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靜
【摘要】探究式學習已成為基礎教育改革中科學領域的熱點問題。本文著重闡述了在幼兒園科學教育中開展探究式學習的意義;探索適合于探究式學習的指導策略;剖析了在探究式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探究式學習 ; 科學教育 ; 幼兒園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4-0038-01
隨著人們對教育本質特性認識的不斷深入,兒童的學習方式問題越來越被重視起來。近幾年來,探究式學習已成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科學領域的一個熱點問題。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也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fā)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密切的聯(lián)系幼兒的生活,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究,使他們感受到科學探究的過程、方法,體驗到發(fā)現(xiàn)的樂趣。這些都凸顯了在科學教育中探究式學習的重要地位。在幼兒園科學教育中為何要倡導探究式學習?教師又該如何有效的指導幼兒?這就是本課題所要研究的。
一、幼兒園科學教育中引導幼兒探究式學習的意義
皮亞杰理論指出,兒童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是以活動,特別是以探究式活動為終結的。通過探究式活動,兒童原有的認知結構發(fā)生同化或順應作用,從而形成不同的認知結構,最終達到主客體之間的認知平衡,這是幼兒認識世界的獨特方式。
1.探究式學習符合幼兒認識活動的規(guī)律
幼兒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幼兒認識事物憑借具體、直觀、 形象支持,他們總是通過觸摸等手段來達到探究周圍世界的目的。根據(jù)皮亞杰的發(fā)生認識論,主體通過動作對客體的適應,即活動是心理發(fā)展的真正原因。兒童心理發(fā)展、對世界的認知,是通過與之相互作用而獲得的。幼兒園科學教育中的探究式學習正是通過給幼兒提供豐富的,適合他們進行探索的各種材料、環(huán)境與時間,與之互動。通過自身的操作活動來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獲得對世界的認知、態(tài)度、 情感等。
2.滿足幼兒學習科學的需要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探究對于幼兒來說是一種天性,所以我們常說孩子都是天生的科學家。孩子們有著與科學家一樣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這是與生俱來的。幼兒的各種需要,包括理解客觀環(huán)境的需要、認知的需要、影響環(huán)境的需要,這些都表明了幼兒對學習科學的需要。而滿足幼兒這種學習科學需要的最直接、最完美的方式,就是進行探究式學習。當幼兒接受的外界刺激與主體已有經驗不一致時, 使形成新異刺激的感受,導致機體喚醒水平提高,促使主體產生對特殊性探究的行為。在理解新異刺激的過程中,主體維持機體最佳水平的喚醒狀態(tài),從而滿足了幼兒學習科學的需要。
3.促進幼兒科學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
幼兒科學素養(yǎng)的組成要素包括:科學精神、態(tài)度和價值觀;科學知識與技能;科學行為與習慣。利用探究式學習,幫助幼兒仿照科學研究的過程來學習科學內容,進而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尊重科學,崇尚真理,勇于探索,樂于創(chuàng)造以及合作、分享等品質和態(tài)度。提高其觀察、探究、推理、預測、實證、記錄、解釋和交流,提出問題,收集數(shù)據(jù),形成解釋,評價結果,檢驗結果等方面的能力,最終促進科學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
二、對當前幼兒園科學教育中探究式學習存在問題的思考
探究式學習提高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使幼兒主動學習。然而, 在科學活動中教師往往操縱著幼兒的操作,忽視幼兒主動性、積極性、 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曾看過許多幼兒園的科學教育活動,確實注重了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材料的提供和幼兒的動手操作,但很多操作活動都是按教師的意圖,教師的精心設計下進行。例如,有的教師盡管準備了充分的材料,但操作活動草率了事,不給孩子足夠的時間,而有些教師則習慣于在幼兒操作之前就亮出答案,操作目的似乎就是為了驗證這個答案;還有一些就是在教師語言提示和動作示范下,孩子一步步跟著老師做。這幾種形式在科學活動中時常存在,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值得我們思考。
1.環(huán)境條件的制約:幼兒某些自發(fā)產生的探究活動往往會因為環(huán)境等條件的限制而被中止。有些探究式的活動不能在幼兒園這個小環(huán)境中展開,需要小班教學,需要充裕的時間,充足的材料或下社區(qū)或入田野或借助較科學精密的儀器設備,考慮安全和探究材料等限制會迫使探究活動無法實現(xiàn)。我們應該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比如,在幼兒園開設科學區(qū)、自然角,開設玩沙玩水區(qū);充分利用自然所提供的物質環(huán)境來發(fā)展幼兒動手操作、探索、觀察的能力,讓幼兒在環(huán)境中學習,在學習中玩耍,從中體驗到快樂。
2.教師如何引導幼兒探究:探究的內容能否由教師事先設計或制定,在探究過程中幼兒自主活動的重點是什么,教師重點指導探究的哪些方面;教師如何引導,何時介入;何時需要提供相應的信息材料, 這些都是在指導幼兒展開探究式學習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教師的有些指導還是值得我們反思。
(1)急于把答案告訴幼兒
這是在指導中教師普遍存在的問題。幼兒的操作探索過程是最重要的,在幼兒經驗達不到,不能進行操作探索時,不少教師總是急于把答案直接告訴幼兒,反映出教師在觀念上重結果輕過程的傾向??茖W活動的目標就是要培養(yǎng)幼兒的操作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把答案告訴幼兒,實際上是剝奪了孩子的這些權利。幼兒之間的相互學習也是幼兒獲得知識經驗的好方式,效果也要比直接告訴他答案好得多。因此,教師要將重點放在觀察幼兒的活動上,在觀察的基礎上再給予適當?shù)闹笇А?/p>
(2)提問技術有待提高
提問是教師引導幼兒探究的主要技術之一,是科學探究活動組織成功的基礎。教師在什么時候提問,怎樣提問都會影響幼兒探究的主動性、積極性、深度和廣度。教師要針對幼兒心理的特點并結合教學內容來設計提問,一種是用于激勵幼兒思維能動性和求知欲方面的提問,常用于新授活動的導入和由低水平思維向高水平思維推進的時候;另一種是當幼兒思維方向不明確或者操作方法不當時,為引導幼兒思維的操作所進行的提問。
幼兒園科學教育中探究式學習是現(xiàn)今幼兒園教改實踐中尚須深入研究的問題,以上只是筆者的管窺之見,有待進一步探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