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曉棠
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更要育好人,以自己模范的品行來教育和影響學生,高標準地去塑造自身的人格。正如韓愈《師說》中所言“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比魏螘r代,教育都是以育人為根本的。教師是優(yōu)質教育的踐行著,是中國優(yōu)教的傳承者。我們懷著對小學教育的信仰,走在充滿期許和憧憬的教育路上。作為新時期的人民教師,我們肩負著為社會主義祖國培養(yǎng)身心健康的各級各類人才。每個孩子都是一顆破土而出的小苗,一苗一世界,長成有千秋。
一、細節(jié)之處展魅力
“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竜就其深。”老子曾說過,“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睆募毼⒅幦胧?,甘于平淡,認真做好每個細節(jié),收獲細節(jié)的魅力。小學教師從事的教育教學工作,似乎都是“小事”。我曾經在學生的周記中看到這樣的話語:“都怪我自己不爭氣,書讀不好,就連跟老師打招呼,她也不理我……”這個平日不太惹眼的學生,名叫羅斌。這些話語刺扎著我,讓我大吃一驚。我是個急性子,早晨,匆匆忙忙趕到學校,對學生的打招呼問好,有時來不及回應甚至忽略而過?!袄蠋煵焕砦摇笔悄菢拥膫活w幼小的心靈,我非常自責愧疚。我一定得好好地彌補,努力創(chuàng)造跟他碰頭的機會,主動迎上去向他問好并向他道歉?!傲_斌,你好!你是個細心、熱情、很受歡迎的孩子!老師經常大大咧咧的,你真是我的榜樣,謝謝你!”此時,他露出的是幸福燦爛的笑容!從那以后,我總是主動熱情地向學生們打招呼問好,帶給了為師者快樂,帶給學生幸福。
小龍是出了名的搗蛋鬼,無心向學,油嘴滑舌,經常搞惡作劇。這樣的學生教育起來有點棘手,他個頭比我高,我干脆讓他坐下來說話,批評教育他時更是如此。沒想到這一細節(jié)從真正意義上感觸了他。他在作文《我最敬佩的人》中寫道:“曾老師是我最敬重的老師,我打心眼里佩服她,她是唯一在我犯錯時還肯讓我坐著說話的老師?!?可見,細節(jié)能使人震撼心靈。一次愛心的表達,可能會讓某個學生迷途知返;一次心靈的傷害,可能把某個學生推向痛苦的深淵。愛能點燃學生心頭的希望之苗,能打開學生心頭的智慧之門。教師應富有責任感地對待學生,才能實現平等教育?!敖逃獮榱嗣恳粋€人的幸福”,就會成為我們的信念。
二、師愛無痕育新苗
高爾基說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學生出現過錯,是成長過程中的必然。遇到學生犯錯,“嚴厲懲罰,趕盡殺絕”是我們解決問題常用的手段,但是學生往往“屢教不改”。倘若能以一顆寬容之心待之,引起的道德震動可能比懲罰更強烈,效果更好。 記得教過學生小陳,曠課、進網吧、上課違紀等,沒人管得了他。對于曠課,我多次找他談話,他總是喜歡撒謊、狡辯。在我的多次教育、勸說下,他終于表示要好好改正,但沒過幾天又犯,網吧的誘惑力實在太大,使他簡直無法自拔。后來,我發(fā)現他總是下午曠課,并且每次放學后都會回教室拿書包。我開始嘗試一個人在教室等待他來拿書包,我微笑著讓他進來,習以為常的他毫無感激老師之意,拎起書包就走人,問他話也愛理不理的。我當時真想把他大罵一頓,但我極力控制住自己,告誡自己:“一定要冷靜,不讓他掉隊,嘗試著原諒他,就當他是個迷途的小羊羔吧!”從此之后,我每天都以百倍的耐心一個人坐在教室等著他回來拿書包,心里才踏實。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終于有一天下午,他拿起書包,似有歉意地對我說:“老師,咱們一塊回吧?!蔽倚睦镱D時激起一股暖流,似乎看到了希望,這就是為師者的幸福。此后,我主動從培養(yǎng)他個人自控能力入手,養(yǎng)成好習慣。果真,他再也沒有無端曠課了,并且愛上了學習,后來還考上了重點中學。他寫給我的信中說:“我真的無比感激曾老師,在那些平凡的每個下午對我的不平凡等待,這份特別的愛挽救了我、并且鞭策著我……”。俗話說:“仁者無敵”,寬容是一種智慧,一種美德,是愛的內涵。在教育工作中,教師要把信任與期待的目光灑向每個學生。陶行知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梢姡瑸閹熣邞皭蹪M天下”,努力成為學生生命中的“貴人”。
三、培養(yǎng)習慣共成長
我喜歡葉圣陶先生的一句話:“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蔽易约簩πW教育的理解就是培養(yǎng)好的習慣。教師工作的職責就是要做到言傳身教,以身作則。一天清早,我發(fā)現講臺前有幾片紙屑,就俯下身順手撿起來。這一舉動引起了學生的共鳴。從此,我發(fā)現學生們變得講究衛(wèi)生了,教室里很少有紙屑。我們習慣把教育過程省略而把空洞的說教簡單、直接地告訴孩子,其實教育不是憑空說教,教育應是一種過程,教育應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是真正的教育,好習慣讓人受益終身。我們應教育孩子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吧俪扇籼煨?,習慣如自然”。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好習慣的黃金階段,習慣的形成不是輕而易舉的,需要一個過程。 “向孩子學習,師生共成長”。例如,在教學反比例知識時,對于”大小齒輪互咬“我真的沒具體見過,孩子們描述得比我形象多了,其中有個學生還帶來一對大小齒輪進行現場互咬操作,孩子們理解起來輕松多了。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發(fā)展,信息技術、模式更新、換代之快,我們不得不承認,現在的孩子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太強了!他們腦子里裝著許多我們不懂的東西。我發(fā)自內心的感慨:真是長江后浪推前浪!我們需要不斷學習,我們不能用昨天的知識來教今天的學生去為明天服務。為師者,能力是有限的,努力是無限的!
實踐證明,師愛在教育教學中起著細雨潤物的作用。哪怕老師一個關注的眼神,一個真誠的手勢,一句鼓勵的話語,都充滿了暖意,都有可能改變一個孩子的命運。寓愛于教,用愛點亮被遺忘的角落,把特別的愛獻給特別的學生。我們堅信:只要多加呵護,弱苗也可長成參天大樹。我們期待著:每一雙清澈的雙眸都折射出幸福的光芒;每一雙稚嫩的小手都能托起明天的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