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燕 吳天恩
細菌內毒素定量檢測在炎性疾病中的診斷意義
●楊小燕 吳天恩
目的:探討細菌內毒素定量檢測在炎性疾病中的診斷意義。方法 采用動態(tài)濁度法。結果:實驗組細菌內毒素定量較對照組及CRP組和WBC組顯著增高(P>0.01),其次CRP組較對照組及WBC組增高(P>0.05),最后WBC組較對照組輕微增高(P>0.05)。結論:細菌內毒素水平檢測是診斷和監(jiān)測細菌性疾病感染的一個重要參數,通過內毒素水平的定量快速檢測可以鑒別診斷細菌性和非細菌性感染性和炎癥,且細菌內毒素定量檢測在監(jiān)控嚴重感染時是比CRP、白細胞計數更好的工具。
細菌內毒素;定量;炎性;診斷
細菌內毒素為革蘭氏陰性菌及某些陰性菌樣微生物,如立克次體、螺旋體,衣原體細胞壁外膜中的一種脂多糖成分,它往往在細菌生長時釋放或細菌死亡時裂解出來。體液內毒素水平是嚴重細菌性炎癥(尤其是革蘭氏陰性菌)的一個重要的特異性脂,而且也是膿毒癥和炎癥活動有關的多臟器衰竭的可靠指標。內毒素水平不僅是用于鑒別診斷的急性指標,而且是監(jiān)控炎癥活動的參數,內毒素水平的檢測應是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反應.嚴重時可導致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直至休克、死亡。重癥患者常常合并感染,嚴重者發(fā)展成為嚴重感染或感染性休克,其中革蘭陰性菌感染為主要來源[1]?,F將我院自開展細菌內毒素定量檢測項目以來的情況報告如下。
(1)實驗組:共檢測病例2060例,全部系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脊柱外科和關節(jié)外科住院病例,年齡6-80歲,平均43歲。用無熱原肝素鈉抗凝真空采血管采集靜脈血2ml以上,進行3000rpm離心1分鐘,分離得到富含血小板的血漿。
(2)對照組:選6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正常對照組,年齡20-40歲,平均年齡30歲。
(1)儀器美國INC EL808全自動酶標儀,美國貝克曼immage800全自動特定蛋白分析儀,日本希森美康XT1800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
(2)試劑細菌內毒素定量檢測使用廈門市鱟試劑實驗廠有限公司提供的專用配套試劑。血清CRP測定使用儀器配套試劑盒。WBC計數使用儀器配套試劑包。
(1)細菌內毒素定量檢測取0.1ml血漿樣本,加入到一支樣本處理液中,混勻后70℃保溫10分鐘,取出后立即放入冰水中冷卻3分鐘。取所得溶液0.2ml加入一支鱟試劑中,溶解鱟試劑后迅速移取0.1ml至反應容器中。將反應容器放置于檢測儀器中檢測,反應結束后自動計算出樣本內毒素含量。
(2)血清CRP測定免疫比濁法。按試劑盒說明書使用。
(3)WBC計數全自動血細胞XT1800計數儀,使用儀器配套試劑包。
分組 例數 內毒素(EU/ml) CRP(mg/L) WBC(x109/L)實驗組 2060 57.16±3.01 26.12±2.36 15.21±1.92對照組 60 0.05±0.02 0.40±0.11 5.0±1.02 P 值 > 0.01 > 0.05 > 0.05
由表1可見,實驗組細菌內毒素定量較對照組及CRP組和WBC組顯著增高(P>0.01),其次CRP組較對照組及WBC組增高(P>0.05),最后WBC組較對照組輕微增高(P>0.05)。
微量的細菌內毒素進入機體后即可引起機體內發(fā)熱血管擴張.血管通透性增加.中性粒細胞增多,補體激活,機體血壓下降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反應.嚴重時可導致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直至休克、死亡。細菌內毒素作為革蘭氏陰性菌細胞壁最外層的脂多糖(LPS),當嚴重時細菌感染以及膿毒血癥和多臟器功能衰竭時它在血漿中的濃度升多。而自身免疫過敏和病毒感染時內毒素水平不會升多,但局部有限的細菌感染,輕微的感染不會導致其升多。內毒素水平的升多一般出現在嚴重休克,重量性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和為多臟器功能紊亂綜合征(MODS),無菌性感染患者中水平通常低于那些有細菌性病灶的患者,而從腸道釋放的因子或細菌可能引起誘導。內毒素血癥多隨病情惡化而加重,隨病情緩解而減輕,可以作為一個衡量病情和判斷預后的一個參考指標,內毒素的定量檢測,使得內毒素成為指導臨床治療,判斷療效和篩選恰當藥物的非常實用指標。內毒素檢測對于重癥患者來說,不僅可以用于鑒別患者是否為細菌感染,協(xié)助抗生素的選擇.還與感染的嚴重程度存在相關性,有助于評估患者預后,具有一定臨床價值[2]。
通過本實驗可見,實驗組細菌內毒素定量較對照組及CRP組和WBC組顯著增高(P>0.01),其次CRP組較對照組及WBC組增高(P>0.05),最后WBC組較對照組輕微增高(P>0.05)。因此,細菌內毒素水平檢測是診斷和監(jiān)測細菌性疾病感染的一個重要參數,通過內毒素水平的定量快速檢測可以鑒別診斷細菌性和非細菌性感染性和炎癥,且細菌內毒素定量檢測在監(jiān)控嚴重感染時是比CRP、白細胞計數更好的工具。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人民醫(yī)院檢驗科)
[1] Alberda c, GramLich L, Meddings J, et a1. Effects of probiotic therapy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 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trial[J].Am J clin Nutr,2007,85(3):816-823.
[2]陳德珠,盧劍海,左六二,等.血漿內毒素檢測在重癥患者感染診療中的臨床意義[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3,29(15):2531-2532.
楊小燕(1975~),女,本科,副主任技師,研究方向為臨床生化檢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