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艷+溫翠芳
內(nèi)容摘要:唐代佛香的流通主要包括兩種狀況:民間貿(mào)易中流通的佛香、賞賜與施贈中流通的佛香。賞賜與施贈中流通的佛香包括:皇帝賞賜中流通的佛香、官僚施贈中流通的佛香等。唐代佛香的流通具有種類多、數(shù)量大的特點。
關(guān)鍵詞:唐代 佛香 流通 特點
佛教關(guān)于香有專門的界定。其中包括五種香與七種香兩種概念。五種香:《瑜珈師地論》卷三載:“(香)或立五種,謂根香、莖香、葉香、花香、果香也。”七種香:《佛教的植物》第三章中載:“香是指富含香氣的樹皮、樹脂、木片、根、葉、花、果等所制成的香料?!笨梢姺鸾讨械奈宸N香與七種香,都是植物香。這說明佛教中使用的香主要是植物香,分別是植物的根、莖、葉、花、果等。這與佛教不殺生的理念有關(guān),獲取動物香時,難免殺生,為佛教所禁戒。
一.唐代佛香流通的狀況
唐代佛香的流通主要有兩種狀況:一是民間貿(mào)易中流通的佛香;二是賞賜與施贈中流通的佛香。
(一)民間貿(mào)易中流通的佛香
天寶二年,大和尚鑒真東渡日本時,曾在揚州市場上大量購買沉香、龍腦香、甘松香等各種香品,作為其東渡日本傳法的必備品。唐圓照撰《游方記抄·唐大和上東征傳》載“時榮睿、普照同議曰:我等本愿為傳戒法,請諸高德?!蠛蜕显唬翰豁毘?,宜求方便必遂本愿?!瓊滢k海糧:……沉香、甲香、甘松香、龍腦香、詹糖香、安息香、棧香、零陵香、青木香、薰陸香都有六百余斤。又有畢缽(蓽撥)、呵梨勒(訶梨勒)、胡椒、阿魏、石蜜、蔗糖等五百余斤?!庇捎谄浯辉庥鲲L(fēng)擊破損,此次東渡沒有成功。此后鑒真于天寶七年,又準(zhǔn)備東渡日本,再次在揚州市場上購買了與天寶二年相同數(shù)量的香品,大約一千一百斤。如唐圓照撰《游方記抄·唐大和上東征傳》載:“天寶七年春,造舟,買香藥,備辦百物,一如天寶二載所備。”
(二)賞賜與施贈中流通的佛香
1.皇帝賞賜中流通的佛香
釋明凈是唐代密州茂勝寺的僧人。貞觀三年,唐太宗賜予其香油,命令其赴京師祈雨。如《續(xù)高僧傳》卷二十載:“釋明凈,密州人,少出家昧定為業(yè)?!懹^三年,從去冬至來夏,六月回然無雨,敕召至京令住祈雨,有敕許焉,雖無供給而別賜香油,于莊嚴(yán)寺靜房禪默。……須臾云合,驟雨忽零?!?/p>
唐代宗在大歷十一年十月下令每年賜香一合給西明寺。如《宋高僧傳》卷十四載:“大歷十一年十月,敕每年內(nèi)中出香一合。送西明寺故道宣律師堂,為國焚之禱祝?!碧茟椬谠┫憬o長安西市的僧人。如《冊府元龜·帝王部·崇釋氏第二》卷五十二載:“(唐憲宗元和十三年四月)辛酉,西市百姓於芳林門為無遮僧齋,命中使以香施之?!?/p>
日本僧人圓仁在五臺山求法期間,曾見到唐文宗派遣使臣賜送寺院香品的情景。如《入唐求法巡禮行記》卷三載:“開成五年五月十七日,……每年敕使送五百領(lǐng)袈裟,表賜山僧(大華嚴(yán)寺)。每年敕使別敕送香花寶蓋”又《入唐求法巡禮行記》卷三載:“(開成五年)六月六日,敕使來,寺(大花巖綱維寺)中眾僧盡出迎候。常例每年敕送衣缽香花等,使送到山表施十二大寺:細(xì)帔五百領(lǐng)、綿五百屯、袈裟布一千端青色染之、香一千兩、茶一千斤、手巾一千條,兼敕供巡十二大寺設(shè)齋?!?/p>
2.官僚施贈中流通的佛香
釋惠主是唐初的僧人。他在始州香林寺修學(xué)講法期間,幫助陵陽公驅(qū)除心病,陵陽公贈送其沉香十斤等物作為答謝之禮。如《神僧傳》卷五載:“釋惠主,俗姓賈氏,始州永歸縣人?!涞轮剂觋柟R益州,素少信心,將百余馱物行至始州?!瓋墒指髑嬉获W擲棄坑中……書曰:弟子數(shù)病不逢害鬼,蒙得律師破慳貪袋,深為大利。今附沉香十斤、細(xì)綾十段仰贈。”
釋慧旻是唐初的高僧。唐代擔(dān)任刺史的江王李元祥,禮請法師出山為唐政府度人行道,他施贈諸香供養(yǎng)法師。如《續(xù)高僧傳》卷二十二記載:“釋慧旻,字玄素,河?xùn)|人。……貞觀十九年,刺史江王,因國度人行道之次,請令出山。王欲受戒,施衣傳諸香供?!逼渲写淌方跏翘聘咦胬顪Y的兒子李元祥。(《新唐書·高祖諸子》卷七十九載“高祖二十二子:竇皇后生建成、太宗皇帝、玄霸、元吉,……楊嬪生元祥?!薄柏懹^五年正月己酉,封元祥為許王?!薄柏懹^十一年六月己巳,改封許王元祥為江王?!薄缎绿茣じ咦嬷T子》卷七十九載:“江王元祥,始王許,后徙王,四為州刺史,實封至千戶?!保?/p>
釋靈睿在貞觀末年讀經(jīng)時圓寂,當(dāng)時綿州刺史以下的官員施香供養(yǎng)其尸體。如《續(xù)高僧傳》卷十五載:“釋靈睿,姓陳,本惟穎川,流寓蜀部,益昌之陳鄉(xiāng)人也。……晚講入房看疏讀經(jīng),外有僧告,幡花異香充寺及房。睿聞捉經(jīng)出看,斂容立終?!汤粢韵鹿指断?,供養(yǎng)其尸。”
日本僧人圓仁于唐文宗開成三年來唐求法。會昌三年,唐武宗實行排佛、毀寺、驅(qū)僧等政策,圓仁被命令還俗。圓仁離開長安時,官員楊敬之、李元佐等唐朝友人為其踐行,并贈送其檀香木、檀香佛像、一瓷瓶和香等。如《入唐求法巡禮行記》卷四載:“送路物:吳綾十疋、檀香木一、檀龕像兩種、和香一瓷瓶……”
二.唐代佛香流通的特點
(一)種類多
天寶二年,鑒真和尚東渡日本時,曾在揚州市場上購買各色名貴香。唐圓照撰《游方記抄·唐大和上東征傳》載:“時榮睿、普照同議曰:我等本愿為傳戒法,請諸高德?!蠛蜕显唬翰豁毘?,宜求方便必遂本愿?!瓊滢k海糧:……沉香、甲香、甘松香、龍腦香、詹糖香、安息香、棧香、零陵香、青木香、薰陸香都有六百余斤。又有畢缽、呵梨勒、胡椒、阿魏、石蜜、蔗糖等五百余斤?!贝撕箬b真于天寶七年,又準(zhǔn)備東渡日本,再次在揚州市場上購買了與天寶二年相同種類的香品。如唐圓照撰《游方記抄·唐大和上東征傳》載:“天寶七年春,造舟,買香藥,備辦百物,一如天寶二載所備。”從中可見,鑒真在揚州市場上購買香的種類有:沉香、甲香、甘松香、龍腦香、詹糖香、安息香、棧香、零陵香、青木香、薰陸香等十余種香藥。
唐代敦煌寺院里流通的香品也有很多是從敦煌市場上買來的。鄭炳林在《晚唐五代敦煌寺院香料的科征與消費》中指出晚唐敦煌寺院使用的乳頭香、旃檀香、郁金香、青木香、安息香、藿香、生姜、胡椒、川芎、草豆蔻、訶梨勒等香,是通過市場渠道或通使的方式得來的。敦煌文書P.3047號《吐蕃管轄時期乾元寺科香帖》載:
1.道澄下張上座 降魔 日照 了覺……
2.曇千 法祐 法全 法燈……計廿一人共科郁
3.金、乳頭香、旃檀香等各分共一兩。
4.戒臨下法閏 普見 戒榮 普凈……(中略)
14.以前六件三色等香各二兩,限今月十三日送納乾元寺。從敦煌出土文書可以看出,唐代敦煌寺院流行的香藥有郁金香、乳頭香、旃檀香等。
(二)數(shù)量大
鑒真東渡日本時,分別兩次在揚州市場上購買的香藥數(shù)量均為一千一百余斤。唐圓照撰《游方記抄·唐大和上東征傳》載“備辦海糧:……沉香、甲香、甘松香、龍腦香、詹糖香、安息香、棧香、零陵香、青木香、薰陸香都有六百余斤。又有畢缽、呵梨勒、胡椒、阿魏、石蜜、蔗糖等五百余斤?!碧茍A照撰《游方記抄·唐大和上東征傳》載:“天寶七年春,造舟,買香藥,備辦百物,一如天寶二載所備。”
此外,鑒真東渡日本,經(jīng)過萬安州時,萬安州大首領(lǐng)馮若芳迎接鑒真至家中供養(yǎng)。鑒真見到馮若芳每天焚燒一百余斤的乳香燈燭,招待會客。唐圓照撰《游方記抄·唐大和上東征傳》載:“(馮)若芳會客,常用乳頭香為燈燭,一燒一百余斤。其宅后,蘇芳木露積如山?!辈痪茫b真又在廣州停留。在此期間,曾見到不計其數(shù)的海舶滿載香藥珍寶來到廣州市場上。唐圓照撰《游方記抄·唐大和上東征傳》載:“(廣州)江中有婆羅門、波斯、昆侖等舶,不知其數(shù)。并載香藥珍寶,積載如山,舶深六七丈。”
唐代寺院和僧人可以從皇帝、官僚的賞賜與施贈中得到大量的佛香。唐文宗曾賞賜大花巖綱維寺一千兩香。如《入唐求法巡禮行記》卷三載:“(開成五年)六月六日,敕使來,寺(大花巖綱維寺)中眾僧盡出迎候。常例每年敕送衣缽香花等,使送到山表施十二大寺:細(xì)帔五百領(lǐng)、綿五百屯、袈裟布一千端青色染之、香一千兩、茶一千斤、手巾一千條,兼敕供巡十二大寺設(shè)齋?!?/p>
唐代寺院多用香木建造閣、塔、樓等。其所費的香木數(shù)量極大。如波斯巨商李蘇沙進獻(xiàn)給唐敬宗的沉香亭材料,就重達(dá)四百五十斤左右。唐代大興善寺建造“文淵閣”時就用到價格超過四千五百貫的芳香木?!洞诔浰究沾蟊嬲龔V智三藏和上表制集》卷五收錄了大歷十年(775年)四月五日不空和尚“進造文殊閣狀一首”,記載了大興善寺造“文殊閣”的全部費用高達(dá)二萬二千四百八十七貫九百五十文。其中提到了價值高昂的方木:“四千五百四十二貫五百四十五文,買方木六百一十根半。九百七十四千八百一十文,買椽柱槐木共八百四根?!薄按颂巸r格超過四千五百貫的方木,遠(yuǎn)遠(yuǎn)高于槐木的價格(鑒于唐代寺院中普遍流行修建檀香閣)故此處價格昂貴的方木極有可能是檀香木?!睆闹锌芍?,唐代寺院修建香型建筑所消耗佛香的數(shù)量之大。
綜上所述,唐代佛香的流通具有種類多、數(shù)量大的特點。如鑒真在揚州市場上購買的佛香有沉香、甲香、甘松香等十余種香,總計達(dá)一千一百多斤。唐代敦煌市場上流通的佛香有乳頭香、旃檀香、郁金香等。唐文宗賞賜大花巖綱維寺一千兩香。唐代寺院修建香型樓閣消耗數(shù)量極大的佛香。鑒真停留廣州時,曾見到不計其數(shù)的海舶滿載香藥珍寶來到廣州市場上。唐代佛香的流通主要依靠民間貿(mào)易流通、賞賜施贈流通,可見唐代佛香的流通具有種類多、數(shù)量大的特征。
參考文獻(xiàn)
[1]玄奘.瑜伽師地論[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
[2]全佛編輯部編.佛教的植物[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03.
[3]圓照撰.游方記抄·唐大和上東征傳//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M].佛陀教育基金會, 1990.
[4]道宣撰.續(xù)高僧傳//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M].佛陀教育基金會,1990.
[5]贊寧撰.宋高僧傳//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M].佛陀教育基金會,1990.
[6]圓仁撰.入唐求法巡禮行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86.
[7]佚名撰.神僧傳//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M].佛陀教育基金會,1990.
[8]歐陽修、宋祁撰.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9]劉昫等撰.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10]鄭炳林.晚唐五代敦煌寺院香料的科征與消費——讀《吐蕃占領(lǐng)敦煌時期乾元寺科香帖》札記[J].敦煌學(xué)輯刊, 2011(2).
[11]唐耕耦、陸宏基編.敦煌社會經(jīng)濟文獻(xiàn)真跡釋錄[Z].北京:書目文獻(xiàn)出版社,1990.
[12]溫翠芳著.唐代外來香藥研究[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7.
[13]圓照集.代宗朝贈司空大辨正廣智三藏和上表制集//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M].佛陀教育基金會,1990.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外來香藥對中國中古社會影響研究”(13CZS069);西南大學(xué)2016年度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wù)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唐代佛教香文化研究”(SWU1609260).
(作者介紹:劉紅艷,西南大學(xué)歷史文化學(xué)院研究生;溫翠芳,西南大學(xué)歷史文化學(xué)院副教授,歷史學(xué)博士,從事唐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