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芳+李衛(wèi)華
“斜分漢水橫千山,山青水秀荊門關。”這是唐朝詩人王建對荊門的吟誦。象山之畔,漳河之濱,特殊的人文內涵與自然景觀的熏染使竹園小學兼具山水的仁與智,同時也秉承了翠竹的堅韌與生機。
竹園小學是一所年輕的學校,但辦學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迅速提升,家長和社會各界好評如潮。竹園小學的發(fā)展動力因何而來?快速發(fā)展的訣竅在哪里?興校先興師,教師的素質是學校發(fā)展的第一生產力。為了實現(xiàn)教師培養(yǎng)目標,學校堅持以“陣地戰(zhàn)”的方式培訓教師隊伍,實施“沙場行動”——以學校為陣地,充分利用多種資源為全體教師提供各種練兵平臺,推出品牌教師,培養(yǎng)優(yōu)秀教師,發(fā)展全體教師。
讀書、研究、寫作:讓教師用持續(xù)學習成為一條永不斷流的知識小溪
在閱讀中成長。學校從2004年開始實行“書蟲行動”。教師往往會指導鼓勵學生多讀書,而要引導學生,教師本身就應該是一個閱讀者。所以學校要求教師人人讀書,讀教育名著,讀教育家的原著;要求教師學習大教育家,接近大教育家,走進大教育家的思想寶庫。為了促進教師學習,學校每周開設“美文推薦”專欄供教師學習,改革教師例會,每次例會由一位教師作讀書交流。教師們與經典對話,與大師交流,涵養(yǎng)、底蘊都在靜心閱讀中積淀著、豐盈著。因為竹園人深刻認識到:要給學生一瓢水,教師必須是一條永不斷流的知識小溪。
在研究中成長。多年來,學校申請了多項國家級課題,其中“科學認讀·開發(fā)兒童潛能”課題省外皆知,輻射城鄉(xiāng);學校編寫的《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導讀》教材面向全國發(fā)行,贏得專家高度稱贊;《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導讀課程的開發(fā)與實踐研究》獲荊門市首屆政府教育創(chuàng)新獎一等獎、省第六屆教育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并被列為教育部規(guī)劃課題。2016年,“學校創(chuàng)客空間建設研究” 課題被確立為省級重點課題。一個課題帶動一批教師,參與科研的教師達95%,研究成為教師工作新常態(tài),既保障了學校在教育教學改革中勇立潮頭,又保證了教師隊伍素質不斷進步。教師在研究中勤觀察、勤調研、勤反思、勤總結,寫出了頗有分量的實驗報告、體會、隨筆,為研究提供了實證素材。學校堅持以教育科研促進教學改革,將教育科研成果推廣運用到教學實際,科研與教學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全面提高了教學質量。學校被教育部授予“新課程理論與實踐研究基地”,多次被市教育局評為“荊門市教育科學研究先進單位”,并被授予全市“教育科研三十強” 單位。
在寫作中成長。讀書為學,研究為思,寫作為行,有學有思有行必有所得。為了提高教師寫作的熱情,學校堅持在教師中開展“三寫一評”的活動:“三寫”即寫教育故事、教學反思、教學論文;“一評”指征文競賽?!叭龑憽笔菐咏處熕伎嫉囊粋€良好載體,學校將“三寫”納入每月的常規(guī)檢查,及時鼓勵,促使教師認真對待,以達到提升教師寫作能力的最終目的。校本教材的編寫,是學校為教師開辟的另一個練筆場,從葫蘆絲教材的編寫到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導讀教材的編寫,教師全員參與。展素養(yǎng)、練本領、提內功、強實力,教師在創(chuàng)造性寫作中不斷成長。
拜師、練功、精藝:讓教師用絕活妙招站穩(wěn)三尺講壇
拜師以求精?!扒喑鲇谒{而勝于藍?!睂W校推出“青藍行動”,充分發(fā)揮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鼓勵學校青年教師拜“教有所長”的中老年教師為師,同時鼓勵青年教師學全國知名的大師、名師,讓他們的教學風格影響自己。在理論研究與課堂實踐中,要求教師多觀摩學習,求得真經。為確保行動實效,學校堅持開展“青藍行動師徒同課異構教學研討活動”,促進“師”真情示范,“徒”虛心向學,師徒相長、共同進步。
“青藍行動”為竹園小學培養(yǎng)了一大批精英教師。僅2016年,陳瑩老師執(zhí)教的數(shù)學優(yōu)質課《100以內數(shù)的認識》獲國家級一等獎;郭瑩瑩、劉嬌兩位老師執(zhí)教的課獲教育部“一師一優(yōu)課,一課一名師”活動優(yōu)課獎;楊柳柳、謝斌昊老師在全國語文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中分獲一、二等獎;官濤老師獲省第九屆優(yōu)秀自制教具競賽一等獎、全國中小學教師自制教具優(yōu)秀獎;胡金花、羅娜等老師的論文在全國陽光教育聯(lián)盟“中國陶行知研究會”論文評比中獲一等獎。教師在各級各類刊物上發(fā)表文章35篇,12名教師的課件制作分獲省、市級獎項。
練功以求精。學校全面施行“沙場行動”,開展了教師九項基本功達標訓練,通過崗位練兵、教學競賽、技術比武等各種形式促進教師在教學藝術上日臻成熟。每學年,學校都要扎實有效地分學科開展“中青年教師全能競賽”,競賽從案例分析、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教育教學隨筆、“三筆”字、特長展示等七個方面進行。比賽既重視評獎,也重視評課,對于課堂中的每一個閃光點和不足之處,既有“診脈”,又有“錦囊”,有效促進教師互動發(fā)展與教藝創(chuàng)新,為學校培養(yǎng)了一大批教藝精湛的教師。近一年來,為打造智慧教育,學校組織了教育云空間應用培訓活動,以期早日實現(xiàn)教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
葫蘆絲吹奏是學校藝術教育的一大特色,作為學校的普及樂器,學校要求教師從樂理知識、吹奏技巧一點一點學起,做到人人能吹奏,個個能上課。目前,竹園小學的葫蘆絲課終于綻放異彩,成為全市第一所真正實現(xiàn)樂器進課堂這一教學構想的學校。
精藝以求精。在竹園小學學術報告廳,時常會有這樣的場景:教師們在融洽的氛圍里,或有激情四溢的演說,或有獨辟蹊徑的思路分析,或有豁然開朗的答辯,識字、口語交際、作文教學、數(shù)學思維訓練等研討活動在這里進行。教師對教學的思考在這里碰撞,好的經驗在這里交匯。在“創(chuàng)造一流業(yè)績,構建和諧校園”的教師演講比賽活動中,選手們精神飽滿,激情滿懷,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一件件催人奮進的事跡打動著每一位聽眾的心,和諧向上的美好情感在會場中傳遞。在“湖北省中小學青年教師教育觀念辯論賽”中,學校教師沉著應戰(zhàn),純正的語音,流暢而清晰的表達,展現(xiàn)了他們扎實的語言功底和文化素養(yǎng);風趣的話語,敏捷的應對,更充分展示了他們的機智善辯和對新課程理念的深入理解。他們在激烈的交鋒中一路過關斬將,最終脫穎而出,摘取了特等獎的桂冠……精彩的活動,繽紛的舞臺,教師們在愉悅自主的氛圍中精技能、展本領,完善自我、挑戰(zhàn)自我、創(chuàng)新發(fā)展。
激趣、引領、創(chuàng)造:讓教師用專業(yè)發(fā)展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
教師的成長最直接的受惠者就是學生。竹園小學的教師以豐富的學識、過硬的基本功、超前的教學理念,引領學生不斷超越,在超越中學會創(chuàng)造性學習。近幾年來,學生競賽捷報頻傳:在澳大利亞“第十八屆國際機器人奧林匹克競賽”中,學生鄧梓浩摘得挑戰(zhàn)賽金牌,鄧梓浩、田淇夫共同作品獲得創(chuàng)意賽銅牌:在“湖北省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錦標賽”中,學生代雨航獲得“美嘉欣”四軸飛行器項目第一名;在“荊門市航空航天模型競賽”中,學生習軒奉、張博林分獲橡筋動力賽、仿真飛機賽一等獎;在荊門市”中小學生戲曲比賽“中,竹園小學學生表演的《戲曲聯(lián)唱》獲一等獎;在荊門市“第十六屆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演講比賽”中,學生劉思妍獲得第一名。
放眼竹園,綠意正濃。竹園人朝氣蓬勃、奮發(fā)向上,正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教育的海河奮勇前進!
(作者單位:荊門市竹園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