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穎,顏桂煬,苗克俊
(1.寧德師范學院化學與材料學院,福建 寧德,352100;2. 特色生物化工材料福建省重點實驗室,福建 寧德,352100)
一種陶銀結合專用瓷土原料配方分析*
王 穎1,2,顏桂煬1,2,苗克俊1
(1.寧德師范學院化學與材料學院,福建 寧德,352100;2. 特色生物化工材料福建省重點實驗室,福建 寧德,352100)
運用X射線熒光光譜法(XRF)對一種可以和銀料耦合適應的瓷土原料進行理化分析,結合已有理論和實踐經(jīng)驗,分析各化學組分在瓷土原料中的作用,提出在陶銀制品中的適用量。研究表明,其配方的化學組分質量百分比為:66.3%的SiO2、12.1%的Al2O3、7.5%的MgO、4.9%的CaO、2.3%的K2O、0.6%的Na2O以及6.5%的灼燒失量。該研究成果不僅詳細闡述了各組分在原料中的作用,確定了此瓷土原料的成分組成,還可促進對現(xiàn)有特種瓷土原料配方的改進。
陶銀結合;瓷土原料;配方分析
從遠古時期人類制陶,到現(xiàn)如今各種新型陶瓷的出現(xiàn),陶瓷的制造使用貫穿了整個中國的歷史。中國是陶瓷的故鄉(xiāng),中國制造的陶瓷遠銷國外,受到了無數(shù)人的贊揚,全世界都被中國陶瓷文化所吸引。陶瓷之所以會受到現(xiàn)代社會的關注,是因為它不僅具有極高的美學和使用價值,更是因為在某方面,一些特種陶瓷展現(xiàn)了其無與倫比的性能。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陶銀結合制品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集美觀與實用于一體的它成為現(xiàn)代人們的新寵。陶銀結合可分為物理結合和化學結合,物理結合就是在陶瓷燒制前,根據(jù)需要在坯體表面進行預處理,留下鑲嵌銀料的地方,在制造成型的陶體表面以物理的方式進行銀料和陶體的鑲嵌結合,亦或是將銀料融化將其覆蓋在陶瓷表面。它沒有涉及到瓷土原料的二次燒制,對瓷土原料的要求不高。這種陶銀結合方法最早可以追溯到晚唐時期,五代時期越窯秘色瓷使用“金棱”、“銀棱”、“金扣”裝飾,就是源于晚唐時期的秘色瓷[1]。而化學結合是將銀料與素燒過的坯體結合,在一定溫度下再進行燒制,這樣在重新燒制過程中,可以使得陶瓷與銀料結合的部分產(chǎn)生化學反應,使得銀料和陶瓷很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這種陶銀工藝品外觀美麗大方,并且巧妙地將陶瓷和銀料結合起來,既有陶瓷的平和之美,又有銀料的細膩豐富,必將贏得消費者喜愛。
陶銀結合是一門新興的工藝,在制作過程中,陶體是主要組成部分。在制造陶體的過程中,要經(jīng)過選料、原料破碎、打碓、投料、球磨、卸漿、篩分、除鐵、壓濾最后制成泥料,泥料經(jīng)過塑造成為坯料,所以選料會最終影響坯料的質量。但陶銀結合制品的制作有著較高技術要求,其工藝是先對陶瓷層按要求進行成型制作,形成陶瓷坯體,再根據(jù)產(chǎn)品選擇上釉,于一定溫度下進行素燒,而后在素燒過的陶瓷上涂抹高純度銀膏,一般銀膏純度為99.9%,接著進行二次燒制,得到成品。因為制品需進行兩次燒制,要具有一定的抗驟冷驟熱的能力,所以對于瓷土原料有較高的要求。以往人們對于原料的分析主要是靠眼看外觀、手摸感觸、口嘗分析、燒制樣品等方法鑒別,隨著經(jīng)驗的積累,各種原料的性能、以及各種坯料的成分組成都摸索出一定規(guī)律,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科技發(fā)展的突飛猛進,這些經(jīng)驗操作已滿足不了對現(xiàn)有陶瓷的分析,而應當用新的科學方法對瓷土原料進行分析[2]。
由于國內對于陶銀結合制品的研究可以說是剛剛起步,而國外更是鮮有此類研究,因此對用于陶銀結合的瓷土原料進行分析就顯得更有實際意義。
瓷土原料樣品(工業(yè)級,福建某陶瓷有限公司);無水四硼酸鋰(Li2B4O7)、偏硼酸鋰(BLiO2)、氟化鋰(LiF)、硝酸鋰(LiNO3)、溴化鋰(LiBr),均為分析純,購自上海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粘土成分分析標準物GBW03102、GBW03115,均為分析純,購自北京世紀奧科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X射線熒光光譜儀(WISDOM-8000X,上海精普儀器有限公司);密封式化驗制樣粉碎機(GJ100-2,江西南昌通用化驗制樣機廠);電熱恒溫干燥箱(DHG-9037A,上海精宏實驗設備有限公司);馬弗爐(SX-10-12,中國宜興市精益有限公司);分析天平(AR124CN,奧豪斯儀器上海有限公司)。
取瓷土原料樣品裝于陶瓷坩堝中,放入105 ℃烘箱中烘干4 h,取出,冷卻至室溫,將樣品于瑪瑙研缽中研磨,過200目篩后,置于干燥器中備用。
稱取1.0 g待測樣品,置于瓷坩堝,放入馬弗爐,于1000℃下灼燒至恒重,轉移放入干燥器中,冷卻至室溫后,稱重,計算灼燒減量,重復3次,取平均值。
灼燒失量又稱灼燒減量,指的是各種物質在灼燒過后減輕的質量與燒制前質量的百分比。由于樣品在燒制過程中,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如:原料內結晶水的脫除、碳酸鹽分解放出的CO2、硫酸鹽受熱分解放出SO2、以及有機雜質燃燒所放出的CO2、等等,如果坯料燒失量大,容易造成制品形變,所以要求陶銀結合專用瓷土原料的燒失量在3.0% ~7.0%之間。
稱取0.800 g待測樣品,置于30 mL的鉑金坩堝中。將無水四硼酸鋰和偏硼酸鋰以質量分數(shù)為67∶33制成熔劑,稱取6.400 g熔劑,硝酸鋰1.380 g,氟化鋰0.450 g置于鉑金坩堝中。攪拌均勻,加入25 g/L的LiBr水溶液1 mL后,放入烘箱中烘干,然后在馬弗爐中于1100℃下熔融25 min。取出鉑金坩堝,在事先加熱過的電熱板中逐漸冷卻至玻璃體出現(xiàn),而后冷卻至室溫,取出玻璃體。注意要用潔凈的手套接觸玻璃體,把靠近鉑金坩堝底部的作為檢測面。綜合考慮檢測結果的準確度以及制作的繁瑣性,可設定樣品數(shù)為10個。
檢測選擇與瓷土原料配方相近的粘土成分分析標準物質GBW03102、GBW03115組成標準系列,用來檢測X-射線熒光光譜法是否能夠準確測量待檢測樣品,標準樣品各組分含量見表1。
選擇上述的范圍內的標準化分析試樣,用于校正儀器的漂移影響,所有標樣按照待測樣的方法制備。
取1.0 g樣品,經(jīng)過燒制后,剩余質量分別是0.937、0.952、0.916g,由公式計算其灼燒失量分別是6.3%、4.8%、8.4%。平均值為6.5%,其標準偏差為0.018,說明三組數(shù)據(jù)離散程度不大,本樣品的灼燒減量可選用6.5%的結果。
將國家標準粘土成分分析標準物質GBW03102和GBW03115作為預先分析的測量物,經(jīng)過本法測量后,參照標準數(shù)值進行對比,分析其測量數(shù)值是否相接近,來判斷本法是否適用于這種陶銀結合專用瓷土原料的成分分析。標準物質GBW03102和GBW03115經(jīng)由本法測量的結果見表2。
由表2可見,本法測量結果與標準值的誤差在2%范圍內,故將本法用于檢測陶銀制品的瓷土樣品,所得的分析結論是可信的。
將瓷土原料重復制備的10個樣品,進行XRF檢測,將測量結果進行記錄和統(tǒng)計,并計算各組分的標準偏差和相對標準偏差,結果如下表所示。
由表3可見,陶銀樣品組分中,含量在60%以上的主要成分,SiO2相對標準偏差小于1%,次要成分Al2O3、MgO、MgO等相對標準偏差小于2%。說明樣品的離散度不大,整體數(shù)據(jù)重現(xiàn)性較強,數(shù)據(jù)可用。
表1 標準樣品各組分含量范圍(wt %)
表2 標準物質的分析結果(wt%)
表3 瓷土原料樣品分析結果(wt %)
SiO2是酸性氧化物,它的熔點是1713℃,是原料的主要成分。在坯料制作過程中,主要由石英、長石、高嶺土等天然礦物原料引入。SiO2在陶瓷坯料中的作用主要有三:一是,在坯料燒制過程中,一些SiO2與原料中的Al2O3在高溫的作用下結合生成硅酸鋁鹽,即莫來石(2SiO2·8Al2O3),充當坯體的骨架,提高陶銀制品中陶體的機械強度;二是,一部分的SiO2與原料中的Na2O、K2O、MgO、CaO在高溫下熔融,結合成玻璃狀物質,充滿在坯體骨架之間,使得陶銀制品的陶體內部緊湊,可提高陶體的機械強度和透明度;三是,還有一部分SiO2沒有參與前面兩種反應,而是以游離態(tài)分布在瓷體各個部分,在高溫融化過后,也起到了骨架作用,同時也避免了坯體在燒制過程中產(chǎn)生彎曲變形的缺陷。陶銀結合制品中的瓷體,由于在燒制過程中要經(jīng)過重復燒制,而SiO2在燒成和冷卻的時候晶體形狀會發(fā)生轉變,體積變化大,因此,SiO2在瓷土原料配方中要控制用量,不宜過大。一般在陶銀結合專用瓷土原料配方中的比例為60.0 %~ 70.0%,否則容易使得成品的熱穩(wěn)定性降低。
Al2O3是中性氧化物,它的熔點是2054℃,是坯料的主要成分,它主要由高嶺土、瓷石、長石等天然礦物原料引入。它在坯料中主要與SiO2在高溫下化合生成莫來石(2SiO2·8Al2O3),起到骨架支撐作用;而且Al2O3能夠提高坯料燒成溫度,提高陶體機械強度,讓瓷器顯得更加白皙。不僅如此,Al2O3還可以影響陶體的化學穩(wěn)定性和熱穩(wěn)定性。原料中Al2O3質量分數(shù)低于15%時,會降低坯體的燒結溫度,易造成成品的熱穩(wěn)定性降低,發(fā)生陶體變形。但由于陶銀工藝中陶體要求輕量化和低溫燒結(1080 ~1120℃),所以Al2O3在陶銀結合專用瓷土原料中所占比例為12.0% ~ 15.0%,比例過低則容易產(chǎn)生形變。
MgO是堿性氧化物,它的熔點是2800℃,在坯泥中主要由滑石、鎂質黏土、白云石等天然礦物質中引入。MgO與SiO2、Al2O3在坯料燒制過程中反應,能夠生成熔點較低的堇青石(2MgO·2SiO2·5Al2O3),在坯泥燒結中起到助融作用,降低坯料燒成溫度,并用來調整坯料的可塑性。但是,因為MgO的熱膨脹系數(shù)較小,同時具有乳濁作用,加入過多的MgO會降低坯料的透明度,又容易使得坯料與釉的熱膨脹系數(shù)不合而造成釉面龜裂,所以要根據(jù)陶瓷的不同需求來進行配料投入。本樣品的初步研究分析表明,MgO在配料中的含量以5.0% ~ 10.0%為宜。
CaO和MgO都屬于堿土金屬氧化物,兩者在坯料的燒結過程中必然有著相似的影響,CaO是堿性氧化物,它的熔點是2572℃,在坯料燒結過程中可與SiO2反應生成偏硅酸鈣(CaO·SiO2),偏硅酸鈣熔點較低,所以CaO在坯料燒結過程中有助融作用。原料中CaO的主要由生滑石、瓷石等天然礦物引入。因為CaO助融作用強,能夠降低坯料的燒成溫度,同時能夠提高坯料的密度和機械強度,所以多數(shù)陶瓷原料中都會有CaO。不僅如此,CaO還能夠增加成品的透明度和熱穩(wěn)定性,但過多的CaO會導致坯料在燒結過程中吸煙,坯體為煙熏色澤,在有些白瓷配料中的加入量很少。研究顯示,在陶銀結合專用瓷土原料配方中CaO所占的比例為2.0% ~ 7.5%。
Na2O、K2O都是堿性氧化物,熔點很低,并且易溶于水,在坯料中主要起到熔劑的作用,使得坯料可以在低溫下燒制成型。Na2O和K2O在陶瓷坯料中能夠把部分SiO2和Al2O3熔融,并生成玻璃相物質,填充在胎體骨架的空隙之內,并能促進莫來石(2SiO2·8Al2O3)的生長。因此,可以提高陶瓷的透明度。在坯泥的配方中Na2O、K2O主要是由鉀鈉長石引入的,還有少量的Na2O、K2O是由瓷土引入。在其用量上,主要是由SiO2和Al2O3所決定。當Al2O3含量增加3% ~ 4%而SiO2的含量相對減少時,其Na2O和K2O的含量可隨著增加1%[3]。在配料中Na2O、K2O不可過少亦不能過多,過少會導致坯料燒成溫度過高,浪費資源,且不易燒結;過多會導致坯料燒成溫度過低,降低制品的熱穩(wěn)定性,且因熔劑過多,容易引起制品形變。通常,隨著燒成溫度升高,坯體的熱膨脹系數(shù)降低,為避免釉面開裂,釉的熱膨脹系數(shù)必須適當?shù)陀谂髁系臒崤蛎浵禂?shù)[4]。Na2O的熱膨脹系數(shù)又比K2O還大,如果坯料中Na2O比K2O多,將會導致制品剝釉。因此,在坯料中堿金屬氧化物通常是由鉀長石提供,很少用到鈉長石,Na2O在坯料中的含量最好低于1%。在本陶銀結合專用瓷土原料中,其含量分別是0.5 %~ 1.0%的Na2O和1.0 %~ 3.0%的K2O。
(1) XRF分析表明,該種陶銀制品瓷土原料的化學組分質量百分比為:66.3%的SiO2、12.1%的Al2O3、7.5%的MgO、4.9%的CaO、2.3%的K2O、0.6%的Na2O以及6.5%的灼燒失量。
(2)SiO2是坯料燒結的骨架,主要用來維持坯料的結構,增加制品的機械強度;Al2O3主要是增加坯料的化學穩(wěn)定性和熱穩(wěn)定性,并降低制品燒結溫度;MgO和CaO配量要得當,使之與SiO2、Al2O3、Na2O、K2O組成6元低共熔點化合物,降低坯料的燒結溫度;堿金屬氧化物Na2O、K2O可顯著降低坯料燒結溫度,增加熱穩(wěn)定性;燒失量對坯料成型有影響,以3.0 %~ 7.0%為宜。
(3)確立陶銀結合專用的瓷土原料和配方組成,除要了解原料中各組分在坯料中的作用,還須按照陶銀制品中陶體的結構要求來配置。尤其坯料要經(jīng)過重復燒制,覆蓋在上面的銀料對坯料燒結有著一定影響作用,坯料要求有可塑性、抗驟變性、干燥性能,同時,要考慮坯釉之間熱膨脹系數(shù)關系。因此,尚需在實踐中反復試驗,以確定各組分的最佳加入量。
[1]杜文.唐代秘色瓷銀棱裝飾工藝及相關問題[J].文博,1996(3)∶79-80.
[2]馮柳,陳志偉.陶瓷原料分析方法研究進展[J].中國陶瓷,2008,44(11)∶14-16.
[3]鄒建全.日用陶瓷原料各種氧化物在坯釉中的作用[J].景德鎮(zhèn)陶瓷,1990(3)∶10-14.
[4]顏桂煬,鄭柳萍,徐景文.一種耐熱陶瓷釉料的成分分析[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03,21(2)∶53-57.
TQ174.4
A
1007-550X(2017)10-0029-05
10.3969/j.issn.1007-550X.2017.10.001
福建省科技廳產(chǎn)學合作重大項目(項目編號:2014H6003)。
2017-07-25
王穎(1989- ),女,福建寧德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無機新材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