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文
作為一名鄉(xiāng)鎮(zhèn)中學的物理教師,通過幾年的物理教學讓我體會到,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物理規(guī)律都是在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上,認真總結(jié)和思考得來的。加強實驗教學,不僅可提高物理教學效果,還可提高學生的實驗素質(zhì),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學習能力。初中物理實驗包括演示實驗、學生分組實驗和課外小實驗,它們都是很好的素材。這些實驗為教學帶來了便利,但同時也為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下面是我對影響實驗教學的諸多因素作的簡單闡述。
一、儀器設備的影響
新課改對教材有了新的要求,這些要求就使得實驗設備要以新課改下的教材相配套,目前學校的許多實驗設備都還是前十幾年“普九”“普實”驗收時根據(jù)老教材的實驗配備的?,F(xiàn)在有些設備已經(jīng)難以滿足新教材安排的教學活動,有的設備由于時間長的關系,出現(xiàn)許多問題,使學生在實驗探究的過程中得不到教學需要的效果;比如電學實驗的設備,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儀器接觸不良,使學生在分組實驗中誤認為是不是自己連接過程出現(xiàn)什么問題而不敢動手實驗。這無形中就為實驗教學增添了許多難點。
二、學生基礎差異的影響
對于普九進入初中的學生教師們都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在基礎上存在著巨大的差距,這樣的差距給實驗教學帶來了非常大的影響,因?qū)嶒灲虒W本身強調(diào)的就是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而產(chǎn)生主觀能動性的基礎,正是學生在教學活動開始時所達到的發(fā)展狀態(tài)。在幾年的教學中我經(jīng)常曾遇到這樣的情況:比如演示實驗的教學有的學生覺得實驗在教學中學起來比較困難,希望老師能夠講解得更細致、更慢一些:然而又有學生說實驗中的部分內(nèi)容在以前已經(jīng)學過一些,希望老師能夠講快點或者跳過,這類學生中會有少數(shù)人因?qū)χ貜托詢?nèi)容不耐煩而“不肯再學”。在學生分組實驗中就更明顯,基礎較好的學生能在教學時間內(nèi)完成所需要探究的問題,但有部分學生卻一點沒做,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就像一個看客,因為這部分學生在教師講解的過程中無法理解所要做的實驗內(nèi)容,因此,當學生的實際水平與該課程所假設的前期基礎存在較大的差距時,就會引起教與學之間的矛盾。使教師無法兼顧,如果照顧基礎差的學生,教學內(nèi)容就不能在所給的教學時間內(nèi)完成,如果照顧基礎好的學生,又會導致跟基礎差的學生的差距越來越大。學生的這種基礎差距就為實驗教學帶來了巨大的困難。
三、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影響
對于農(nóng)村學生而言,實驗對他們來說在進入初中前接觸是非常少的,所以很多學生由于從小沒有動手的習慣,沒有探究問題的愛好和欲望,教師在布置實驗探究任務時,是希望學生能自覺主動地進行實驗探究活動,結(jié)果學生卻不知道從哪里入手,也不知道實驗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去觀察實驗現(xiàn)象,如何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等等。很多學生一說做實驗就精神來了,別以為每個學生都是有目的地準備開展實驗探究活動,其實他們當中有一些是抱著好玩的心理進實驗室的,他們認為實驗課好看、熱鬧、沒有課堂作業(yè)。有時一節(jié)課下來有的學生沒有動過手,完全是一個看客。
上面的闡述是我對學生整體的一種歸納,如果從細小來劃分,還可以把學生分成三類,一是基礎較差的學生進入實驗室做實驗,完全是到實驗室玩實驗儀器,他們不知道實驗要做些什么,到實驗室就是為了好玩。二是基礎一般的學生對實驗是不敢做,因為他們不知道實驗要得到什么樣結(jié)果,怕在做實驗時出錯,而受到老師的批評。三是基礎較好的學生是不想做,這一部分學生從小學就養(yǎng)成一種習慣,就是所有的知識老師都會講,自己做還可能做錯,還不如等老師講。
四、教學時間的影響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隨著新課改的穩(wěn)定推進,教師在學生實驗和教學演示實驗中應該大膽嘗試,通過實驗真正做到:“學生力所能及,教師避之;學生力所難及,教師助之;學生力所不及,教師為之”的新課程理念。所以教學活動中我們應加強物理實驗教學,這是提高物理教學質(zhì)量十分有效的途徑,對提高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很有幫助,能為學習高中乃至大學物理知識打下堅實基礎。因此,初中物理教學中,應大力推廣加強和優(yōu)化物理實驗教學,從而進一步提高物理教學質(zhì)量。這樣的教學方法就需要把學生看作實驗的主體,讓學生自己擁有充分的時間去探究發(fā)現(xiàn),這就要求實驗探究活動必須要有充足的時間作保證。但是在初中階段每一節(jié)課的時間只有40分鐘,而且物理每周的課時又只有3節(jié)。物理教材的內(nèi)容從章節(jié)數(shù)來看沒有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課多,但是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要完成新教材安排的這些內(nèi)容卻是需要很多時間的,如演示實驗(晶體的熔化和凝固過成),學生分組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都至少需要2個課時,但初中物理課中都沒有2個課時連著的安排,這就使實驗形成了斷層,如果僅僅為了趕進度而使學生草草地完成實驗,在沒有深入思考的前提下草率地得出結(jié)論,是達不到探究的效果的。
五、教師實驗態(tài)度的影響
作為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實驗專業(yè)知識,因為物理實驗本身是一種科學探索的過程,對于實驗的原理、實驗的設計等必須具有很強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等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但有的教師總是認為做實驗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考試,學生做不做實驗都沒關系,因為現(xiàn)在的考試形式比較單一,主要是通過筆試檢查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運用情況。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并不能真正在有限的卷面上完全反映出來,科學探究的精神也無法得到體現(xiàn)。
目前,不少物理教師沒有更深刻地認識到物理實驗的重要性,總是認為物理實驗只是耗費物理教學時間,從而忽略物理實驗的演示或操作實驗的開設。大部分物理實驗被物理老師取代包辦,他們?yōu)榱送瓿晌锢斫虒W或認為若有必要的話,就在講臺上擺放儀器簡單的演示一下即可,更多的時間在講授理論知識。教材中要求要做的實驗,只要在黑板上講解或利用多謀體播放視頻或圖片就可以,沒有必要花太多的時間去做實驗。
再有就是有部分教師實驗還是做,但對實驗的準備不夠充分,在課堂或?qū)嶒炇易鰧嶒灦紵o法使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對實驗完全就是一種應付。
以上諸多因素制約了實驗教學的開展,作為一名初中物理教師我們怎樣去面對和改變這些現(xiàn)狀,如何去適應新課改的要求,這也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