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素質教育越來越成為廣大教師的教學理念,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成為教學的重要任務。但是在當前的高中化學教學中仍有教師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課堂教學模式落后、方法單一,使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和信息從而逐漸失去了獨立思考和深入探究的能力,抑制了學生全面發(fā)展,化學教學效率低下。因此將探究式教學應用到高中化學的教學過程中不僅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本文從提出啟發(fā)性問題、結合探究性實驗、小組學習性探究三個方面出發(fā),落實探究式教學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以期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高中化學;教學實踐
化學是高中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素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探究式教學指的是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獲得知識、解決問題的教學模式,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被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將探究式教學模式應用到高中化學教學中能夠克服傳統(tǒng)教學模式所帶來的課堂枯燥、學生學習被動等弊端,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進學習效率和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下面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fā)進行教學設計,落實探究式教學的應用。
一、 提出啟發(fā)性問題,引導學生思維轉化
問題通常是教師了解學生掌握知識情況的重要手段,也是讓學生深入探究、強化知識運用的途徑。因此,高中化學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問題的重要性,在基本的理論知識講解后,根據(jù)教材進本內容提出具有啟發(fā)性和思考價值的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深入探究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和解決方法,從而在探究過程中實現(xiàn)知識的運用和思維的轉化。
例如,在教授《化學反應的速率和限度》時,為了讓學生明確化學反應有快慢之分,筆者與學生展開了如下對話
師:我們大家都知道鐵長期暴露在空氣中,鐵會與空氣中的氧原子發(fā)生反應,使鐵氧化生銹,如果將鐵置于海邊,鐵生銹的速度要快于在空氣中生銹的速度,那么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生:是因為海水能夠加快腐蝕鐵。
師:沒錯,這是因為海水充當了鐵進行氧化反應的催化劑,使反應速率加快,而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還有很多,這只是其中一種,下面老師再問一個問題,點燃的火柴,能夠在空氣中自然燃燒,如果將點燃的火柴放入加有純氧的燒杯中,火焰便會劇烈燃燒,那么,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生1:第一次火焰在空氣中燃燒是因為氧氣少,第二次火焰能夠劇烈燃燒是因為氧氣濃度高。
生2:第二次反應是因為氧氣使反應速率加快。
生3:……
這樣,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通過提出啟發(fā)性問題,激活了學生的認知結構,使學生有效地對問題進行探究,引導了學生思維轉化,培養(yǎng)了學生問題意識,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 結合探究性實驗,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
實驗教學是高中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強化學生實踐動手能力、深化知識理解、提高知識運用能力的基礎。因此,高中化學教師應該重視實驗教學,并創(chuàng)新實驗教學的方式,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實驗,在過程中加以相關知識的講解與引導,建立起實驗和知識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從而加深理解,也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時間能力大大提升。
例如,在教授《化學電源》時,為了讓學生直觀理解化學電池的相關知識,筆者將學生帶到了實驗室,首先筆者為學生介紹了幾種新型燃料化學電池,如氫氧燃料電池、甲烷燃料電池、鋁—空氣燃料電池、熔融鹽燃料電池等,讓學生對化學電池有初步了解,隨后,再讓學生們根據(jù)所學知識嘗試設計幾種原電池,并寫出該電池的反應原理及化學方程式,如,一位學生根據(jù)所學知識,將一塊銅塊、一塊碳和電流表相連接,放到了FeCl3溶液中,讓碳作為正極,銅作為負極,當反應開始后,電流表發(fā)生了變化,最終使其形成了一個原電池,該電池的化學方程式為Cu+2FeCl32FeCl2+CuCl2;另一位學生將一塊銅與一塊塊鐵和電流表相連接,隨后將連接好的兩塊金屬放入了硫酸銅溶液中,使銅做正極,鐵做負極,反應開始后,電流表也發(fā)生了變化,最終使其形成了一個新的原電池,實驗做好后,該學生寫出了該反應的方程式Fe+Cu2+Cu+Fe2+。從實驗中學生們進一步加深了對化學知識的印象,并且通過實驗的操作過程,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這樣,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通過結合探究性的實驗,使學生快速了對抽象化學知識的理解速度,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進而使高中化學教學的質量與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三、 小組學習性探究,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
傳統(tǒng)的高中化學教學模式是教師掌握課堂的話語權,學生處在被動接受的知識的地位,長此以往學生會對教師形成依賴,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下降。小組合作學習是探究式教學的主要方法之一,化學教師可以在向學生提出問題后,將整個集體的學生分為5-6人一組的學習小組,讓學生們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和交流,在小組間進行競爭,產(chǎn)生思維的瀏覽與碰撞,更快地解決問題,提高學習效率的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授《化學反應與能量》時,為了增強學生對化學反應的理解,筆者上課后將全班學生們進行了分組,使學生們以5人一組的形式進行活動探究,分完小組后,筆者下發(fā)探究任務,任務如下:1. 哪些化學反應能夠產(chǎn)生熱量,舉例說明。2. 對于某個確定的化學反應,如何判斷它是放出能量還是吸收能量的?3. 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原因是什么?任務下發(fā)后,各小組成員立即展開討論,你一言我一語地發(fā)表著自己的看法,各抒己見,待一段時間后,學生們了解到,化學反應中存在化學鍵斷裂的為吸收能量即吸熱反應,而化學鍵形成則是放出能量即為放熱反應。這樣,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通過小組學習性探究,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總而言之,探究式教學應用到高中化學教學中是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趨勢,同時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手段。高中化學教師要真正轉變教學觀念,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提出啟發(fā)性問題、開展實驗教學和小組合作教學,落實探究式教學的應用。真正調動學生的思考動機,激發(fā)學生求知欲,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提升,進而提高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葛琳.“合作·頓悟”模式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生數(shù)理化(教與學),2018.
[2]吳曼露.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化學有效教學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18.
作者簡介:
徐世軍,湖北省松滋市,湖北省松滋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