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興瓊
摘要:學生活動中出現錯誤是不可避免的。在傳統(tǒng)意義上,教師看到的錯誤消極方面教多,甚至有許多教師把學生的錯誤當成洪水猛獸,避之不及。而實際上,學生的課堂錯誤正是教學的巨大資源。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通過操作、分析、思考交流探究出錯誤的根源,不僅要讓學生認識并訂正錯誤,更要使學生經歷了這樣的數學活動過程,讓思維在錯誤與正確之間進行激烈交鋒,創(chuàng)造能碰撞出璀璨的思想火花的學習情景,讓孩子取得愉悅的學習心理,讓“錯誤”成為學生的“樂學”的助跑器。
關鍵詞:課堂教學;錯誤;思維;
一、巧用“錯誤”資源,激發(fā)探究興趣
布魯納曾說過:“探究是數學的生命線,沒有探究,便沒有數學的發(fā)展?!睂W習錯誤是其積極參與學習過程必然伴隨的現象之一。對于似是而非、學生不易察覺的錯誤,如果教師只告訴正確的做法,難以觸及問題的實質,更容易抑制學生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如對這些錯誤巧妙地加以利用,因勢利導,多給學生思維的時間和空間,這不僅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發(fā)現錯誤,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可以引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
一位從美國考察回來的老師曾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老師讓學生畫理想中的蘋果,大多數同學都能按照生活中蘋果的本來面目精心創(chuàng)作,可有一位同學居然畫了一個“四四方方”的東西。老師先是很驚喜地贊揚該同學的作品很有個性,接著請他談談自己的想法。“我們家經常買蘋果,但我討厭那些圓圓的家伙,因為它們老是要從茶幾上滾下來,我不得不爬到桌子、柜子底下去撿,太麻煩了,要是有方蘋果……”“很好,還有沒有別的理由呢?”“方蘋果比圓蘋果削起來方便多了!”“說得太好了,還有呢?”“圓蘋果裝在箱子里很占地方,要是有方蘋果,箱子可以裝得更多!”“好極了,你的設想很有創(chuàng)意,希望你好好學習,將來能培育出自己理想的方蘋果來,到時候我們一定來為你慶賀!”
這真是一只勝利的金蘋果!它之所以可貴,就在于它是“學生自己的蘋果”而不是“老師的蘋果”。就現實生活來看,“方蘋果”顯然是個“怪胎”,但經過老師“妥善處理”,它終于成了最理想的“幸運兒”。沒有尊重和寬容,沒有鼓勵和贊賞,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事實上,在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中也常遇到學生出錯的事。課余時間經常會聽見老師們這樣的議論 “我們班的學生真沒用,一個很簡單的問題都會答錯。”“是啊,是?。 逼渌蠋熾S聲附和:“一個很簡單的算式也會算錯,不知怎么搞的?”對待錯誤,許多老師視為洪水猛獸,惟恐避之不及,或“快刀斬亂麻”,以一個“錯”字堵上學生的嘴,接二連三提問學生,直至得出“正確答案”;或“親自上陣”,把答案“雙手奉上”?;颉岸隆被颉八汀?,都是置學生的實際于不顧。俗話說“人無完人,金無足赤?!睂W生在課堂活動中出現錯誤是不可避免的,作為教師的我們,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學生,更不必去追求學生的絕對正確。錯誤其實是學生真實的流露,是學生個性的張揚。面對學生的錯誤,我們要以平和的心態(tài)寬容錯誤的存在,更要善于挖掘錯誤,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錯誤也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資源。人們常說“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寶貝”,如果我們能用這樣的眼光來看待“錯誤”,那會是一種什么樣的境界呢?
二、接納“錯誤”——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
1.找準錯誤,尋找起點
作為教師,當學生有了錯誤,要給足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錯誤,糾正錯誤。應把它作為教學的真正起點,要站在學生的角度,“順應”他們的認知,掌握其錯誤思想運行的軌跡,摸清其錯誤源頭,然后對“癥”下藥,找到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2.將錯就錯,因勢利導
一個普普通通的錯誤,只要巧妙的將以利用,挖掘錯誤的“閃光點”,就能成為開發(fā)學生智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教學資源?!皩㈠e就錯”,利用錯誤,給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自己觀察、實驗、驗證、歸納、分析、整理,引導學生多角度、全方位審視條件、問題、結論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舉一反三,既豐富了知識,又拓展了思路,學生求異思維能力得到了提高。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有效辦法。
三、捕捉錯誤,引導辨析
在教學軸對稱圖形的認識課上出現了這樣一個場面:絕大多數同學都認為長方形的對稱軸是2條,這時,有一個學生卻站起來說:“老師,不對,應該是4 條。教室里響起了一片爭論聲。“老師,我是這樣想的:既然他是一個軸對稱圖形,那對稱軸的兩側圖形應該能完全重合。”學生的確很聰明,他們的所作所為不但顯示出了他們的創(chuàng)造潛能,還顯示出了他們非凡的動手操作能力,使孩子們真真切切感覺到了“做”數學的樂趣。一個普普通通的錯誤,只要巧妙的加以利用,挖掘錯誤的“閃光點”,就能成為開發(fā)學生智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教學資源。當學生出現錯誤時,我們不妨延緩評價,把皮球踢還給學生,讓學生在爭辯、動手操作中學會質疑,學會思考,學會理清自己的思路。在爭辯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在爭辯中獲得正確的知識建構。
我們當老師的總有一個美好的愿望,希望課堂教學能一帆風順,學生錯誤能越少越好,但這僅僅是我們的愿望。不出錯的教學,不是真正的教學,不出錯的課堂不是真實的課堂。學生的錯誤是他們最樸實的思想、最真實的暴露。忽視了學生的錯誤,就是錯過了最佳的教學契機,錯過了最寶貴的教學資源,錯過了最精彩的動態(tài)生成。面對錯誤,讓我們學會多一些等待,少一些埋怨,多一些睿智,少一些批評,學會寬容,學會運用,巧妙、合理地處理好 “錯誤”資源,幫助學生更有效的學習。簡單的錯,不簡單的處理。讓錯誤成為數學課堂教學的一個“增效點”,為數學教學添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讓“錯誤”成為學生“樂學”的助跑器。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制訂《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