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偉
摘要:唐代是中國歷史上極富傳奇色彩和浪漫氣息的時期,留下了許多奇珍異寶。文章以唐代銅鏡為切入點,從其造型手法、裝飾藝術、審美特征等幾個 方面去研究一件件既實用又精致的藝術品,讓人感受到如牡丹般綻放的盛唐之美。
關鍵詞:唐代銅鏡;裝飾藝術;海獸葡萄鏡
中圖分類號:J5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129(2017)09-245-02
Abstract: the history of the Tang Dynasty is Chinese legendary and romantic period, leaving many priceless treasures. ArticleIn the Tang Dynasty bronze mirror as thestartingpoint,tostudyapracticalandexquisiteworksofartfromseveralothertechniques,decorativeartandaestheticcharacteristics,makepeoplefeellikepe- ony bloom the beauty of the Tang dynasty.
Key words: the Tang Dynasty bronze mirror; decorative art; the marine animal grape mirror
唐代銅鏡珍賞
唐代銅鏡在造型上突破了漢式鏡,創(chuàng)造出各種花鏡,如葵花鏡、菱花 鏡、方亞形鏡等等。圖案除了傳統(tǒng)的瑞獸、鳥獸、畫像、銘文等紋飾外,還增 加了表現(xiàn)西方題材的海獸葡萄紋,表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的打馬球紋等等。
在揚州博物館收藏的數(shù)百面各種造型和紋飾的唐代銅鏡,如素面弦紋鏡、雀繞花枝鏡、龍紋鏡、四相神馬鏡、飛仙鏡和海獸葡萄鏡等等。其中有一種名叫打馬球銅境十分著名,打馬球銅境以高浮雕的手法創(chuàng)作,描繪出四騎士駕馭奔馬搶擊馬球的場面。一馬四蹄騰空,騎士高舉球杖奮力打 球;一馬前蹄騰空后蹄著地,騎士肩荷球杖伺機擊球;一馬前蹄著地后蹄 騰空,騎士持杖身向前傾,似欲搶球;一馬似被緊勒韁繩昂首嘶鳴,騎士側(cè) 身向后正用球杖鉤球。銅鏡的整個畫面表現(xiàn)出打馬球比賽生動激烈的場面,打馬球銅境描繪的是中國唐代的現(xiàn)實生活,題材十分少見,所以極具 歷史和藝術價值,被后人稱為唐代銅鏡中的精妙之作。(圖一)
“佳人失手鏡初分,何日團圓再會君。”這是中國唐代詩人杜牧在詩作
《破鏡》中比喻夫妻分離團圓無望的凄美詩句。在唐代,銅鏡不僅是實用的 器物,更有象征愛情信物的寓意,揚州博物館收藏的月宮鏡就都有此含義。玉兔搗藥鏡銅鏡以八瓣菱花為造型,銅鏡背后的圖案巧妙地將月宮中 的桂花樹為主體,左邊是玉兔搗藥,右邊的人物是吳剛,桂樹開枝散葉落 英繽紛,一派浪漫之姿,將本該凄美蕭條的月宮營造出一分靈動飄渺的意境。(圖二)月宮飛龍鏡鏡鈕的左右各有一只喜鵲,鈕下方為海水飛龍,雙目炯炯有神,在鏡鈕的上方還鑄刻了月宮的畫面,桂樹玉兔好似懸掛在空中。(圖三)
圖一打馬球銅境 圖二玉兔搗藥鏡 圖三月宮飛龍鏡
銅鏡不僅僅象征愛情,唐代還有一種可以占卜的銅鏡。唐代詩人李廓
的《鏡聽詞》中就有“昔時長著照容色,今夜?jié)搶⒙犗??!钡脑娋?。占卜的銅鏡又叫鏡聽,鏡聽得紋飾主要以八卦等宗教符號為主。生肖八卦鏡海棠形的鏡身,中心環(huán)繞八卦紋,八卦紋外還環(huán)列著跳躍奔跑著的十二生肖。
(圖四)八卦十二生辰金木水火鏡鏡中雙線四方框上設有天干地支,框外上下左右各設代表金木水火元素的煉丹爐,樹、水紋、火焰以此象征八卦。 據(jù)說,千百年前八卦銅鏡就曾用于占卜,在預測吉兇的同時還能保證家宅平安。(圖五)
“雙鸞開鏡秋水光,解鬟臨鏡立象床。”是中國唐代詩人李賀《美人梳頭歌》中的名句。雙鸞鏡是唐代女性最常使用的銅鏡,揚州博物館所藏的雙鸞銜綬帶鏡是一面典型的雙鸞鏡,銅鏡成八瓣葵花形,由蝴蝶、蜜蜂、綬帶相間排列在花瓣中,象征著喜慶吉祥的寓意。(圖六)雙鸞雙鵲繞花枝鏡鏡中同有雙鸞雙鵲,一鸞一鵲展翅飛翔,另外的一鸞一鵲則抬首佇立,四只飛鳥被四束花枝間隔開來,花瓣間有蜜蜂、蝴蝶,中間還有流云環(huán)繞,更顯露出春光無限喜氣洋洋的意境。唐代詩人李白也曾有過對銅鏡與佳人的描繪,在《代美人愁鏡二首》中李白寫道“明明金鵲鏡,了了玉臺前。拂衣交冰月,光輝何清圓?!苯瘗o鏡是以雀鳥為主要圖案的銅鏡,也是唐代貴族女性的常用之物。飛雀繞花枝鏡鏡中飛雀四只,花枝相伴,整體紋飾精美, 銅鏡質(zhì)地優(yōu)良,至今光澤依然。(圖七)
圖五八卦十二生辰金木水火鏡 圖六雙鸞銜綬帶鏡
“揚州青銅作明鏡,暗中持照不見影?!笔侵袊拼娙藦埣凇栋最^吟》中的詩句。唐代的揚州銅鏡聲名遠播。在揚州博物館陳列銅鏡的展廳被打造成唐代街市的模樣,展柜中的唐代銅鏡好像都回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唐朝。狻猊鏡鏡中四只狻猊圍繞,姿態(tài)各異獨具魅力。(圖八)天馬鏡鏡中四只天馬展翅翹尾,飄逸的流云紋隔開鏡面顯現(xiàn)出飛馬的神姿,令整個畫面充滿了動感。“鑄鏡廣陵市,菱花匣中發(fā)?!边@是中國唐代詩人韋應物《感鏡》中的名句。廣陵就是今天的揚州, 正如詩句所言一千多年前揚州所造銅鏡猶如盛開的菱花生動精致。收藏在揚州博物館的飛仙鏡,八瓣葵花的鏡形,鏡中內(nèi)飾四位仙女各騎一飛鶴或飛馬騰空飛翔的場面,鏡中仙女身姿婀娜,鏡緣處花叢點綴一周,紋飾內(nèi)繁外簡,圖案一動一靜,猶如畫作一般。(圖九)揚州博物館里的銅鏡,無論花卉、樹木、神獸、動物都十分寫實細膩,就連銅鏡上雕鑄的流云都極具流動之美。
圖七飛雀繞花枝鏡 圖八狻猊鏡
圖九飛仙鏡 圖十海獸葡萄鏡
而說到揚州銅鏡的精細就必須提到揚州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海獸葡萄
鏡。海獸葡萄鏡的鏡背中心原本的鏡鈕被工匠巧妙地雕鑄為海獸的造型, 最為精妙的是在銅鏡的空白處巧妙地裝飾著葡萄的紋樣,仔細觀看,銅鏡上的每顆葡萄珠不足一毫米,可卻是粒粒分明顆顆通透,足見揚州工匠技藝的精湛。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海獸鎮(zhèn)水代表著風調(diào)雨順,葡萄又象征著多子多福,一面銅鏡蘊含著許多種祝福備受人們喜愛。海獸葡萄鏡中的葡萄紋飾還具有典型的西域風情,從一個側(cè)面反映著中原文化與西域文化交流的歷史,極具歷史研究價值。同時,因其雕工復雜工藝精湛,更被后人視若珍寶。(圖十)
唐代銅鏡演變
唐代銅鏡演變情況可分為三個時期。初唐,一方面繼承隋代傳統(tǒng),多為四 神鏡、十二生肖鏡、瑞獸鏡;另一方面又受外來影響,出現(xiàn)海獸葡萄鏡。盛唐中 唐,民族特點加強,多為花鳥鏡、瑞花鏡、人物故事鏡、盤龍鏡等。構(gòu)圖也未像 傳統(tǒng)漢式鏡那樣嚴格對稱,裝飾手法也比以前增多,是唐鏡的最盛期。晚唐, 出現(xiàn)衰落趨勢,多為八卦鏡,萬字鏡,整個看上去,簡單粗放,單調(diào)乏味。
參考文獻:
[1]孔祥星,劉一曼.中國古代銅鏡[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
[2]陳文利.許昌地區(qū)出土唐代銅鏡類型與階段分析[J].中原文物,2016(5).
[3] 范淑英,楊兵. 唐詩所見唐代銅鏡的流通及與考古資料的印證[J] . 考古與文物,2010(3).
[4] 徐殿魁.唐鏡分期的考古學探討[J].考古學報,1994(3).
[5] 陜西省博物館,文管會.唐李壽墓發(fā)掘簡報[J].文物,19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