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勇
隨著新課改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不斷深入推進,其對于小學體育教學也提出了許多新的教學要求,例如,在體育教學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以及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等。這些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小學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但是,由于很多體育教師在教學上產(chǎn)生認識誤區(qū),因此使得新課改的理論與實踐不能有效結合,影響體育教學的效果。故而,本文主要通過對于小學體育教學認識誤區(qū)及原因進行研究,結合具體的教學情況,提出一些有效的對策,以期進一步促進小學體育教學的發(fā)展。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主要就是通過各種體育教學活動,增強學生的體質,增長學生的體育知識,促進學生獲得更好的發(fā)展。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推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更加提倡興趣培養(yǎng)以及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這些教學理論和要求的落實,使得很多小學體育教師產(chǎn)生認識上的誤區(qū),導致對于體育教學“片面化”理解,使得小學體育教學的實踐,沒有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故而,本文主要通過對于小學體育教學認識誤區(qū)以及原因進行研究,結合具體的體育教學情況,提出一些有益的對策,糾正體育教學上的認識誤區(qū),促進小學體育健康發(fā)展。
小學體育教學認識上的誤區(qū)及原因
重視興趣培養(yǎng),忽略教學本質要求。在開展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格外重視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利用游戲等各種手段,增強學生對于體育課程的興趣。但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忽略體育課程的本質要求,增強學生的體質以及體育知識,故而沒有將興趣培養(yǎng)與具體的教學要求相結合,因而沒有取得比較理想的教學質量和效果。
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缺乏有效引導。盡管新課改要求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鼓勵學生開展自主學習。但是,教師在具體的體育教學中,過于強調(diào)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有效的引導作用,放任學生在體育課堂上嬉戲玩耍,從而無法有效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導致教學質量和效果下降。
豐富的教學內(nèi)容,實際意義不大。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總是想方設法找來很多的體育器材,豐富體育教學活動的內(nèi)容,例如在體育課上,既有足球、籃球以及排球,還有跳繩、呼啦圈等器材。這些器材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利用率很低,有的甚至一節(jié)課下來,都沒有使用過。因此,盡管教師準備了豐富的教學內(nèi)容,但是取得的實際意義不大。
提升小學體育教學質量的有效對策
找準切入點,合理培養(yǎng)學生興趣。盡管新課改比較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小學體育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不能忽視教學要求和目的,要將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與具體的教學目標相結合,這樣才能有效保障小學體育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同時,教師還需要注意在教學中,設置明確的教學目的,然后在培養(yǎng)興趣的過程中,設計有效的切入點,從而使得教學更加符合具體的實際情況,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例如,在足球教學的課堂上,教師利用一二個小游戲,如老鷹抓小雞、龜兔賽跑等,一方面活動一下學生的筋骨,另一方面調(diào)動學生運動的興趣。通過這樣的一些小游戲,不需要占用太多的教學時間,就能有效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然后再開始具體的體育課程教學,這樣才能找到合適的教學切入點,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有效提升體育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效果。
開展自主學習,要與教師的引導相結合。在新課改的教學背景下,體育課程的教學越來越重視開展自主學習,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的體質和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獲得更好的發(fā)展。但是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只是一味強調(diào)“自主學習”,使得學生在課堂上比較懶散、過于自由化,這樣就使得教學目的不明確,從而嚴重影響教學質量。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將學生的自主學習、主體地位與教師的教學主導作用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這樣才能有效保障體育教學質量和效果。例如,在開展籃球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開展自主學習和探究,教師在一旁觀察學生的傳球、投籃以及防守的動作,對于動作不到位的同學,教師要給予一定的指導和糾正,通過將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教師的現(xiàn)場指導相結合,來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體育技能,這樣才能符合新課改對于體育教學的要求。
豐富教學內(nèi)容,提高體育器材的使用效率。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鼓勵教師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利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方法,豐富教學內(nèi)容,提升教學質量。尤其在小學體育課的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多的豐富體育器材,滿足不同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同時,也擴大了體育器材的利用效率,真正發(fā)揮好體育器材的價值和效用。因此,在具體的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對于體育項目的興趣愛好,按照體育器材的教學特點,進行有效的分組教學,幫助學生培養(yǎng)適合自己的體育運動。同時,教師還需要根據(jù)具體的實際情況,對于體育器材短缺的問題,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例如,在很多農(nóng)村地區(qū)的小學中,體育器材不完善,教師可以發(fā)揮自身的創(chuàng)造能力,開發(fā)出一些可以替代的體育器材。如利用長竹竿制作標槍,利用跨欄作為足球的球門,甚至還可以利用學生的書包作為足球訓練的障礙物等等,通過這樣一些就地取材的體育器材制作,幫助學生豐富體育教學的內(nèi)容和項目,增強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果。
綜上所述,在小學體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發(fā)展,比較注重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能夠有效的開展自主學習。但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過去“片面化”的培養(yǎng)興趣以及學生的自主學習,使得課堂的教學秩序陷入混亂,不利于體育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教師需要轉變過去對于新課改的不合理認識,結合具體的教學實際情況,提出一些有益的改革意見和建議,一方面將興趣培養(yǎng)與教學目的結合,另一方面將自主學習與教師的引導相結合,這樣才能有效提升體育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滿足新課改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