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瓏 ,吳霞 ,謝愛華 ,盧志勇 ,朱良 ,劉敏
(1、瑞金市婦幼保健院檢驗科,江西 瑞金 342500;2、浦東新區(qū)曹路鎮(zhèn)社區(qū)醫(yī)院,上海 201209;3、瑞金市中醫(yī)院檢驗科,江西瑞金342500)
贛南地區(qū)1452例女性宮頸重度炎癥和TCT陽性患者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型別分析探討
王瓏1,吳霞2,謝愛華3,盧志勇1,朱良1,劉敏1
(1、瑞金市婦幼保健院檢驗科,江西 瑞金 342500;2、浦東新區(qū)曹路鎮(zhèn)社區(qū)醫(yī)院,上海 201209;3、瑞金市中醫(yī)院檢驗科,江西瑞金342500)
目的 探討核酸分子快速導流雜交基因芯片分型技術(shù)(HybriMax)在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分型檢測中的應用,了解贛南地區(qū)女性人乳頭瘤病毒(HPV)型別的感染狀況,為HPV高危型疫苗的研制提供參考。方法 挑選重度炎癥和非典型鱗狀細胞(ASCUS)以上的患者1452例女性作為做HPV基因分型檢測的研究對象,同時做陰道鏡檢查和進行宮頸組織病理檢查處理。結(jié)果 在1452例女性中HPV感染646例,感染率為44.5%。HPV陽性患者中主要為單一高危型感染261例,占HPV總陽性標本陽性率40.4%(261/646),占總標本數(shù)陽性率17.98%(261/1452)。HPV陽性患者中單獨低危型感染75例,占HPV總陽性標本陽性率11.6%(75/646),占總標本數(shù)陽性率5.2%(75/1452)。高危與低危復合感染70例,占總陽性標本陽性率10.84%(70/646),占總標本數(shù)陽性率4.82%(70/1452)。HPV高危型陽性患者491例,占總陽性標本陽性率76.0%(491/646),占總標本數(shù)陽性率33.82%(491/1452)。HPV低危型陽性患者感染155例,占總陽性標本陽性率24.0%(155/646),占總標本數(shù)陽性率10.67%(155/1452)。贛南女性HPV感染主要為HPV16、52、58、39、53型。結(jié)論 贛南地區(qū)婦女宮頸感染HPV的主要類型是HPV16、52、58,可為我國HPV分型疫苗的研制提供參考。
高危型HPV16、52、58感染;人乳頭瘤病毒HPV;HPV基因分型;贛南地區(qū)女性
宮頸癌目前仍然是危害全球女性的第二大惡性腫瘤。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被認為是患宮頸癌的重要因素,99.70%宮頸癌患者曾感染過1種或多種HPV。在已發(fā)現(xiàn)的150多種HPV中約40種能引起生殖道感染,至少有20種與腫瘤發(fā)生有關(guān)[1]。高危型HPV感染,易導致高度宮頸病變,且從高度宮頸病變到癌變一般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2]。為了解贛南地區(qū)女性HPV感染情況,本研究用核酸分子快速導流雜交基因芯片分型技術(shù)(Hybri-Max),對在我院就診的1452例女性HPV分型檢測資料進行回顧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選取ASCUS以上做HPV的1452例女性為研究對象 (本院全部HPV標本送江西華星醫(yī)學檢驗中心檢測報告結(jié)果),對其宮頸脫落細胞進行細胞學檢查(TCT)和HPV基因檢測,同時進行宮頸組織病理檢查。
1.2 方法
1.2.1 標本采集暴露宮頸,將采樣刷置于宮頸口順時針旋轉(zhuǎn)5圈,取出宮頸刷,置于加有細胞保存液的采樣瓶中,折斷刷頭,密閉送檢。
1.2.2 試劑和儀器DNA提取試劑盒(凱普生物化學有限公司提供),HybriMax醫(yī)用核酸分子快速雜交儀和HPV擴增分型檢測試劑盒 (凱普生物化學有限公司提供),ABI7300基因擴增儀 (伯樂公司,美國)。
1.2.3 實驗方法采用HybriMax技術(shù)檢測21種HPV亞型,基本原理是先將標本中HPV病毒基因的DNA進行基因擴增,然后利用核酸分子快速導流雜交技術(shù),使目的分子導流穿過固定有DNA探針的低密度基因芯片薄膜上,而發(fā)生快速雜交。HPV基因檢測實驗步驟:樣本HPV DNA提取,PCR擴增,核酸分子快速導流雜交,結(jié)果判斷,按芯片上HPV亞型分布的相應著色點判斷。21種HPV分為高危型和低危型兩類[3],高危型(high-risk types,HR-HPV)15 種,包括 HPV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 低危型 (lowrisktypes,LR-HPV)6種HPV6、11、42、43、44、CP8304,患者兩型為雙重感染,患者3型以上屬多型感染。
1.2.4 宮頸細胞學TCT檢測采用湖北泰康醫(yī)療設備有限公司提供設備:微電腦控制的TKY-B6B液基薄層細胞自動片機,使用帶攝像的顯微鏡(OLYMPUS,CX31)觀察標本染片,液基細胞學的診斷采用TBS(theBethesdasystem,TBS)診斷標準報告檢測結(jié)果。
1.3 統(tǒng)計學分析對HPV陽性率及各高危型別陽性率進行統(tǒng)計,采用SPSS 20.0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卡方檢驗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HPV感染情況及年齡分布1452例女性中HPV感染646例,感染率為44.5%。HPV陽性患者中主要為單一高危型感染261例,占HPV總陽性標本陽性率40.4%(261/646),占總標本數(shù)陽性率17.98%(261/1452)。HPV陽性患者中單獨低危型感染75例,占HPV總陽性標本陽性率11.6%(75/646),占總標本數(shù)陽性率 5.2%(75/1452)。高危與低危復合感染70例,占總陽性標本陽性率 (%)10.84%(70/646),占總標本數(shù)陽性率(%)4.82%(70/1452)。HPV高危型陽性患者感染491例,占總陽性標本陽性率76.0%(491/646),占總標本數(shù)陽性率33.82%(491/1452)。HPV低危型陽性患者感染155例,占總陽性標本陽性率24.0%(155/646),占總標本數(shù)陽性率10.67%(155/1452)。見表1。
表1 1452例標本HPV總陽性率及高危、低危、復合型HPV的陽性率
2.2 HPV感染型別分布 1452例女性中HPV感染646例,感染率為44.5%。其中:HPV高危型別感染總計491例(76%):單一高危型感染261例40.4%,雙重高危型感染117例(18.11%),多重高危型感染114例 (17.65%),HPV檢出率在前面5位的是16、52、58、39、33型。 HPV 低危型別感染總計 155例(24%):單一低危型感染75例(11.61%),雙重低危型感染36例(5.6%),多重低危型感染44例(6.8%);HPV檢出率在前面3位的是CP8304、6、11型。43型未檢測出單一感染型,42型未檢測出雙重感染型。其中檢測出一例HPV多重感染最多型包括8型之多罕見特例: 高危型有 4 種(52、56、58、59),低危型有(11、42、44、cp8304)4 種,現(xiàn)已治愈。 見表2。
表2 1452例女性21種HPV感染情況[n(%)]
目前研究發(fā)現(xiàn)人乳頭瘤病毒的感染(HPV),尤其是高危型HPV的感染與宮頸癌的發(fā)生密切相關(guān)[4]。絕大部分的CIN和宮頸癌中均可檢測出HPV高危型別,高危型HPV與癌前病變相關(guān)已成共識。流行病學調(diào)查[4]顯示,世界范圍內(nèi)女性HPV感染主要型為16、18、31、58和52, 而在不同地區(qū)主要型別比例存在一定的差異,在歐美地區(qū)HPV16、18與宮頸癌發(fā)生最為密切,也是疫苗研制的主要目標型別,但在亞洲某些地區(qū)[5]宮頸癌患者中卻以HPV52、58最為流行,提示在該地區(qū)HPV疫苗應包括這些型別。HPV在我國普通女性中的感染率為15.71%,全國范圍內(nèi)前6位常見高危型HPV分布依次為:HPV-16、52、58、33、18、31 型。 HPV-16型是我國最常見的感染型別,HPV的感染率及高危型別分布在我國不同地區(qū)及不同人群中有一定差異,HPV-16、52、58型是中國特有的優(yōu)勢感染型別[1]。本研究中 21種 HPV檢出率最高的是HPV16,其次是 HPV52、58 和 39、33。 但在歐美人群分布的HPV型別第二位是HPV18。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檢測出1例HPV多重感染最多型包括8型之多的罕見特例:高危型有4種(52、56、58、59),低危型有(11、42、44、cp8304)4 種,楊曉華[5]等認為多重感危險更大,更易導致宮頸病變。南部地區(qū)HPV型別最多有18種,也是少數(shù)民族最多的省份地區(qū)。由此推測我國女性人群中HPV型別與歐美女性人群不同,HPV型別具有地域特性。
高危型HPV持續(xù)感染與宮頸病變及宮頸癌的發(fā)生密切相關(guān),且是否合并感染對宮頸疾病治療的預后及評估有重要意義[6]。在宮頸疾病治療前有必要了解HPV感染狀況及基因型別,這有利于宮頸癌的預防、疫苗的研制和接種,以及宮頸疾病患者術(shù)后管理[7]。HPV感染普遍存在,只有少部分感染者會發(fā)生CIN,而CIN中也只有部分患者將進展為宮頸癌。利用宮頸細胞TCT檢測、HPV型別檢測、細胞DNA分析系統(tǒng),可早期發(fā)現(xiàn)婦女宮頸細胞核DNA的變化,有條件的醫(yī)院可盡快應用于婦科和保健門診,以便早期篩查宮頸病變高風險人群。本研究選取ASCUS以上做HPV的1452例女性中HPV高危型陽性患者感染491例,占總陽性標本陽性率76.0%(491/646),占總標本數(shù)陽性率33.82%(491/1452)。HPV低危型陽性患者感染155例,占總陽性標本陽性率24.0%(155/646),占總標本數(shù)陽性率10.67%(155/1452);HPV檢出率在前面3位的是CP8304、6、11型;43型未檢測出單一感染型,42型未檢測出雙重感染型。在多重感染構(gòu)成比中,女性由HPV16、58、52高危亞型組成的雙重感染或形成混合型感染為主要形式[8]。HPV多重感染對宮頸病變及宮頸癌的發(fā)生發(fā)展起促進作用,結(jié)果與Fife KH[9]等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持續(xù)高危型HPV感染是CIN進一步進展為宮頸癌的必須過程[10]。當多種型別的HPV感染同時存在時,致癌危險增高,當 HPV6,11,16,18 均呈陽性時,其相對危險最高[11]。
本研究顯示,贛南地區(qū)1452例女性宮頸重度炎癥和TCT陽性患者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型別分析,具有結(jié)果直觀、判斷準確的優(yōu)點,與組織病理學診斷有較高的符合率。我們認為,單獨低危型的人群可以按照婦科一般炎癥治療對待,而有多重感染特別是其中有一個是高危型HPV感染的患者,應注意治療時間和定期復查,防止向早期宮頸病變和宮頸癌的方向發(fā)展。贛南地區(qū)所處是客家人居住地,HPV16、52、58型為高發(fā)型,可能有地域、環(huán)境溫度、民族生活習慣有一定關(guān)系。研發(fā)機構(gòu)應聯(lián)合衛(wèi)生相關(guān)機構(gòu),組織全國各省份婦女保健醫(yī)療部門針對婦女HPV檢測成立:二級防疫,三級治療的防疫治療機構(gòu),面對婦女HPV感染實際情況,積極收集相關(guān)臨床資料提高宮頸癌和宮頸癌前病變篩查的工作效能;特別是針對高危型別HPV陽性者應做好定期檢測和隨訪工作,掌握人群中HPV感染狀況及基因型別分布特點,為宮頸疾病和宮頸癌的篩查防治及HPV疫苗研制,以便為決策者和研發(fā)機構(gòu)提供科學依據(jù)。
[1]岑堯,張翠英,張雅麗,等.中國女性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狀況及高危型別分布的 Meta分析[J].癌癥進展,2013,11(1):75-81.
[2]李江燕,陳潔,侯曉菁,等.上海地區(qū)婦女宮頸脫落細胞中人乳頭瘤病毒型別分布特征 [J].現(xiàn)代免疫學,2012,32(2):148-151.
[3]趙連爽,陳靜靜,云科,等.沈陽地區(qū)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分布及與宮頸病變的相關(guān)性分析 [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4,35(17):2280-2284.
[4]朱義保,謝彤,楊亮亮,等.HPV16病毒負荷量與宮頸病變及物理狀態(tài)的研究[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7,35(1):17-19.
[5]楊曉華,秦曉紅,夏鳳英,等.成都農(nóng)村地區(qū)女性宮頸HPV感染基因型別分布狀況[J].中國醫(yī)療前沿,2012,7(3):82-83.
[6]李紅娟,王雅莉,張穎,等.中原地區(qū)婦女宮頸癌患者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各亞型分布特點[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9(2):83-85.
[7]Bao YP,Li N,Smith JS,et al.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distribution in women from Asia:ameta-analysis[J].Int JGynecolCancer,2008,18(1):71-79.
[8]張志勇,曾文興,胡有長,等.1610例HPV患者亞型感染調(diào)查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4,32(4):469-472.
[9]Fife KH,Cramer HM,Schroeder JM,et al.Detection of multiple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s in the lower genital tract correlates with cervical dysplasia[J].JMed Virol,2001,64(4):550-559.
[10]黃秀珍,姚心韻,陳文學,等.人乳頭瘤病毒基因型與宮頸病變的相關(guān)性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5,33(1):34-36.
[11]鐘茜,趙霞.人乳頭瘤病毒生殖道感染的流行學與臨床[J].實用婦產(chǎn)科雜志,2013,29(3):161-163.
R446.62,R737.33
A
1674-1129(2017)05-0791-03
10.3969/j.issn.1674-1129.2017.05.056
2016-12-06;
2017-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