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陽
摘 要:從古至今,無數(shù)的藝術品都以各式各樣的“美”呈現(xiàn)給世人,給人一種感官享受,也讓無數(shù)熱愛藝術,滿懷文藝情結(jié)的學者們熱血沸騰。《清明上河圖》就將這種藝術的“美”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讓世人為之瘋狂。無數(shù)藝術研究者熱衷于去探究其藝術風格,大有百家爭鳴的氣勢。另外,《清明上河圖》的地位在歷史上也處于藝術頂端,可看成為世上屈指可數(shù)的瑰寶。文章就從藝術風格以及歷史地位對《清明上河圖》加以淺析。
關鍵詞:清明上河圖;藝術風格;歷史地位;張擇端;瑰寶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時期著名的畫家張擇端的巨作,其在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并獲得了極高的贊譽。從古至今,模仿《清明上河圖》的畫卷有很多,但是無一能企及張擇端的原著山水風俗畫卷。這無疑說明了張擇端這位偉大的藝術繪畫家為后人留下了多么名貴的珍寶。但是這樣一幅令世人唏噓,讓后輩景仰的畫之瑰寶卻有著無數(shù)的未解之謎,其撲朔迷離的背景更是給這樣一幅巨作帶來了一絲神秘,吸引著無數(shù)的藝術者去探究,想要將那一層面紗揭開。對于畫作中的內(nèi)容,倒是各有各的看法:畫作中的人數(shù)?畫作描繪的季節(jié)?與此同時,他們還將畫作的藝術特點一點點地剖析出來,讓非藝術人員、觀賞者更多地了解這樣的稀世珍寶。
一、《清明上河圖》的內(nèi)容描述以及爭論
《清明上河圖》用現(xiàn)實主義手法勾勒了北宋時期人民的生活狀態(tài)、民風民俗。從圖中可以看見當時的河流,山川,小舟,來來往往的百姓,商人。從中可以大體知道當時的社會風貌,讓后人清晰地看出當時的生活。作者繪畫的手段純熟,給人一目了然的通透感,讓人們從畫中了解當時的經(jīng)濟發(fā)展,商品交易,同時也讓人知道了當時的北宋處于經(jīng)濟的繁盛時期,時代的鼎盛時期。
《清明上河圖》利用全景式的構(gòu)圖來展現(xiàn)一切。全圖規(guī)模十分龐大,畫卷略長。全圖用人物的動作,牲畜的形態(tài),特色的房屋,別致的亭樓,忙碌的商業(yè)街,或磅礴或涓涌的江河,高聳或低矮的山峰,形態(tài)各異的柳樹,來往的船舟等來構(gòu)成這一幅氣勢磅礴的畫卷。一筆一劃都猶如沾染上了生命的氣息,將靜物畫活了。古代的畫作,大抵都若清高的人般孤芳自賞,很少有如此讓人難以忘懷的畫作,《清明上河圖》算是獨樹一幟的佳作。
其在構(gòu)圖上的別致,大抵可以從三個部分來說明。第一個是從寂靜清幽人煙稀少的山區(qū)到人馬龐雜熱鬧非凡的市區(qū)。每一處的描寫都非常細致,給人身臨其境的錯覺。第二個是其中的人物,大概有五百左右,不能完全計數(shù),這是《清明上河圖》的一個讓人爭議的話題,畫卷中到底有多少人呢?但是,不論有多少人,上百的計數(shù)足以說明這幅畫卷的磅礴氣勢。這些人物,可以從衣著,配飾,交易商品的價值看出不同的等級。其中有以農(nóng)耕為主的農(nóng)民,有四處交易綢緞布匹等商品的商人,有在船上工作的船夫、紡織業(yè)者,還有服飾高級的官吏,胡子拉碴形象特點鮮明的道人,身著僧袍化緣的僧侶,奔跑嬉戲的孩童,賣糖葫蘆或者賣糖人的老者,酒館的店小二,各色的商販……里面的人物形象應有盡有,將當時的城區(qū)的繁榮展現(xiàn)得完完全全,可謂是三教九流,各行各業(yè),行行具備,讓人贊嘆不已。第三個是街上的店鋪,動物,虹橋等。從事手工業(yè)的作坊,有風韻的茶館,特色的酒樓,古色古香的當鋪,在街邊擺著攤子的商販,還有拉著轎子的馬匹。最為有特點的便是架在河流兩端的虹橋,彎彎的如下弦月的拱橋被描繪得非常細致,橋面上人聲鼎沸,來往的人群頗為密集,突顯了北宋時期人們的生活水平。正因為有了這些因素才使得《清明上河圖》成為世間瑰寶。
即便如此,對于《清明上河圖》仍有值得爭議的地方。例如,為什么第一位收藏家宋徽宗要將其畫卷命名為“清明上河圖”,其中的“清明”和“上河”指的是什么?畫卷描繪的又是汴京當時的那一段繁華街區(qū)?這些爭議的地方,還沒有足夠的證據(jù)得到考證,因此需要后代人更加深入的研究。
二、《清明上河圖》的藝術風格
要說起清明上河圖這幅長達24.8厘米的畫卷,那就不得不說說作者在這幅嘔心瀝血的畫卷上付出的一切藝術手法,藝術思想,這幅畫展現(xiàn)出底層人民的生活現(xiàn)狀,贊揚了萬千農(nóng)民不屈于艱辛的生活條件,仍以各種生活手藝努力地生活著。其中最為鮮明的藝術特色主要分為以下三種:
(一)《清明上河圖》描述的內(nèi)容極其豐富
《清明上河圖》的藝術風格是采用由大到小的視點式的繪畫方式,作者用“散點透視法”來描繪汴京的景物。從遼闊的山野,磅礴的山川,聳立的虹橋到小商販的攤位,酒樓茶館的字體,這種由大到小,由粗到細的手法,讓所有的景物混合在一起,多而不雜,細而不亂,這種有機綜合,讓人舒適而又嘆為觀止。
畫卷中的人物多種多樣,官吏,農(nóng)民,商販,醫(yī)者,僧侶,老嫗,孩童……生動的人物形象,讓畫面活潑而真實。不僅人多,動物也多。集市上,大多的是趕著的馬車,驢車,還有拉著貨物的駱駝等等,這些元素又給畫面增加了生動感。而人們的活動,譬如貨物交易,騎馬,在舟上張望,喝酒、品茶,聊天等,仿佛能從畫卷中還原當時的場景,豐富的動作,真實的刻畫,仿若將汴京的商業(yè)街畫活了般。另外,整幅畫卷的布局還有許多靜物組成。商業(yè)街區(qū)里的巷子,酒樓,茶館,商鋪,小舟,城樓還有村民的茅屋等等,將畫卷更加全面化??v觀畫卷中,大約有五百人,甚至更多,牲畜等有五六十多匹,船只也有數(shù)十只……人們穿著迥異,活動方式也大都不同,從中可以看出不同的生活層次,豐富的生活方式。
(二)《清明上河圖》布局的結(jié)構(gòu)非常嚴謹
畫卷上的內(nèi)容很多,最為突出的就是各種各樣的人,各色的房舍商鋪。但是作者對于人物,靜物的布局十分合理,用嚴謹?shù)乃囆g手法合理地安排布局,多而不雜。更加重要的是,作者很用心地讓所有的內(nèi)容有序地放在合適的位置,以虹橋為分界線,將畫卷分為了兩部分,簡潔明了,清新自然。前后都是商業(yè)街的場景,首尾的呼應,也增強了布局的效果。靜物,山川,田野,商鋪,巷子,車馬,舟船與人類各種各樣的生活,結(jié)合到一起,達到了動靜的有機結(jié)合,給人一種安靜和諧的畫面感,不會覺得不合適。然而,對于這些靜物的疏密,大小,又進行了深思,以便達到一個合適的比例,讓視覺感受到“美”。由此可見,張擇端是一位極其有藝術素養(yǎng)和生活洞察力的藝術家!endprint
(三)《清明上河圖》巧妙的繪畫技巧
要說此畫卷,另一個成功之處就是作者的繪畫技巧上。作者善于觀察生活,善于利用生活中能觸動人們心靈的動作、神態(tài)甚至是景物。用粗獷的山川、河流來反襯出生活在汴京城周邊農(nóng)民的生活方式。用形象的事物來勾勒,用詩情畫意的山水來襯托,用各色的神態(tài)來觸動,進而一幅生動,活潑,看了讓人贊不絕口的絕世佳作便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作者在繪制這幅巨作時,或許利用他那觀察入微的洞察力,耐心地尋找能夠觸動心靈的畫面,細心地著筆刻畫每一個景物,不論是人還是物。以虹橋為例,虹橋的形式,上邊的花紋偶爾可見,還有橋面上的人物,每個人都有他們自己的神態(tài),思想,甚至是神色,著裝,動作,細致入微的刻畫,粗淺不一的筆法,巧妙的繪畫技巧,讓畫卷別具一格,風格獨到!
三、《清明上河圖》的歷史地位
(一)在經(jīng)濟方面的歷史地位
《清明上河圖》的歷史地位之高,是至今以來許多畫作都無法達到的。先從經(jīng)濟方面來探究一下其價值:各色的景、物構(gòu)成了“百家藝技向春售,千里農(nóng)商喧日晝”的場景。氣勢恢弘磅礴,景物生動形象。由從事各行各業(yè)的商販中,可以看出當時北宋的繁榮狀況。從中了解到北宋汴京城的經(jīng)濟算是繁榮,人民生活雖然艱辛,但是并不像某些朝代敗落時饑寒交迫的場景,可見北宋當時處于經(jīng)濟繁榮時期。
(二)在政治方面的歷史地位
達官顯貴與街頭小販,艷麗著裝與平淡民服,喜形于色與強顏歡笑,魚肉酒歡與艱辛勞作,色彩鮮明的對比,神態(tài)鮮明的對照,從中看出了底層勞動人民的辛苦生活,揭露了統(tǒng)治階級的黑暗,抨擊了達官顯貴的張揚,但是從而也歌頌了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敢于與生活抗爭的情懷?!肚迕魃虾訄D》不僅僅是一幅山水畫卷,更是一幅人文畫卷。從不同的角度去剖析,去深思,可以猜測當時社會的貧富差距形式和官府人民的“朱門酒肉臭”的奢侈。
(三)在文化方面的歷史地位
《清明上河圖》流傳于世,震驚了一代又一代的藝術畫家,林凡先生也不例外。他嘆為觀止于畫作精細的筆觸,細膩的構(gòu)思,巧妙的布局。許多藝術學者都紛紛贊嘆其為年代最為久遠,是藝術成就極其高的畫之國粹。不單單是現(xiàn)如今的藝術家為此巨作心潮澎湃,在過去就已經(jīng)讓懂得藝術,會鑒賞與賞析的人為之瘋狂。這要從《清明上河圖》的本身說起,畫作本身就包含了北宋的文化底蘊,一直延續(xù)至今,讓中華兒女們有幸見到保存如此之好的畫卷。給后世人留下了歷史的證據(jù),便于人們?nèi)ヌ剿鬟^去,了解傳承的中華文化。所以,舉世聞名的它,無愧作為中國文化藝術的國粹。
四、結(jié)語
《清明上河圖》是一幅民俗畫卷,以豐富的全景物構(gòu)圖的方式呈現(xiàn)到大家面前的是細膩的筆觸以及生動的繪畫特點。著名畫家張擇端用大量的筆墨,嫻熟的筆觸描述了千千萬萬的勞動人民,刻畫了辛苦勞作的百姓生活,可以從中了解到農(nóng)民艱辛的生活條件。畫中用各色各樣的人物,數(shù)以百計的行業(yè),各色的勞作形式,來展現(xiàn)北宋當時的生活情境。進而了解當時的朝代發(fā)展,經(jīng)濟狀況,文化形式,城鄉(xiāng)發(fā)展,民族風情以及生活水平。不得不說,此畫卷是宋代發(fā)展的真實寫照,從底層勞動人民的生活可以看出貧富差異,還有階級之間的矛盾深入,還對勞動人民進行了贊揚!
參考文獻:
[1]崔博,徐天樂.淺析名畫《清明上河圖》的藝術特色[J].美與時代,2011,(07):69-70.
[2]張健.《清明上河圖》中的虹橋市井——北宋東京研究[J].河南社會科學,2009,(03):122-124.
[3]陳?;?,唐應龍.《清明上河圖》研究綜論與反思[J].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2013,(02):32-35.
[4]高昂星,倪明濤.宋代都市風俗真實寫照——《清明上河圖》的畫面構(gòu)成和空間表現(xiàn)賞析[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09,(01):101-104.
[5]崔波.《清明上河圖》的藝術成就探析[J].芒種,2013,(13):223-224.
作者單位:
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