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忠偉
【摘要】 目的 分析氯胺酮、異丙酚復合利多卡因用于小兒手術麻醉中的臨床效果。方法 112例進行手術治療的患兒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每組56例。觀察組采用氯胺酮+異丙酚+利多卡因對患兒進行麻醉誘導, 對照組采用氯胺酮對患兒進行麻醉誘導。對兩組患兒麻醉前后各項體征指標和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進行對比。結果 麻醉前5 min兩組平均動脈壓、心率、血氧飽和度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麻醉后5、40 min觀察組平均動脈壓、心率、血氧飽和度均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患兒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8.93%, 低于對照組的44.64%,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氯胺酮、異丙酚復合利多卡因進行麻醉, 麻醉效果顯著, 可降低術后不良反應, 臨床療效較好, 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氯胺酮;異丙酚;利多卡因;手術麻醉;小兒;臨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8.079
由于小兒自身承受能力差, 在手術過程中對進行全身麻醉時, 為讓小兒的呼吸循環(huán)系統(tǒng)不受影響, 在鎮(zhèn)靜、鎮(zhèn)痛以及誘導速度上要做到完整, 從而對手術安全有保障, 并縮短小兒術后蘇醒時間[1]。氯胺酮藥物在全身麻醉中對靜脈起著有效的鎮(zhèn)痛作用, 但如果用藥過量, 手術時間過長, 便會有越來越多的不良反應出現(xiàn)。此次采取氯胺酮、異丙酚復合利多卡因用于小兒手術麻醉, 對臨床效果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8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112例進行手術治療的患兒, 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每組56例。觀察組男29例, 女27例, 體重7.5~34.0 kg, 平均體重(17.9±5.4)kg, 年齡2~11歲, 平均年齡(6.0±1.7)歲, 闌尾切除手術8例, 扁桃體摘除術19例, 腺樣體手術29例。對照組男30例, 女26例, 體重7.2~33.8 kg, 平均體重(17.1±5.6)kg,
年齡2~13歲, 平均年齡(7.0±2.0)歲, 闌尾切除手術10例, 腺樣體手術16例, 扁桃體摘除術30例。兩組患兒性別、體重、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可進行資料對比。
1. 2 方法 患兒在手術前6 h內不可進食, 同時在手術前行阿托品0.01 mg/kg肌內注射。
1. 2. 1 觀察組 采用氯胺酮+異丙酚+利多卡因對患兒進行麻醉誘導。氯胺酮用量100 mg, 異丙酚為60 mg, 利多卡因為40 mg, 給藥劑量0.2 ml/kg, 麻醉維持期輸注速度為0.2~0.4 ml/(kg·h)。
1. 2. 2 對照組 采用氯胺酮對患兒進行麻醉誘導。氯胺酮誘導劑量2 mg/kg,麻醉維持劑量2~4 mg/(kg·h)。
兩組患兒使用的藥物劑量均在手術前10 min逐步減少, 并在手術前5 min停止。手術進行時, 對患兒給予氧氣供應, 并根據(jù)手術情況以及患兒的體重對藥物劑量進行調整[2]。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患兒麻醉前5 min和麻醉后5、40 min的平均動脈壓、心率、血氧飽和度, 并密切關注患兒手術后的精神反應、舌后墜、痰多、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兒麻醉前后各項體征指標比較 麻醉前5 min兩組平均動脈壓、心率、血氧飽和度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麻醉后5、40 min觀察組平均動脈壓、心率、血氧飽和度均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兒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8.93%, 低于對照組的44.64%,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由于小兒自身承受能力差, 在手術過程中對進行全身麻醉時, 為讓小兒的呼吸循環(huán)系統(tǒng)不受影響, 在鎮(zhèn)靜、鎮(zhèn)痛以及誘導速度上要做到完整, 從而對手術安全有保障, 并縮短小兒術后蘇醒時間[3]。
氯胺酮是患兒在手術中經(jīng)常使用的麻醉藥物之一, 使用方便, 簡單, 且有較高的麻醉、鎮(zhèn)痛效果, 臨床中還未有可以代替氯胺酮的藥物, 但其弊端是易出現(xiàn)精神反應、舌后墜、痰多、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異丙酚藥物具有高脂溶性的特質, 控制交感神經(jīng)帶來的興奮, 通過血腦障礙, 對靜脈可以快速的達到麻醉效果, 但也有呼吸暫停, 呼吸頻率加快, 血管擴張, 血壓下降, 潮氣量降低等不良反應的出現(xiàn)[4]。
氯胺酮雖然毒性小, 使用方便, 簡單, 有較高的麻醉效果和鎮(zhèn)痛效果, 但因手術中不斷增加藥物的劑量, 不良反應也會逐步的增加[5-7]。使用異丙酚可在患兒意識清醒時進行麻醉, 雖有較高的麻醉效果, 無譫妄癥狀出現(xiàn), 術后蘇醒效果較理想, 但卻會出現(xiàn)局部疼痛現(xiàn)象[8-10]。以上兩種藥物對患兒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傷, 極大的影響了手術的效果。因此, 在對患兒使用以上兩種麻醉藥物的同時, 為了降低麻醉藥物帶來的不良反應, 達到理想的鎮(zhèn)痛效果以及較高的麻醉效果, 通常會使用一些復合藥物或其他輔助藥物實施麻醉[5]。
本次研究采用了利多卡因對氯胺酮、異丙酚麻醉藥物進行輔助, 有較強的鎮(zhèn)痛效果和催眠功效, 同時可控制交感神經(jīng)帶來的興奮, 使血壓正常, 心率平穩(wěn)。結果顯示, 麻醉前5 min兩組平均動脈壓、心率、血氧飽和度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麻醉后5、40 min觀察組平均動脈壓、心率、血氧飽和度均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8.93%, 低于對照組的44.64%,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在對患兒進行手術時, 采用氯胺酮、異丙酚復合利多卡因進行麻醉, 對小兒的呼吸循環(huán)系統(tǒng)無影響, 在鎮(zhèn)靜、鎮(zhèn)痛以及誘導速度上達到理想效果, 手術安全有保障, 并縮短小兒術后蘇醒時間, 可降低患兒手術后的不良反應, 麻醉效果顯著, 鎮(zhèn)痛效果臨床分析結果較好, 值得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杜伏揚. 氯胺酮異丙酚復合利多卡因用于小兒手術麻醉臨床效果觀察. 安徽醫(yī)學, 2014(6):779-781.
[2] 張冬梅. 氯胺酮、異丙酚復合利多卡因用于小兒手術麻醉臨床研究. 吉林醫(yī)學, 2014(12):2569.
[3] 張月群. 氯胺酮、異丙酚復合利多卡因用于小兒手術麻醉的臨床觀察.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2(28):132-133.
[4] 蔣銘, 沈園園. 氯胺酮、異丙酚復合利多卡因用于小兒手術麻醉臨床研究. 中國當代醫(yī)藥, 2011, 18(7):89.
[5] 潘葵容. 氯胺酮異丙酚復合利多卡因用于小兒手術麻醉臨床效果觀察. 母嬰世界, 2015(2):64.
[6] 張?zhí)m. 氯胺酮、異丙酚復合利多卡因用于小兒手術麻醉臨床觀察. 中國保健營養(yǎng)(旬刊), 2014(5):2707.
[7] 羅寶林, 孫琳, 劉延青. 利多卡因-氯胺酮合劑復合異丙酚全身麻醉在小兒手術中的應用. 河北醫(yī)藥, 2009, 31(12):1495.
[8] 黃立新. 氯胺酮異丙酚復合利多卡因用于小兒手術麻醉臨床效果觀察. 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 2015, 6(33):156-158.
[9] 張夢來. 應用氯胺酮、異丙酚復合利多卡因為小兒進行手術麻醉的效果觀察. 當代醫(yī)藥論叢, 2015(12):8-9.
[10] 劉亮. 氯胺酮異丙酚復合利多卡因用于小兒手術麻醉臨床效果觀察. 中國實用醫(yī)刊, 2016, 43(6):12-13.
[收稿日期:2016-06-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