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晶
摘 要:“互聯(lián)網+”是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第三次全國會議上,在政府的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lián)網+”行動計劃,隨著世界科技的不斷發(fā)展,我國迎來了信息化的時代,即互聯(lián)網已滲透千家萬戶中,“互聯(lián)網+”代表的是一種新的經濟形態(tài),它代表著整個互聯(lián)網和傳統(tǒng)行業(yè)?!盎ヂ?lián)網+時代”時代的信息技術課程逐漸地取代了傳統(tǒng)課堂模式,作為新時代的學生,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滿足不了學生的需求,因此,教師要利用互聯(lián)網資源,提高教學效率。本文針對互聯(lián)網+時代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進行探討。
關鍵詞:信息技術;“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課
如今我國迎來了信息化時代,互聯(lián)網普遍滲透在千家萬戶中,對于“互聯(lián)網+”時代的中學信息技術課程來說面臨著挑戰(zhàn)和機遇,尤其是在新時代的發(fā)展中,科技的日新月異,然而傳統(tǒng)模式的教學對于高中生來說已經滿足不了學生的需求,因此,教師要學會與時俱進。信息技術教育是現(xiàn)代學生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它包括理論和實踐兩個領域。學生學習信息技術可以培養(yǎng)學生處理事情及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為了適應信息社會的工作、學習以及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互聯(lián)網+”時代下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需要主義的優(yōu)勢和問題
1.1“互聯(lián)網+”時代下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優(yōu)勢
如今信息的普遍性和時代化的生活給人們帶來了便利,而信息化的時代也給信息技術教育帶來了機遇和挑戰(zhàn),學校跟隨著時代與時俱進,建立了教育資源的平臺和教育管理公共平臺[1]。學校微機室已經成為網絡教室。掌握信息技術以及熟悉信息軟件的使用,了解信息技術制作的流程已經成為當代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信息技術課程保證了學生能操作每臺機子,在課上教學基本以網絡信息為基礎,圍繞著信息技術的理念進行教學,學生進而在網上對計算機進行操作。
1.2“互聯(lián)網+”時代下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問題
“互聯(lián)網+”時代在給學生和教師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的,由于信息技術是一門掌握所中教學技能的課程,需要教師具備教學技能,教師要學會利用網絡的優(yōu)勢,掌握并且學會教學技術以及教學資源。教師只有不斷的提升自我,掌握完善的知識技能水平,才能讓學生在技術課程上學會完成信息技術課程任務,從而達到教學效果。由于網絡具有一定的共享性,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讓教師和學生自主的參與到活動中來,使信息技術課程具有自主性。
2“互聯(lián)網+”時代,備好課再上課
2.1備好上課時所用的教材
信息技術是現(xiàn)代學生所必須掌握的技能之一,想要學好信息技術課程,提高課堂效率,教師要在課堂上做充足的準備,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很好的在課堂上吸收知識。備好課是上好課程的前提,教師需要明確教學目標和在保證教學效率的前提下,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設計,對信息技術工作進行安排[2]。教材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來源,由于處在一個“互聯(lián)網+”時代背景下,網絡上的教學資源充足豐富,教師可指導學生利用網絡上的知識進行查找網絡上使用的資料,充分的利用教材,將互聯(lián)網的知識和教材結合在一起,豐富課堂內容。這樣教師在課堂上形式就不會顯得單薄,使課堂上具有豐富性和趣味性,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興趣以及對知識的探索,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使學習具有自主性。例如教師在上“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體”一課時,教師在上課前尋找一些富有趣味性以及符合學生大眾審美的PPT資料,提起學生的興趣,利用網絡的優(yōu)勢給學生進行講解,如何制作幻燈片的基本步驟方法,給幻燈片增加背景和聲音更具有影響力和說服力。教師在課前備好課,學會利用教材和網絡的結合,有利于教師充分的發(fā)揮主導作用以及達到良好的教學效率。
2.2備好教學方案
新課改明確要求教師從知識的傳遞著轉變成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以及引導者,教師的職責是將傳遞知識的過程變成越來越激勵學生鼓舞學生主動探索對知識進行探索的過程,因此,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學習的發(fā)展動態(tài),發(fā)揚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3]。教師要與學生積極的進行溝通,了解學生在信息技術課程上知識的盲區(qū),從而制定具有針對性地教學方案,了解學生的基礎和差異,激發(fā)學生對信息課程的興趣以及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教師通過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提問進行對學生指導,使新課程的理念真正落實到信息技術的課程里來,如何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興趣是信息老師所面臨的難題,教師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愛玩是每個學生的天性,教師要靈活的將教材上的內容轉化成游戲,這樣學生就會對知識產生興趣。例如,教師開展幻燈片電子賀卡制作活動,每個同學制作出在他們眼中最好看的電子賀卡,學生根據制作電子賀卡從而對怎樣制作電子賀卡的內容進行摸索和研究。這樣,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就會激發(fā)出來,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3備好課后的教學評價
課程評價是根據課程的實施可能性、有效性易記教育價值對學生成績的判斷做出評價,課程評價起到了導向的作用,不僅完善了教學課程,保證了教學順利有效的進行。課程評價在課程體系起到了監(jiān)控的作用,教師通過評價和基本的考察,了解學生在哪些知識點方面的不足做出反饋,能及時的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的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調整學習方法,不斷的提高教學質量。教師通過備課和評價,對課程進行一定的改善。例如大部分學生在PPT制作的考察中效果不盡人意,那么教師就著重抓學生PPT制作方面,從而布置學生上機進行訓練。
3結語
總而言之,信息技術想要讓學生達到教學目的和效率不是件容易的事。新課改要求信息技術課程不僅要讓學生提高技術技能水平,還要求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使學生有效的將信息技術和生活實際結合在一起。如今“互聯(lián)網+”時代的發(fā)展,網絡資源豐富的情況下,學生要借助時代給予的便利,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技能,將信息技術課程達到良好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沈建強.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演變[J].中小學實驗與裝備,2011,17(2):33-34.
[2]李冬梅.信息技術教育課堂教學模式改革[J].中國電化教育,2010,9(3):17-20.
[3]梁以芹.信息技術是促進教師個性化發(fā)展的有效平臺[J].信息技術教育,2012,7(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