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摘要】學生的中學時代應(yīng)該是充滿陽光和歡笑的時期,但是近年來一幕幕校園欺凌事件不斷被曝光,才讓人們意識到我們所憧憬和期望的校園生活其實還充滿著霸凌和淚水。中學生霸凌事件為何日漸增多并且有全球化趨勢?這是否意味著校園的思想教育課程已經(jīng)不再適合現(xiàn)在的學生需要和教學目的?本文以中學生欺凌事件為背景,分析了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對現(xiàn)代中學生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幾點對應(yīng)策略,希望能讓為祖國培養(yǎng)未來繼承人的校園重新成為文明、友愛的殿堂。
【關(guān)鍵詞】中學生;校園欺凌;思想教育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7-0109-01
近年來校園欺凌事件頻頻出現(xiàn),并且有了廣泛化、嚴重化趨勢,校園暴力問題受到世界各國、各界人士所關(guān)注的問題。校園欺凌使原本書香四溢、文明友愛的校園充滿陰霾,嚴重影響了校園的秩序、學生的學習乃至課外生活,長此以往勢必會扭曲學生的身心健康,后果不堪設(shè)想。
一、校園欺凌定義概述
欺凌就是施暴方單方面對比自己弱小、反抗能力低下的受害方身心進行持續(xù)的攻擊,以達到滿足自身欲望的行為,這種行為會使受害方的身體、心理感到痛苦、屈辱。校園欺凌即欺凌行為發(fā)生在校園之中,多表現(xiàn)為以一人為主伙同幾人對同學進行欺辱。
根據(jù)校園欺凌的實施方式和表現(xiàn)形式,欺凌通??梢苑譃橹苯悠哿韬烷g接欺凌。
(一)直接欺凌
直接欺凌是指不需要第三方介入的欺凌形式,按照實施欺凌的手段,直接欺凌可分為身體欺凌和言語欺凌。身體欺凌是指運用身體力量、身體動作來實施的欺凌行為,如打、踢、推搡、抓、咬以及勒索、搶奪物品等。言語欺凌是運用語言來實施的欺凌行為,如威脅、戲弄、辱罵、奚落、嘲弄和起外號等。
(二)間接欺凌
間接欺凌指通過某種中介手段來達到傷害對方的目的。主要包括:背后說人壞話、散布謠言、社會排斥等。間接欺凌平時不易覺察,但對青少年的心理傷害更持久,受欺凌者會體會到被孤立、不受人歡迎等。
二、中學生校園欺凌現(xiàn)象發(fā)生的原因
(一)學生自身因素
1.校園欺凌的實施者的特點
校園欺凌的實施者大多性格外向、控制欲強、表現(xiàn)欲強;情緒調(diào)節(jié)能力較低,處事急躁;普遍缺乏同情心,自我為中心。種種這些都會推動他們將一些自卑、怯弱、不靈敏的孩子作為“出氣筒”。
2.校園欺凌的受害者的特點
校園欺凌的受害者大多性格懦弱、內(nèi)向、自卑;體形偏瘦或者偏胖,行動比較遲緩,智力低下;處事敏感、多慮、抑郁傾向明顯。種種這些都會使他們很容易與他人產(chǎn)生明顯不同,不受人歡迎,成為被欺凌的目標,而他們自身又缺乏反抗能力。
(二)家庭因素的影響
良好家庭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其人格和各方面素質(zhì)都形成的比較全面,但是家庭環(huán)境存在缺陷或者家庭行為習慣不良的家庭里成長起來的孩子由于缺乏正確的觀念,很容易漠視人際關(guān)系。比如父母過于忙碌無暇顧及孩子而選擇用金錢來彌補關(guān)系的家庭,孩子對親情認識就會比較淡漠,在校園里也可能會出現(xiàn)孤僻自卑、不合群等情況,容易受到同學孤立和排擠;還有的從小耳濡目染家庭暴力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出現(xiàn)暴力傾向。
(三)學校道德教育力度不足
學校是幫助學生塑造人格、樹立三觀、接受知識的重要場所,但是屢見不鮮的校園欺凌事件,不得不使我們重新認識一下當代的校園教育是否存在著不足之處。我國的教育模式一直是“以成績打天下”,一味強調(diào)成績的后果就是使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安全意識、自我保護意識出現(xiàn)短板,成績好的學生“學呆了”,成績差的同學“學壞了”,校園霸凌事件也出現(xiàn)了。而且現(xiàn)在學生的知識面拓寬了,獲取知識的渠道變多了,學生可以輕易接觸到不良信息,老師們的傳統(tǒng)說教已經(jīng)不能動搖學生們對的社會認知,并且面對犯錯的學生學校也只是通過記過、開除等方法來解決和補救,這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思想認識問題。
三、解決中學校園欺凌現(xiàn)象發(fā)生的策略
(一)對受欺凌者的心理訓練
1.自信心訓練
研究表明,缺乏自信的孩子容易卷入欺凌事件,所以要對經(jīng)常陷入欺凌的青少年進行自信心訓練,練習步驟可以是:挺胸抬頭;雙眼平視;大膽地注視對方的臉;大膽大聲地叫出對方的名字;大聲說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勇敢地對不合理要求說“不”。這種練習要持續(xù),并且要不斷變換情境,讓受訓者形成習慣反應(yīng)。
2.社交能力訓練
研究表明,受欺凌者大多缺少朋友,經(jīng)常形單影只,這使他們很容易成為欺凌對象。因此,對受欺凌者進行社交訓練非常有必要。一般包括: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和技巧,提高自身的涵養(yǎng),克服害羞,戰(zhàn)勝膽怯和恐懼,有效溝通等。
(二)創(chuàng)建良好的班級和學校環(huán)境
在班級和校園中營造反欺凌氛圍,對欺凌者具有教育意義,對旁觀者具有警示作用。另外,可以在學校建立專門的校園欺凌援助機構(gòu)。國外的實踐證明,專門的校園欺凌援助機構(gòu)可以大大增加校園欺凌援助的針對性,及時給那些受欺凌者提供心理援助。服務(wù)的方式可以是電話、專題網(wǎng)站或談心室。
(三)挖掘、發(fā)揮家長和教師的教育潛能
要讓家長和教師了解校園欺凌的一般知識,引導其認識校園欺凌對學生身心的傷害。由于教師和家長經(jīng)常低估校園欺凌發(fā)生頻率和嚴重性,所以要使他們在思想上引起重視,注意學生的消極情緒和受排斥狀況,鼓勵學生報告類似問題并做好保密工作。要加強家校聯(lián)系,形成強大的校園反欺凌教育合力。
四、結(jié)語
校園欺凌事件告誡我們解決問題不應(yīng)該單方面從學生和學校方面入手,社會、家庭也應(yīng)該參與到欺凌事件的整治中,給青少年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
參考文獻
[1]宮曉宇.思想政治教育視野下的中學校園暴力事件研究——以云南省曲靖市兩所高中為例[D].蘇州大學,2011.
[2]張道富.校園暴力背景下學生思想教育探索[J].江西教育,2016,(3):17-18.
[3]張福,劉樹杰,張百川等.進行儒學真善美思想的啟蒙教育構(gòu)建預防校園暴力的心理防線[J].管理觀察,2009,(25):192-194.
[4]李欣然.中學女生校園暴力事件的成因及校園治理[D].河南師范大學,2011.
[5]溫廷華,路殿國.從校園暴力看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嚴峻性[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7(5):74-7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