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宇宙萬物一體觀及其視野下的中華道德慈善文化

        2017-09-30 00:42:15陸鏡生
        慈善 2017年5期
        關(guān)鍵詞:佛家宇宙

        陸鏡生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以儒釋道為代表?!皟?yōu)秀”體現(xiàn)在哪里?儒釋道在最高境界上體現(xiàn)為圓滿地處理人的本性與習性的關(guān)系,人與人的關(guān)系、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人與宇宙不同維次空間一切眾生的關(guān)系。儒家感悟到“天人合一”。孟子講“萬物皆備于我矣”。“仁者愛人”意思就是與天地合德。天象征著整個宇宙的法則,是人類的道德源泉。天地無私,太陽普照,大地生養(yǎng)萬物,沒有競爭,沒有對立,更沒有仇殺。人間也應如此。道家的莊子講“天地萬物與我為一”。佛家《華嚴經(jīng)》講“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譯成白話文,意思是宇宙一切眾生跟我們是同一生命共同體。佛家講宇宙有十一種不同的法界,科學家講宇宙有十一種不同維次的空間,兩者的說法是吻合的?!度A嚴經(jīng)》講“情與無情,同圓種智?!边@句話的意思是一切眾生皆可成佛。眾生跟佛具有一樣的佛性、本性,區(qū)別是迷則為眾生,悟則為佛。佛家學說是教導一切眾生成佛的理論和方法。佛家指出,宇宙是怎么復雜,我們?nèi)诉@個身體也是怎么復雜。我們的身體是宇宙的濃縮,宇宙是我們這個身體的擴大。小宇宙同大宇宙是一不是二。為什么宇宙是和諧的,因為萬物“道并行而不悖,總歸于一原?!闭麄€宇宙濃縮為一個原點,這個原點是宇宙的根源?!度A嚴經(jīng)》講“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痹c就是佛家講的本性、佛性,就是儒家講的“性本善”。然而“人唯不能豁然貫通”,人們不能見到根源。儒家、釋家、道家講修行就是教導人們通過修習禪定,驗證經(jīng)典中講的道理,契入境界,就會回歸一原,回歸本性、佛性、本善。這就是佛家禪宗講的“明心見性”,教不講的“大開圓解”?!度A嚴經(jīng)》講“小大包容”“芥子納須彌(山),須彌納芥子?!贝竽馨菪。∫材馨荽?。這正如一張光盤可能包容《大藏經(jīng)》或《四庫全本》,這是小包容大。

        宇宙萬物是一生命共同體,從中自然生發(fā)出“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慈悲就是愛。這種愛心遍宇宙。這種愛是平等的,決定沒有分別;這種愛是清凈的,決定沒有染污。這是大乘佛教的根本原理。我們應該有這樣的共識。我們有了這樣的宇宙視野,就會拓開心量,包容一切,包容宇宙不同維次空間一切眾生。西方有一位備受學術(shù)界尊敬的大史學家湯因比。他的主要學術(shù)貢獻是十二冊的巨著《歷史研究》。他研究了全世界主要的不同文化。他對東方的孔孟學說和大乘佛教評價最高。他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同池田大拙在《展望二十一世紀的對話》中,指出“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要靠孔孟學說和大乘佛教。”需要的絕對不是中國的科學技術(shù),不是中國的經(jīng)濟,不是中國的軍事力量。世界各國對中國可以放心。湯因比著的《一個歷史學家的宗教觀》論述了世界宗教超越時代、持續(xù)發(fā)展的必要條件,重要的是要把宗教的本質(zhì)的東西從非本質(zhì)的、附帶的東西中分離出來。他通俗地把這比喻為將“米”從“稻殼”中篩選出來,就是保住宗教的本質(zhì),同時把僅適用于特定時代、特定的文明的附帶部分拋棄掉。他把這稱之為“宗教改革”。他說的“本質(zhì)”就是宇宙視野的慈悲和仁愛,而他講的正是指孔孟學說的“仁愛”和大乘佛教的“慈悲”

        。古代圣賢是通過什么途徑和方法認識到宇宙真相,即宇宙萬物與我是一生命共同體呢?佛經(jīng)教我們的秘訣是“至誠感動”,真誠到極處就通達了。什么叫誠?“一念不生謂之誠。”倘若你還有一個妄念,你就不誠,誠到極處,極其微細的妄想都斷了,那叫誠。至少你把你的妄念都控制住了,在一段時間里不起作用,就能通達本性、佛性,就能突破科學家講的不同維次的空間,能突破四度空間、五度空間等,于是一般人見不到的,他能見到,一般人聽不到的,他能聽到。在禪定中見到的境界,不是一兩個人見到的,而是許許多多的人見到的。世界上最早的宗教是印度的婆羅門教。西方學者考察后認為婆羅門教有八千多年的歷史。印度學者講,婆羅門教的不少信徒在禪定中都看到“六道輪回”(天道、阿修羅道、人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等六道)。中國歷代佛教高僧都有相當深的禪定功夫,他們留傳下來的論著都講了他們在禪定中見到的境界。他們指出,只要你修禪定,修清凈心,兩年的工夫就能見到餓鬼道。佛教也講人墮畜生道、餓鬼道和地獄道的原因,貪念墮鬼道,愚癡墮畜生道,嗔恚墮地獄道。佛家《五章問經(jīng)》講“心取地獄,心取惡鬼,心取畜生,心取天人,凡諸形貌,皆心所為。”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把人類與萬物作為整體加以思考。宇宙萬物是一個統(tǒng)一的、平衡的、和諧的整體,表現(xiàn)在人際關(guān)系上,則建立起以“仁”為核心,以“禮”為規(guī)范,以“德”為基礎(chǔ)的德性思想體系,從而形成“仁者愛人”“禮之用,和為貴”的和諧有序的社會。人我是一體,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一個人的尊嚴表現(xiàn)在尊重他人,“敬人者,人恒敬之”。

        儒釋道的經(jīng)典不易讀懂。我們現(xiàn)代人絕大多數(shù)缺少定力,我們內(nèi)心有一個嚴重障礙。這個障礙就是有私心,自私自利,遇事只計較自己的利益,而不為他人、為社會著想。古圣先賢是寡欲的,心是靜的,而現(xiàn)代人的嗜欲太多,心總是浮動的。這像水一樣。水平靜時像一面鏡子,照東西照得清清楚楚,倘若水起波浪,照東西必然照不清楚,何況有大風大浪。我們從這個道理細細去思維,人心清凈,看東西看得清楚,人心浮動,看東西會看錯了。

        儒釋道都教導我們要把心靜下來。儒家講寧靜致遠。諸葛亮《誡子書》講“夫君子之行,靜以養(yǎng)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彼稳逯芏仡U《太極圖說》中講“無欲故靜”。靜是人心無私欲雜念。靜是修身養(yǎng)性的功夫。在老子思想中,靜是人的自然純真狀態(tài)。《老子》講“致虛極、守靜篤?!崩献诱J為,一個人的心境原本是空明寧靜的狀態(tài),只因為生活中私欲的萌動,擾動,而使心靈蔽塞不安。所以要通過修煉“致虛守靜”的功夫,返璞歸真,恢復心靈的清明。靜就是心不妄動,思不游起。佛家在修身中有“戒、定、慧”三學,戒生定、定生慧;有“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布施是放下私欲,為眾生服務(wù),能布施,才能學持戒。在持戒過程中,能進一步忍辱,做到卑己敬人,能忍讓,禮讓,謙讓,能“八風”不動。學戒有了功夫,才能真正修禪定。禪定有了功夫,才能生智慧?!岸ā笔菢屑~,能做到“定”,則心不亂,不顛倒,寂靜清凈,有主心骨。西方學者也重視靜以專注的功夫。早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德國著名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發(fā)出警告:“因為技術(shù)革命的浪潮如此令人著迷,讓人眼花繚亂??傆幸惶煊嬎銠C思維會成為人類唯一的思考方式?!弊罱K會損害“靜默思維”。他認為“靜默思維”是人性的體現(xiàn)。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得主赫伯特·西蒙講過:“信息消費的是人們的專注力。因此,信息越多,人們越不專注。”越分心,越難去深入地思考。思考的時間越短,就越容易流于膚淺。蘋果公司創(chuàng)始人史蒂夫·喬布斯曾在斯坦福大學做演說,他提出忠告“不要讓他人的聲音淹沒你內(nèi)心的聲音,最重要的是,勇敢地追隨自己的內(nèi)心和直覺。”他說,要專注傾聽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這是對內(nèi)在感受的專注,能得到“直覺”的感悟和對潛意識的啟示的發(fā)覺,從而明白自己研究課題的真相。美國密歇根大學的史蒂芬·卡普蘭提出“專注力恢復理論”,他認為最適合放松的環(huán)境是大自然。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說:“傳統(tǒng)觀點認為,最理想的‘隱居之地必須包含有助于專注力恢復的全部要素。為冥想(禪定)而設(shè)的修道院常位于休閑靜謐的自然環(huán)境中?!蓖瑯拥?,中國的佛寺和道觀多建立在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中。endprint

        古圣先賢講,讀經(jīng)典著作重在會義明理,“會義者得旨(要旨),不會義者循文?!彼^循文(循:依從),便是死在文下之謂也。圣賢也講:“寧可少聞多解義,不可多聞不解義?!北热?,孔子講“飲食男女,人之大欲?!笨鬃拥恼媪x是警告,欲要節(jié)制,不可縱。然而有的學者卻將孔子的話解釋為:鐘情美食、享受男歡女愛是人的天性,這是誤讀了孔子的話。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講“和”,講“讓”。為什么?因為宇宙萬物與我是一個生命共同體。西方文化講“爭”,講“斗”。所以在美國,總統(tǒng)大選稱為“競選”,生活和工作中到處是競爭。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道義文化,西方文化是功利文化。道義文化是彼此禮讓;功利文化是急功近利。弱肉強食,優(yōu)勝劣汰成為西方人的生存之道。然而,急功近利往往如同曇花一現(xiàn)。從歷史上看,羅馬帝國、近代的英帝國稱霸一時,最后崩潰。當代的美利堅帝國的命運也必將如此。西方隨著資本主義的興起,形成資本主義的價值觀。第一是實利主義的出現(xiàn)。按這種價值觀,重要的是工作、掙錢、發(fā)財,而不是豐富的精神生活,第二是資產(chǎn)階級提出“以人為本”的口號。這口號實際上是對古希臘哲學中以人為中心的思想的復興。不過,由于資本主義社會內(nèi)在矛盾,商品拜物教大行其道,實際上,“以物為本”成了資本主義社會追求的價值目標。第三,資本主義造成人與人、人與自然、物質(zhì)生活與精神生活之間的尖銳對立和沖突,而這又是跟西方二元對立的哲學思想一脈相承的。現(xiàn)代西方哲學是以“個人主體性”為標志的。個人主體性原則是遵循“對象化邏輯”。對象化邏輯是一種“主客二元對立”的邏輯,是把“自我”確立為主體,同時把“自我”以外的他者規(guī)定為客體,而在思維方式上體現(xiàn)為“主客二元對立”。這種思維方式的背后隱含著“工具理性”的價值態(tài)度。黑格爾在《黑格爾法哲學原理》中論述了“個人主體性”原則是一種“知性”原則。這種“知性”原則表現(xiàn)為一種控制性“暴力”。這種“暴力”體現(xiàn)在對他人的關(guān)系上,把他人“作為客體加以壓迫”。每個人不僅把社會共同體視為只具有工具性價值的東西,而且也把他人當作只具有工具性價值。第四,德國著名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在他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中認為,近代資本主義是由新教倫理產(chǎn)生的。不過他忽視了新教對西方,特別是對美國的一個重要影響是:美國的自以為是、唯我獨尊的霸主心態(tài)是跟基督教的“唯一真神”的排他性有密切思想關(guān)系的。直到現(xiàn)在,世界各國都不容易期待美國能跟持有其他信仰和意識形態(tài)的群體開展富有成效的對話。美國政治精英和知識精英不少人根深蒂固地存在著控制欲強烈的個人主義,在社會中或個人的對立中有著喜歡爭論、訴訟的傾向。

        依據(jù)宇宙萬物與我為一體的視野,中華民族誕生了在《易經(jīng)》和《老子》等書中彰顯的“綜合辯證思維模式”,得出了宇宙——天地——自然——社會——人性在本質(zhì)上相通的結(jié)論。而西方實證科學的思維模式是分解模式,比如把機器拆成零件來研究。對象分解,學科分解,對應的是牛頓機械論的宇宙觀。從愛因斯坦到伊·普里戈金(耗散結(jié)構(gòu)論創(chuàng)立者,諾貝爾獎得主)都發(fā)現(xiàn)中國的《易經(jīng)》的自然哲學,視宇宙為“自給自足的有機整體”。而《易經(jīng)》以綜合辯證為主的思維模式恰恰是幫助西方科學研究把拆散的零件重新組裝為機器的靈丹妙藥,推動西方綜合科學的革命。“波粒二象性原理”的創(chuàng)立者尼爾斯·波爾把中國的“太極圖”定為他的家族的族徽,而且繡在袖口上。愛因斯坦在晚年努力解決某些宇宙的基本問題,而脫離了主流物理學和常規(guī)思路。他希望把重力、電磁力學、量子力學、廣義相對論等等都統(tǒng)一到一個理論框架中,綜合為一個有機整體。遺憾的是他的離世使他未能完成他的宏愿。

        古圣先賢、佛菩薩都力圖擺脫外物的束縛,感悟到萬物同體和天人合一的境界。這完全不同于西方人。西方人向人以外的對象索取,注重知識,由此形成知識型的生存方式。西方人對天地沒有敬畏之心,力圖掌控宰制天地萬物。中國人總是向人的內(nèi)心探求,注重內(nèi)心的體驗,追求悟覺性的生命精神。西方式的思想總是要指向某一對象。這一對象即使是自己,也是把人自己當作思想之外的“客體”。因此西方人的思想的指向總是向外的。中國人的思想指向往往是“向內(nèi)的”,是向內(nèi)的思想方法,古圣先賢、佛菩薩揭示了人的“天人一體”“宇宙萬物一體”的生命精神,并由此決定了中國人的真實生存方式。儒釋道講“道”不是講“生存之道”,而是“生命之道”。生命之道統(tǒng)攝生存之道。宋明理學吸收了佛家的思想,在心性本體意義上談天人、物我合一。據(jù)《香山年譜》記載,陸象山講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東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О偈乐?,至千百世之下,有圣人出焉,此心此理,亦莫不同也?!痹诒拘幕A(chǔ)上,吾心之理即整個宇宙之理。王陽明的《大學問》更為感慨的說:“夫大人者,與天地萬物為一體者也?!边@種“天人一體”“萬物一體”不是理論預設(shè)和羅輯思辯,而是古圣先賢和佛菩薩對人的生命自身的真實感受和體悟,是人的真實存在。天人合一,宇宙萬物與我為一,是古圣先賢內(nèi)心的形而上之道,是中國人的終極關(guān)懷。中國哲學是人生哲學,同時也是生命哲學。中國哲學的基本精神本質(zhì)上是生命精神。這是為什么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充滿人文關(guān)懷和對宇宙萬物的大慈大悲。先賢們“究天人之際”,孜孜以求的終極問題都是人生問題、生命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復興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石。當代中華民族文化的發(fā)展有賴于借用先前思想家的智慧。經(jīng)典文化可以超越時代,經(jīng)典文化傳授給我們的是如何理解人與世界,乃至宇宙的基本關(guān)系。這關(guān)系到現(xiàn)在和未來我們?nèi)绾螌Υ澜?,如何能持續(xù)地在地球上健康地生存下去。經(jīng)典文化會幫助我們加深對現(xiàn)實的理解,也能為我們提供生活的指南。經(jīng)典文化能回答當代人期望回答的重大問題,價值觀問題。古圣先賢的教誨確實跟西方人的觀念不相同。中國自古以來講“天下為公”,講“仁民愛物”“推己及人”。這個胸襟多么廣大。圣賢的教誨幫助我們在當今物質(zhì)世界消解我們身心的“物化”和“異化”,能大大提升我們的精神境界。如何對待中華傳統(tǒng)文化,涉及一個人的文化修養(yǎng)、道德慈善人品,更重要的是涉及我們的文化自信,理論自信,道路自信,中國夢的目標自信。湯因比晚年時講“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只有靠孔孟學說和大乘佛教。”這是他研究世界東西方許多民族文化后作出的震撼世界的預言。這是真有見地。社會問題的核心是人心問題。儒釋道的教育就是針對人心問題。當代世界是亂世,只有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能引領(lǐng)世界。endprint

        中華傳統(tǒng)道德慈善文化在教育上強調(diào)“修身為本,教學為先?!毙奚砗徒虒W首先肯定儒家講的“性本善”,肯定佛家講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人的自性本善,才能通過修身和教育,人人皆可為圣賢;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才能通過修身和教育,人人皆可為佛菩薩。何謂“圣”?一個人通過修身,明白了天地真相、宇宙真相及其理事、因果等,就是“圣”人,在佛家就是佛。明白了,但不夠徹底,就是“賢”人,或稱菩薩。儒家講“性相近,習相遠?!北拘允羌儍艏兩频?,沒有善惡,沒有真妄,沒有邪正。習性是后天形成的,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習性是有善、有惡的。動物也是一樣?!盀貘f反哺”,老烏鴉飛不動了,小烏鴉飛出去覓食,飛回來喂老烏鴉,這是天性。西方人肯定“人性惡”。既然人的本性是惡的,那么教育也無法改變?nèi)说膼旱谋拘?。那么靠什么?靠法治。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富國,也是世界上武器最先進的,也是法律最完善的,但美國也是世界上最亂的,兇殺案、青少年犯罪率在世界上排第一,種族歧視也是世界上最嚴重的。離婚率也相當高。家庭是社會最小的細胞,家庭不和諧了,社會就不穩(wěn)定了。美國人好斗,好訴訟,這使得律師能夠恣意勒索訴訟人的錢財。美國媒體稱,法治造就了美國律師的專制。中國自古以來強調(diào)法治與禮治的結(jié)合、法治與德治的結(jié)合。法是治國的根本,但人是法的根源。古圣講“人存政舉”“人亡政息”“為政以德”,說明培養(yǎng)有道德的人的重要性。只有“政”和“法”靠不住,要有道德的人。所以中國古人把教育放在一切事業(yè)的首位。這就是“教學為先”。本性本善,這是圣賢教育依據(jù)的前提。圣賢教育是把人的不善的念頭回歸到本善,把習性改回到本性,從而保持內(nèi)在的本性、佛性,具有尊嚴的人的生命。

        《禮記》講“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古代帝王、地方政府首長都把教化人民作為施政的最重要的事。帝王和政府首長都要“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薄熬笔穷I(lǐng)導人民;“親”是愛護人民;“師”是教育人民。在教育方面,君權(quán)跟相權(quán)之間也是分權(quán)的。帝王主管佛陀教育,宰相主管孔孟教育。跟帝王抓教育同樣重要的是中國歷來重視家庭教育。教育要從小抓起?!兑捉?jīng)》講“蒙以養(yǎng)正,圣功也。”“蒙以養(yǎng)正”是家庭教育的原則。為什么?《禮記》講“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碧热粢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成年以后再接受道德慈善教育,其修身就難了。修身之難,難在改掉習氣,恢復本性。然而道德你聽懂了,可是你那個習氣不是一下子可以斷的。為什么?“理可頓悟,事須漸除。”舉一個淺近的例子。一瓶白酒喝完了,用清水洗一洗,放在書架上。一個月過去了,你拿起這瓶子嗅一下,你可以聞到酒味。半年過去了,再聞這個瓶子,依然可以聞到酒味。這就是習氣。佛家講,受教育者需要反觀內(nèi)照,需要放大鏡、顯微鏡,照到自己靈魂深處,找到虛妄、迷亂,挖出自己毛病的根。這就是佛家講的“降伏其心。”這需要強有力的意志。佛家講“三學”(戒定慧),就是息滅貪嗔癡,勤修戒定慧;佛家講“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布施”是放下私欲,為大眾服務(wù)。從歷史上看,能完全做到“三學”和“六度”的人很少,有一部分人多少能管束自己。大部分人則是道理明白了,但不想按道理去做。春秋時代的孔子講“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薄盀榧骸笔菫檎嫘奚恚盀槿恕笔潜憩F(xiàn)自己了不起,如同貪官,公開作反貪報告說得頭頭是道,回家后照舊受賄。人人知道闖紅燈違法,但據(jù)媒體報道,有的路段,騎電動車、自行車的人,乃至行人闖紅燈者達百分之九十以上。從歷史上看,我們翻閱二十五史,可以看到大富大貴要能保住不做缺德的事,很難,很少有。

        從中國歷史看,五帝時期(約前30世紀至前21世紀初)是“以道治國?!币缘乐螄请S順社會的自然法則來治國。換言之,治國要維系社會的自然的法則,是效法天地之道。《易經(jīng)》講“道濟天下,”是以道幫助天下人;“樂天知命”,最大的快樂是行天道,預知自己和大家的命運。夏商時期,“道”失掉后有“德治”。到周初,德失掉后有仁治、義治。春秋戰(zhàn)國時期,仁治、義治失掉了,而“禮治”也岌岌可危。秦朝是暴力統(tǒng)治。自漢朝到清朝,基本上是禮治,雖也提倡仁義之說,但已非主流。清朝末期,禮失掉了,中國大亂。禮是生活規(guī)范,是社會秩序?!耙?guī)”是規(guī)矩,軌道,范是典型。古圣先賢教人,要求最低水平是“明禮”。比“明禮”水平高的是“行義”。行義是為大家服務(wù),盡義務(wù),不享受權(quán)利。再往上提升是“行仁”。仁是真正的愛心,恭敬心。再往上是“行德”;最高是“行道”。在我們現(xiàn)在這個世界上能“行義”“行禮”,就天下太平,社會安定了?,F(xiàn)在全球的慈善事業(yè)中能真正“行仁”的人已十分罕見了。

        當前弘揚中華傳統(tǒng)道德慈善文化,當務(wù)之急還是抓“明禮”,抓“以禮化民?!泵鞫Y需要生活化,需要具體操作,明確規(guī)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兜茏右?guī)》是儒家的根,《太上感應篇》是道教的根,《十善業(yè)道經(jīng)》是佛家的根,都規(guī)定了生活的規(guī)矩、基本做法?!兜茏右?guī)》是講人要從小學規(guī)矩,從孝親尊師等開始,直到培養(yǎng)“仁者愛人”的情懷。《太上感應篇》開列善行24條,開列惡行161條。善行是應該做的,惡行是不應該做的,并且強調(diào)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妒茦I(yè)道經(jīng)》規(guī)定,“不殺生,不邪淫,不偷盜,不妄語,不兩舌(不挑撥離間),不綺語(不花言巧語),不惡口(不說粗語),不貪,不嗔,不癡?!薄墩撜Z》講“不知禮,無以立”。人的成長、人格的完善首先需要自愛,需要禮的約束。媒體報道,不講禮的事太多了。比如,據(jù)公安部交管局統(tǒng)計,近三年來全國在斑馬線上發(fā)生機動車與行人的交通事故14000起,導致3898人死亡。造成斑馬線的事故原因中,機動車未按規(guī)定讓行占全部事故的90%。真是觸目驚心啊!是應該把“以禮化民”放在全民教育的首位了?!岸Y”是什么?“禮”是“自卑而尊人”,對人對事減少摩擦,減少沖突,處處忍讓。“禮”是恭敬。沒有恭敬心,表面上鞠躬作揖都是虛偽的?!岸Y”是“非禮莫視,非禮莫言,非禮莫作?!倍Y是指諸惡莫作,眾善奉持。明禮容易嗎?孔子講“禮之用,和為貴,”其根基是“克己復禮”?!翱思骸笔鞘裁??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彼詫W禮、明禮還要格除自己的私心、私欲。可見不容易。這需要儒家和佛家在道德慈善文化教育上的合作。endprint

        儒家和佛家教授的道德慈善修行的基本科目是“孝親尊師”。儒家和佛家的教學都有其綱領(lǐng)。孔孟的教學綱領(lǐng)是“仁義”“忠恕”?!翱自怀扇剩显蝗×x”“夫子自之道,忠恕而已矣”。大乘佛教的教學綱領(lǐng)是真誠、慈悲。儒佛兩家教學綱領(lǐng)加起來是八個字:仁義、忠恕、真誠、慈悲。當代人能做到這八個字,就可稱為賢人、君子了。本文對儒佛兩家文化教育的基本科目和綱領(lǐng)不多談了??梢远嗾勔稽c的是儒家文化教育是“一世教育”,始自胎教,終至老死,慎終追遠。佛家的教育是“三世教育”,在時間上講過去世、現(xiàn)在世和未來世;在空間上,不限于地球,而是大到整個宇宙。儒家一世教育既不牽涉前世,也不牽涉來世,因此有一定的局限性。儒家的“孝”是愛,“五?!笔菒?,“思維”“八德”都是愛。儒家的教育是教人們懂得自愛,自愛才會愛人。自愛就不會造惡業(yè),不同眾生對立,懂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但是缺少“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教育。中國歷代都有不少政治精英和知識精英往往“只尚言說,不求實悟”,在財色的誘惑下當漢奸而不知羞恥。佛家三世教育的修學從“三?!弊銎?。第一福是“孝順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yè)”。這是修人天福,即人天之道。佛教化人類,第一步教你保住人身,不墮惡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把墮惡道的業(yè)因統(tǒng)統(tǒng)戒除。第二福是修聲聞、緣覺二乘之道:“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第三福是修大乘菩薩之道:“發(fā)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佛教講十一法界,就是科學家所講的宇宙十一個不同維次的空間?!叭!敝v的是從人、天法界到大乘菩薩法界,沒有提地獄、餓鬼、畜生等三惡道,因為修身的目的就是避免墮入三惡道。修行要修明心見性,使不明的心、被染污的心恢復光明。人的本性是凈。倘若把本性比作水,把不明的心比作波浪,水若是起波浪,波浪雖然還是水,但它的觀照的作用喪失了,就不明了。怎么修?要把這水靜下來,讓它恢復平靜。水在平靜的時候,就像一面鏡子,外面的山河大地照得清清楚楚。心為什么喪失本性?因為貪嗔癡的妄念紛起。起心動念就是波浪。在十一個法界中有九個法界即九種不同維次的空間的眾生有差別,就在妄念振動幅度大小不一樣。在九法界中地位愈高,振動的幅度愈小。越往下,心的妄動越來越厲害。三惡道的眾生的妄心是大風大浪,他們的本性完全或幾乎被遮蓋住了,完全或幾乎不明了。佛家的教育就是引導一切眾生斷惡修善,轉(zhuǎn)迷為悟,轉(zhuǎn)凡為圣。這不僅為今世,更是為來世,脫離六道輪回(六道指三善道:人、阿修羅、天;三惡道:畜生、餓鬼、地獄)。佛教的道德慈善文化是宇宙視野,因此“孝”是對宇宙萬物,對一切眾生的恭敬,愛宇宙一切眾生。這是落實“宇宙萬物是一生命共同體”。佛家講“無我”。我們認為自己這個身是我,這錯了。我這個身只是宇宙里一微塵而已。我是什么?宇宙一切眾生就是我,一切眾生與我是一,不是二,把一微塵認作是我,把宇宙忘了。什么是孝?孝是宇宙一切眾生與我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從這個孝中產(chǎn)生大慈大悲。有了宇宙視野,佛教是什么?佛教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慈悲是以智為本,世間的愛是以情為本。慈悲是理智的愛,是平等,不分別,不執(zhí)著,一視同仁,不分國家、種族、宗教和星球?!胺奖恪?,“方”是方法,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天地相處的方法,是最適當?shù)姆椒ǎ‘數(shù)姆椒?,也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的方法。慈悲沒有條件,不求回報,“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儒家是一世教育,偶爾也講因果,比如《易經(jīng)》講“積善人家必有余福,不積善人家必有余殃?!庇喔;蛴嘌晔侵父改缸魃苹蜃鲪?,得到的福或禍的果報會延至兒女。佛法的基礎(chǔ)是三世因果報應和六道輪回。因果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響必應聲,影必隨形。佛家講,犯五戒會引起五臟五根?。骸皻ⅰ逼鸶窝鄄?,“盜”起肺鼻病,“淫”起腎耳病,“妄語”起脾舌病,“酒”起心口病。佛家講,惡念會引起災害:水災是果,貪欲是因;火災是果,嗔恚是因;風災是果,愚癡是因;地震是果,傲慢是因。我們讀歷史實錄,大量史實會讓我們深信不疑。這是為什么佛家不斷強調(diào)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六道輪回講的是三世因果報應?!柏潯睍欚I鬼道,“嗔”會墮地獄道,“癡”會墮畜生道。這是三惡道的因果報應。嚴守五戒可保在人道,行善但仍保留傲慢習氣,可升阿修羅道,行仁會升天道,因為天心是愛心。這是三善道的因果報應。這是一般而言。印光大師在《〈學佛淺說〉序》中講“如果所說三世因果、六道輪回等法,深則見深,淺則見淺。以之修心,即可斷惑證真,了生脫死。以之治世,即可勝殘去殺,返澆(刻薄)還淳?!庇」獯髱熢凇杜c陳慧恭居士書》中講“鬼與人混處。……誰家無鬼乎?鬼比人當多百千倍。人若怕鬼,當積德行善,則鬼便敬而護之。人若做暗昧事,鬼便爭相揶揄,故難吉祥?!崩献又v“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蹦愀蓧氖?、惡事,警察沒有來找你,牛頓有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定律,它就是因果報應定律。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有因必有果。佛家講道德慈善修養(yǎng)是從“深信因果,斷惡修善”開始。學儒家文化,人們會羞于、齒于作惡。學佛家因果報應文化,人們會不敢作惡。因果報應對一個人的道德慈善修養(yǎng),其力量遠超過儒家的理倫教育。一個人在道德上有相當好的修養(yǎng),可是遇到高名重利,面對那個誘惑,還是守不住。唯有深信因果,他雖然看到高名重利,但一想到將來三惡道的果報,他就不敢了。印光大師在《時殷德增母子法語二則》中講“故因果者,實為維系人心之大防,足以輔助王化所不及,乃世出世間圣人,平治天下,度脫眾生之大權(quán),亦古今國家治亂興衰之關(guān)鍵也。”我們要“為往圣繼絕學”,把印光大師的教誨傳遍全球。

        中華傳統(tǒng)文化觀察人類問題有著宇宙的視野,超越個人、家庭、民族,乃至地球共同體的范圍,與宇宙萬物共生共存,并以仁愛、慈悲精神來實現(xiàn)這一目標。當今我們炎黃子孫要有對“宇宙萬物是一生命共同體”的理論自信,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將中華傳統(tǒng)道德慈善文化內(nèi)化于我們的心理意識、言論行為之中,成為我們大家的自覺信念、理想和追求。

        當今我們首先需要“以禮化民”,懂規(guī)矩,懂守法,輔以“仁、義”的教化。倘若大多數(shù)中國人能守禮,能守法,進而懂得“義”,做應該做的事,不做不該做的事;有少數(shù)中國人能“愛人如己”“人饑己饑,人溺己溺”,那么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定能夢想成真。endprint

        猜你喜歡
        佛家宇宙
        元宇宙之戰(zhàn)
        宇宙像個甜甜圈
        宇宙第一群
        百家講壇(2020年4期)2020-08-03 02:01:25
        這宇宙
        白色在中華文化信仰中的象征意義
        青年文學家(2017年3期)2017-03-10 09:20:12
        簡析梁漱溟思想的兩次轉(zhuǎn)向
        青年時代(2016年20期)2016-12-08 13:30:37
        簡述梁漱溟的佛家思想
        《源氏物語》創(chuàng)作的倫理旨向
        東疆學刊(2014年3期)2014-09-26 18:38:28
        宇宙最初的大爆炸
        “墜我慢”
        讀書(1996年8期)1996-07-15 05:30:10
        丰满人妻被黑人中出849 | 白白色免费视频一区二区在线| 日本伊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色欲av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无码太爽了不卡视频在线看 | 骚片av蜜桃精品一区| 日本大胆人体亚裔一区二区|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五月丁香| 国产对白刺激在线观看| 午夜视频手机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av剧情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区a∨视频体验区30秒| 国产中老年妇女精品|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饥渴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在线观看播放黄片视频|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婷婷丁香五月中文字幕 | 青青青草国产熟女大香蕉| 亚洲一区二区蜜桃视频| 妺妺窝人体色www婷婷| 成熟丰满熟妇高潮xxxxx视频| 久久久久国产亚洲AV麻豆| 国产三级三级精品久久| 亚洲天堂精品成人影院| 北条麻妃国产九九九精品视频 |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精品| 妺妺窝人体色777777| a级特黄的片子|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国产老人| 亚洲无人区乱码中文字幕| 久久综合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在线观看| 久久麻豆精亚洲av品国产精品| 日本最新视频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高潮αv| 人妻少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蜜桃精品视频一二三区| 亚洲 欧美 国产 制服 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