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侖
古希臘阿波羅神廟曾鐫刻著一道神諭:認識你自己。生而為人,在做一件事情時,不妨問問自己:我是誰,我為什么要做這件事?
1991年,我和王功權、潘石屹等6個伙伴,創(chuàng)辦了一叫“農高投”的企業(yè),那時,我們平均年齡24.6歲。1992年,公司創(chuàng)辦一周年的時候,我們開了整整一天的會,就為解決一個問題:“為什么是我們幾個一起創(chuàng)業(yè),而不是別人”。這是我們必須要回答的問題,因為我們當時完全可以選擇不創(chuàng)業(yè),我們有穩(wěn)定工作,有可以糊口的工資。
這成為我們當時面臨的最迫切的挑戰(zhàn):我們是誰?我們?yōu)槭裁匆奂谝黄??我們?yōu)槭裁匆Y合成一個特殊的企業(yè)群體?我們該如何講述自己?
我們?yōu)榱嘶卮疬@個問題,寫了一篇文章叫《披荊斬棘,共赴未來》,副標題是“知識分子的報國道路”。后來,我們得出結論:我們一起創(chuàng)業(yè),不是為了生計,而是為了信仰,為了國家的未來。
在寫《披荊斬棘,共赴未來》時,王功權講了一句話,大致的意思是:我們做這件事對得起自己、養(yǎng)得活自己、對得起父母;也要對得起社會,對得起員工。這是我們對自己的信仰做得具體的闡釋。
1993年,我們投資了萬通。到公司快上市的時候,我們又一次回答了這個問題。別人老是問,你們?yōu)槭裁匆k這個公司?作為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我們也說不清楚。
當時社會比較混亂,我們就說這叫“守正出奇”,就是老老實實做事,絕不干壞事。所謂守正是70%的事能不變通,盡量不變通,少數(shù)事偶爾變通。有個成語是歧路亡羊,就是你每件事拐15度變通,你發(fā)現(xiàn)做了20件事、50件事后又轉回來,跟你原來的目標完全相反,結果南轅北轍。所以我們不變通,變通等于放棄自己的原則。
所謂“不干壞事”,最重要的原則就是“人在,陣地在”,一不移民,二不轉移資產(chǎn),三不偷稅漏稅,四不行賄干部。
當時我們的目標非常清楚,在人們普遍浮躁地去追求金錢和物質的時候,我們這6個人,還有所有一起奮斗的伙伴,都堅守著一個基本的底線,我們形象地稱自己為“夜總會里的處女”,不管別人怎么亂,我們得守規(guī)矩。
到1995、1996年,中國地產(chǎn)逐步進入后開發(fā)時代,我們做了一個調整,減持傳統(tǒng)開發(fā)的企業(yè),增加后開發(fā)時代的很多業(yè)務。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打破了所有邊界,信息、組織,乃至人類自我的封閉,競爭更加多元化。我們吸取了別人很多新的想法,確定了用八個字面向新的未來,我們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組織?做什么事情?和什么樣的人在一起?走多遠?“守正出奇”仍然是我們的基礎,我們仍然堅持做好人。在這基礎上,提出了:自由、賦能、創(chuàng)造、共享。
自由是一切創(chuàng)造的來源,也是人們熱愛民營企業(yè)、愿意勤奮工作的一個基本前提,像我們就是自由地聚集在一起,完全沒有勉強。因為自由,我們有了創(chuàng)造的沖動,去做我們喜歡的事情,追尋自己心目中的夢想,這是自由特別重要的價值。
賦能就是充電,給人穿上一身特別的衣服。我們原來自己有骨骼,科技進步后,穿上這套“衣服“,就是在外面加了一套骨骼,讓你變得更有力量,更有能力,飛得更高,走得更持久。大家在一起,能力和創(chuàng)造的效果比原來獨自的時候更好,這是我們組織的一個使命。
當然,我們也希望創(chuàng)造。所謂創(chuàng)造,只是給差異化競爭換了個說法。大家都賣水,你賣甜水,這就叫創(chuàng)造。創(chuàng)造的差異性,區(qū)分開了“我們”與“別人”,使我們比別人更有價值。
創(chuàng)造的目的不是使我活得更好,大家活得更慘,不是使政府的某一個部門運營得更好,也不是使公司某一個員工活得更好。創(chuàng)造就是共享,在這個單位創(chuàng)造就在這個單位共享。它和分享不一樣,分享是我給你們,或者你們給我的單方面給予;共享,是大家一起創(chuàng)造,共同分享。
現(xiàn)在我們年紀大了,最年輕的也已經(jīng)55歲,從一個舞臺上的6個人變成了6個公司。每年聚會的時候,大家經(jīng)常開玩笑,沒有一個人坐牢,沒有一個人逃跑,沒有一個人轉移財產(chǎn),沒有一個人因為經(jīng)濟問題成為“兩院院士”(醫(yī)院和法院),這就證明了一點——我們當初的堅持是真實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