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楠 張會增 張同潤 睢更義 劉玉波
交鎖髓內釘早期動力化治療下肢骨折患者的效果
●馬楠 張會增 張同潤 睢更義 劉玉波
目的:探究交鎖髓內釘早期動力化治療下肢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選取2014年2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28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行交鎖髓內釘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早期行動力化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及并發(fā)癥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優(yōu)良率95.31%明顯高于對照組84.38%(P<0.05);觀察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4.69%顯著低于對照組29.69%(P<0.05)。結論:交鎖髓內釘早期動力化治療下肢骨折臨床效果顯著且并發(fā)癥較少,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
交鎖髓內釘;動力化治療;下肢骨折
交鎖髓內釘是治療下肢骨折的常用治療手段,但患者治療中易出現(xiàn)愈合狀況不佳甚至靜脈血栓等并發(fā)癥,對患者康復產生不利影響。臨床研究指出[1],下肢骨折在應用交鎖髓內釘治療同時,聯(lián)合早期動力化治療可促進骨折愈合。本研究對采用交鎖髓內釘治療的下肢骨折患者聯(lián)合早期動力化治療,現(xiàn)詳細報道如下。
選取2014年2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的128例下肢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4例。觀察組男40例,女24例,年齡22-65歲,平均年齡(41.05±6.82)歲;脛骨骨折34例(AO分型:A型10例,B型16例,C型8例),股骨骨折30例(AO分型:A型9例,B型14例,C型7例);對照組男37例,女27例,年齡25-66歲,平均年齡(42.21±6.75)歲;脛骨骨折36例(AO分型:A型11例,B型19例,C型6例),股骨骨折28例(AO分型:A型7例,B型15例,C型6例)。
1.1.1 納入標準
(1)經病例分析符合下肢骨折診斷標準,并經X線、CT等相關檢查確診;(2)符合手術指征。
1.1.2 排除標準
(1)合并精神性疾病或認知功能障礙;(2)合并心、腎、肝等臟器疾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采用交鎖髓內釘治療,患者取仰臥位,麻醉后,將骨折部位切開,擴大胸腔,而后將交鎖髓內釘置入,固定兩端。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于術后6周采用動力化治療,將內固定部位切開,將近端鎖釘取出,采用動力固定,監(jiān)測骨痂形成。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治療效果參照Johner-wruch標準[2]對患者恢復情況進行評定,優(yōu):可正常行走,不影響日常;良:行走基本正常,關節(jié)活動恢復程度>50%;可:關節(jié)活動度恢復程度≤50%,輕微影響行走;差:未達到上述標準。優(yōu)良率=(優(yōu)例數+良例數)/總例數×100%。
使用SPSS20.0統(tǒng)計學分析軟件對本研究數據進行處理,借助率“%”描述治治療效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等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并以P<0.05表示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優(yōu)良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情況比較(%)
下肢骨折是臨床常見骨科疾病,包括脛骨骨折與股骨骨折,目前多采用交鎖髓內釘治療,雖具有一定臨床療效,但易發(fā)生骨不連、感染等并發(fā)癥,降低治療效果。相關研究指出[3],采取早期動力化治療可提高治療效果,減少骨折愈合不良及相關并發(fā)癥情況。
骨折愈合過程中,表皮生長因子、護骨素、骨鈣素等血清因子可增強成骨蛋白活躍度,促進骨重建,對患肢功能恢復起到重要作用。交鎖髓內釘治療后配合早期動力化治療可維持或降低細胞間黏附因子-1(SICAM-1)水平,從而有效減少骨折愈合不良事件。患者骨折后盡早康復訓練可有效降低關節(jié)僵硬、肌肉萎縮發(fā)生率,促進患者關節(jié)功能恢復。動力化治療可縮短骨折愈合時間,提高骨折愈合穩(wěn)定性,為患者盡早接受康復鍛煉奠定基礎,從而有效預防靜脈血栓,提升整體治療效果。動力化治療可有效控制骨折愈合不良情況,但動力化治療具有嚴格時間限制,有研究表明[4],早期動力化治療的最佳時機為術后6周,若實施過早可由于骨折愈合不穩(wěn)定而再次骨折,實施過晚則可由于骨質硬化對治療效果產生不良影響。本研究在患者接受交鎖髓內釘治療6周后實施動力化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優(yōu)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交鎖髓內釘早期動力化治療可顯著提高下肢骨折臨床效果,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綜上所述,下肢骨折患者采用交鎖髓內釘早期動力化治療可有效促進患肢功能恢復,減少并發(fā)癥,提升治療效果,臨床應用價值顯著。
(作者單位:冀中能源邢臺礦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醫(yī)院)
[1]王曉飛,呂長虹.交鎖髓內釘早期動力化治療對下肢骨折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評價[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6,14(31)∶4405-4406.
[2]Johner R,Wruch SO.Classification tibia shaft fractures and correlation with results after rigid fixation[J].Clin Orthop,1983,(178)∶7-25.
[3]陳華偉,蔡延祿,林冬杰,等.交鎖髓內釘早期動力化治療對下肢骨折患者療效的影響[J].華夏醫(yī)學,2015,23(3)∶13-15.
[4]閔競,何盛江,鄭華,等.交鎖髓內釘早期動力化治療對下肢骨折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研究[J].重慶醫(yī)學,2013,42(25)∶2988-2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