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克勤
· 【中圖分類號】G633.3
寫作需要借鑒,尤其對于剛學習寫作的小學和初中生?!度罩屏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雖然沒有明確提出作文模仿問題,但是它強調(diào)了學生寫作時“能從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進行縮寫;能根據(jù)文章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進行擴寫、續(xù)寫;能變換文章的文體或表達方式等進行改寫”,文中提到的“縮寫”“擴寫”“改寫”,其實都與模仿密切相關。結合農(nóng)村農(nóng)村學生作文水平低的實情,我認為適當?shù)夭捎谩澳7隆钡慕虒W方法,是符合寫作與閱讀教學規(guī)律的,也是這些起點低、語感弱的學生理解與創(chuàng)造作品的必要前提。事實證明采用這種利用課文進行仿寫的方法確實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學生的寫作水平也有了明顯的提高。
下面就談談我在實際教學實踐中具體指導學生利用課文進行仿寫的主要方法:
一、模仿課文語言
教材中的課例都是經(jīng)行家遴選的,都是一些經(jīng)典名篇,文本語言規(guī)范、詞句典雅優(yōu)美、風格迥異,很適合學生模仿。因此教學中教師可以篩選一些有代表性的句子讓學生進行仿寫。仿寫語言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仿課文句式遣詞造句。比如在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有“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有……”這樣一組互相關聯(lián)的句子。這組句式看似簡單,但卻富于一種回環(huán)美,頗有深意。前一關聯(lián)句式,略寫百草園的整體,先由低到高寫靜物,再由高到低寫動物;后一關聯(lián)句式,詳寫百草園的一個局部,敘述的景物從動物寫到植物,表明了作者歡樂、愉快的童心,展現(xiàn)了百草園五彩繽紛的自然風貌。在學習后我們可以進行學生練筆——仿寫“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經(jīng)過教師的點撥,學生理解了句式的特點、表達的順序、表達的作用后進行單一的仿寫,其實是很容易的。熟能生巧,像這樣的句式仿寫多了,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自然也就增強了,寫作時句子也就順暢生動了。
(2)仿運用語言的不同色調(diào)不同風格。課本中的文章因為文體不同、作家不同,語言風格也千姿百態(tài):或莊重詼諧,或明快含蓄,或豪放婉約,或簡練繁豐,或平實絢麗。在教學中除了指導學生通過反復朗讀體悟外,模仿也是極好的學習途徑。
(3)段式仿寫。段是組成篇的基層組織,段寫好,文章必然出彩,因此,段的仿寫練習很重要,段的結構方式有很多,比如排比段式、提示段式、總結段式、層遞段式。
二、模仿課文結構
課文的結構既全面、千姿百態(tài),又科學、規(guī)范。模仿語文課本中范文的結構,有助于培養(yǎng)規(guī)范作文意識,體驗作者所獨具的匠心,避免學生寫作時雜亂無序,條理不清。
模仿結構,最基礎的是引導學生學習各種最基本的寫作順序然后進行仿寫:如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寫;按時間的順序寫;按空間位置的轉移順序寫;按被說明事物的一般規(guī)律寫;按參觀者的行蹤和觀察順序寫等等。模仿結構,還可以學習全篇結構安排的特點。
俗話說,文無定法,教材中的文章的結構是多種多樣的:像《春》的畫面展現(xiàn)法(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醉翁亭記》的鏡頭剪輯法(滁人游、太守宴、太守醉);《狼》的“一物綴連法”(遇狼、懼狼、御狼、殺狼),《變色龍》的獨幕話劇法(警官奧楚蔑洛夫處理狗咬人的案件),《藤野先生》的雙條線索法(愛國主義線索和與藤野先生交往的線索交織),《阿長與(山海經(jīng))》的幾件事表現(xiàn)人物法等等。文章猶如蘇軾筆下的“廬山”,教師切入的角度不同,就會得出不同的理解。因此,指導學生進行仿寫時教師要有較高的文本解讀能力和一雙與眾不同的慧眼,才能深挖教材的模仿亮點,確實讓學生學有所得,仿有所獲。
三、模仿課文題材
語文課本中文章題材豐富多樣,有關家庭生活、學校生活、自然景物、想象世界、古代生活、社會生活、科學世界、文化生活的題材都被選入了課本中,而這些豐富多樣的題材為學生提供廣泛的寫作視點。教師在學習課文時應適時引導學生模仿,課文用了什么題材就仿用相同題材,這能喚醒學生的經(jīng)驗積累,有助于幫助學生克服題材狹窄的弱點。例如,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是“民俗風物”單元,本單元安排了魯迅先生的《社戲》,沈從文先生的《端午日》,劉紹棠先生的《本命年的回想》等名篇佳作,于是,我們可以要求學生結合本單元的這些名家名篇,選擇最喜歡的一篇,也可以綜合各篇之集大成,寫出家鄉(xiāng)的一種節(jié)日。這樣一來,學生們覺得有據(jù)可依,有樣子可畫了。
適當?shù)哪7驴梢砸I學生對生活的觀察和感悟,促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運用教材,拓展和延伸教材中的知識,久而久之,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寫作視野也開闊了。
四、模仿表現(xiàn)手法
學生學習語文,主要是吸收前人的成果,并創(chuàng)造性地將前人的知識變?yōu)樽约旱闹R。我們結合學過的一些經(jīng)典范文,指導學生如何領會寫作的方法,并將其運用于實際的寫作實踐中,對于寫作水平較低的學生來說也不失為一種事半功倍的好辦法。
寫作手法最初的仿寫,宜對文章進行分解,把握重點,對文章的一種較為突出的寫作手法進行仿寫,比如高爾基《海燕》中對比、烘托手法的仿寫,韓愈《馬說》一文托物寓意寫作手法的仿寫。
寫作手法的仿寫是一種比較抽象的、理性的模仿,教師可以設置一兩個比較具體可感的生活場景讓學生進行仿寫,這能避免枯燥無味的弊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一文,文章主要表達了游子有家不能回的思鄉(xiāng)之情。烏鴉歸巢而自己卻有家不能回,仿寫借景抒情的手法,可以設置讓學生寫自己因為某種原因不敢回家的心理片段。學生練習積極性較高,且每人都能巧用景物來表達自己的心理,將“一切景語皆情語”的感受述諸筆端。
依據(jù)文本仿寫是一個由淺入深的、循序漸進的長期滲透過程。教師應將“依據(jù)文本仿寫”常態(tài)化。教師在深挖文本指導寫作時,還應避免無序和斷層狀態(tài),教師應依據(jù)學生的知識水平、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制定詳細的計劃。仿寫多了,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在原有的仿寫基礎上進行變式訓練,爭取仿中有異,仿中有新。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修訂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2.任志鴻:《初中新課標優(yōu)秀教案》,南方出版社2005年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