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珊
內(nèi)容摘要:重視學生情感因素,關(guān)注學生情感發(fā)展是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的趨勢。隨著現(xiàn)在學生群體暴露的情感問題越來越多,有的學生因為一點點挫折,和同學鬧矛盾,被家長批評,導致或出走或自殺。這樣的例子數(shù)不勝數(shù),社會情感教育在我們的平時教育教學中顯得越來越重要。
關(guān)鍵詞:小學教育語文教學情感教育
重視學生情感因素,關(guān)注學生情感發(fā)展是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的趨勢。我們的語文教學,更要充分利用我們?nèi)谇⒌慕虒W環(huán)境,充分發(fā)揮文本中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增強學生真實的情感體驗,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智慧性的情感,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引導他們成為一個有個性、有人格、有智慧的新時代少年兒童。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更加有效地落實人性化情感教育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做法:
一、研讀教材
教材是我們教學的基礎(chǔ),研讀教材,才能準確地確定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在理清課文脈絡的基礎(chǔ)上,針對教材中體現(xiàn)出來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結(jié)合小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引導。
以人教版三年級語文《我不是最弱小的》為例。這篇課文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的第二單元的課文,是一篇非常具有生命教育意義的文章。文章講述的是小薩沙與一家人外出度假,突然遇暴風雨。因為出門時只帶了一件雨衣,所以父親母親自然地把僅有的一件雨衣讓給了最小需要保護的薩沙??沙鋈艘饬嫌智槔碇械氖撬_沙在父母的影響下,不甘于做弱小者,把雨衣蓋在了風雨飄搖的薔薇花上。
通過研讀文本,我們發(fā)現(xiàn)文章說的只是生活中一件普通的小事,但透過這些鮮活的文字,我們卻可以感受到其蘊涵的深刻道理。文章既滲透了“不甘于做弱小者”的個人人生價值觀念,又飽含著“保護弱小者”這樣的人文情感,更體現(xiàn)了文本生命的高度意義。
二、找準教材中人性化情感教育的融合點,找出聯(lián)系
《我不是最弱小的》這篇課文的情感目標是讓孩子們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聯(lián)系真實的生活揣摩薩沙和媽媽的對話,體會薩沙一家人自覺保護弱小者的思想品質(zhì)和薩沙自信自強的人格。所以,這篇課文有幾個情感融合點:
薩沙在家里是最小的孩子,但卻不是最弱小的。因為他能保護在風雨中飄搖的弱小的薔薇花。在你們家中,你是最弱小的嗎?
在父母讓雨衣給薩沙后,莎薩又把雨衣給了在風雨中飄搖的玫瑰。這里,我們可以找到一個情感融合點:如何證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或者說,面對比我們更弱小的人或者事物,我們該怎么做?
我也能保護比自己弱小的。
三、對教材中人性化情感教育融合點進行分析、預設(shè)
對文本的解讀分析、預設(shè),有利于教師掌控課堂節(jié)奏,能有效地落實課堂的知識和情感目標。所以,在上課前,教師要充分研讀文本,作好預設(shè)。
在第一個融合點,教師做了這樣的預設(shè):
“要是你誰也保護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蓖ㄟ^朗讀媽媽的話,引導孩子們積極發(fā)言。此處,可以預見孩子們可以紛紛找出比自己更弱小的對象,比如家中需要喂食的小狗、年邁的爺爺奶奶、還不能走路的弟弟妹妹......讓孩子們感受到自己的強大,意識到自己也能保護他人,增強自己的自信;另一預設(shè)是:有的孩子卻沒辦法找到比自己更弱小的,會產(chǎn)生自卑心理。教師就要根據(jù)孩子的實際情況和理解水平進行正面積極的引導,讓這一部分孩子也能從正面認識自己,意識到自己的價值。
在融合點二:如何證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或者說,面對比我們更弱小的人或者事物,我們該怎么做?教師可以預設(shè):
方向1.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而這里,薩沙就是孩子們的榜樣——我們也可以學習薩沙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和物。教師進而引導孩子們在生活中,遇到比我們更弱小的事物,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幫助弱小者。
方向2:有的孩子沒有意識到要幫助比自己弱小的人。老師可以引導:如果你是那個弱小的人,你希望得到他人的幫助嗎?進而引導孩子換位思考:你能幫助他人,你愿不愿意去幫助他人,做一個強者?相信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會有意識到能幫助他人才是一個真的強者。
四、根據(jù)課堂生成,聯(lián)系實際,談經(jīng)歷、升華感情
聯(lián)系生活實際是語文教學經(jīng)常使用的教學手段。語文教學也是為學生的生活服務的,它能指導孩子們的價值取向。語文教學,也只有在能和生活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更有效的實現(xiàn)我們的教學目標,才能真正地實現(xiàn)素質(zhì)教育。
《我不是最弱小的》這篇課文中,在拓展延伸部分,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針對“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這一主題展開討論——在日常生活中哪些人屬于比我們?nèi)跣〉模覀冇衷撛鯓右詯坌娜ケWo他們?
在班里交流的時候,有的孩子說五年級的周方彥生病住院要十幾萬,我們就捐款。有的孩子說,家里的小貓生病了,自己照顧它......(集體認知)
當家庭并不富裕的林震鴻起來敘說自己如何把50多塊零花錢捐給在街上看到的一個乞討的殘疾人時,班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這里可以看出,孩子都認可幫助他人的行為。但是也有不一樣的音符班里有個孩子此時就大聲嚷起來。他嚷道:“那些人 是騙人的……” 同學聽了后馬上就有孩子附和:是的是的,我爸爸說過,那些殘疾人是被一些不法分子抓了去專門騙錢的……班里像炸了鍋似的展開了大討論。問題來了:老師,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該怎么辦?
生活中確實有這種情況,所以我們要有明辨真假的能力。如果不能分辨出來,又想幫助他們,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去幫助他們。 作為老師,我會告訴他們,這個世界上很多人和事,真假很難區(qū)分。但如果必須要在可能被騙,和可能錯過一個真正需要幫助的人之間作出一個選擇的話,老師希望你們選擇前者。因為如果有能力,我們就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但最好要選擇正規(guī)的渠道。如果你感覺自己被騙了,那么不要悲憤這社會的黑暗,這也是我們成長中的一步,不是嗎?我相信,這篇課文學到這里,孩子們對幫助他人,對愛又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這就是和生活結(jié)合起來后的語文課堂。讓語文課堂走近生活,為孩子們的成長導航。
人性化情感教育在語文課堂中是必不可少的。作為一門綜合性的學科,語文承擔著傳承五千年文明、文化、美德的重要作用。因此人性化情感教育對于小學生建立初步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有著深遠的影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