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海霞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4-0039-01
數學計算能力是一項基本的數學能力?!缎W數學教學大綱》指出:“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培養(yǎng)計算能力,應該要求學生算得正確、迅速,同時還應注意計算方法的合理性和靈活性”。而計算能力是學生今后生活、學習和參加社會主義建設所必須的基本素質之一。怎樣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已經成了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突出問題。
一、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計算的興趣。
計算枯燥乏味,學生很容易產生厭倦情緒。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計算興趣是尤其重要的。教師要改變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從“要我學”變成“我想學”。
1.講究訓練形式多樣化,在計算教學中滲入游戲。
為了提高學生的計算興趣寓教于樂,根據小學生好動、好勝心強的這一心理特點,在強調計算的同時,講究訓練形式多樣化。如:用游戲、競賽等方式訓練;用卡片、小黑板視算聽算;限時口算;自編計算題等。多種形式的訓練,不僅提高學生的計算興趣,還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2.典型事例或與課堂教學內容有關的小故事激發(fā)興趣。
教學中,適時地列舉中外數學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小故事來增添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還可以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愛好和興趣,使學生集中精神進行計算,提高課堂上的學習效果。學生從樂中得益,從樂中長智,不知不覺就迷上了數學。
二、注意培養(yǎng)學生口算能力,打好計算的基礎。
《小學數學教學大綱》指出:“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要重視基本的口算訓練,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便運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必須抓好口算這個基礎。
1.保證時間,持之以恒培養(yǎng)學生口算能力。
提高口算能力,不但要反復訓練,還要不斷訓練,盡量做到人人過關。因此,我經常利用上課前的3—5分鐘,對學生進行口算訓練,且讓訓練的與本節(jié)課內容有機結合。比如學習“乘數是兩三位數的乘法”時,可安排乘加的口算內容;學習“除數是兩三位數的除法”時,可安排乘減的口算內容的練習題。這樣開始時比較費時間,但只要堂堂練、天天練、就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2.教會方法、講清算理,培養(yǎng)學生口算能力。
口算方法都是從實際運算中總結出來的,要想達到口算正確與迅速,不僅要掌握口算方法,還必須懂得算理和思路。尤其重要的是利用運算規(guī)律、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進行口算。
3.靈活、合理選用算法,促進提高口算能力。
隨著年齡的升高,口算的內容就不僅是基本的四則運算了。這就需要教師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要求學生拿到題目得先觀察數據、符號,分析是否具有簡算的特點,如果有就得采用簡便的方法計算,沒有的還要考慮數據的處理,千萬不能只有題目要求簡算才會簡算,而應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真正把所學的知識應用于實際中,真正發(fā)揮口算的作用。
4.對于該記憶的東西,要想辦法讓學生記住、記好,以提高口算效率。如25×4=100、125×8=1000這樣的簡便計算就要求學生記憶。
5.增強口算意識,養(yǎng)成口算習慣,加強綜合性訓練。
培養(yǎng)口算能力,重在平時,貴在堅持。也就是說,要增強口算意識,養(yǎng)成口算習慣。無論是小數目還是具有某些特征的數組成的算式,凡能用口算或部分能用口算的盡量用口算解決,這樣有利于提高判斷能力、訓練反應速度,同時可以熟練鞏固口算方法,并進一步轉化為技能。
三、在教學中,要注意估算能力的培養(yǎng)。
加強估算,能促進學生數感的發(fā)展,在計算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計算教學中應逐步滲透估算的意識和方法。想加強學生的估算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首先要在具體的情境中改變學生對估算的態(tài)度,正確認識估算的價值,教師在教學中要創(chuàng)設現實、有趣、富有挑戰(zhàn)性的情境,使學生能夠逐步體驗估算的優(yōu)越性。其次,要開展經常性的估算活動。如同只有在游泳中,才能學會游泳一樣,學生的估算能力也只有在經常性的估計實踐中才能得到發(fā)展,更何況估計不僅僅是一種技能,更主要的是一種良好的意識而后習慣。如根據自己的身高估計桌子的高矮、衣服的肥瘦,根據一堆物體估計盛放容器的大小,根據房間估計所需要瓷磚的多少,估計下課還有多少時間……因此,不應責備學生的估計與實際結果相差懸殊,而應組織學生檢查他們最初的估計過程。
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良好的計算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大量事實說明,缺乏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習慣,是學生計算上造成錯誤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習慣。計算時,一定要嚴格要求學生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檢。一看:小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常常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例如,不是抄錯數字,就是抄錯符號。因此,做題前,先要完整地看清每個數字和每個符號,決不抄錯題目,這是正確計算的前提。二想:確定運算步驟。三算:低年級學生很容易不是加法忘了進位,就是減法忘了退位;或者加法當減法做,乘法當除法做。因此在確定運算步驟后,要認真地進行計算。四檢:平時學生除了對規(guī)定的驗算題目進行驗算外,基本上不能自覺驗算每一步。所以要強調學生算完一步要及時“回頭看”,檢查是否正確,一步一回頭,及時檢查驗算,及時糾正錯誤,保證計算的正確。檢驗要有明確的目的和嚴格的標準,做到每題必檢查,每步必驗算。以此來提高計算能力。
五、安排專門的改錯課。
有針對性地把學生經常錯的題目類似的題目作為學生的課堂作業(yè),再次反饋了解學生改錯后的作業(yè)效果。改錯題型的練習對學生是有要求:判斷對錯→找出錯誤處→分析錯誤原因→改正。課堂采取小醫(yī)生找病因比賽的形式,讓學生在比賽中獲取知識?!案腻e”不能僅滿足于學生分清了錯誤原因,改正了錯誤,而且達到預防效果,教育學生對這些錯誤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總之,學生的計算能力不是靠一朝一夕能養(yǎng)成的。作為教師,首先自身要對計算法則、定律等運用自如,指導時才能得心應手,提高效果。同時訓練應持之以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