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
摘 要:體驗式教學是當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逐漸走俏的新型教學模式之一,它以自主、合作、探究為優(yōu)點,理所當然地快速走進普通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它在提高學生的課堂合作互動能力及自主學習能力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它也能夠凸現(xiàn)高中語文教學的時效性,并能貫穿學生學習整個過程,實現(xiàn)學生學習的體驗性,真正為高中語文課堂注入了新鮮活力,成為助推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精品課堂的有力武器。
關鍵詞:高中語文;體驗式教學;新探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30-008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0.052
高中生體驗式心理特別強,他們渴望被老師尊重、理解、滿足的心理需求旺盛,體驗式教學就是依據高中生的這種體驗式心理,從實際的教學情況和學習情況出發(fā),來強調學習主體的體驗性、生成性等,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努力凸現(xiàn)教學的時效性。筆者根據自己課堂教學的實踐,談談自己粗淺的認識和體會。
一、體驗式教學的優(yōu)點
當前,由于高考這一應試教育的體制始終無法改變和突破,教學的重中之重是盡可能多地灌輸給學生以知識,特別是高三,學生成天沉浸在題海中鏖戰(zhàn),苦學苦做只為了提升應試能力,以期高考取得好成績,因而高中語文課堂傳統(tǒng)教學的模式還是占主導地位,為此,體驗式教學很有必要走進高中語文課堂,特別是高一高二課堂。因為體驗式教學能真正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能真正滿足學生的體驗式心理。教師在教學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將教學內容轉化為具體的活動,教師從教學的實際需要出發(fā),引入創(chuàng)設一些特定情景(場景),讓學生的注意力快速高度專注到所學內容上來,讓學生親身經歷、親自動手并積極合作交流,從而靈活機動地去感知知識,領悟知識,獲得真知灼見。據研究,體驗式教學有如下四大優(yōu)點。一是體驗式教學尊重生命的獨特性。二是體驗式教學善待的自主性。三是體驗式教學理解生命的生成性。四是體驗式教學關照生命的整體性。
二、高中語文體驗式教學的運用
(一)創(chuàng)設恰當?shù)那榫敖虒W,讓學生體驗感受
高中語文教學,大部分課文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學習情景,激發(fā)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帶動學生自主體驗。通過具體生動的情景,激活學生的無限想象力,學生會帶著情感去學習,同時在抒發(fā)情感中學會感悟知識,增強學生的感悟能力。例如我在教授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滕王閣序》時,加強了誦讀環(huán)節(jié),對文章進行美讀。為達到這一目的,我就精心設計有關滕王閣秋天美景的圖片,制作成一組課件,并在每一張上配上課文段落,并插入相應的課文配樂朗讀,這些都就組成了圖文并茂、音畫并美的特定場景,學生被這一些精美的圖景、深深吸引,他們通過無限的遐思、豐富的聯(lián)想,切實感受到文中洪都集會群賢畢集的盛況,體悟到文中作者表達的豐富情感。
又如在教學《雷雨》時,我安排學生分角色朗讀的同時,還鼓勵學生將精彩經典場景排練成課本劇,同學們興趣濃厚,主動編劇,積極參演,精心排練,學生們還真表演得有模有樣,角色表演入情入戲,這些模擬再現(xiàn)的場景,不僅幫助學生加深了對話劇內容特色等的理解,又訓練了學生的寫作能力、表演能力及其他方面的能力。
(二)組織好小組討論,提升學習效率
高中語文課堂,老師要很好地施行體驗式教學,應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合作學習小組,以便課堂上加強小組交流討論。通過討論,不僅讓學生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還能實現(xiàn)對知識的補充、遷移、延伸,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溝通能力。如在教學漢樂府民歌《孔雀東南飛》一文時,課前我給各小組依據教學內容的前后、深淺制定了討論題、導學案,讓學生分組準備,從網絡中搜尋討論發(fā)言材料,課前事先做好上課討論時的發(fā)言準備。如在討論“女主人公劉蘭芝殉情而死值不值”這一核心問題時,各小組討論熱烈,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小組成員都能暢所欲言。在大家討論交流時,老師對學生的說法及時給予點評、補充,對精彩的發(fā)言給予高度點贊,實現(xiàn)了教師和學生的雙向互動交流,這一教學難點得到了很好的突破。又如,在教學魯迅先生的中篇小說《祝福》時,我讓學生分組討論女主人公祥林嫂的悲劇命運及產生的根源,同學們積極準備發(fā)言材料,課堂討論熱烈,在交流討論中不僅加深了文章主旨的理解,也明白了作者塑造這一典型形象的真實意圖,相應也提升了學習質量和效率。
(三)開展對話訓練,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語文課堂的特殊性,更有利于師生精神的對話情感的交流,也可以更好的實現(xiàn)文本對話,讓學生和作品中的抒情主人公以及和作者對話,實現(xiàn)情感上的體驗共鳴,達到情感上的有機融合。如在教學蘇軾的《赤壁賦》時,我精心設計討論問題,引導學生展開對話。討論題是“學了文章后,蘇子這種對人生的達觀態(tài)度你怎么看?面對人生逆境我們應當怎樣面對?”有學生討論后認為,蘇軾被貶偏遠的黃州,幾乎喪失人身自由,命運跌入了人生的低谷,但他樂觀曠達,寄情山水,不甘消極沉淪,而是積極從苦悶失意中解脫,他戰(zhàn)勝了人生之不幸,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有的學生認為,蘇軾的心境看似超脫,但內心深處仍存有當時文人固有的人生無常、空虛之感,所以他的看似超脫也只能是暫時的內心開脫和自我安慰。還有的學生談得更好,更有境界,他說我們當代中學生要向蘇軾學習,為人處世要豁達,面對困境,要想得開,看得遠,只有這樣,在遇到逆境時,才能不自我消沉、苦悶,才能迅速從失意的陰影中勇敢走出來。這樣的心靈對話,能激發(fā)眾多同學的情感共鳴,有助于提升學生思想境界和審美情趣。
總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離不開體驗式這種新模式,這也是新課改和落實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要落實好這一新模式,需要老師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進程中來,學生通過合作交流,切實在體驗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創(chuàng)新,從而輕松、愉快地接受知識,教師也能與學生共同分享獲得知識的快樂。當然,體驗式教學在應用中還有一些不足之處,還須同仁們加強學習,加強交流,勇于實踐。
參考文獻:
[1] 朱曼雯.高中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初探[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1(11):82-83.
[2] 王允.淺談高中語文體驗式教學[J].成功(教育版),2013(1):72.
[3] 胡尚峰,田濤.體驗式教學模式初探[J].教育探索,2003(11):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