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暢 王豐
摘 要:開放教育課程建設往往腳本制作、課程講解、課程設計、課程錄制等多個環(huán)節(jié),通常任課教師根本無法獨立完成,那么課程的著作權歸屬問題該如何認定?此外對于電大以外的學生學習此課程該如何看待?為避免糾紛,保障著作權人的合法利益,研究遠程開放教育課程著作權歸屬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遠程開放教育課程;合理使用;著作權歸屬
文章編號:1004-7026(2017)11-0122-02 中國圖書分類號:D923.41 文獻標志碼:A
1 遠程開放教育課程的著作權歸屬問題
1.1 遠程開放教育課程屬于職務作品時的著作權歸屬
我國《著作權法》第16條中對職務作品的定義有明確規(guī)定:“公民為完成單位工作任務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是職務作品,著作權由作者享有;主要是利用單位物質(zhì)技術條件創(chuàng)作的并由單位承擔責任的職務作品以及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或者合同約定由單位享有的職務作品,作者只享有署名權,著作權由單位享有?!?由于教師與其所在學校之間存在職務關系,而且教師所完成的遠程開放教育課程通常是為了完成各級電大的教學任務,供開放教育學生在線學習使用,所以學校與教師共同開發(fā)的遠程教育課程也就有成為職務作品的可能。
1.1.1 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作為職務作品的遠程教育課程的著作權歸屬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著作權屬于制作課程的教師。這種情況下,教師對遠程開放教育課程享有著作權,但是其所在學校有權在業(yè)務范圍內(nèi)優(yōu)先使用,而且根據(jù)《著作權》法的規(guī)定,教師制作完成課程兩年內(nèi),未經(jīng)所在學校同意,不得許可第三人以與所在學校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該課程,若所在學校同意第三人使用,所獲報酬應由雙方按約定比例分配,課程完成兩年之后,則不需要經(jīng)過所在學校的同意,教師可以自行決定將其所制作的課程允許第三方使用,但所獲報酬仍需按按照之前約定的比例分配。
1.1.2 著作權屬于制作課程的學校。著作權屬于制作課程的學校時又包含兩種情況:(1)教師只享有署名權,學校將會對制作課程的教師給予獎勵。(2)教師只享有依勞動關系而產(chǎn)生的勞動報酬請求權,這種情況主要是指:由學校組織課程制作,任課教師僅是按照學校的意志要求進行制作,而且教師主要利用學校的物質(zhì)技術條件,并由學校對其制作的課程承擔責任。
1.2 遠程開放教育課程屬于委托作品時的著作權歸屬
根據(jù)我國《著作權法》第17條規(guī)定:“受委托創(chuàng)作的作品,著作權的歸屬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過合同約定。合同未明確約定或者沒有訂立合同的,著作權屬于受托人。”由此可見,委托作品的歸屬有以下兩種情形:(1)學校和教師之間以合同的形式約定課程的著作權歸屬,盡管課程是由任課教師制作完成的,但學校仍然可以通過合同來獲得著作權。(2)在實踐過程中,很多時候任課教師在制作課程時與學校之間是不簽訂合同的,這種情況下依照《著作權法》第17條的規(guī)定:“合同未作明確約定或者沒有訂立合同的,著作權屬于受托人?!蓖瑫r本著公平正義的原則,最高人民法院在頒布的《關于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對委托創(chuàng)作行為做了明確的規(guī)定:“按照著作權法第17條規(guī)定,委托作品著作權屬于受托人的情形,委托人在約定的使用范圍內(nèi)享有使用作品的權利;雙方?jīng)]有約定使用作品范圍的,委托人可以在委托創(chuàng)作的特定目的范圍內(nèi)免費使用該作品。”
1.3 遠程開放教育課程屬于合作作品時的著作權歸屬
根據(jù)我國《著作權法》第13條的規(guī)定:“兩人以上合作創(chuàng)作的作品,著作權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钡枰⒁獾氖?,在遠程開放教育課程制作過程中,那些沒有為課程的制作付出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僅僅提供資料,提供相關咨詢的人,不能被認為是合作作者。
在行使合作作品著作權時,《著作權法》明確規(guī)定:“兩人以上合作創(chuàng)作的作品,著作權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合作作品可以分割使用的,作者對各自創(chuàng)作的部分可以單獨享有著作權,但行使著作權時不得侵犯合作作品整體的著作權。”
2 遠程開放教育課程著作權的合理使用
遠程開放教育課程是依托于計算機網(wǎng)絡而面向其學生的,復雜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給合理使用制度帶來了種種挑戰(zhàn)。
2.1 教師及學校在制作遠程開放教育課程時使用他人作品的認定
盡管各級電大為非營利機構,但是對他人原作品的使用是否能夠適用《著作權法》中合理使用規(guī)則,存在一定的疑問。遠程開放教育教育課程,其依托互聯(lián)網(wǎng)為媒介,其受眾對象為其開放學員,并且開放教育學生所接受的教育并非義務教育,對遠程開放教育教育課程的學習需要交納一定數(shù)額的學費,因此如何看待教師在其課程建設中大量使用他人的作品?但如果使用原作品不能適用合理使用規(guī)則,《著作權法》對這類情況又缺少相關明確的規(guī)定,可能導致遠程教育課程制作本增加。
例如,遠程開放教育課程中,網(wǎng)絡答疑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在答疑過程中,任課教師能否直接搜索并援引網(wǎng)上發(fā)布的各種資料進行回復,以有效完成對學生的輔導?此外,任課教師在制作遠程開放教育課程中,除了其本身對教學內(nèi)容的講解,富有表現(xiàn)力的圖片、動畫、視頻、音樂等亦十分重要。在課程制作時,需要大量的素材來提升課程的觀賞力、趣味性,以便能夠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教師對這類素材的獲取,絕大多數(shù)是通過網(wǎng)絡直接獲得,那么對于素材的選取能否歸入合理使用的范疇?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出于公益目的,為了國家的公益教育事業(yè)而將少量的復制界定為合理使用的范圍。本人認為,遠程開放教育教育與傳統(tǒng)教育模式相比較其本質(zhì)、目標是一致的,不能因其教育模式、教育手段的不同而否認其教育本身的公益性質(zhì),所以,教師在制作課程中適當使用他人作品應屬于合理使用范疇。
2.2 非電大學生對遠程開放教育課程的使用問題
遠程開放教育課程中大部分專業(yè)課程僅針對校內(nèi)學生開放,那么對于非電大學生對課程的學習、使用應如何認定呢?首先,認清遠程開放教育教育的公益性;其次,應弄清其對課程使用的性質(zhì)。遠程開放教育教育的目標之一是建立終身教育、全民教育,相對于其他的以網(wǎng)絡為媒介的培訓機構對教學資源應體現(xiàn)出一定的開放性,對于那些僅僅是對了個人學習及提升的個人,應認定其為“合理使用”,而那些以營利為目的的組織及個人應認定其侵權。
參考文獻:
[1]王霈.網(wǎng)絡遠程教育版權問題探析[D].浙江工商大學學位論文,2011.
[2]徐小鉑.淺析委托作品的著作權歸屬[D].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0,28(3):23-25.
[3]劉建銀.網(wǎng)絡課程的著作權歸屬[J].開放教育研究,2004(2):20-22.
[4]郭銳林,等.我國遠程教育資源共建共享著作權法律制度障礙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23(1):37-40.
[5]許輝猛.委托作品使用權確定方法之研究——以“委托創(chuàng)作的特定目的”為中心[D].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30(2):17-20.
[6]鄒曉紅等.財力投入者與智力投入者利益平衡研究[D].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38(5):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