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艷
· 【中圖分類號】G623.2
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寫字和寫字能力的培養(yǎng),是第一學段語文教育的一個重點。第一學段的寫字要求,突出一個“好”字。要求學生“書寫規(guī)范、端正、整潔”,同時要求寫字姿勢“正確”,怎樣才能做到“好”呢?
九年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語文第一、二冊的寫字部分編排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數(shù)量少,第一冊全冊漢字要求認的是400個,而要求寫的字僅100個。學生每課的習字量只有3---4個漢字,而且都是按字形規(guī)律編排的筆畫簡單的獨體字。教材科學的編排為教師的教、學生的學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下面就談幾點關(guān)于寫字教學方面的體會。
一、觀察聯(lián)想,活化字形,感知字形美。
觀察是認識事物的基礎(chǔ)。寫字教學首先要指導學生觀察字形,弄清漢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我在指導學生觀察時,如果引導學生對抽象的漢字加以聯(lián)想,活化漢字字形,漢字字形就會深深扎根于學生的心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墩Z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提出:培植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的情感。漢字由抽象的筆畫組成,如何讓學生對祖國文字的字形產(chǎn)生興趣,如何讓學生對寫字感興趣呢?“撇”像掃把、“捺”像劍、“點”像小雨點、“橫”像小扁擔……比如“傘”,有的像大蘑菇,有的像大樹……讓學生感受到了漢字的形體美,對抽象的漢字字形頓時生出興趣,產(chǎn)生了寫字的欲望。如教學“人”時,雖然字簡單,一撇一捺,寫起來卻十分不易。由于不知道運筆方法,學生寫出來的“人”字,就像兩根支撐起來的小棍子。我引導學生觀察,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看看這“撇”像什么,“捺”像什么,有了如此形象的比喻,“人”這個字在孩子的心中已經(jīng)不再抽象了。比喻充分激起學生寫字的熱情,學生按捺不住,自己嘗試著寫了起來。
二、比較觀察,體會書寫美。
1、比較運筆方法:教學“一”,我讓學生觀察老師正確的運筆之后,我要求學生進行臨摹,將學生的不正確的書寫和范字比較,在比較中,學生看到自己的不足;教學豎,我讓學生比較“懸針豎”和“垂露豎”的寫法的不同,并加以示范。
2、比較間架結(jié)構(gòu):教師除了指導漢字的筆畫,還應(yīng)該指導漢字的間架結(jié)構(gòu)。例如教學“皮”,在觀察“皮”后,我讓學生臨摹,學生寫出來的字五花八門,有的把下面的“又”字寫得太短,有的把“又”字寫的太窄,有的又寫的太寬……這時,我將他們這些字在黑板上“公開亮相”,和書上的范字進行比較,并逐一幫助他們找到“病因”,指出“治病良方”。欣賞著自己的“杰作”,孩子們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起來,比較之后書寫,效果令人滿意。
三、嚴格訓練,培養(yǎng)習慣,發(fā)展個性美。
1、練字要嚴格要求,《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養(yǎng)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正確的寫字姿勢,不僅有利于把字寫端正,而且有利于學生身體的正常發(fā)育,有利于保護學生的視力。
寫字前,教師指導學生削好鉛筆,放好作業(yè)本,端正坐姿,指導執(zhí)筆方法。練習時,教師巡視,時時提醒學生,時時糾正學生不正確的姿勢和方法。書寫時,教師隨時提醒學生每個字在田字格的位置、運筆方法,與上一個筆畫的間距,其長短如何,整個字的結(jié)構(gòu)特點及各部分的比例,做到防患于未然。
教師在課堂上反復指導,循序漸進,逐步形成寫字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2、訓練要有度。練字時貴在精,而不在多。過多的書寫不僅對孩子的身體發(fā)育有害,還會影響孩子的寫字興趣。因而在教學中,堅持一個“少”,保證一個“好”字。
四、激勵評價,鼓勵進取,展開競賽。
表現(xiàn)是小學生的特點。我們教師應(yīng)該讓孩子充分展示自己的成功,為孩子創(chuàng)造展示自己的機會。課堂上,我采用板演、用實物等手段展示學生習作,然后在班級搞評比,對于寫字出色的學生給予鼓勵,對寫字稍差一點的學生找原因“對癥下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