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坤元
摘 要: 一直以來,見義勇為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但是,近年來,由于見義勇為引發(fā)的法律糾紛問題也屢見不鮮,導致越來越多的人對見義勇為行為出現(xiàn)了偏見,在遇到社會不良現(xiàn)象時,選擇沉默以對,這對于社會的進步是不利的。本文從法律角度針對見義勇為的行為進行分析。
關鍵詞: 法律角度;見義勇為;分析
【中圖分類號】 D920.5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236-1879(2017)20-0314-01
中華民族一直是一個互幫互助的民族,見義勇為更是值得大力提倡和發(fā)揚光大的美德,但是最近幾年,一些見義勇為者向遇到困難的人伸出友誼之手反而遭到對方或者其家屬的誣陷,這樣的事件一經(jīng)報道,致使很多的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敢去見義勇為。所以,本文為了讓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得到進一步發(fā)揚,我們從法律的角度來分析見義勇為,希望人們不要受到一些社會不良現(xiàn)象的影響,勇敢的站出來,幫助別人,弘揚中華民族見義勇為的傳統(tǒng)美德。
一、見義勇為概述
“見義勇為”這個詞語最原始的出處是《論語.為政》中的這樣的一句:“見義不為,無勇也。”意思就是,看見和道德不符的事情而不去做,是一種不勇敢的行為。在《現(xiàn)代漢語辭?!分袑σ娏x勇為的解釋是:“看到正義的事奮勇的去做?!薄傲x”和“勇”之前是相輔相成的關系,“義”是“勇”這種行為產(chǎn)生的前提條件和基礎,而“勇”則是“義”落實的具體行動。
見義勇為體現(xiàn)的是一種正義、責任和使命,是一種不畏困難、奮勇向前、勇于擔當?shù)母呱衅返?,是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建設中應該大力推廣的一種社會道德。
隨著現(xiàn)代法律體系的不斷完善,見義勇為也不再僅僅屬于道德范圍的行為,也逐漸開始走向法律化和制度化。各地都陸續(xù)頒布了對見義勇為者的表彰條例,從法律層面對其行為進行了規(guī)定。
根據(jù)各個地區(qū)對見義勇為行為的界定,我們在法律角度上對見義勇為的定義是:在沒有法定或者是約定義務的前提下,行為人為了使國家、集體、個人的財產(chǎn)最大限度避免或者減輕損失,為了使個人的生命安全不受威脅,行為人不考慮自己的生命安全挺身而出采取積極措施進行施救的行為。
二、遇到危急情況如何見義勇為
既然見義勇為是我們大力提倡和發(fā)揚的,那么當我們見到需要見義勇為的事件時我們要采取怎樣的措施呢?首先,我們要有一個好的態(tài)度,對待危急情況不畏懼,勇敢面對,這是非常重要的。其次要采取積極的施救方法,這就屬于技術問題了。對事情要進行簡單的分析之后,再隨機靈活的采取行動,切記不能蠻干,否則造成更嚴重的后果就得不償失了。比如,某人落水了,你不會游泳就跳下去,結(jié)果不但不能救落水者,連自己也要搭上一條命。
需要我們見義勇為時,可以采取以下三種方法:一是自己解決,這種方式對施救者的效果是最好的。第二種是請別人來幫忙,這樣就可以集中多人的智慧,對受害者也能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第三種是向社會公共單位求助,有的事情靠自己和他人也無法解決,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公檢法等專門的單位來解決。在見義勇為中采取哪種方法,要根據(jù)實際情況來確定,就如前面所列舉的事例,就可以采取第二種和第三種方法進行施救。但是如果自己能夠提供幫助,我們卻不采取行動,就屬于道德喪失了。
三、見義勇為中的補償問題
現(xiàn)在有很多人遇到緊急情況不能見義勇為的原因是在見義勇為中自己利益受到損害,直接帶來重大損失,收益方不提供補償,也只是受到道德和輿論的譴責。在法律角度上,對這一行為是這樣界定的,《民法通則》中把這一行為稱為無因管理。
無因管理是指在不受法定或者約定義務的前提下,為了他人利益不受損害,對其進行管理或者服務的法律事實。管理人和受益人之間確立無因管理關系后,兩者之間就產(chǎn)生了債權和債務的關系。在《民法通則》中規(guī)定:“無法定或約定的義務情況下,為維護他人的財產(chǎn)和人身安全而進行了管理和服務的,對受益人有權要求其支付一些必須的費用。同時最高人民法院在《民通意見》中也有相應的規(guī)定,管理或者服務人有權利要求受益人提供補償,具體包括在行動中花費的費用以及受到的損失等。通過以上規(guī)定,我們可以總結(jié)出,見義勇為過程中受到的損失理所當然要由受益人進行補償。
當然,有加害人存在,收益人和加害人共同承擔賠償責任。但是在找不到加害人和受益人的情況下,就由政府進行補償,我們不能因此寒了見義勇為者的心,我們要讓見義勇為者心理得到安慰。為此,各地市政府都出臺了對見義勇為者的獎勵以及保護措施,以便更好的弘揚中華民族的這一傳統(tǒng)美德。
四、見義勇為者被誤解或誣陷采取的措施
在實際生活中,的確有很多的見義勇為者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發(fā)生這樣的情況,我們給大家提供一些理念:一是大膽維權理念,一旦自己受到誣陷,就要勇于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利。二是利用組織維權,可以向當?shù)氐墓珯z法機關、法院、政府等部門尋求幫助解決。但是我們一定要按照法律的程序來維權,不能因為自己受了委屈而喪失理智,做出過激的行為,這樣就使自己有理變成了無理。
五、結(jié)論:
我們應該大力弘揚見義勇為的精神,鼓勵這種行為。因此政府需完善相關法規(guī)、制度。而作為見義勇為者,我們應該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恰當?shù)囊娏x勇為方式與補償途徑,被誤解、誣陷時更應依法冷靜地采取相應措施,盡量避免糾紛。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必將消除社會的不良風氣、傳承好見義勇為的傳統(tǒng)美德,使我們的國家更加和諧、美好。
參考文獻
[1] 湯嘯天. 盡快建立見義勇為者保障機制[J]. 上海人大月刊. 2011(03)
[2] 周哲人. 見義勇為救濟制度立法完善研究[J]. 湖南警察學院學報. 2011(02)
[3] 鄭麗清. 法律論域下“見義勇為”概念的厘立[J]. 廣西社會科學. 2011(04)
[4] 趙慶鳴,張婭. 我國見義勇為法律救濟制度的現(xiàn)狀、不足及完善[J]. 創(chuàng)新. 2011(04)
[5] 張立琴. 淺論見義勇為行為的法律保護[J]. 法制與社會. 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