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友珍
摘要:音樂具有潛移默化、陶冶心靈的作用,在幼兒教育中開展音樂教學,可以發(fā)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能力,豐富他們的情感。本文就幼兒教育中怎樣更好地開展音樂教學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幼兒;音樂教育;營造;發(fā)展
音樂本身具有潛移默化、陶冶心靈的作用,對于一切充滿好奇的幼兒來說,是一種開發(fā)智力的教育??墒乾F(xiàn)在有的幼兒教師和家長過分神化了音樂的作用,對孩子進行一些拔高教育。比如,小小年紀不管愿意不愿意都逼著學鋼琴、電子琴,天天練舞蹈,似乎孩子們學了這些就提高他們的智力水平,真的能成名成家。其實,很多時候不但沒有提高孩子的能力,還損傷了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打擊了他們的積極性,不利于我們以后的音樂教學。而在鄉(xiāng)下的幼兒園里,一些老師則放一些音樂給孩子聽,并沒有有意識地去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各種能力。所以,我常常反思我們的音樂教學:真的利于孩子的發(fā)展了嗎?我們又該如何更好地讓孩子在音樂教學中得到更好地發(fā)展呢?
一、拓展音樂教學的內容
我們現(xiàn)在的音樂教育的內容包含韻律活動、音樂游戲、歌唱、樂器演奏、音樂欣賞,但從幼兒的身理和心理特點以及今后的發(fā)展來說,我們的音樂教育還應包含對他們情感、個性、社會性教育等方面的內容。
音樂教育的功能不僅僅是教會他們唱歌、跳舞、演奏、欣賞,還應該讓幼兒的情感在音樂中得到宣泄,也就是得到表達和發(fā)展。用音樂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性格和與人交往的能力。我們都知道音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我們的情感,我們聽到歡快的樂曲,心境自然也會變得開朗;聽到悲傷的樂曲,就忍不住要傷心;聽到高昂的音樂,就會激情澎湃。那我們的孩子如果經常在一些歡快、活潑中浸潤,自然也會受到陶冶,變得活潑、開朗,而且情感豐富,逐步懂得關愛、同情、自豪等,懂得憎恨丑惡和追求真善美。在進行音樂活動的過程中,幼兒有機會用他們所喜歡的方式來進行音樂學習,有機會來觀察、思考、發(fā)表意見,也有機會得到教師、同伴和自己的肯定。這些活動能培養(yǎng)幼兒對人和事物的初步的積極態(tài)度,從而促進幼兒良好個性的發(fā)展。音樂活動中孩子既要和老師交流,也要和同伴合作,音樂活動給他們充分的交往的機會,他們可以進行感情上的溝通。在活動中,作為音樂教師,我們要有意識的對幼兒的交往、協(xié)作、紀律性等加以培養(yǎng),以發(fā)展幼兒的交往能力。
幼兒學習音樂的過程,不僅是幼兒逐步認識音樂、把握音樂、養(yǎng)成對音樂的積極態(tài)度的過程,更是幼兒獲得身體、語言、認識、情感、個性、社會性全面和諧發(fā)展的過程。所以,我們不能狹隘地理解我們的音樂教育,一定要拓展音樂教學的內容。但是拓展的時候要注意,不要把流行音樂引到我們的幼兒教育中,把孩子變成“小大人”。現(xiàn)在因為大眾傳播媒介以及幼兒歌曲的缺乏,有許多孩子接觸的音樂中有許多流行音樂了,他們的模仿能力很強,一聽到他們就會去學唱。我認為這樣的模仿不利于他們的成長,一是這些歌的內容不適合他們,二是這些歌本身是寫給成年人唱的,孩子經常唱,也影響他們聲帶的發(fā)育。我們地處山區(qū),有許多的富有民族特色的音樂形式,在幼兒教育中,我們也可以引入這些形式,激發(fā)孩子的興趣。因為很多孩子是爺爺奶奶在照顧他們,爺爺奶奶不像爸爸媽媽都有文化,他們對孩子的教育就是用自己的方言,因此,有這個民族音樂的基礎。
二、努力創(chuàng)設快樂的音樂環(huán)境
音樂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所以我認為音樂可以貫穿于幼兒生活的每一環(huán)節(jié)。我們不應該將音樂教學內容局限于一兩節(jié)課堂教學活動中,而應當打破這種單一的模式,我們可以積極營造音樂環(huán)境,將這些教學內容分散到一日活動中,在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滲透音樂內容給孩子以潛移默化的影響。用音樂來陶冶幼兒的情操、凈化幼兒的心靈。
幼兒在園的一日生活中的任何時候,都是教師對幼兒教育的好時機。我們可以設計幼兒一日生活音樂化活動,及科學的選擇一些中外經典童謠、名曲,性質各異的各類樂器樂曲,在幼兒入園、游戲、午餐、散步、午睡、起床、離園等活動環(huán)節(jié)中播放,使園內的每個角落都充滿著音樂,讓幼兒一入園便感到撲面而來的音樂氣息,從而產生愉悅、熱情、飽滿的情緒,來迎接美好的一天。幼兒受著美好音樂的熏陶,逐步知道聽到某一樂曲時就該干什么了,隨之也會自然而然的伴隨著音樂產生相應的積極情緒。在一組樂曲幼兒熟悉一段時間后,再換一組,幼兒在三年的生活中可接觸到大量的歌曲和樂曲,從而從量的積累過渡到質的飛躍。同時,幼兒在園中生活、學習、游戲時的各項常規(guī),我們都盡可能的用音樂來指揮。起立、坐下、搬椅子、排隊形(縱隊、馬蹄形、雙半圓)等常規(guī),都用不同的節(jié)奏和旋律來指揮。這樣,培養(yǎng)幼兒的規(guī)則意識,不是靠原來的單一、緊張、壓抑的鈴聲(信號),而是用輕松、優(yōu)美的音樂,讓幼兒在寬松、愉悅的氛圍中來接受特定的信號,效果會更好。
三、關注所有孩子,使其全面發(fā)展
每一個人都有一種向好心理,當然我們的幼兒教師也不例外,有時候我們不自然地就會偏愛那些表現(xiàn)突出,能歌善舞的孩子,而忽視那些“平平常?!钡暮⒆印H绻@單純地只是一種心理,而不是行為也無可厚非,因為我們不可能連別人內心的思想也要去管束,更何況這是一種天性。但是,我們作為教師千萬不能把這個思想變成行動,這不利于幼兒的全面發(fā)展,所以音樂教學中,我們一定要關注全體幼兒,使他們在各自的基礎上全面發(fā)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