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寧云
2012年,當陽市職業(yè)技術教育中心啟動了學生成長導師制的研究與實踐,歷時三年,構建了“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的新模式,極大提高了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經(jīng)當陽市教育局研究決定,于2015年秋季在全市中小學推廣學生成長導師制。
全員,即教師人人為導師,學生人人受關愛;全方位,包含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心理等;全過程,即從學生踏入學校之日始,到畢業(yè)離校之日終,校內(nèi)校外實現(xiàn)無縫對接。
導師是指有目的、系統(tǒng)地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及時了解學生的精神生活與個性化需要,指導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與心理,啟發(fā)才智,熏陶情操,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等諸方面健康成長的優(yōu)秀教師。
實踐中力求凸顯兩大特色:一是從導“學”走向導“育”,使教師從學生的“學業(yè)導師”變?yōu)椤叭松砷L導師”;二是從導“生”走向導“師”,使教師自身從注重業(yè)務的提高轉變?yōu)樽⒅鼐C合素養(yǎng)的自我提升。最終形成平等的師生關系、互動的教育形態(tài)、多元的導師組織、共進的發(fā)展目標。
一、工作概述
1.籌備階段
2015年春季,教育局組織專班研究制訂當陽市中小學推廣學生成長導師制工作方案,6月,印發(fā)《市教育局關于全面推行學生成長導師制和集體備班制的通知》(當教普〔2015〕7號)。
2.啟動階段
2015年6月組織全市中小學校長、分管德育校領導在市職教中心召開學生成長導師制推廣工作現(xiàn)場會,明確要求全市各中小學必須在2015年秋季學期全面啟動學生成長導師制的推廣與實踐工作。
3.實施階段
調(diào)查摸底,確定對象。對全校學生進行全面摸底,從學習、養(yǎng)成、行為、心理、體育、藝術及家庭生活等方面全面梳理,尤其要關注情困生、學困生、單親生及留守生等特殊學生,從中篩選、確定受導對象。
雙向選擇,明確關系。按照自主、公開的原則,采取個人自愿和集體推薦相結合的辦法確定各班導師人選,并張榜公布,再按照雙向選擇的原則由師生共同確認受導關系。
建章立制,規(guī)范管理。按照對學生“思想引導、心理疏導、生活指導、學習輔導”的總體要求,建立相關制度:
(1)建立成長檔案制度。導師要及時建立幫輔學生成長檔案,從學生的家庭及社會關系,個性特征、行為習慣、道德素養(yǎng)、興趣愛好,心理、生理、身體健康狀況及校內(nèi)外表現(xiàn)等方面全面建檔,以便對癥下藥,科學擬訂幫扶計劃。
(2)建立談心輔導匯報制度。導師每周至少與受導學生談心一次,輔導一次;受導學生每周向導師匯報生活學習情況一次,并記錄以備接受匯報和咨詢。
(3)建立家長聯(lián)系制度。建立家長定期接待日和不定期的家訪、電話聯(lián)絡制度,導師每月至少與受導學生家長聯(lián)系一次,及時溝通信息,幫助和指導家長改進教育方法。
(4)建立導師“會診”制度。以年級組(或班級)為單位,每月開展一次“會診”,研究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閃光點和癥結,共同制訂培育方案。
(5)建立個案分析制度。每學期,成長導師對受導學生的家庭情況、個性特征、實施目標與步驟、初步效果等進行分析整理,形成學生個案材料,必要時進行集體“會診”,提出解決辦法。
(6)建立反思交流制度。每學期初,各單位召開一次導師工作研討會,商榷工作中的問題和困惑,完善工作方案,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每學期末,召開一次導師工作經(jīng)驗交流會,展示交流研究成果和典型案例等。
(7)建立考核評價制度。學校每月對導師采取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考核評價,并將月評情況納入導師年終績效考評。
二、工作成效
經(jīng)過兩年的實踐,我市中小學推廣學生成長導師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1.詮釋了學生成長導師制的豐富內(nèi)涵
學生成長導師制的基本內(nèi)涵可以概括為“一個中心,兩種角色,三字真經(jīng),四導核心,五者關系”。即以學生為中心,把握教師與導師兩種角色的轉換,工作中多念“責、情、實”三字真經(jīng)(責即育人責任,用強烈的責任心去工作;情即真情化人,用真情與學生、家長建立友情;實即務實實干,教育學生注重實效,有針對性),注重“思想上的引導、學業(yè)上的輔導、生活上的指導、心理上的疏導”,正確處理“導師、學生、家長、班主任、學?!蔽逭咧g的關系。
2.總結出學生成長導師制的基本工作原則
個性化原則。導師應在“共性制約”與“個性釋放”之間找準平衡點,根據(jù)不同個性的學生設計不同的導師工作計劃,要善于發(fā)現(xiàn)個性、研究個性,引導學生在尊重“共性”的前提下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從而健全高尚的人格。
親情化原則。導師應堅持“真情待人、情感化人”的原則,和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給學生以父母、兄弟、姐妹般的關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漸進性原則。面臨問題學生,更應該多傾注心血,要允許他們有錯,甚至避重就輕,降低要求,給他們時間去改正錯誤,一步一個腳印地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實效性原則。加強過程管理,健全科學的評價機制,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健體、學會生活,激勵學生健康向上,促進學生個性化與集體觀念的融合,切實增強實效性。
3.構建了學生成長導師制的相關保障制度
在實踐過程中,按照對學生“思想引導、心理疏導、生活指導、學習輔導”的要求,構建了《學生成長檔案制度》《談心輔導匯報制度》《家長聯(lián)系制度》《導師會診制度》《個案分析制度》《反思交流制度》《考核評價制度》等系列配套保障制度,確保了學生成長導師制的順利實施。
4.探索出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手段
一是明確了導師工作中的“四個規(guī)定動作”。即:定對象,每位導師結對指導三至五名特殊學生;定周期,師生結對周期不少于一學年;定目標,針對結對學生思想品德、學業(yè)身心、生活關愛等方面的發(fā)展需求確定具體的引導目標;定措施,結合每一個學生的實際制訂切實可行的指導辦法。
二是規(guī)定了導師工作中的“六個一”活動。即每周同每名受導學生談心輔導一次,聆聽其學習、生活及思想?yún)R報一次;每月至少與受導學生家長聯(lián)系一次,至少參加一次導師集體“會診”;每學期完成一個典型案例和一篇案例反思。
三是提出了導師工作步驟“七步曲”。第一步:走訪調(diào)查,全面摸清學生情況(包括思想、學習、生活、心理及家庭背景等);第二步:誠懇交心談心,打消學生顧慮,構建信任關系;第三步:建立并完善學生成長檔案;第四步:與學生共同商定指導方案;第五步:走進學生學習、生活進行引導,幫助學生樹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第六步:家校溝通,交流匯報學生的變化,指導家長改進教育方法;第七步:總結反思。
5.有效轉變了廣大教師的教育觀念
學生成長導師制的實施,克服了過去德育的不足,由過去的距離教育變?yōu)橘N近教育,由粗放管理變?yōu)榧氈乱龑А焸兡苷_地看待學困生,善于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以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去善待學生,讓學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信任感和成就感,促使其各方面都得到發(fā)展。
6.豐富了德育的途徑和方法
學生成長導師制的實施,增強了教師的責任感和榮譽感,調(diào)動了教師的主觀能動性,能不斷更新德育方法,主動優(yōu)化教育方式,改變了以往單一的批評、說教方式,拓展到采用交流談心、寢室關懷、家訪、電話、QQ、微信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人文關懷,通過個別化教育進一步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把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學業(yè)輔導、生活指導融為一體,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成長的快樂。
學生成長導師制為師生提供了近距離交流的平臺,達到了因材施教的目的。實踐中,導師樂意花時間和精力去了解被導學生,學生也愿意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內(nèi)心苦惱向導師訴說。導師不再是居高臨下的說教者,而是以學生的朋友、參謀的身份與學生平等相處,坦誠相待,學生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信任,師生之間建立了積極平等的互動,增進了師生感情。
(作者單位:當陽市教育局)
責任編輯 劉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