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信息平臺

        2017-10-14 02:28:36
        非遺傳承研究 2017年3期
        關鍵詞:文化遺產文化

        浙江傳統(tǒng)工藝傳承發(fā)展邁入“3.0時代”

        2017年5月19日至23日,中國文化報與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央電視臺等媒體一起開展“走進非遺第一線”振興傳統(tǒng)工藝浙江行采訪。從杭州到桐鄉(xiāng),從東陽到樂清,大家輾轉多地,深入浙江非遺保護一線,聚焦當地傳統(tǒng)工藝發(fā)展現狀,采集非遺傳承人最真實的聲音,挖掘傳統(tǒng)工藝走進生活、走近年輕人的新做法、新經驗,同時,敢于觸碰傳統(tǒng)工藝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的痛點難點,為振興傳統(tǒng)工藝提供真實有效的案例與經驗。

        此次采訪活動旨在進一步貫徹落實文化部、工業(yè)和信息化部、財政部聯合制定的《中國傳統(tǒng)工藝振興計劃》,促進浙江傳統(tǒng)工藝傳承與振興,營造良好社會輿論環(huán)境和工作氛圍。

        令記者們興奮的是,每到一地,總會看到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的亮點和閃光點。近年來,浙江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傳統(tǒng)工藝振興的新途徑,推動傳統(tǒng)工藝與互聯網、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等融合發(fā)展,促進非遺融入現代生活,傳承保護成效顯著。

        專家指出,如果說摸清家底,普及非遺保護的全民意識,是非遺及傳統(tǒng)工藝保護的“1.0時代”;確立非遺四級保護名錄,確立非遺傳承人,并建立非遺生產性保護基地和生態(tài)保護區(qū),可稱之為非遺保護的“2.0時代”,那么著眼于未來人才培養(yǎng),聚焦非遺傳承人群的能力建設,保證非遺傳承創(chuàng)新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引導鼓勵具有市場發(fā)展?jié)摿Φ漠a業(yè)項目,將成為非遺傳承創(chuàng)新的“3.0時代”。浙江非遺保護發(fā)展事業(yè)、產業(yè),正闊步走向新時代。

        (中國文化報 記者 薛帥)

        海外中國文化中心集中展示“中國非遺”

        今年6月10日是我國設立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在此期間,一系列有關文化和自然遺產展示活動在國內多地舉辦。作為由文化部策劃的統(tǒng)一品牌活動,以“傳承與創(chuàng)新”為主題的“中國非遺文化周”日前在各海外中國文化中心舉行,有力地推動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走出去,并成為溝通各國人民情感的橋梁。

        5月30日,由新加坡中國協(xié)會、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共同舉辦的“中國非遺文化周——新加坡中國青年文化交流之夜”在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舉行。現場設立了傳統(tǒng)文化體驗區(qū),觀眾可以在這里體驗包粽子、寫書法、剪紙,還可欣賞古箏、武術、舞蹈表演。6月10日,由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和新加坡同濟醫(yī)院聯合主辦的“中國非遺文化周”中醫(yī)系列活動拉開帷幕?;顒友堉貞c民間醫(yī)藥博物館館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針灸·劉氏刺熨療法”代表性傳承人劉光瑞參與,并與新加坡同濟醫(yī)院等當地醫(yī)院合作,開展中醫(yī)專題講座、中醫(yī)學術交流、“國醫(yī)文化”圖片展覽等一系列活動。

        6月3日,在泰國曼谷中國文化中心開幕的“中國非遺文化周”內容也是豐富多彩,展示了廣州灰塑、佛山剪紙、潮州手拉泥壺以及茶藝、花藝、香藝、木偶書法等廣東的非遺文化項目。文化周期間還舉辦了3期剪紙培訓班,吸引泰國民眾踴躍參加,場場爆滿。由廣東省木偶藝術劇院帶來的4場廣東木偶劇演出,更以生動活潑、細膩傳神的形式展示和傳播了我國傳統(tǒng)非遺的獨特魅力。

        6月9日,由柏林中國文化中心、浙江省文化廳、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共同舉辦的“中國非遺文化周”在柏林中國文化中心拉開帷幕。此次文化周包括民間手工藝品展覽、非遺手工藝大師現場展示以及文藝表演等內容,旨在展示浙江省在非遺傳承和創(chuàng)新方面的成果。

        6月9日至17日,在韓國多地舉行的“中國非遺文化周”系列活動,包括展覽、演出、講座、培訓、影視放映、現場展示、文化貿易推介等內容。其中,6月11日在首爾中國文化中心上演的《我與中國非遺》文藝晚會上,中國文化中心培訓班師生精心準備了16個節(jié)目,涵蓋中國國家級非遺名錄中的多個項目,包括書法、剪紙、中醫(yī)養(yǎng)生、太極等。

        6月10日,“神韻寧夏·醉美非遺”展覽在貝寧中國文化中心舉辦,2017貝寧“中國非遺文化周”就此拉開序幕。此次展覽共展出100余件剪紙、刺繡、泥塑以及古建筑模型作品。展覽期間,寧夏回族剪紙傳承人田彥蘭帶來一場精彩的“發(fā)現中國——寧夏非遺”講座,詳細介紹了寧夏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非遺保護的現狀及經驗。

        (中國文化報)

        2017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江蘇舉辦“相約山海,精彩江蘇”系列活動

        國務院同意自2017年起,將每年6月第二個星期六的“文化遺產日”,調整設立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經江蘇省文化廳同意,連云港幸運地作為江蘇省第一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會場承辦地。

        6月3日、4日,“‘山海相邀,精彩江蘇,振興傳統(tǒng)’2017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蘇北五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展演活動”在連云港舉行。

        本次活動由江蘇省文化廳、連云港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江蘇省非遺保護中心、連云港市文廣新局承辦,徐州、淮安、鹽城、宿遷四座城市文廣新局聯袂協(xié)辦。

        本次展會舉行徐州、淮安、鹽城、宿遷、連云港五市非遺聯盟授旗儀式,舉辦蘇北五市動態(tài)類非遺展演和靜態(tài)類非遺項目展銷展示,還有一臺傳統(tǒng)與現代對話的“西游記與連云港”剪紙展。

        本次活動充分打造成蘇北非遺富集區(qū)。海州五大宮調、淮海戲、楚州十番鑼鼓、徐州梆子、汪其魔魔術、形意拳等16個來自蘇北五市的傳統(tǒng)戲劇、曲藝、傳統(tǒng)音樂、傳統(tǒng)體育、游藝與雜技項目,在6月3日上午的活動開幕式上呈現給觀眾朋友們,成為一臺沖擊視覺與聽覺的藝術盛筵;徐州剪紙、香包、邳州繡花鞋、新沂捆香蹄、淮安茶馓、瓷刻、合成昌醉螺、乾隆貢酥、錢集老鵝、泗陽膘雞、連云港淮鹽、貝雕、黑陶、水晶、泥塑、老虎鞋、板浦香腸、涼粉、插酥小脆餅、桃林燒雞、五妙水仙膏、戴曉覺膏藥等110余項好看的、好吃的、好玩的、好用的非遺產品充分滿足了百姓的生產生活需要。

        本次區(qū)域性綜合性非遺展示展銷活動的成功舉辦,達到了深入宣傳非遺法律法規(guī)的效果,充分展示了江蘇非遺風采,強化非遺全社會共同傳承保護意識,振興傳統(tǒng)工藝技藝,推廣蘇北五市非遺保護成果,推動市際城市非遺保護工作互動,將精彩悠久的江蘇文化展現給觀眾,讓文化與自然更加和諧共生、文化與生活更加緊密相接、文化與經濟更加鑲嵌輝映。

        (連網)

        杭州“木版水印”走進北京大學

        2017年6月5日,講授杭州十竹齋木版水印的傳統(tǒng)國學講座——“木版水印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在北京大學舉行。此次講座,由北京大學國學社主辦。杭州十竹齋藝術館館長、十竹齋木版水印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魏立中為現場觀眾送上了一堂有關“木版水印”技藝的興趣課。魏立中在講座上回顧了中國傳統(tǒng)印刷術的發(fā)展史,講解了“木版水印”的相關技藝及傳承、發(fā)展、創(chuàng)新歷程,傳授了基本的印刷技巧,并與觀眾們進行互動交流。

        杭州十竹齋藝術館一直致力于非遺文化在學生中的推廣和傳播。魏立中表示,北京大學與十竹齋有著不解的淵源,曾在北大任教的魯迅先生當年就翻刻過《十竹齋箋譜》。據了解,此次是杭州非遺首次受邀進入北京大學開設講座。

        (中國非遺網)

        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浙江推出系列活動

        經國務院批準,自2017年起,將每年6月第二個星期六設立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今年6月10日是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為了更好地宣傳首個遺產日活動,讓更多的百姓參與,浙江省舉行“浙山浙水浙鄉(xiāng)愁——走進風景名勝區(qū)、歷史文化名城名鎮(zhèn)名村”系列活動。

        浙江共有3處世界遺產(世界自然遺產中國丹霞—江郎山、世界文化遺產杭州西湖文化景觀、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大運河),22處國家級、37處省級風景名勝區(qū),9處國家、11處省歷史文化名城,274處國家、省歷史文化名鎮(zhèn)名村(街區(qū))。其中,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名鎮(zhèn)名村總數均居全國第一。省級以上風景名勝區(qū)涉及61個縣(市、區(qū)),省級以上歷史文化名鎮(zhèn)名村涉及47個縣(市)。省級以上風景名勝區(qū)面積已經超過6000平方公里,約占全省陸域面積的6%,占比在全國位列第一。

        6月6日,“浙山浙水浙鄉(xiāng)愁——走進風景名勝區(qū)、歷史文化名城名鎮(zhèn)名村”系列活動啟動。當天下午,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qū)舉辦以“浙山浙水浙鄉(xiāng)愁-文化自然遺產進校園”為主題的“文化和自然遺產”論壇。

        6月10日,舉行“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五地綠色騎(毅)行活動,廣大騎行、毅行愛好者將在西湖、千島湖環(huán)湖綠道、湖州環(huán)太湖綠道、仙居永安溪綠道、松陽綠道等地盡情穿行。

        此外,浙江全省全部22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及部分省級風景名勝區(qū),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前后開展各種優(yōu)惠體驗活動。比如,6月10日當天,千島湖景區(qū)門票六折,即90元/人·張;中國丹霞世界自然遺產——江郎山景區(qū)提供500個免費體驗名額,公眾通過中國風景名勝區(qū)協(xié)會官方網站進行預約。6月5-11日,雁蕩山風景名勝區(qū)大龍湫景區(qū)免費開放,天臺山景區(qū)門票對所有團隊、散客均實行半價優(yōu)惠。此外,普陀山、莫干山、百丈漈—飛云湖等景區(qū)提供數量有限的免費門票。

        (央廣網)

        第七屆國際傳統(tǒng)藝術邀請展精品薈萃

        2017年6月9日至22日,第七屆國際傳統(tǒng)藝術邀請展在上海藝術禮品博物館舉行。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和上海市長寧區(qū)人民政府指導,上海市創(chuàng)意產業(yè)協(xié)會主辦,上海藝術禮品博物館和上海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承辦的第七屆國際傳統(tǒng)藝術邀請展,既是連續(xù)舉辦了六屆的中、日、韓藝術邀請展的全面升格,同時也是慶賀中國第十二個文化遺產日的大型紀念活動。

        本屆展覽以“西風東韻”為主題,在以往亞洲國家參與的基礎上,廣泛吸納了世界更多國家的優(yōu)秀藝術作品參展,進一步提升了展覽的國際影響力,展現了東、西方不同文化藝術的絢麗之美。與往屆不同的是,本屆展覽除中、日、韓三個傳統(tǒng)國家參展外,來自西班牙、法國、俄羅斯、匈牙利、奧地利、斯洛伐克、埃及等10余個國家的著名畫家、工藝美術家、非遺傳承人等各領域的近百位藝術家代表積極參展,呈現出跨越傳統(tǒng)與現代的東、西方文明交融之美,真正體現了“西風東韻”的主題,同時為不同國度之間文化藝術的展示、傳播、交流提供了國際化的平臺。

        與展覽同時舉辦的“第五屆國際(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論壇”,以“共性與差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實施現狀及愿景”為主題,邀請了九屆全國人大常委、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常沙娜,埃及古城亞歷山大省省長穆罕默德·蘇丹,韓國國立無形遺產院院長姜景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匈牙利代表處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委員會主任艾斯特·克??āにㄋ箍?,日本國京都工藝作家協(xié)會理事長羽田登等亞歐非11個國家的專家學者,著眼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布實施《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后,面對非遺保護領域的新挑戰(zhàn)、新機遇,探討各國在非遺保護方法與途徑中的共性與差異,廣泛交流世界各國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所遇到的共同課題,分享典型經驗與做法,為攜手推動非遺保護事業(yè)的發(fā)展、促進各國文化交流帶來新的啟迪與契機。

        由上海藝術禮品博物館承辦的“國際傳統(tǒng)藝術邀請展”,從創(chuàng)設至今,已歷七屆,現已成為一個具有廣泛社會影響的品牌展覽,也是長期堅持的國際大型高端文化交流平臺。

        (上海藝術禮品博物館)

        北京“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活動全面啟動

        2017年6月10日是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為了更好地展示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的豐碩成果,增強民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北京市及各區(qū)在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前后舉辦一系列精彩紛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展示活動。

        據了解,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主題為“非遺保護——傳承發(fā)展的生動實踐”,倡導“保護非遺——在生活中弘揚,在實踐中振興”“保護傳承非遺,展現生活智慧”“活力社區(qū),活態(tài)非遺”“振興中國傳統(tǒng)工藝”,突出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

        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各項非遺宣傳展示活動,是對近年來京津冀地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一次集中的展示和展演,形式豐富多樣,既有非遺傳承人講座、非遺項目表演精彩亮相,也有非遺傳統(tǒng)技藝文化創(chuàng)意大集和傳統(tǒng)工藝培訓與市民互動,全方位讓民眾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豐富市民周末文化生活的同時,力爭將“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舉辦的一系列非遺活動打造成京城文化領域具有影響力的品牌活動。

        (北京晨報)

        第六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jié)舉行

        第六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jié)(以下簡稱“國際非遺節(jié)”)暨2017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文化部主場活動于2017年6月10日至18日在成都國際非遺博覽園舉行。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劉曉峰,文化部部長雒樹剛,四川省委副書記、省長尹力,文化部副部長項兆倫,文化部副部長丁偉,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書記范銳平,四川省副省長楊興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助理總干事弗朗西斯科·班德林,柬埔寨文化藝術部大臣彭薩格娜,贊比亞旅游與藝術部部長查爾斯·羅梅爾·班達,以及中外專家學者代表出席開幕式。

        開幕式后,中外來賓一同參觀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展、傳統(tǒng)手工藝振興成果展、研培計劃成果展等獨具特色的非遺展覽。

        國際非遺節(jié)創(chuàng)辦于2007年,由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共同主辦。本屆國際非遺節(jié)以“傳承發(fā)展的生動實踐”為主題,遵循“走進生活、活態(tài)活力”的理念,以“世界風、中國節(jié)、中國戲、中國藝”為主線,主體活動包含“一帶一路”國家手工藝展、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培計劃成果展、非遺項目競技展,并舉辦國際論壇、非遺項目進社區(qū)等400多場活動。來自100多個國家的500多位國際友人參與本屆國際非遺節(jié)交流和展覽展示活動,國內各省區(qū)市代表、非遺傳承人、專家學者和表演人員達2600余人。本屆國際非遺節(jié)期間由中方承辦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全面成果框架政府間工作組會議,為各締約國共同探討該公約未來發(fā)展走向以及應對非遺保護新挑戰(zhàn)提供支持。國際非遺節(jié)是首個以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為宗旨的國家級國際性文化節(jié)會,是教科文組織持續(xù)參與主辦的國內唯一的國際文化活動,也是經國務院批準的四川省唯一的國家級文化藝術節(jié),迄今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參與。

        圍繞“非遺保護——傳承發(fā)展的生動實踐”的主題,全國將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前后舉辦一系列豐富多彩的非遺活動。在文化部的組織下,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和各相關單位,包括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參與高校等,以積極落實《關于實施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展工程的意見》《中國傳統(tǒng)工藝振興計劃》為重點,聚焦非遺實踐,注重體現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著重宣傳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非遺保護事業(yè)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同步開展包括國際非遺節(jié)在內的2000多項活動,包括展覽、展示、展演、競技、研討講座、民俗活動等,參與人數達1000多萬。

        (文化部網站)

        文化部副部長項兆倫考察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培班

        2017年6月17日,文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項兆倫赴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調研考察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培班。上海大學校長金東寒,上海美院執(zhí)行院長、上海公共藝術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PACC)主任汪大偉,文化部、市文廣局、寶山區(qū)相關領導陪同考察。

        上海美院副院長、PACC執(zhí)行主任金江波,上海美院黨委副書記王嶺山,PACC運營總監(jiān)章莉莉等向項部長一行詳細介紹了研培班近期學習交流的情況。

        項兆倫首先來到果洛研修班課堂,在PACC刺繡工作室觀看學員們進行白描練習的情況;隨后考察了苗族銀飾鍛制技藝研修班,參觀了研修班學員創(chuàng)作的作品及跨界創(chuàng)作的成果;最后參觀了木雕技藝研修班的成果展覽。

        (微信公眾號:非遺傳承人群研培計劃)

        上海市非遺協(xié)會第一屆第二次全體會員大會舉行

        2017年6月21日,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xié)會在上海群眾藝術館星劇場舉行第一屆第二次全體會員大會。協(xié)會正副會長、正副秘書長、常務理事、理事和會員以及特邀嘉賓等約300人出席大會。

        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xié)會秘書長宋浩杰主持會議并向全體與會會員通報了新增補的副會長、常務理事、理事及新入會會員單位和個人的情況。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蕭燁瓔宣讀了《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xié)會關于協(xié)會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表彰決定》,授予陳榮錦、任剛、穆益林等3位同志“突出貢獻獎”;授予周朱光、孫惠定、崔磊、金志紅、張新、鐘敏、鐘經緯、潘美鳳、吳仰平、曹漪、范敬貴等11位同志“貢獻獎”;授予上海云麗莎藝術裝飾設計有限公司、楊浦區(qū)四平路街道社區(qū)文化活動中心、上海亞振家具有限公司、上海四海陶瓷發(fā)展有限公司、上海大可堂文化有限公司、上海東華美鉆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恒源祥(集團)有限公司、長寧民俗文化中心等9家單位“先進集體”稱號。

        在熱烈的氣氛中,上海市非遺中心主任蕭燁瓔,上海市文廣局非遺處副處長葛永銘,上海市非遺保護協(xié)會會長高春明、副會長許中、秘書長宋浩杰等向獲獎者頒發(fā)了獎杯和榮譽證書。

        會上,高春明作協(xié)會《2016年工作總結和2017年工作計劃》報告,從協(xié)會的組織工作、非遺培訓工作、展覽和學術工作、非遺生產性保護工作以及出版和自媒體宣傳工作等方面全面總結了協(xié)會成立以來所開展的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可謂碩果累累,成績斐然。高會長同時還指出了協(xié)會工作存在的不足和經驗教訓,展望了協(xié)會工作的未來。宋浩杰通報了協(xié)會的年度財務報告和年度財務審計報告。

        最后,葛永銘代表文廣局和非遺處致詞,并對市非遺保護協(xié)會成立一年多來所取得的成績表示充分肯定,贊揚協(xié)會對上海非遺保護和傳承工作所發(fā)揮的重要和獨特作用,希望協(xié)會再接再厲,為非遺事業(yè)作出更大貢獻。

        (上海市非遺保護協(xié)會)

        上海:300余項活動喜迎遺產日

        在2017“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來臨之際,上海大世界舞臺中央琵琶聲起,小丑雜耍、蹴鞠技藝等非遺串燒節(jié)目奪人眼目。作為上海主場活動,“文化薪傳承,非遺嘉年華”活動在這里啟動。

        據主辦方介紹,百年大世界系列活動按階段分設“經典與瀕?!薄懊褡迮c國際”“傳承與發(fā)展”三大主題,以融合傳統(tǒng)、創(chuàng)新發(fā)展為手段,著重引進跨界融合的創(chuàng)新演出劇目和表演形式,并通過主題展覽、大賽和活動等形式,呈現多民族、多地域、多品種的非遺技藝與精品。

        今年,上海還設有市群藝館、嘉定、楊浦、虹口、寶山、閔行6個分會場,各單位紛紛拿出各具特色的“非遺菜單”。早在6月1日,嘉定分會場便舉辦了首個市級家風家教非遺項目主題展覽——“錢氏家訓及其家教傳承展”。上海市群藝館帶來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獲獎演員專場演出,京、昆、滬、越、淮等一連串國家級非遺項目輪番上演。楊浦分會場通過一本新書《匠心之道——上海楊浦非遺項目精粹》首發(fā)、一場《二十四節(jié)氣與養(yǎng)生》專題講座、一臺鄉(xiāng)土文化展演以及18個非遺項目一天的互動展示,來展現活力社區(qū)、活態(tài)非遺。寶山為市民開啟“六月花”號非遺專列:“村口學剪紙”“村東有蛋雕”“村西傳竹鳥”“村南觀版畫”“村北木藝家”“村中看挑花”。虹口以國家級非遺項目精武武術展演拉開活動序幕,并開展非遺百人論壇,組織手工藝人圍繞市級非遺項目《生肖文化》進行現場手工制作。閔行不僅推出“我最喜愛的非遺項目和非遺傳承人”評選、巧手匠心秀非遺、非遺知識競猜、非遺書目推薦等活動,還開展專題活動30余場。

        據統(tǒng)計,上海共舉辦各類文化遺產展示、表演、互動、體驗、娛樂活動300多項。

        (中國文化報 記者 洪偉成)

        上海嘉定舉辦“錢氏家訓及其家教傳承展”

        錢學森、錢其琛、錢穆、錢偉長……你也許不知道,這些聞名遐邇的國之棟梁、行業(yè)翹楚,都來自于同一個“錢氏家族”,受益于同樣的家風家訓和家教。

        在全國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為弘揚中華優(yōu)秀家風家教,推動上海市級非遺項目“錢氏家訓及其家教傳承”的活態(tài)傳承,“錢氏家訓及其家教傳承展”日前在上海嘉定區(qū)文化館展出。

        “錢氏家訓及其家教傳承”于2013年入選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此次展覽選擇在嘉定展出,一方面源于嘉定錢氏家族歷來人才輩出,錢大昕、錢大昭、錢其琛等皆為中國歷史上的名人;另一方面,嘉定素有“教化之城”的美譽,對優(yōu)良家風、家訓的研究和傳承歷來十分重視。選擇在嘉定辦這個展,是期望借疁城800年歷史的文氣,與優(yōu)秀家風家訓的傳承主動對接。

        據統(tǒng)計,近代以來錢氏家族涌現出“一諾獎(錢永健),二外交家(錢其琛、錢復),三科學家(錢學森、錢偉長、錢三強),四國學大師(錢基博、錢鐘書、錢玄同、錢穆),五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錢昌照、錢學森、錢偉長、錢正英、錢運錄),十八兩院院士(錢驥、錢易等)”的光輝紀錄,其中還有不少是父子檔、兄弟檔、叔侄檔。當代錢氏家族中,僅科學院院士國內外就有100多人,分布在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本次展覽即分別從“千年家訓”“核心價值”“弘揚傳承”等角度,全面地展示了自吳越王錢镠以來,錢氏家風家教的千年傳承脈絡。

        (中國文化傳媒網)

        歙縣非遺傳承人亮相成都國際非遺節(jié)

        近日,由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共同主辦的第六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jié)在成都舉辦。

        受主辦方的邀請,安徽歙縣組織了徽派盆景傳承人洪文亮、豐有國、洪晨赴成都,參加其中的主要活動——中國傳統(tǒng)工藝競技活動與傳承新生代藝人競技作品展。洪文亮等3人的徽派盆景作品《疊萃》《展望未來》《古梅遺韻》在盆景展示區(qū)的醒目位置展出,引來游客駐足欣賞、留影拍照。面對接下來進行的現場競技活動,他們表示,要認真對待,發(fā)揮出水平,以非遺傳承新生代的能力,努力彰顯徽派盆景的魅力。

        歙硯制作技藝省級傳承人胡秋生的《枯木逢春》等九幅歙硯作品在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代表作品展區(qū)展出;徽州三雕(磚雕)制作技藝省級傳承人吳正輝的磚雕作品《琴棋書畫》《高山流水》,歙硯制作技藝省級傳承人江寶忠的歙硯作品《君臨天下》《秋山訪友》在中國傳統(tǒng)工藝設計暨研培計劃成果展區(qū)展出。

        國際非遺節(jié)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持續(xù)參與主辦的我國唯一的國際文化活動。歙縣非遺傳承人能參加這種重要活動,既是一次學習交流的好機會,同時也是一件值得慶幸和驕傲的事。

        (歙縣文廣新局 程格嵐)

        第三屆上海(浦東)滬劇藝術節(jié)舉行

        滬劇——這一發(fā)源于浦江東岸田間地頭的非遺項目,在這個盛夏時節(jié),再度回到它的“娘家”——浦東。2017年7月20日,“上海的聲音——第三屆上海(浦東)滬劇藝術節(jié)”在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開幕。

        本屆滬劇節(jié)由浦東新區(qū)區(qū)委宣傳部、浦東新區(qū)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上海廣播電視臺公益媒體群、上海市戲劇家協(xié)會、上海市群藝館、上海滬劇院主辦。從7月20日至27日,這場匯聚了全市專業(yè)、民營滬劇院團,以及蘇浙地區(qū)滬劇團隊的盛會,在8天里為觀眾奉上20多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精彩演出。

        (浦東時 曹之光)

        國家級文化生態(tài)保護實驗區(qū)建設工作座談會在青海黃南召開

        為總結交流文化生態(tài)保護區(qū)建設經驗,進一步推進保護區(qū)建設,2017年7月26日至27日,由文化部主辦的國家級文化生態(tài)保護實驗區(qū)建設工作座談會在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召開。文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項兆倫出席會議并講話。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fā)展中心、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館有關負責人,國家級文化生態(tài)保護實驗區(qū)所在的17個?。ㄗ灾螀^(qū)、直轄市)文化廳(局)分管領導,31個?。ㄗ灾螀^(qū)、直轄市)文化廳(局)非遺處處長,21個國家級文化生態(tài)保護實驗區(qū)所在地區(qū)管委會、地方人民政府、文化部門負責同志,以及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媒體記者等共170余人參加座談會。

        (周 奇 鄧雪晨)

        2017年全國手工藝產業(yè)博覽會暨非遺傳統(tǒng)技藝展獲獎者表彰大會召開

        8月11日,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xié)會在上海市群藝館召開表彰大會,表彰在“2017年全國手工藝產業(yè)博覽會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tǒng)技藝展”上榮獲“國匠杯”金獎的藝術家。市非遺保護協(xié)會會長高春明、副會長周朱光和陳榮錦出席會議。

        會上,市非遺保護協(xié)會秘書長宋浩杰宣讀了“國匠杯”30位獲獎者名單。高春明、周朱光和陳榮錦向獲獎人員頒發(fā)了獲獎證書。此證書由中國輕工業(yè)聯合會頒發(fā)。

        高春明在講話中對此次展覽工作進行了回顧,高度肯定了藝術家的辛勤工作。為了迎接此次展覽,也為了更好地接待觀眾和宣傳非遺,藝術家冒炎熱、頂酷暑,每天趕往徐涇展覽館。他們熱愛非遺傳承保護工作,默默地奉獻自己的年華和畢生精力。最后,高春明對此次榮獲“國匠杯”金獎的藝術家表示熱烈祝賀,勉勵各位藝術家在今后的非遺保護傳承工作和藝術創(chuàng)作天地中作出更大的貢獻。

        (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xié)會)

        《符號上?!钍匕缀E伤囆g珍藏集》近日出版

        《符號上?!钍匕缀E伤囆g珍藏集》2017年8月由上海大學出版社出版,上海城市規(guī)劃展示館、上海守白文化藝術有限公司聯合出品。著名城市規(guī)劃專家伍江、著名文藝評論家毛時安為之作序。李守白先生以上海64條永不拓寬的道路為創(chuàng)作對象,以海派剪紙和水墨畫為藝術形式,為我們貢獻了一份魔都歷史與時尚交融、過往與現代對接的鮮活圖像。正如李守白先生所說,他描繪著城市,更是在傾訴自己的情感;他行走在城市,更是在尋找著自己的過程和未來。全書共149頁,裝幀精美,圖文并茂,值得欣賞和收藏。

        (林竹)

        第三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tǒng)技藝大展在黃山舉行

        9月8日至12日,由安徽省人民政府主辦,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安徽省文化廳、黃山市人民政府共同承辦的“第三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tǒng)技藝大展”在黃山市城市展示館舉行。文化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文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張旭,安徽省副省長謝廣祥,黃山市委副書記、市長孔曉宏,安徽省文化廳廳長袁華等出席了開幕式。

        謝廣祥在開幕式上致辭。他首先代表安徽省人民政府,向各位領導、嘉賓的到來表示歡迎。謝廣祥表示,安徽省人文薈萃、底蘊深厚,孕育了光輝燦爛的文化,更留下了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更好更大范圍地保護傳承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安徽省于2012年和文化部共同舉辦了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tǒng)技藝大展”。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大展已成為非遺保護、展示和研究的重要平臺,并已成為對外交流和開放合作的前沿陣地,為推動非遺技藝傳承及保護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在國內外文化交流領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本屆大展以為民族傳承、為生活創(chuàng)新為主題,以非遺傳統(tǒng)技藝展示為重點,以故宮博物院藏新安八家書畫展為亮點,以徽派傳統(tǒng)工藝振興論壇為提升,以歙硯傳統(tǒng)技藝大賽為窗口,在兩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tǒng)技藝大展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運作方式與展示方式,倡導傳統(tǒng)工藝走進現代生活,現代設計走進傳統(tǒng)工藝,充分調動當代社會創(chuàng)意、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中堅力量,發(fā)揮各類文化遺產的生命力,促進文化資源向文化品牌的整合轉化。

        黃山市城市展示館作為本次大展的主場地,開幕式、傳統(tǒng)技藝展示展銷、歙硯傳統(tǒng)技藝大賽三項活動在此舉辦。展館集城市規(guī)劃展示、城市文化傳播、城市品牌宣傳等多功能為一體,是現代設計理念、高科技云集的城市展示廳及會客廳,在此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tǒng)技藝大展,可謂是傳統(tǒng)技藝與現代科技融合的新模式。當天的開幕式上,精選了黃山市非遺項目疊羅漢、許村舞大刀、軒轅車會等民俗參演暖場,薈萃徽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文化,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民間藝術,營造出了共享遺產、民眾同樂的喜慶氛圍。

        本屆展會共邀請相關省份最具代表性的國家級傳統(tǒng)技藝、傳統(tǒng)美術類100多個項目參加展覽,使展覽成為有國際影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tǒng)技藝展覽專業(yè)平臺,成為展示傳統(tǒng)技藝的重要舞臺和薈萃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盛大節(jié)日。與前兩屆相比,今年的大展增加了歙硯傳統(tǒng)技藝大賽,通過邀請徽州文化生態(tài)保護實驗區(qū)兩省三地的歙硯傳承人舉辦歙硯傳統(tǒng)技藝大賽,讓人領略到歙硯的石質之美,以及制硯傳承人的藝術構思和高超技藝,豐富了大展內容。

        (國際在線 記者 尉逸超)

        中國非遺城市論壇●一城一地一非遺在北京舉行

        非遺是一種重要的文化資源,植根于民間,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在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過程中,非遺資源可以成為重要的創(chuàng)意來源,使城市形象更具魅力,使城市文化品牌更具影響力。9月9日,由經濟日報社(集團)《經濟》雜志社中國文化金融研究院主辦的“中國非遺城市論壇·一城一地一非遺”在北京舉行。

        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會長耿瑩在致辭中從“茶”字為切入口,解釋了文化的意義以及如何把非遺融入生活中。她指出,現在非遺工作的隊伍越來越壯大了,人們對保護和傳承非遺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并且在不斷提高。當下,如何給全國14億人增加文化自信,怎樣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fā)展至關重要。

        全國政協(xié)委員、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黨委原常委、宣傳部部長、原國家公務員局副局長楊春光表示非遺傳承非常難,需要復制和創(chuàng)新,需要大量的經費保障,需要做好建設,需要得到各級領導的重視。

        《經濟》·中國文化金融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王執(zhí)中重點解讀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運營平臺的業(yè)務模式及發(fā)展方向。他表示,國家級非遺運營平臺是依托經濟日報、北京文投和《經濟》·中國文化金融研究院成立的,專注非遺項目研究、非遺企業(yè)孵化,實現泛非遺企業(yè)的人文、產品、渠道、價值和創(chuàng)新,弘揚傳統(tǒng)文化,服務實體經濟,增強文化自信和實現社會價值。

        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劉蘭芳用一段評書的形式進行了祝賀,她表示,非遺傳承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希望大家共同把非遺發(fā)揚光大。

        在論壇上,《經濟》雜志社社長陳志強宣布2017中國十大文化金融人物評選活動正式啟動,該活動旨在發(fā)現勇于改革、積極探索,并取得良好社會和經濟效益,在社會上引起廣泛關注的企業(yè)家、藝術家、投資者和創(chuàng)業(yè)者,以及在文化改革產業(yè)研究領域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對國家文化發(fā)展起到積極作用的行業(yè)先行者,在其中評選出文化金融行業(yè)標志性人物,并運用到文化金融建設中。

        會上,華夏非遺館在現場舉行了揭牌儀式,并與北京大興分館、山西臨汾分館、安徽合肥分館、陜西銅川分館、河北保定分館、山東青島分館、江蘇南京分館、河南鄭州分館、廣東廣州分館進行了簽約。

        華夏非遺館總經理薛萬麗對華夏非遺館運營模式作了解讀。她表示,華夏非遺館是實現宣傳、推廣、教育、培訓、租賃、銷售、文化、交流為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平臺,旨在把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為主體的國家級非遺精品,結合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特色走向千家萬戶,服務社會大眾。

        論壇由中經翰苑(北京)文化藝術發(fā)展有限公司、中實傳承(北京)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北京文化產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和北京市文化創(chuàng)新工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承辦。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記者 成琪)

        猜你喜歡
        文化遺產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與文化遺產相遇
        小讀者(2021年6期)2021-07-22 01:49:46
        酌古參今——頤和園文化遺產之美
        藝術品鑒(2020年9期)2020-10-28 08:59:08
        非物質文化遺產欣賞
        ——圍棋
        論非物質文化遺產整體性保護
        誰遠誰近?
        《文化遺產》2016總目錄
        文化遺產(2017年1期)2017-02-13 02:17:10
        黄色大片国产精品久久|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天堂麻豆| 夜夜春精品视频| 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漂亮人妻在线| 东京热人妻无码一区二区av | 巨大欧美黑人xxxxbbbb| 亚洲中文字幕无线乱码va|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影院毛片| 蜜桃日本免费看mv免费版| 四虎4545www国产精品| 少妇特殊按摩高潮不断| 国产91精品高潮白浆喷水| 免费观看激色视频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在线影院| 国产一区二区视频在线看| 亚洲熟女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无套护士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小视频91| 麻豆久久91精品国产| 中文字幕无线码| 精品无码AV无码免费专区| 日本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三州|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dvd| 最近日本中文字幕免费完整 |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同 |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熟女|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 日韩Va亚洲va欧美Ⅴa久久| 白白色发布免费手机在线视频观看| 人妻聚色窝窝人体www一区|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杨幂| 在线亚洲妇色中文色综合| 亚洲高清乱码午夜电影网| 在线国产小视频| 国产熟妇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亚洲国产av无码精品| 窝窝影院午夜看片| 免费观看在线视频一区| 欧美xxxxx高潮喷水|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性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