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翔宇
【摘要】作為浪漫主義的先驅(qū)之一,熱情與夢幻是舒曼的生活主題。深厚的文學與藝術底蘊以及豐富的想象力造就了舒曼作品中旗幟鮮明的藝術意象。作為歷代鋼琴家熱衷演奏的曲目,舒曼鋼琴套曲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本文針對三部具有代表性的套曲作品,研究了其浪漫主義的藝術意象,提升了演奏時的感性把握。
【關鍵詞】舒曼;鋼琴套曲;浪漫主義;藝術意象;古典音樂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一、舒曼與浪漫主義
羅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是十九世紀浪漫主義作曲家、音樂評論家,他出生于德國茨維考市的一個文人家庭,父親奧古斯特·舒曼(August Schumann)是一位出版商和作家。舒曼早期受父親熏陶對文學產(chǎn)生濃厚興趣[1],并閱讀了大量古希臘悲劇以及拜倫、歌德、席勒、讓·保羅(Jean Paul)的著作,培養(yǎng)了深厚的文學底蘊,樹立了浪漫主義的人生觀與藝術觀點。
舒曼研習貝多芬、舒伯特、門德爾松的作品,并對其產(chǎn)生濃厚興趣。父親為鼓勵他,購置了昂貴的鋼琴供其演奏。不幸的是,他的父親在1826年去世,不支持舒曼學習音樂的母親將16歲的舒曼送入萊比錫大學攻讀法律。多情善感的舒曼并不喜歡刻板的、反浪漫主義的法律學習,他把時間都花在了音樂和文學活動上,在此期間,他追隨音樂名師弗里德里希·維克(Friedrich Wieck)系統(tǒng)學習鋼琴演奏。
1829年,舒曼在意大利欣賞到了帕格尼尼的演奏,這大大擴展了他的音樂視野,并讓他開始全身心投入音樂事業(yè)。1830年,舒曼不幸喪失對右手的完全控制能力,隨之而來的是演奏生涯的終結,不過這并不影響他的作曲工作。1834年,舒曼創(chuàng)辦了《新音樂雜志》(Neue Zeitschrift für Musik),成為了浪漫主義運動前線的布道者。在舒曼身上,浪漫主義的想象力與音樂家的敏感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他生活中的經(jīng)驗和文學作品的意象都產(chǎn)生了藝術的反響。
二、舒曼鋼琴套曲及其藝術意象
舒曼的鋼琴套曲大多創(chuàng)作于1830年至1840年之間,共有18首,包括《蝴蝶》(Papillons,Op.2,1831年)、《大衛(wèi)同盟舞曲》(Davidsbündlert?nze,Op.6,1837年)、《狂歡節(jié)》(Carnaval,Op.9,1835年)、《幻想曲集》(Fantzsiesucke,Op.12,1837年)、《童年情景》(Kinderszenen,Op.15,1838年)、《克萊斯勒偶記》(Kreisleriana,Op.16,1838年)、《維也納狂歡節(jié)》(Faschingsschwank aus Wien,Op.26,1840年)等。
舒曼的套曲擁有組曲和變奏曲的特點,將擁有不同標題且形象鮮明的小曲組成了短小精悍的套曲[2]。它們多取材于:舒曼喜愛的自然形象;解答生活中疑惑和抨擊現(xiàn)實的假想人物;文學作品(如幻想詩和小說)中塑造的形象。這些客觀物象與舒曼的審美情感與認識融合在一起,通過一定的表現(xiàn)手段,形成了觀念中獨特存在的藝術意象。舒曼的套曲形式自由、色調(diào)模糊,但各小曲在一個總題目下由同一個意象有機串聯(lián)起來,擁有統(tǒng)一的基調(diào),形散而神不散。
(一)鋼琴套曲《蝴蝶》
《蝴蝶》是舒曼最早的鋼琴套曲,歷時三年于1831年完成,擁有十二支時長一兩分鐘的小曲。它借鑒了韋伯的《邀舞》,模仿了舒伯特的圓舞曲,全部由三拍小曲構成。這部套曲源于讓·保羅小說《青年時代》終章中幼蟲之舞的化裝舞會,十二首小曲節(jié)奏輕快明麗,正如蝴蝶翩翩起舞,同時象征著舒曼破蛹成蝶的樂思,展現(xiàn)了作曲家詩人般微妙的內(nèi)心活動。作為舒曼的早期作品,《蝴蝶》已具有濃郁的舒曼式浪漫主義氣息,通過上行四度音程將其意象傳達給聽眾。
(二)鋼琴套曲《狂歡節(jié)》
毋庸置疑,《狂歡節(jié)》是舒曼鋼琴套曲中藝術意象最為清晰的一部。在該曲創(chuàng)作之時,德國音樂界氛圍陳腐,充斥著缺少思想的沙龍式音樂。舒曼通過該曲塑造出尤西比烏斯(Eusebius)、弗羅雷斯坦(Florestan)等虛構人物組成的“大衛(wèi)同盟”,與守舊的菲利斯①庸夫俗子進行決戰(zhàn)。這些意象代表了舒曼性格中沉穩(wěn)、溫柔、憂郁的一面以及勇敢、熾烈、慷慨激昂的另一面。全曲中通過交錯的節(jié)奏變化來表現(xiàn)各小曲的主題,使得作品生動且個性鮮明。
(三)鋼琴套曲《童年情景》
這部套曲創(chuàng)作于舒曼與克拉拉熱戀的時期,是鋼琴藝術史上一部特點鮮明的佳作。它來源于致克拉拉的書信中回憶兒時景象的內(nèi)容,此時迸發(fā)的靈感化作了十三首精妙的小曲。全曲中,童話幻想、捉迷藏、在爐邊、騎木馬等人們耳熟能詳?shù)漠嬅嬲宫F(xiàn)在聽眾眼前。同時曲中還透露出成年人懷念童年時的傷感。該曲形象地刻畫人們兒童時的心理活動,意象生動逼真、活潑有趣、飽含浪漫主義氣息。
三、結語
舒曼短暫的一生是極富浪漫主義色彩的一生,作為套曲體裁的鼻祖,他的作品沒有壓倒一切的魄力,但卻有春風化雨的深層次感染力。他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將文學、生活與幻想融入藝術意象,并將其用音樂的形式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
注釋:
①菲利斯(Philistines)在舒曼的作品中指平庸的外行人.
參考文獻
[1]Sadie S,Latham A.Illustrated Cambridge Music Guide[M].London:Press Syndicate of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1996.
[2]保羅·亨利·朗格.十九世紀西方音樂文化史[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