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花梅
【摘 要】眾所周知,提問是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激情引趣的主要形式。特別是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通過提問可以啟發(fā)學生的心智,調(diào)動學生學習興趣,不斷增強課堂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筆者現(xiàn)就提問技巧方面談談自己的一些經(jīng)驗和做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 提問技巧 思維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6.123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發(fā)明有千萬,起點是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碧釂柺钦n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思維和語言訓練的主要方式。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意提問技巧,提高問題提問的啟發(fā)性、漸進性、趣味性、針對性、靈活性以此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
一、注重提問的啟發(fā)性,激發(fā)學生主動思考
啟發(fā)式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方式,啟發(fā)性提問要求老師提出的問題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點燃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否發(fā)揮主導作用,取決于在何種程度上教師的啟發(fā)引導,所以提問必須發(fā)人深省,使學生“心憤憤”、“口悱悱”,產(chǎn)生質(zhì)疑、解疑的思維過程,達到誘導學生思維,誘發(fā)思維的目的。教師提出問題后,一般要先讓學生作一番思考,必要時可作適當引導,不要強制學生按照老師提出的方法和途徑去思考,要遵循小學生思維的規(guī)律,因勢利導,循序漸進,要調(diào)動所有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教師不應滿足于學生由初步印象得出的結果,而應該讓提出的問題發(fā)掘出更深層的涵義。
比如在學了《鋤禾》后,老師要引導學生思考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樣來的,應該怎樣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在學了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流芳千古的《勸學》詩后,可以問學生這首詩還包含什么耐人尋味的哲理。通過老師啟發(fā)性的“問”,可以讓學生想得更深,想得更廣,這樣可以有效地鍛煉學生發(fā)散思維能力。
二、注重提問的漸進性,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
學習不能一蹴而就,提問也是如此。由于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師在提問時要注意層次性、遞接性,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這樣的提問可以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和學的對話,激發(fā)和加深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的深入理解?!秾W記》中說:“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jié)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边@就是說善于提問的老師,就像是砍木頭那樣,先去砍木頭容易砍的地方,然后砍木頭堅硬的那部分,久而久之,都會砍下來。課堂提問的漸進性符合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提問,會不斷強化學生的知識積累,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興趣盎然地投入學習中去。
如在教學《草船借箭》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深入了解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以及“借箭經(jīng)過”,教師可以提問:諸葛亮為何敢于靠近水寨?曹操有什么樣的性格特點?魯肅有怎樣的擔心?諸葛亮是怎樣具體實施借箭的?借箭成功的巧妙之處在于什么地方?……由于提問具有層次性,刺激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學生邏輯思維的能力,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變得樂于學、善于學。
三、注重提問的針對性,幫助學生突破難點
課堂提問的針對性首先要確立問題的目的性是否明確、清楚。如果提問模糊不清就會無法引導學生進入主動思考,也就無法有效的實現(xiàn)教學目標。例如筆者在講解《窮人》一課時,我問學生問題“窮人”是主要說窮人的生活窘?jīng)r嗎?既然是桑娜收養(yǎng)的是窮人的孩子,如果把文題換成“桑娜”豈不是更好?從課文中的人物描寫和發(fā)生事件來看,這篇文章的深層內(nèi)涵是什么呢?這樣的提問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會促進學生帶著疑問來閱讀課文進而使學習更加深入并最終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為了歌頌窮人的高尚品質(zhì)。這樣的提問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高,培養(yǎng)了他們良好的思維品質(zhì),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四、注意提問的新穎性,改變學生思維視角
人人都有一顆好奇心,又何況是小學的孩子們呢?對于同一個問題,如果老師問得平平淡淡的,既不新穎,又不驚奇,而是“老調(diào)重彈”,那么學生就是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的主動性。相反,如果改變提問的角度,給孩子們一些新穎的感覺,他們會用腦袋去認認真真的思考,就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我問孩子們:假設你是那個賣火柴的小女孩,你會怎么做?怎么想?(指名講,鼓勵學生想到什么就講什么),學習了《狼牙山五壯士》,我問孩子們:如果你們是狼牙山的五位英雄,你們會接受任務嗎?接受了任務又會怎么做?“假設”永遠是“假設”嗎?老師假設性的提問,會使孩子們?nèi)シe極思考,開發(fā)他們的思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注重提問的靈活性,拓展學生思維空間
教和學的過程是教師和學生之間信息的交流過程,是一個變化的動態(tài)過程,往往經(jīng)常出現(xiàn)教師在備課時沒有想到的問題。老師為了能夠駕馭孩子們的思維,活躍語文課堂的氣氛,豐富語文課堂的內(nèi)容。要求我們老師要能夠靈活根據(jù)教學活動中的突發(fā)情況,及時改變提問方式,迅速準確地判斷學生的問題所在,從而靈活提出針對性強的問題。譬如孩子們在回答問題時,所答非所問,或干脆答不出來時,我們要注意靈活機智,根據(jù)變化了的情況,有針對性的重新發(fā)問。老師靈活應變的提問,能喚起孩子們的好奇心,開拓孩子們的思維空間。
總之,課堂提問,不單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一門藝術,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教學目的、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的設計課堂提問,要注意提問的科學性、藝術性,讓學生在提問與思考中有質(zhì)疑、有探究、有收獲。這樣的提問才是科學的提問,這樣的課堂才是科學的課堂,精彩的課堂。
參考文獻
[1]喻碧蓉.小學語文提問教學之我見《讀書文摘》,2016年31期
[2]尼扎米丁·艾拉米丁.靈活設置,激活提問——小學語文提問教學淺析《魅力中國》,2017年23期
[3]梁小蘭.淺談小學語文提問課堂技巧《未來英才》,2015年7期
[4]卞瑋.問之有道,學之有效——小學語文提問教學之我見《新課程學習·中旬》,2014年7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