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光俊
摘 要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閱讀是一項最重要的語文基本功,究其概義是變成了文字的語言,其基石仍然是語言,這樣就凸顯了讀的重要性。兼閱兼讀是學生語文能力方面一項主要的能力之一。閱讀教學不僅是學好語文的基礎,而且對其它學科的學習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因此,激活學生的閱讀興趣,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重視學生的基礎積累,引導學生的語言探究,拓展學生的閱讀思維是重要的閱讀教學的手段。這不僅能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寫作水平,培養(yǎng)個人素養(yǎng),陶冶思想情操。教學內容的豐富性要求我們提高教學效率,尤其是課堂閱讀的教學效率。如何提高課堂閱讀的教學效率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
關鍵詞 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語言探究 效率提升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的活動中,加深理解與體驗,有所感悟與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痹诂F(xiàn)代教學中,閱讀教學逾顯重要性,提倡閱讀是初中語文課的基本要求。閱讀教學課是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基本課型,它在整個初中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高效活躍的閱讀教學課堂,一定會對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產生極大的影響,長期堅持,學生綜合語文素養(yǎng)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閱讀效率將大大提升。新課程改革的理念給語文閱讀課堂賦予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自主、人文、活躍、開放成為閱讀課堂的新要素。千帆競發(fā),打破傳統(tǒng)語文閱讀教學的堅冰,是語文閱讀教學的一大進步?;钴S的語文課堂的背后也有不容忽視的問題,否則閱讀課就會偏離正確的軌道,發(fā)揮不了它在語文教學中應有的作用。如何在新課改理念下如何提高閱讀教學效率呢?就應該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做到以下幾點:
激活閱讀興趣??鬃诱f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薄墩Z文課程標準強調》:“語文課程應該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這是至關重要的。這就需要教師精心設計一些精美的導語來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求知欲望。但是激趣只是開始,初中生的身心特點表現(xiàn)在課堂上就是注意力很難持久。因而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要努力使學生保持激昂的情緒,其重要的方法就是采用多種閱讀教學手段。例如,教師錘煉自己的語言,力求親切幽默,適當輔之以動作;教師要多鼓勵,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教師多采用變式教學,提高教學方法和教學輔助手段要的豐富性。所以,教師對于課堂節(jié)奏和情緒的調控能力,是讓學生在興奮狀態(tài)下完成閱讀任務的關鍵。
指導層次閱讀。默讀,思考文章里所蘊含的耐人尋味的道理;朗讀,感受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和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熟讀,反復詠誦,順藤摸瓜,于細微處深化文本,通過文字本身去鑒賞、理解、體悟、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見,讓心靈在一個跳動的文字里自由地飛翔;品讀,體悟文章里所蘊含的哲理和靈性,積累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將文章里積淀的修養(yǎng)、思想、觀念內化為自身的素質。
拓展閱讀思維。在每篇課文學完以后,要向同學們推薦一些與內容相關的文章和閱讀材料,以達到鞏固和增強對課文的理解。另外,向同學推薦一些經典名著,使學生汲取文化中的精華,人類的高深智慧,體味恒久的生命力。學生們閱讀這些經典,不僅增強了對五千年悠久燦爛的中華的了解,增強對語文學習的認同感和責任感,而且還對健全學生的人格有著重要的作用,為自己的人生確立正確的方向。?《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 。所以,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實現(xiàn)“拓展性閱讀中的拓展遷移”,是當下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引導語言探究。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而工具性又是人文性的基礎。因此閱讀教學在強調人文的同時必須更多地強調語言的探究。語言探究并不是簡單地停留在是什么和為什么之上,而是讓學生探討內容是用什么語言表達的,為什么用這種語言表達,使用了這種語言產生什么表達效果。如學生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學生很輕易地知道前半部分描寫的是魯迅在百草園中的快樂生活,接著教師引導探討:這些描寫語言的特點是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寫?學生通過探討發(fā)現(xiàn)這段語言的相關信息。筆者相信長期這樣堅持引導學生關注語言,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一定會不斷的提高。
關注情感體驗。教師的引導對象細化為學生的全部情感,只有在此基礎上,學生才能真正參與其中,研讀文本,體悟作家的情感思想。學生閱讀學習的最佳狀態(tài)就是與作者情感跳動的節(jié)律相合,在精神世界里與作者進行心靈上乃至靈魂上的對話,即我們常說的情感共鳴。如學生學習《音樂巨人貝多芬》時,讓學生通過模擬雙耳失聰,體會其中的不便,進而聯(lián)系音樂與聽力的緊密關系了解貝多芬的心境,全程使用傷感的音樂,關注文章重讀。最終就可以使得學生與貝多芬的感觸距離縮短,更好地體會到作者文字之間蘊含的感情。
綜上所述,教師要善于探索,用教學理論結合學生實際,在活躍課堂的同時,科學應用教學手段,讓學生學、樂結合,從而提高閱讀教學效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