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平 邵小兵 鄭淞
2017年4月29日,是“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開展10周年!10年來,全國大中小學在學校體育組織形式、內容構建、效果評價、長效機制等方面做出了積極地探索與實踐。同時,國家及相關部委也陸續(xù)出臺了2007年“中央7號文件”、2012年“國辦發(fā)53號文件”、2016年“國辦發(fā)27號文件”等,為進一步推動“陽光體育運動”、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持續(xù)發(fā)力。但由于受到我國應試教育大環(huán)境的影響,陽光體育運動并沒有達到文件精神的要求和初衷,政策落實難、實效性缺乏等現(xiàn)象普遍存在。針對這些沉疴固疾,對陽光體育運動重新審視極為必要。
一、關于陽光體育的政策梳理
1.“中央7號文件”
2007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中發(fā)〔2007〕7號)發(fā)布,該文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最高級別的有關青少年體育的文件。文件要求:廣泛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yè)負擔;確保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保證小學生每天睡眠10小時,初中學生9小時,高中學生8小時……。并希望通過5年左右的時間,使我國青少年普遍達到國家體質健康的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體能素質明顯提高,營養(yǎng)不良、肥胖和近視的發(fā)生率明顯下降。
2.“國辦發(fā)53號文件”
5年過去后的2012年,學生的各項指標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為此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教育部、發(fā)展改革委、財政部、體育總局等《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的若干意見》(國辦發(fā)〔2012〕53號),文件指出:把增強學生體質作為學校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各級各類學校要制訂和實施體育課程、大課間(課間操)和課外體育活動一體化的陽光體育運動方案。?進一步強調了學校體育的重要性,并明確了總體思路和目標,最重要的是要求建立健全學校體育的監(jiān)測評價機制。
3.《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
2013年11月12日通過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作為問題倒逼改革的《決定》,不提奧運增光與全民健身、不提競技體育與職業(yè)體育,而是直截了當在學校體育方面提出“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說明在國家層面,競技體育、社會體育、職業(yè)體育、中國足球、體育產(chǎn)業(yè)、全民健身等領域的問題,遠沒有學生體質下降的問題那么嚴重。
4.“國辦發(fā)27號文件”
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頒發(fā)《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意見》(國辦發(fā)〔2016〕27號)強調:“學校體育仍是整個教育事業(yè)相對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仍是學生素質的明顯短板。對學校體育重要性認識不足、體育課和課外活動時間不能保證、體育教師短缺、場地設施缺乏等問題依然突出,學校體育評價機制亟待建立,社會力量支持學校體育不夠?!?/p>
5.《“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
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16年10月印發(fā)并實施的《“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提出:將健康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把健康教育作為所有教育階段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以中小學為重點,建立學校健康教育推進機制。構建相關學科教學與教育活動相結合、課堂教育與課外實踐相結合、經(jīng)常性宣傳教育與集中式宣傳教育相結合的健康教育模式。培養(yǎng)健康教育師資,將健康教育納入體育教師職前教育和職后培訓內容,《“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的發(fā)布賦予了“陽光體育運動”新的內涵和使命。
二、陽光體育“實施難、見效難”的諸多現(xiàn)象
1.青少年體質連續(xù)30年下滑
每年的體測項目,全國各地初中至大學,一半以上男生標準的引體向上一個也拉不上去,一些隱性肥胖的人群,表面看上去身材勻稱,但內臟卻堆積了不少脂肪組織,原因主要是學生的學業(yè)負擔重太重、缺乏運動、睡眠嚴重不足。一位數(shù)學教授曾說:“體育工作者不必費心,體育不是靠抓出來的。如果學生有更多的時間、空間和選擇,他們會首選體育,而不是數(shù)理化?!?/p>
2.學校體育仍是學校教育的薄弱環(huán)節(jié)
學校體育要被重視,根子還是在打破“應試教育”的體制機制。近日高考改革試點和教育理念領先的浙江卻出現(xiàn)了助推應試教育的“衡水校”、“麻將班”;據(jù)2014年教育部公布的調查數(shù)據(jù),小學三年級至初中,只有29%的學校每周上滿3節(jié)體育課,近80%的學生每天達不到1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體育教師缺編30萬,體育課被占用現(xiàn)象嚴重;中國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初中生比例為8%,遠低于日本65%、美國63%的水平;大學4年竟然沒有體育記憶。這些都是學校體育的悲哀,更是教育的悲哀!
3.體育中考成送分考
2016年9月,教育部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荚囌猩贫雀母锏闹笇б庖姟?,《意見》首次在全國范圍內提出“體育與語文、數(shù)學、外語一起,成為中考必考項目”。但是,有些地方體育中考卻成了“送分考”,中考滿分標準僅相當于《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70分或80分的水平,90%以上的同學考試拿滿分。當然,也有少數(shù)省份如河南、黑龍江等,他們在對體育中考進行積極探索,計劃將體育分值提高到80分、100分,這是應該肯定和提倡的。學校體育教育工作者要勇于擔當,不要浪費政策設計初衷的寶貴財富!
4.14年體育課沒有養(yǎng)成鍛煉的習慣
2016年7月,教育部體衛(wèi)藝司司長王登峰在國際青少年校園足球邀請賽高峰論壇上說的一席話發(fā)人深省:中國學生要上14年的體育必修課,但絕大多數(shù)學生連一項運動技能都沒有學會。14年的必修課為何學不會一項運動技能,學校體育課真該反思了。當下的中國教育,過早和過度挖掘學生的智商,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情商,卻忽視了或者排斥了學生動商的開發(fā)。
5.陽光體育怕見“陽光”
無論10年前“走向操場、走進大自然、走到陽光下”的老“三走”,還是近年提出的“走下網(wǎng)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新“三走”,黨中央國務院都是竭力倡導青少年學生參加體育活動尤其是戶外鍛煉。然而現(xiàn)實情況是,學生怕曬怕凍,只要一點點小雨,就嚷著上室內課,只要一點點太陽,就往樹陰下跑。有些教師也沒有給學生做好榜樣,有太陽時有的教師會“武裝到牙齒”。大學哪怕一周就一次體育課,老師也遷就學生,讓學生“躲”進了館內、室內……都說“萬物生長靠太陽”,然而“陽光體育怕陽光”?
三、陽光體育真正“陽光”的實施路徑
1.用長跑來有效遏制學生體能下降
學生體質的核心指標是體能、是耐力素質,提高體能最簡單易行的就是跑步。南京理工大學動商研究中心一直關注清華體育。清華大學的校園馬拉松、陽光長跑、每年進行男生3000m女生1500m測試、畢業(yè)前的“人生起航跑”等,正所謂“無強制不體育,無跑步不體質,無體育不清華”。如果全國高校都能像清華大學這樣,想必“增強國民體質”不再只是口號!
2.開發(fā)兼顧文化傳承與鍛煉效果的校本課程
武術落選奧運一度刺痛了國人的神經(jīng)。撇開國際主流價值觀不談,單看我們的大中小學,練武術的學校有多少呢?都說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但首先,我們應該做好自己的文化傳承。
云南大理下關八小的“大課間”體育活動,以白族“大本曲”音樂為載體,合理結合大理阿鵬的“八角鼓”和金花妹子的“霸王鞭”動作,很好地把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和校園快樂時光相聯(lián)系、陽光體育運動和傳承民族文化相結合。南京理工大學的舞龍,不但弘揚了民族文化、強健了學生體魄,還助推了中國“動商”理念的產(chǎn)生和傳播,舞龍與動商,一個是實踐、一個是理論,正在成為南理工的兩張獨特的文化“名片”!
3.落實中小學每天一節(jié)體育課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如果“每天一節(jié)體育課”做不到,那“每天鍛煉一小時”的口號就永遠是個“口號”!“工欲擅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切實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體育的軟硬件一定要跟上。可喜的是,江蘇錫山中學、成都市錦江區(qū)的20所中小學、青島市的中小學等,都已經(jīng)實施或準備實施每天一節(jié)體育課。
4.校園足球吸引廣大青少年走向操場
目前,校園足球開展得如火如荼,但是,開展了兩三年,卻依然是少部分孩子的游戲,轟轟烈烈的“省長杯”“市長杯”往往都是小場比賽……在這個“唯分數(shù)論”的大環(huán)境下,如果踢球的孩子沒有升學空間,誰會讓自己的孩子長期踢球呢?只有完善考試招生政策,才能激勵學生長期積極參加足球學習和訓練。
5.切實發(fā)揮學校體育改革中“監(jiān)督機制”和“問責機制”的效用
“國辦發(fā)53號”、“國辦發(fā)27號”文件均規(guī)定:“把學校體育工作列入政府政績考核指標、教育行政部門與學校負責人業(yè)績考核評價指標。對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持續(xù)3年下降的地區(qū)和學校,在教育工作評估中實行‘一票否決?!?014年教育部對全國各級各類學校《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測試上報數(shù)據(jù)進行抽查復核,抽查數(shù)據(jù)與上報數(shù)據(jù)的一致性比例,小學為38.6%,初中為23%,高中為20.2%,大學更是低至14.1%。這意味著,國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上報數(shù)據(jù)造假嚴重,但為什么沒有相應的問責和處罰措施?說到底還是因為教育部門、各級學校在向“應試教育”妥協(xié)。
6.推進體育進入高考“選考科目”
政府一直反對應試教育,三番五次推行高考改革,力圖減輕學生負擔。但是,每次高考改革,最后的總分卻沒有改變單一的“唯分數(shù)論”的考試評價方式,語數(shù)外、物化生、政史地等文化課程不做“減法”,學校體育永遠只能“在文件里很重要”。
江蘇省政協(xié)委員,南京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院長丁沃沃教授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學生本人如果擅長、喜歡體育,完全可以將體育作為高考選考科目中的一門,屢次講注重德智體全面發(fā)展,卻在考核體系里不體現(xiàn),還是空談?!斌w育納入高考,肯定不是一個最好的方法,培養(yǎng)體育興趣、養(yǎng)成運動習慣,才是體育的本原。要想真正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就要從高考改革開始。
四、意猶未盡的結束語
毋庸諱言,國家多次發(fā)文推動的,一定是重要的,同時也往往是問題較多的!中國的學校體育其實就是政策體育!其實,學校體育并不缺文件、更不缺抱怨,缺全社會“重智育輕體育”的思想轉變,缺政府的投入,缺學校的重視、家長的支持、教師的擔當,更缺其他學科的考試排名和適當退讓。
真正的教育,是生命的教育、生活的教育、生長的教育??僧斚碌慕逃?,除了體育哪里還有“三生”的痕跡?。看蠹覒撝?,無論群眾體育還是競技體育,發(fā)展的根基都在學校體育,提出加強學校體育,就算是找到了根源!與其崇拜美國的教育,不如借鑒美國的體育!但是,要像歐美一樣認可“體育”也是一種能力,讓“陽光體育”真正成為學生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陽光”,中國要走的路很長!中國教育要走的路很長!中國學校體育教育要走的路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