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雨韓
摘要:當前國與國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不同語言之間的翻譯工作顯得十分重要。當前最為普及的翻譯就是漢語與英語之間的翻譯,英語作為世界通用 語言之一,是國人最常接觸的外語種類之一。其中,對于漢語翻譯當中的文化差異的處理是翻譯領域的熱點研究問題。中西方文化有著巨大的差異,主 要是受到自然環(huán)境、宗教信仰以及文化歷史等的影響。作為高中生,我認為我們要想解決漢語翻譯過程當中的文化差異問題,首先就要了解不同民族的 文化,才能更好的進行翻譯。從文化差異的角度來出發(fā),分析漢語翻譯當中的文化差異處理,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漢語;成語翻譯;文化差異;處理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129(2017)09-223-02
Abstract:atpresent,thecommunicationbetweencountriesisbecomingmoreandmorefrequent,andthetranslationbetweendifferentlanguagesisveryimpor- tant.Atpresent,themostpopulartranslationisthetranslationbetweenChineseandEnglish,whichisoneofthemostcommonlanguages intheworld.Itisone of the most frequently encountered foreign languages in China. Among them, the treatment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Chinese translation is a hot topic in the field of translation.TherearegreatdifferencesbetweenChineseandWesterncultures,mainlyduetothenaturalenvironment.Asaseniorhighschoolstudent,Ithinkifwe wanttosolvetheproblemofculturaldifferencesintheprocessofChinesetranslation,wemustfirst understand theculture ofdifferentnationalitiesFromthe per- spectiveofculturaldifferences,itisofpracticalsignificancetoanalyzethetreatmentofculturaldifferencesinChinesetranslation.
Keywords: Chinese; idiom translation; cultural differences; processing
隨著當前時代的不斷發(fā)展,中國的綜合國力也在不斷增長的過程當中。國與國之間的文化交流也變得頻繁,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區(qū)的人們實現(xiàn)了跨地域的交流。這種現(xiàn)象也深深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實際上我們在與其他民族和地區(qū)的人們進行交流的過程當中,文化差異是實際存在的。 為了實現(xiàn)與其他國家人民更好的交流,我們必須要克服文化差異。語言翻譯當中文化差異問題是不可避免的,是由一些客觀因素決定的,體現(xiàn)在不同的方面,給我們的跨文化溝通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本文將從漢英翻譯中的文化差異出發(fā),分析如何處理這種文化差異問題。
1 文化差異產(chǎn)生的原因
1.1 歷史背景不同。因為各個國家之間的歷史文化不同,所以也產(chǎn)生了一些比較有特色的文化差異現(xiàn)象和鮮明的文化詞匯。在遇到因為歷史背景不同導致的文化差異的時候,我們不能僅僅從字面意思進行翻譯,否 則容易造成一些誤解和困惑。比如在對于《紅樓夢》林黛玉的外貌描寫當中,原文寫道,“兩彎似蹙非蹙蹙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tài)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嬌花照水,行動處似弱 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有學者在翻譯這段話的時
候,將其翻譯成,“ShehadmorechambersinherheartthanthemartyredBi Gan;andsufferedatithemorepaininitthanthebeautifulXiShi.”在原文當中,比干和西施是我們歷史上的著名人物,比干智慧過人,西施美貌過人。但是西方人不了解比干和西施的故事,所以在面對這樣直白的翻譯的時候,常常感到困惑不解。
1.2 思維模式不同。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中西方的思維模式有一定的區(qū)別,主要是反映出民族在歷史過程當中所形成的語言方面的心理傾向性。在西方國家,通常最常使用的就是邏輯思維或者是抽象思維,中國多注重具象思維。兩者的語言環(huán)境、思想基礎都有比較大的差別。在對于李商隱的《無題》進行翻譯的過程當中,涉及到一句“相見時難別亦難, 東風無力百花殘”。在西方與東方的思維模式當中,東風和西風所代表的 意象是有一定區(qū)別的。比如東風在中國人的思維方式當中就是溫暖的,有希望和有力量的,有向往美好的意思。部分翻譯將“東風無力百花殘”翻譯成“Theeastwindistooweaktoreceiveflowersdead”。這種譯法本身會破壞整首詩的意境。因為西方人認為的東風是刺骨的和凜冽的。因為思維方式的不同而導致的文化差異,給翻譯造成一定的困難。
1.3 宗教信仰因素。在我國的宗教信仰當中,有佛教、道教等等。佛教是比較廣泛的信仰,所以有部分常用語都有佛教有一定的關聯(lián)。比如有一句話是,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但是西方大部分人都是信奉天主教或者是基督教的,所以他們在表示驚訝的時候都會說一句“mygod”,這里指的就是上帝。所以在翻譯的時候首先要了解兩國的宗教信仰文化,才能處理好文化差異。
2 漢語成語翻譯中的文化差異處理分析
2.1 直譯加釋義的處理方式分析。在遇到一些文化意向和目標語有所出入的時候,在進行翻譯時要采取慎重的態(tài)度。實際上語言的翻譯不是直接的拷貝或者是生硬的翻譯基本意思,而是一種復雜的文化交流的過程。所以在進行漢語翻譯的時候,要根據(jù)原文的內容來選擇不同的翻譯方式。 文化差異的阻礙有的時候會給讀者和翻譯人員一些理解上的困難。如果全部采取意譯的方式,往往會忽略原文的精妙,變成了翻譯者的閱讀理解作品。所以我認為,可以使用直譯加上釋義的方式。比如在對于“龍”的翻譯當中。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導致“龍”這一意向翻譯的困難。很多人將龍翻譯成dragon。但是我認為這樣翻譯是不恰當?shù)摹R驗樵谥腥A文化當中, 龍是一種來去莫測的生物。能夠為人們帶來雨水和吉祥,能力非同尋常。龍又象征著真龍?zhí)熳?,是權利、皇權的代名詞。但是在西方文化中,dragon通常指的是惡龍,會給人們帶來災難的生物。所以直接用 dragon 來翻譯中文當中的龍是不合理的。所以我認為,可以直接用拼音 Long 來表示。然后
句子的末尾添加注釋,表明這種生物在中國文化當中的意義。
2.2 意譯方式分析。為了能夠進一步保證中文作品的獨立性,在翻譯的過程當中可以使用直譯的方式,或者是直譯加上釋義的方式。但是對于 一些俗語的翻譯就不能采用以上兩種方式,可能在翻譯過程中失去了俗語的幽默和簡短。比如在漢語當中,有一句俗語叫做“我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蟲”。如果使用以上方式進行翻譯,就會翻譯成,“Iamnotaround worminyourbelly.(ChinesesayingofIdontknowyouwel1.)”。這會導致本來簡短的俗語變得啰嗦,而且難以理解。這個時候我覺得可以采用意譯的方式來進行翻譯,翻譯成“Idon'tknowyouwel1”.只要能夠清楚的表達這句話的中心意思就可以。
語言之間的翻譯是各國人民交流的工作,能夠促進國家之間文化和經(jīng)濟等的交流與融合,促進國際關系向著友好的方向發(fā)展。在漢語的翻譯 過程當中,經(jīng)常會碰到文化差異的問題。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從歷史、宗教和思維模式等角度出發(fā),使用多種翻譯方式,來處理文化差異問題,促進 文化的順暢交流,達到文化傳播的重要目的。
參考文獻:
[1]陳麗莉.翻譯的歸化和異化[J].中國科技翻譯,1999(5):43-45.
[2]黃伯榮,廖序東.現(xiàn)代漢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