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
酒出自農(nóng)作物,是飲品,更是文化。在中國的唐代,大詩人李白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里的“酒”代表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天人合一”及“至人”的精神境界。在西方的古希臘羅馬神話寓言中,在《圣經(jīng)》及各類史詩中,酒是獎賞也是禁忌??梢哉f,酒與人類的文明、藝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它自始至終都浸淫在文學、戲劇、繪畫、音樂中。
開設“文化交流”欄目旨在系統(tǒng)介紹葡萄酒的歷史、典故及相關知識。
在法國眾多的酒莊之中,許多有著百年以上歷史的酒莊受控于當時的貴族,如波爾多產(chǎn)區(qū)的瑪歌酒莊、木桐酒莊,以及勃艮第產(chǎn)區(qū)的羅曼尼康帝酒莊等,都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于貴族之間流轉股權。也正是由于貴族的把持和嚴格的工藝管控,才使得世界各國人民在今天能夠領略到法國名莊紅酒的高貴品質。這其中有兩家酒莊,是在歐洲封建社會時期,由當時歐洲最大的貴族勢力——法國皇室和歐洲最權威的宗教勢力——天主教教皇共同培植的酒莊——教皇堡和教皇新堡。
和其他歷史悠久的酒莊誕生的狀況不同,它們的出現(xiàn)完全是由于政治原因;而促使它出現(xiàn)的人物,在當時是一位信徒眾多、地位顯赫的大人物——克萊蒙五世。熟悉法國歷史的人都知道,這位克萊蒙五世大有來頭,他的原名叫貝特朗·格斯,供職于波爾多圣安德烈大教堂,由于特殊原因結識了法王腓力四世。面對強悍而富于智慧的法王腓力四世,貝特朗·格斯表現(xiàn)得猶如唯命是從的臣民,在羅馬教廷與法蘭西國王的政治斗爭的抉擇中,作為出身法國公民的貝特朗·格斯還是犧牲了信仰,選擇效忠法蘭西國王。為此,腓力四世也為他準備了一個“皇冠”。
腓力四世是位權力欲望極強且富于智慧的強勢君主。面對在歐洲各國都有強勁勢力的羅馬天主教教廷,腓力四世開始還能忍讓,可是隨著許多信仰天主教的法國貴族死后將自己的財富悉數(shù)捐給羅馬教廷的情況越來越多(這其中包括大量的土地,特別是許多每年都可以結出碩果的葡萄園——要知道當時法國的主要經(jīng)濟作物就是葡萄,因為用葡萄釀造出的葡萄酒可以換回豐厚的利潤),腓力四世敏銳地嗅到了潛在的威脅:羅馬教廷等于每年從法國掠走了大量的錢財,長此以往,法國的國家利益會蒙受巨大的損失。高明的腓力四世并沒有暴跳如雷,而是不動聲色地采取了內部瓦解羅馬教廷勢力的計劃。他勾結時任波爾多地區(qū)大主教的貝特朗·格斯,讓他表面上疏遠自己,極力去討好當時的羅馬教皇——本尼狄克十一世。本尼狄克十一世不像他的前任教皇——卜尼法斯八世那樣貪婪,當他見識到腓力四世敢公開抓捕卜尼法斯八世教皇并對其加以羞辱的強勢政治手段之后,作為新晉教皇,不得不去修復教廷與法國腓力王朝之間的緊張關系。本尼狄克錯誤地認為貝特朗·格斯這位來自法國的天主教徒是唯一能夠公開抗衡腓力四世的忠誠天主教信徒,于是在他彌留之際,將羅馬教皇的位子留給了貝特朗·格斯。1305年,貝特朗·格斯在腓力四世的精心策劃下,成為舉世矚目的新任羅馬教皇,時稱克萊蒙教皇,這無疑是腓力四世送給他的“皇冠”。而這位新晉教皇——克萊蒙五世,自然將利益的砝碼傾向于法蘭西。為了幫腓力四世掃除政治障礙,他首先將效忠于羅馬教廷的貴族組織“圣殿騎士團”解散,從外圍把羅馬教廷的保護傘清除。然后按腓力四世的授意,將教皇的常駐機構由羅馬搬遷至法國的阿維尼翁。此后,克萊蒙五世以教皇和教廷常駐法國,受到法國人民供養(yǎng),就不能再侵占法國人民的利益為由,將教廷受捐自法國貴族的大量土地及這些土地上的城堡、酒莊、葡萄園悉數(shù)歸還給腓力四世,腓力四世終于如愿以償。作為回報,腓力四世將克萊蒙五世升任教皇以前在波爾多圣安德烈大教堂做主教時擁有的一塊葡萄園(1300年他在鄉(xiāng)間買了一塊地作為往來城市的驛站,之后把這塊地改造成一座葡萄園),以及新教廷所在地阿維尼翁附近的另一塊土地肥沃的葡萄園,又捐給了這位聽話的教皇克萊蒙五世——這便是教皇堡和教皇新堡的前身。
教皇堡酒莊又叫克萊蒙教皇堡(Chateau Pape Clement),地處法國波爾多市佩薩克近郊,是整個波爾多市內所有莊園中歷史最悠久的名莊。
克萊蒙教皇是葡萄酒釀造領域極具眼光的專家,經(jīng)他指導釀造出的葡萄酒有著出色的品質。據(jù)傳他是成排種植葡萄樹的先驅,這種改進的種植方法使得用牛耕作成為可能。貝特朗在這一地區(qū)擁有大量葡萄園,佩薩克的酒莊堪稱其中的典范。成為教皇之后的貝特朗,把莊園移交給波爾多區(qū)的新主教和他的繼任者們,這種前后任主教之間的傳承一直延續(xù)到法國大革命前夕。這些品質杰出的葡萄酒因為僅供建在法國阿維尼翁的教皇住所使用而被稱為克萊蒙教皇葡萄酒。
法國大革命時,主教財產(chǎn)被充公,4.3公頃的葡萄園、所有房產(chǎn)以及克萊蒙教皇堡的釀酒設備都被收歸國有,隨后公開拍賣。酒商拉斐爾以139000里弗(古代法國貨幣單位)的競標價拍得了這筆財產(chǎn)。雖然當時許多充公財產(chǎn)都由酒商競得,但拉斐爾卻并不是這筆財產(chǎn)的真正買主,一個叫查爾斯的猶太裔葡萄牙銀行家才是這次拍賣的幕后操縱者。1810年,查爾斯精心打理的葡萄園,面積已由原來的4.3公頃擴大到13公頃。1816年,克萊蒙教皇堡葡萄酒在朱麗安的著作《葡萄酒的簡要分類》中得到了“整個佩薩克和塔朗斯地區(qū)品質最佳的葡萄酒之一”的贊譽。
1810年,克萊蒙教皇堡被查爾斯變賣,后又幾經(jīng)轉手,于1858年被模具商克萊爾獲得。19世紀50年代早期,葡萄釀酒業(yè)的殺手——白粉霉首次出現(xiàn),法國國內葡萄酒產(chǎn)量從1850年的五千萬升驟降至1854年的一千萬升,普通葡萄酒的平均市價也相應地從1850年的每百升7法郎飆升至1854年的每百升43法郎。后來人們發(fā)現(xiàn)硫磺對抑制白粉霉的生長非常有效,于是克萊爾又在克萊蒙教皇堡荒廢的葡萄園重新種植了品麗珠。不幸的是,這項工作剛剛完成,災難又再一次降臨,這次的罪魁禍首是霜霉菌和葡萄根瘤蚜蟲病害。面對重重困難,克萊爾最終還是釀造出了非常優(yōu)質的葡萄酒。據(jù)記載,他釀制的最后一批高品質葡萄酒出產(chǎn)年份為1888年。后來,他的兩個傳承人——一對同父異母的姐妹,因財產(chǎn)繼承問題起了紛爭,于是1890年克萊蒙教皇堡再次被出售,此次的購買者是另一個葡萄酒商辛導。
新莊主辛導來自南美洲,他的志向是釀制優(yōu)質的佳釀。天遂人愿,他于1895年、1896年、1898年成功地釀造出了很好的古典葡萄酒。1899年,辛導去世,而這一年也是克萊蒙教皇堡又一個葡萄酒大豐收的年份,克萊蒙教皇堡由辛導的妻子和孩子接管,此后的40年便一直由辛導的兩個女兒及她們的丈夫管理。管理者所做的第一項工作就是對已經(jīng)飽受各種不幸(此中還包括一場大火)的酒莊進行擴展和重建。為了表示對創(chuàng)始人的尊敬,克萊蒙教皇的族徽被雕刻在了酒莊城堡的正面,教皇的徽章和十字架成了城堡標志的一部分。20世紀20年代末世界性的經(jīng)濟危機和30年代的葡萄大量減產(chǎn),使辛導家族不得不出售一部分葡萄園來維持酒莊運作,而1937年6月8日的一場來勢洶洶的冰雹,只用了短短數(shù)分鐘便毀壞了整個葡萄園,辛導家族的葡萄釀酒業(yè)至此也走到了盡頭。
1938年,辛導家族把酒莊賣給了當?shù)氐囊粋€房地產(chǎn)開發(fā)集團,這個財團只對在地皮上構筑房屋感興趣。倘若不是保羅(農(nóng)業(yè)技師、酒石制造商)善意的收購,克萊蒙教皇堡或許就會因為城市擴張而徹底消失。1939年,保羅買下了這座酒莊和剩下的葡萄園,在籌辦恢復葡萄酒生產(chǎn)時,戰(zhàn)爭爆發(fā),城堡被德國人占領。萬幸的是,這些德國人只是在屋頂生火取暖時給城堡造成了輕微的損壞。直到1953年,葡萄的大豐收才使得克萊蒙教皇堡的葡萄酒產(chǎn)業(yè)恢復了往日的燦爛。之后的30年里,酒莊的釀酒業(yè)便一直把握在精干的主管米歇爾手中。如今,酒莊的經(jīng)營已經(jīng)全權交給了保羅的女婿貝爾納·馬格雷,管理則由能力杰出的貝爾納·普霍爾負責,釀酒師則由杰爾斯·帕克羅擔當。
克萊蒙教皇堡的葡萄園面積為63公頃,其中55公頃用于種植紅葡萄品種。園內土壤質地較松軟且成分復雜,有沙土也有碎石,富含鐵元素。葡萄種植比例上,紅葡萄為60%赤霞珠和40%梅洛,白葡萄為45%長相思、45%賽美蓉和10%密斯卡岱。園中紅葡萄品種平均年齡為40年,白葡萄品種為18年。葡萄樹種植密度為每公頃7700至9000株。
克萊蒙教皇堡的釀造工藝以傳統(tǒng)為主,巧妙地輔以現(xiàn)代技術。例如,酒莊葡萄酒的蘋果酸乳酸發(fā)酵一半在橡木桶里,一半在不銹鋼罐中進行,以避免成酒中有過重的木桶味,這樣才使葡萄酒更顯醇和圓潤。20世紀七八十年代,克萊蒙教皇堡葡萄酒頗淡薄,于是聘請貝爾納·蒲若爾出任酒莊釀酒師。貝爾納·蒲若爾堅持使用新橡木桶陳釀,好年份時新橡木的使用比例高達80%—90%,不過他的處理手法相當?shù)轿?,葡萄酒中從未有過重的橡木味。自此后,克萊蒙教皇堡又回復到頂級狀態(tài),其葡萄酒帶有明顯的煙草香味,酒體柔和醇厚。
克萊蒙教皇堡葡萄酒的品質維持一貫風格,酒色深濃,具有法國頂級葡萄酒獨有的典雅和均衡,果香集中,復雜而飽滿,口感質地醇厚柔和,令人沉醉。最佳年份為:1986年、1988年、1990年、1995年、1996年和1998年。
教皇新堡(AOC Ch$acirc;teauneuf-du-Pape)是法國第一個由葡萄酒原產(chǎn)地命名的酒堡,位于羅納河谷產(chǎn)區(qū)的南部,與吉恭達斯(Gigondas)、瓦奇哈斯(Vacqueyras)并列為南羅納河谷三大頂級產(chǎn)區(qū),并且排在首位。它的名稱來自曾在阿維尼翁居住過的包括克萊蒙五世在內的九位教皇,他們給了教皇新堡酒莊出產(chǎn)的美酒顯赫的地位和稱號。
公元1308年,克萊蒙五世迫于腓力四世的壓力,與天主教中的羅馬勢力集團保持距離,開始越來越多地流連于距離阿維尼翁17公里的教皇新堡村,他在這里種植葡萄,釀造葡萄酒,越來越沉默地度過每一天,健康每況愈下。1314年,教皇病危,他非常想在臨終前回到家鄉(xiāng),然而從阿維尼翁的教皇行宮啟程沒多久,克萊蒙五世就去世了。他的繼任者們無不是像他一樣,轟轟烈烈地開始,默默無聞地結束??巳R蒙五世的下一任——二十二世教皇索性在教皇新堡村修建了一座避暑城堡,這才是教皇新堡的由來,也是這位教皇,第一次命名教皇新堡村出產(chǎn)的葡萄酒為教皇之酒。歷史上許多教皇,有的投身于藝術,有的投身于煉丹術,有的回到了羅馬但又被迫回來,有的甚至在任期不斷遭到異教徒軍隊的攻擊,內憂外患的現(xiàn)實使他們漸漸認識到,羅馬只能是一個不安的矛盾匯集之所。于是,阿維尼翁的教皇行宮被一次次地擴大,教皇新堡村的葡萄園被一次次地擴大,越來越多的葡萄酒被源源不斷地送到阿維尼翁,供教皇們組織宴會,招待貴族。 歷代教皇都是葡萄酒愛好者,他們還身體力行地在葡萄園中耕耘。教皇新堡村的葡萄酒經(jīng)過九代教皇,無疑在質量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并贏得了一個最受尊崇的聲望。 公元1500年,教皇新堡葡萄酒開始向奧朗日公國和阿維尼翁的貴族們銷售,并被這兩個地方的主教們帶往意大利;1793年,教皇新堡葡萄酒開始大量出口到英、德、美、意等國,這些國家的貴族們成了教皇新堡葡萄酒的大客戶。著名詩人,出生在羅納河谷省的第四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弗里德里克·米斯特拉爾(1830—1914)在他的釀酒師朋友家嘗到教皇新堡葡萄酒后,立刻建議他的朋友將這款美酒裝瓶銷售,貼上醒目標簽,并在標簽上注明,教皇新堡葡萄酒是勇氣之酒、史詩之酒、愛情之酒、喜悅之酒。在詩人的推薦下,一大批著名文學家都成為教皇新堡葡萄酒的忠實擁護者,包括浪漫抒情詩人拉馬丁、大仲馬、阿爾封斯·都德等,他們認為,這是一款真正的皇室美酒、貴族美酒,教皇新堡的聲望被大大地提高了。endprint
該產(chǎn)區(qū)屬地中海性氣候,冬天溫和,夏天日照充足,是整個羅納河谷最干燥的區(qū)域,每年大約有2800小時日照,這為葡萄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這里的葡萄園布滿了大大小小的鵝卵石,一眼望去,呈現(xiàn)出一片奇特的景觀。這些鵝卵石白天吸收并存儲太陽光熱量,到了夜晚它們又將這些熱量釋放給葡萄植株,在吸熱反光的雙重作用下,該產(chǎn)區(qū)釀制的葡萄酒通常都有較高的酒精度。 土壤的深度和石質均不相同,主要構成是大粒圓形石英石,混以沙質紅色黏土。 該產(chǎn)區(qū)的法定葡萄品種多達13種,其中歌海娜堪稱葡萄之王,在該產(chǎn)區(qū)的表現(xiàn)最為出類拔萃。此外,西拉和慕合懷特也表現(xiàn)不俗。一般來說,該產(chǎn)區(qū)釀制紅葡萄酒比較常用的葡萄品種是歌海娜、神索、慕合懷特和西拉,而白葡萄酒則多采用瑚珊、Bourboulenc、克萊雷和匹格普勒。
教皇新堡于1936 年被授予地方原產(chǎn)地監(jiān)控命名。教皇新堡釀造的葡萄酒,所用酒瓶上面都印有一個共同標志,即兩把交叉的鑰匙和一個教皇冠。產(chǎn)區(qū)葡萄酒年產(chǎn)量約為1000萬升,其中95%是紅葡萄酒。紅葡萄酒有著Rhone Valley紅酒的共性,色香兼具,濃郁異常,酒香復雜多變。這里的一些著名酒莊,如稀雅絲、博卡斯特爾莊園、拿勒堡、教皇莊園和佩高酒莊等,常常會出產(chǎn)一些口感濃郁、陳年后令人振奮的上等紅葡萄酒。
為了保證教皇新堡葡萄酒的卓越品質,1894年,第一個教皇新堡釀酒工會成立了,標有工會印簽的葡萄酒一定出自教皇新堡村,并且擁有上佳的品質。1911年,34個教皇新堡的釀酒人成立了一個專門委員會,討論如何對有權使用教皇新堡的葡萄酒進行分級,以及防止這一名稱不被隨便使用。1923年,教皇新堡釀酒行業(yè)工會成立,它的首要任務就是將教皇新堡原產(chǎn)地標志納入到司法體系,使它真正成為羅納河谷第一名酒的名稱。為此,釀酒者們?yōu)榻袒市卤て咸丫浦贫藝栏竦囊?guī)范和條件,從葡萄品種、采摘方式,到產(chǎn)量、生產(chǎn)方法等,無一不透出這款酒的高貴。1933年11月21日,法國高等法院批準了教皇新堡釀酒者的申請,教皇新堡正式成為原產(chǎn)地標志,各項規(guī)范開始實施,歷經(jīng)1936年和1966年兩次小的修改,時至今日依然有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