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歌唱中的“三位一體”是非常重要的,即呼吸支持、打開喉嚨、面罩共鳴需相互協(xié)調合作才能達到一種“美好的歌唱”。文章結合作者聲樂學習經驗來闡述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以便達到科學正確的歌唱方法,為各位聲樂愛好者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呼吸;打開喉嚨;高位置
【中圖分類號】J616.2 【文獻標識碼】A
歌唱中的“三位一體”——呼吸支持、打開喉嚨、面罩共鳴是歌唱中常常提及的重要問題,大家對這三者都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歌唱中只有將三者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其成為一個整體,才能獲得科學的歌唱方法以及更為長久的“歌唱壽命”。但是對于許多聲樂初學者以及廣大的聲樂愛好者來說,能將三者保持平衡、協(xié)調一致是比較難的,因為他們大多數(shù)往往是顧此失彼。即便是在三者都能顧及的情況下,也不見得這三者就真正能相互起作用。因為這三者都是需要正確的認知與科學的訓練方法,方能達到歌唱的最終效果——“美好的歌唱”。
一、呼吸支持是基礎
呼吸是維持人類生命的正常活動的運動之一,如果人沒有了呼吸,也就失去了生命,歌唱也是一樣,如果沒有一個良好有效的呼吸支持,好聲音將不在存在。我國古代歌唱理論就強調“氣催發(fā)聲,聲靠氣傳,無氣不發(fā)聲,發(fā)聲必用氣”的觀點。世界著名男高音帕瓦羅蒂也說:“掌握不好呼吸,就唱不出好聽的聲音”。由此可見,呼吸的支持對歌唱是多么的重要。所道是:“意識決定行為”,樹立正確的呼吸意識觀是必要的,這就需要聲樂學習者在平時生活中多體會橫膈膜的運動,比如多做深呼吸、“狗喘氣”、開懷大笑以及人在睡覺時那種放松自如的呼吸等,這些都能夠幫助演唱者直接體會到橫膈膜運動軌跡。但在實際學習中,許多聲樂學習者卻是在做與人類呼吸生理機制相違背的呼吸訓練,即歌唱時一味的使肚子加勁往外鼓,使得氣息僵硬、堵塞,表現(xiàn)出面紅脖子粗的樣子,讓人看上去以為歌唱時是很難受的。而我們正確歌唱時的呼吸是富有彈性的,隨著我們的歌唱,氣息慢慢的流出,腹部漸漸地回收。有了正確有效的呼吸支持,歌唱者將會獲得源源不斷的歌唱動力,才能使聲音活起來,使美妙的聲音送到每位聽眾耳里。那么要使聲音傳出去,我們的氣息就得流出去,這就需要我們充分打開喉嚨,降低喉頭位置。
二、打開喉嚨是關鍵
首先,作者得強調的是能夠打開喉嚨,是建立在我們有效的呼吸支持上的,不能脫離呼吸去單獨的做打開喉嚨,因為沒有深入的呼吸,喉嚨也是不能完全充分打開的正像我們生活中做深呼吸、聞花香時,我們的喉頭位置將會自然下降,這就證明了我們的降低喉頭是伴隨著我們呼吸而產生的。而并非是用外力擠壓喉頭或是用舌根壓喉頭等,這些機械刻意的去降低喉頭,這不僅會失去歌唱者原本的音色,而且還會對學習者的聲帶造成嚴重的損害。所以,建立正確的打開喉嚨觀念是非常重要的。當然,歌唱時喉頭降低至最低位置,這是沒有固定標準的,因為這得因人而異。歌唱之所以要降低喉頭也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因為我們的喉嚨就好比管樂器的共鳴器,只有氣息通過它,才能振動發(fā)出聲音。也就是只有使我們的氣息通過聲帶并使之振動,才能發(fā)出聲。有了有效的呼吸支持、充分的打開喉嚨,這時我們的聲音就需要進行“人體音響效果處理”——獲得面罩共鳴。
三、面罩共鳴是效果
世界著名聲樂大師貝基先生說過:“面罩共鳴是聲樂的靈魂?!奔次覀冋f的高位置唱法或者頭腔共鳴,這種聲音的主要表現(xiàn)出明亮、圓潤、松弛、寬厚、通暢并富有穿透力。感覺就像是在我們的面頰上安上了一個喇叭或者是鈴鐺,每個人的感受都不盡相同,畢竟這只是一種抽象的感覺。當然,要想獲得面罩共鳴,必須以有效的呼吸支持、充分的打開喉嚨為前提才行,如果單獨去尋找面罩共鳴,那么它也將不復存在。我們人體的共鳴腔體有很多,為什么我們這么注重頭腔共鳴呢?著名聲樂大師巴拉說過:“胸腔音會使人蒼老,而頭腔音會延到晚年,誰會運用頭腔共鳴,誰就能唱一輩子?!庇纱丝梢?,頭腔共鳴不僅是我們歌唱聲音的“催化劑”,而且還能延長歌唱壽命的重要保障。我們在生活中常常見一些歌手,剛出道時很能唱,但沒過幾年就銷聲匿跡了,其中主要的問題還是在于嗓子被唱壞了。這就需要我們弄清楚面罩共鳴是什么?簡單的來說就是打開鼻咽腔的產物,獲得面罩共鳴比較直接的方法就是哼鳴練習,但值得注意的是哼鳴不等于鼻音。還比如可以通過面帶微笑來歌唱、歌唱時嘴不要張得過大、小聲練習歌唱等,這些都是有助于聲樂學習者獲得面罩共鳴的方法。
四、總結
以上所談的三個問題是歌唱中非常重要的基本三大要素,即呼吸的支持、打開喉嚨、面罩共鳴,這三大要素是一個統(tǒng)一完整的整體,決不能脫離其中一個去談其他一個或兩個,對于歌唱者來說,需要將其三者做到有效的融合、協(xié)調一致。同時,我們還得注意的是,這三者是有前因后果的關系,所以我們練習時應注意三者之間的因果關系,只有這樣才能正真獲得有效的效果。比如:要想獲得面罩共鳴,就必須打開鼻咽腔,打開鼻咽腔就必須充分打開喉嚨,但打開喉嚨就必須有呼吸的支持,有效的呼吸支持卻又是建立在橫膈膜的支持上的,所以,這三者是不能單獨脫離來練習,它們都是需要建立在我們各個機體相互協(xié)調、平衡下才能完成的,是一種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過程,這就需要聲樂學習者通過不斷刻苦練習,將“第一自然”轉到“第二自然”,即將我們平時生活的說話、呼吸、咬字等習慣轉變到我們歌唱中的習慣。當然,這對每一個聲樂學習者來說都是一個艱苦漫長的過程,需要不斷地加強練習,方能達到“第二自然”。
參考文獻
[1]田玉斌.談美聲歌唱藝術[M].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95.
[2]田玉斌.名家談藝:田玉斌與名家談美聲歌唱[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2011.
[3]劉福瑞.談聲樂教學中的三大要素——歌唱的呼吸、共鳴位置、打開喉嚨[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04(04).
作者簡介:羅云(1992—),男,漢族,四川省遂寧市人,學生,研究生,西華師范大學,研究方向:課程與教學論(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