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彪年
有效提問作為初中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對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在研究中主要以有效提問為重點,探究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提問,進而實現初中數學教學水平的提升。
問題有效性初中數學教學一、把握問題基點,提高問題的有效性
(一)總體思路
在進行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高質量問題可以在激發(fā)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活躍學生的解題思維,引導學生正確的解題方向,進而實現問題的最大價值。對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結合數學教學內容進行問題情景的優(yōu)化,提高問題情景的啟發(fā)性和生動性,將問題隱藏在教學情景中,進而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實際效果。以下本文主要以人教版初中數學教材《實際問題與二元一次方程組》教學設計為例,探究初中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的構建。本節(jié)課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在探究如何用方程組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分析問題中的數量關系、設未知數、列方程組并解方程組、檢驗結果的合理性的能力,同時這些問題要比以前的問題更接近現實,因此分析、解決的難度也要大一些.對于這些問題不能像對待前面的例題一樣,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先獨立探究,再進行合作交流。
(二)問題情景
通過以上思路,教師可以提出問題:養(yǎng)牛場原有30只大牛和15只小牛,1天約需用飼料675kg;一周后又購進12只大牛和5只小牛,這時1天約需要飼料940kg.飼養(yǎng)員李大叔估計平均每只大牛1天約需要飼料18~20kg,每只小牛1天約需要7~8kg,你能否通過計算檢驗他的估計?開門見山,直接提出本節(jié)學習目標,強化本章的中心問題,以學生身邊的實際問題展開討論,突出數學與現實的聯(lián)系。
(三)問題引導
提出問題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討論,判斷李大叔的估計是否正確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先假設李大叔的估計正確,再根據問題中給定的數量關系來檢驗;二是根據問題中給定的數量關系求出平均每只母牛和每只小牛1天約需用飼料量,再來判斷李大叔的估計是否正確。通過比較得出方法二較簡便。教師再進行設問:“如果選擇方法二,如何計算平均每只母牛和每只小牛1天需用飼料量約多少千克?”分析題意,利用探究合作得出以下相等關系:第一,30只大牛1天所需飼料+15只小牛1天所需飼料=1天的飼料總量;第二,42只大牛1天所需飼料+20只小牛1天所需飼料=后來1天的飼料總量。根據上述相等關系,可以設未知數列出方程組。這樣的設問形式分步到位,滲透模型化的思想,規(guī)范學生解題步驟,培養(yǎng)學生有條理地思考、表達的習慣,進而實現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
二、抓住提問時機,發(fā)揮提問最大價值
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實際教學內容以及學生學習活動系統(tǒng)化程度,抓住課堂提問時機,這個提問時間可以是課前、學生思維“短路”、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等時機??傊?,教師要根據數學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靈活的把握提問時機,進而有效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數學教材《正數和負數》教學設計中,在課前引入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小學學過的數,并提出以下問題進行課前討論:小學學過的最小的數是誰?是否存在比零小的數?在小學遇到0-2、3-5這類題會算嗎;你看過電視或聽過廣播中的天氣預報嗎?(可讓學生模擬預報)請大家來當小小氣象員,記錄溫度計所示的氣溫25°C,10°C,零下10°C,零下30°C;中國地形圖上的海拔標注數據8848.13,-155之類的數是什么意思?在討論結束后,教師由以上實例歸納出正數與負數的描述性概念,像25,10,8848,大于0的數叫正數;像-10,-30,-155這樣在正數前面加上“-”(負號)的數叫做負數;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三、合理設置追問,拓展學生思維空間
在進行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對已設置的問題進行追問,相比于一般問題而言,追問更具完整性,教師可以利用系列性、方向性的問題,使學生自我尋找正確答案,構建初中數學動態(tài)課堂。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數學教材《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方程》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設計“大富豪商場經銷甲、乙兩種商品,已知甲種商品每件進價15元,售價20元;乙種商品每件進價35元,售價45元。若該商場同時購進甲、乙兩種商品共100件,恰好用去2700元,求能購進甲、乙兩種商品各多少件?”在學生探究完成后,教師再追問“該商場為使甲、乙兩種商品共100件的總利潤(利潤=售價-進價)不少于750元,且不超過760元,請你幫助該商場設計相應的進貨方案。”
四、結束語
本文通過對初中數學教學有效問題的研究,提出把握問題基點,提高問題的有效性、抓住提問時機,發(fā)揮提問最大價值、合理設置追問,拓展學生思維空間等問題設置策略,進而實現初中數學教學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劉書增.初中數學教師課堂有效教學行為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3.
[2]張凌云.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關于啟發(fā)學生提問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