頸癌,此方案具有良好的經濟性,但是模型假設、數(shù)據來源等有一定的局限,因此最終仍需要通過臨床試驗來獲得更加準確的研究結果。
宮頸癌疫苗;18~25歲;中國女性;預防;藥物經濟學
宮頸癌是危害緊隨乳腺癌之后的第二大女性惡性腫瘤,患者死亡率極高,如何預防宮頸癌已經成為全世界的研究重點。目前,關于HPV感染、宮頸癌之間的關系已經得到了分子生物學、流行病學以及臨床研究資料等多個方面的證實,因此采用HPV疫苗來預防宮頸癌成為各國醫(yī)學工作者研究的主要方向[1]。但是宮頸癌疫苗的使用對于處于不同年齡、不同地區(qū)、不同癌變程度的女性健康人士或女性患者具有著不同的藥物經濟學價值,而宮頸癌疫苗的使用應該具有經濟性與有效性。本文基于Markov模型對18~25歲的中國女性進行宮頸癌疫苗預防宮頸癌的藥物經濟學價值進行探究。
本文所收集的資料主要源于知網、萬方、維普、龍源等常見文獻網站中收入的各種文獻資料,采用決策樹模型及Markov模型對所收集的材料進行測算。選擇第一個于中國進行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的宮頸癌疫苗Ⅱ/Ⅲ為基礎,以來自中國浙江的無疫苗注射史、無HPV病毒感染史的18~25歲健康女性作為研究對象。
本文在宮頸癌篩查方面主要使用巴氏涂片檢查進行細胞學檢測,本文將“HPV二價疫苗注射加巴氏涂片法”作為觀察組,將常規(guī)的“巴氏涂片法”作為對照組,為兩組進行比照分析。
研究中所涉及的Markov模型其結構示意圖如下:
(1)有效率:從相關文獻中獲取宮頸癌疫苗及篩查方案有效率的相關數(shù)據。
(2)結局指標:①成本信息:基于醫(yī)療系統(tǒng)角度,計算直接醫(yī)療成本與宮頸癌治療成本,以及與不良反應治療相關的費用。本研究所研究的篩查方案與疫苗均是僅有輕微不良反應,如局部疼痛,因此可以將研究成本簡化為直接醫(yī)療成本,即疫苗注射成本及宮頸癌篩查費用。②效用信息:每一例受檢對象根據其健康狀態(tài)均可以得到0~1分的效用值,其中0分為死亡,1分為完全健康[2]。
(3)健康狀態(tài)的轉移概率:這一指標在Markov模型中非常重要,特指患者由其中一個狀態(tài)轉變?yōu)榱硪粋€狀態(tài)或是停留在原有狀態(tài)的概率,此指標結果同樣取自相關文獻。針對臨床試驗周期和模型循環(huán)周期并不相同的問題,應該對臨床試驗的事件發(fā)生率給予轉換處理,獲得單一循環(huán)周期的轉移概率。在藥物經濟學評價中,相關計算公式為:①事件發(fā)生率=-[ln(1-臨床試驗在隨訪期間的事件發(fā)生概率]/時間期限;②轉移概率=1-e-事件發(fā)生率*時間期限[3]。
(4)貼現(xiàn)率:若是疾病治療時間在1年以上,便需要“貼現(xiàn)”,即:凈貼現(xiàn)值=某時點時的價值/(1+貼現(xiàn)率)某時點。而本文選擇的貼現(xiàn)率為3%[4]。
參與實驗的患者其臨床數(shù)據均行決策樹模型分析軟件包Treeage Pro 2011分析藥物經濟學價值。在軟件中設定成本效用的相關參數(shù)可以自動獲得平均與增強兩個成本效用比;若將參數(shù)范圍進行改變,則可以根據結果的變化分析出敏感性。
宮頸癌疫苗和巴氏檢測法的有效率見表1。
表1 有效率(%)
效用信息和成本信息見表2。
表2 效用信息和成本信息
轉移概率見表3。
表3 轉移概率
觀察組采用的宮頸癌疫苗加巴氏涂片法具有更高的效用與更低的成本,增量成本效用比達到43490/QALY,與對照組相比,疫苗組的經濟有效性臨界標準低于對照組,這意味著宮頸癌疫苗的使用經濟有效。見表4。
表4 成本效用比(元)
本研究選擇來自中國浙江的無HPV感染史、無宮頸癌疫苗注射史的18~25歲女性進行研究,構建Markov模型,對國產二價HPV疫苗進行經濟有效性的分析。鑒于國內目前關于宮頸癌預防疫苗經濟有效性的分析較少,因此選擇了來源于臨床的試驗資料與來源于各種權威期刊網站的文獻,然而由于數(shù)據不夠全面、所涉及的指標并非源自同一對象,模型中進行的一些假設本身也存在許多限制,因此本文研究結果在可推廣性與決策適用上仍有一定不足,需要通過更多的試驗與文獻提供更加可靠的參考[5]。而從上述研究結果可以發(fā)現(xiàn),觀察組所選用的方案具有43490/QALY的增量效用比值,其高效用與低成本的特點使其具有絕對的優(yōu)勢,基于我國在2015年人均52000元的GDP,將1~3倍的人均GDP設為意愿支付的標準,那么觀察組的增量效用比值將會低于對照組的經濟有效性臨街標準,即代表疫苗注射具有經濟有效性。
宮頸癌疫苗可以預防和減緩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的發(fā)生與發(fā)展,臨床應在加強篩查的基礎上,加強對宮頸癌疫苗的普及,為女性健康提供強大的保障。
[1] 孫雨欣,劉永軍,劉 通,等.宮頸癌疫苗用于18~25歲中國女性預防宮頸癌的藥物經濟學評價[J].中國循證醫(yī)學雜志,2017,17(01):102-107.
[2] 朱 彥,李從鑄,周 莉,等.進口紫杉醇和國產紫杉醇聯(lián)合順鉑治療早期宮頸癌的療效和藥物經濟學評價[J].腫瘤學雜志,2014,20(11):962-964.
[3] 劉彩念,余 正,唐守勝,等.疫苗藥物經濟學評價中有關成本和效果的測算方法探討[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1,05:6-11.
[4] 張立娜,周志祥,盛 望,等.宮頸癌治療性疫苗的臨床研究現(xiàn)狀[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2,39(05):1246-1250.
[5] 孫玲玲,陳 偉,張松靈,等.HPV相關性宮頸癌治療性疫苗研究進展[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2,28(06):1008-1009.
R186
B
ISSN.2095-8242.2017.48.9342.03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