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明鳳
炎熱的夏天,幼兒園里到處都能聽到蟬的叫聲。吵鬧的蟬聲對孩子們來說卻是悅耳的歌聲,他們模仿著蟬的叫聲,非??鞓?。這么多蟬聲是從哪里傳來的呢?為了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午餐后我?guī)е⒆觽円黄鹑ふ蚁s聲的來源。
我們來到草地上,有孩子立刻趴在地上翻開草叢:“老師,這里有小洞,我們聽聽有沒有聲音!”也有孩子蹲在灌木叢旁小心翼翼地移開樹枝尋找著。突然,小萌指著大樹,大聲叫道:“快過來看,樹上有一只蟬?!焙⒆觽兞⒖潭急恍∶鹊脑捨诉^去,大家圍著樹干,伸長脖子,爭相尋找著:“這棵樹上有好幾只蟬呢!”“原來蟬聲是從樹上傳來的?!边@時,又有一個孩子喊道:“大家快看,那里有白色的小貝殼?!庇谑谴蠹移咦彀松嗟刈h論開了:“這是蝴蝶的繭嗎?”“這好像是小蝸牛的貝殼呀!”這一定是蟬的殼,因為樹上有那么多蟬?!啊袄蠋煟@到底是誰的殼呀?”孩子們專注地望著我,一雙雙眼睛透著好奇的光芒。這時的我也有些疑惑,看著樹干上白色的殼,我想那應(yīng)該是昆蟲的殼。這殼留在樹干上,樹上有好幾只蟬,有可能就是蟬殼吧?雖然我還不確定,但面對孩子們渴望的眼神,我有些猶豫地說道:“我們今天是來尋找蟬在哪里唱歌的,你們都看到蟬生活在大樹上,我覺得這些應(yīng)該是蟬留下的殼吧?!边@時,我看到小萌一本正經(jīng)地點點頭,小聲說道:“哦,原來是知了的殼呀!”
晚上,我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了小萌媽媽的一段感言:接小萌回家時,小萌拉著媽媽去看幼兒園里的一棵大樹,還興致勃勃地告訴媽媽:“媽媽,您知道樹上的這些小貝殼是什么嗎?老師告訴我們這是知了的殼,我是您的小老師了,我好開心!”媽媽最后還感慨小萌懂得真多??吹竭@里,我的心咯噔一下:我自己也不確定這個答案是否正確,但孩子卻十分信任我。怎么辦?不能讓孩子接收可能錯誤的知識。于是我趕緊上網(wǎng)查找蟬的相關(guān)知識,終于了解到蟬的生長過程:蟬的幼蟲在地下生活很多年,等幼蟲長大后爬出地面,脫去外殼。但是蟬的殼不是白色的,可見孩子們看到的白色的殼并不是蟬留下的。我為自己不負責任的解答感到愧疚。怎樣才能彌補自己犯下的錯誤呢?我決定勇敢地向孩子承認錯誤,并和孩子們一起去尋找答案。于是我上網(wǎng)、去圖書館、進資料室查閱相關(guān)資料和書籍,看到相關(guān)的圖片、資料就會拍下來或打印下來供孩子們查閱。雙休日,我多次去書店查找相關(guān)書籍,發(fā)現(xiàn)適合孩子閱讀的書籍就買下來,投放到班級閱讀區(qū),如繪本《重生的知了》《知了知了》等。在午飯后、自由活動時間,我也會經(jīng)常帶孩子們?nèi)ゲ賵?、附近的公園觀察昆蟲。其間,我還動員家長參與到我們的行動中,得到了絕大多數(shù)家長的支持。雖然,目前我們還沒有找到準確的答案,或許那白色的殼不是某種昆蟲留下的,可能是別的什么東西,但是“尋找答案”的過程已經(jīng)讓我們學到了不少,成長了不少,尤其是我個人。
在幼兒心中,教師就是百科全書,他們信任、崇拜教師,而教師的知識畢竟也是有限的,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學習,用扎實的知識、求知的態(tài)度、與孩子同學習共成長的精神,去呵護孩子的好奇心,陪伴他們勇敢地去探索未知的世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