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飛燕
銘記在心:當學習充滿樂趣時,才更為有效。
——彼得·克萊思《天天天才》
中國分類號:G642.421
什么樣的課堂才是好課堂?什么樣的教育才是好教育?
教育家李鎮(zhèn)西說,“所謂好課堂,就是‘有趣加‘有效。所謂好教育,就是‘既有意義,又有意思的教育?!薄敖逃囊鈭D隱蔽得越好,教育效果就越佳。不動聲色、不知不覺、了無痕跡、天衣無縫、潤物無聲、潛移默化……這些都是教育的藝術,也是教育的境界?!痹凇秾W習的革命》一書中,提到了“放松性警覺藝術”。英國快速學習革新家科林·羅斯說“這種腦電波以放松和沉思為特征,是你在其中幻想、施展想象力的大腦狀態(tài)。它是一種放松性警覺狀態(tài),能促進靈感、加快資料收集、增強記憶?!彼?,我開始探索如何讓學生在高中思想政治綜合探究課堂教學中獲得放松性警覺狀態(tài)。
一、 放松,首先從環(huán)境開始
美籍華人、著名心理學家李恕信在《瀟灑的母親》中講述了一個意味深長的故事:一個小女孩趴在窗臺上,看人埋葬死狗,淚流滿面。這時,她母親將她帶到另一窗口,讓她欣賞美麗的花園。果然,小女孩愁云一掃,變得快樂無比。這說明了什么?這說明環(huán)境對孩子的心理影響是非常大的。因此,必須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讓孩子輕松愉快的學習,而在潛意識中又存在著關注某類問題的警覺。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實驗:
1、師生空間位置的變換
站在講臺上的教師,始終讓學生感覺是居高臨下的,是不平等的。作為教師,就要習慣走下講臺與學生近距離的面對面的交流。選擇站在同學們之中來完成一節(jié)課,是我經(jīng)常并已習慣的做法。而重新排列座位,經(jīng)過實踐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你可以在課前布置學生把座位排列成開茶話會的形式,幾個人圍一桌,這樣,即便于課堂討論,也便于活動的開展。作為教師,甚至,要敢于把自己的舞臺——“三尺講臺”交給學生。這樣,在課前你就已經(jīng)調動起學生上課的興趣、積極性,并讓學生獲得心理上的放松。
2、音樂的作用
還記得“四面楚歌”吧?音樂的魅力與作用是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忽略的。某些音樂節(jié)奏有助于放松身體、安撫呼吸,并引發(fā)極易于進行新信息學習的舒緩的放松性警覺狀態(tài)。記得我在一次初一公開課上上《生活處處有情趣》這一框時,播放了一段薩克斯音樂作為課堂導入,請學生隨便談談這段音樂,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本來有些緊張的學生在聽了兩分鐘音樂后逐漸放松下來,開始積極談論自己喜愛的或會彈奏的樂器。因為講到情趣是處處存在的,所以我還播放了一首《紅月亮》的歌曲。優(yōu)美的旋律加上引人入勝的歌詞情景,完全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甚至忘記了這是課堂。這讓我認識到音樂在課堂上對學生情緒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特別是這能夠逐漸引導學生、把學生帶進一個輕松愉快的世界。
3、圖片的作用
中國有句格言“百聞不如一見”。要獲得清晰的印象,不僅要聽,而且要看。對于你想要記憶的事物,必須要獲得深刻、生動而且持久的印象。所以,具有一定視覺沖擊力的圖畫,或者一些實物在課堂教學中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例如,在講授《生活處處有情操》一框的情趣來自對大自然的熱愛這一目時,我利用了印有寧國風景的掛歷。因為象恩龍山莊、港口灣水庫等風景區(qū),好多同學都去過,貼近他們的現(xiàn)實生活,使他們有話可說。于是,他們都表現(xiàn)出極高的參與熱情。這些圖片的的確加深了他們的印象,而在觀看這些圖片的過程中,他們的心理放松了,但對問題的關注程度反而加深了,這不是使課堂教學的效果更好了嗎?這就是一種放松性警覺藝術。
二、教師的放松
教師往往把課堂當成自己的舞臺,他是發(fā)號施令者,學生只有一味地被動地聽,完全變成了教師和知識的奴隸。所以,作為權威的教師若不首先在課堂上“放松”,那學生是不可能“放松”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放松性警覺藝術很關鍵的一環(huán)還在于教師的放松。
1、理念的放松
教師不應該始終把自己當做作是“傳道、授業(yè)、解惑”者,把自己當作是絕對的權威,而是由居高臨下轉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師應該認識到自己在教學中充當?shù)慕巧珣撝皇且粋€引導者、點撥者,是與學生平等的交流對象。只有自己擺正了自己的位置,自
己真正從思想上推翻了自己權威的地位,才會在言行中不再給學生壓迫感和緊張感。
另外,理念的放松也包括教師對學生的認可程度。面對學生始終懷抱“你肯定行”的態(tài)度,接納學生貢獻的各種意見,而不急于做判斷。有人說,教師在課堂上的沉默是金,所以,聽、聽、聽,只要學生想發(fā)表意見。我們現(xiàn)在需要做的是去關注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而不是一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
2、溝通要素的放松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主要表現(xiàn)在語言、眼神、表情、體態(tài)等要素上。教師在這些溝通要素上體現(xiàn)出來的放松感覺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在課堂的情緒、思維與表達。
(1)語言的放松
教師的語言也是一門藝術。如果語言有吸引力,刺激學生的聽覺,那么學生會比較樂意去聽、接受并思考你所說的。我們常常聽到一些老師上課時語言很標準,很術語化,但干巴巴的令人乏味。特別是有的老師在課堂上對待學生永遠用一種質問的語氣,這導致學生表現(xiàn)出無精打采、昏昏欲睡或表情麻木又或是有話不敢說,這樣的教學無疑是失敗的。
毛澤東的語言可以說是形象性語言的典范,他經(jīng)常使用人們熟悉的形象:如說小資產(chǎn)者發(fā)財心切,就說他們“對趙公元帥視拜最勤”;譴責蔣介石不抗日,卻要搶占解放區(qū)的土地,就說蔣介石“躲在峨眉山上,不栽樹,不澆水,卻要摘桃子”等。如果我們在課堂上能夠學習利用這種語言形式,我想,不僅學生是感興趣的、愛聽的,教學的效果也是不會差的,課堂氣氛更是會輕松歡樂的。
亨利·福特說“如果成功有任何秘訣的話,就是了解對方的觀點,并且從他的角度和你的角度來看事情的那種可能”而和小孩子說話要用小孩子的口吻,否則他根本不會接受,更談不上要他自動聽話了。所以,面對初中的學生,我們要練習用他們的口吻引出一些他們樂于交流的或熟悉的話題。例如,在前文中我談到在導入《生活處處有情趣》時用了一段薩克斯,請學生隨便談談這段音樂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他們自己是否喜歡或會彈奏某些樂器。這兩個引導性的問題我是用非常隨便的平時沒事兒聊天那種語氣問出的。這讓學生所感到的似乎也就是在聊天。于是,他們暢所欲言。特別是平日在班里很不起眼的學生說到她會彈鋼琴時,班上同學全都露出一種不可思議轉而又是艷羨的表情。因為在落后的農村中學讀書的小孩竟會彈鋼琴真是件了不起的事。這個不起眼的小女孩在看似隨意的聊天中得到了內心的滿足,開始積極參入課堂的交流與思考。這個小插曲使我更進一步認識到語言真是個奇妙的東西。教師若能在課堂上使用“放松性”語言,將使課堂隨時充滿生機,也將隨時給學生增強活力與動力,給學生個性展示的機會。
(2)眼神、表情、體態(tài)等示意動作的放松
一些具有親和力的眼神、表情、體態(tài)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對教師都會感覺到輕松和愉快,并使教學取得較好效果。所以,在課堂教學上,如果教師能把眼神、表情、體態(tài)等示意動作進行完美的結合,那將讓學生感覺不到這是在上課,而是在聊天。這是一種“放松性警覺”狀態(tài)的獲得。例如,一個微笑的表情加上一個鼓勵的眼神再加上一個豎起大拇指的手勢又或是一個遺憾的表情加上一個拍拍頭的動作,都會讓學生感到親情,獲得巨大的精神力量,并且不會有緊張感與壓迫感,同時,他們對知識的關注程度與印象都更深了。
事實上,我自己就很喜歡這些示意動作。因為它們有時能表達出語言所無法表達的情感態(tài)度,能調節(jié)心理狀態(tài)。我每次上公開課,走上講臺的一剎那都習慣于微笑——對別人更是對自己。這的確已成為一種習慣。因為上公開課難免會緊張,可只要我一笑,我就會
放松了,不再緊張了。我想,我的微笑與放松肯定會給學生也帶來輕松的感覺。
一個會心的眼神,一個淡淡的微笑,一個小小的手勢,一個點頭搖頭的簡單動作,看起來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可這些溫馨、親切的示意動作,能夠有效地縮短雙方的距離,給對方留下美好的心理感受,從而形成融洽的交流氛圍,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獲得放松性警覺的狀態(tài)。
三、教學方式的放松
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教學,首先要認識到課程不是預設的,而是生成的。沒有必要按照教材的條條框框按部就班。我們應該啟用能調動學生所有感觀的授課方式,除了前文中說的利用音樂、圖片,也可以播放有關的視頻、flash動畫,還可以用游戲和幽默小品表演來“激活”腦力,加強對材料的掌握。
教育家李鎮(zhèn)西說,“所謂好課堂,就是‘有趣加‘有效。所謂好教育,就是‘既有意義,又有意思的教育?!薄敖逃囊鈭D隱蔽得越好,教育效果就越佳。不動聲色、不知不覺、了無痕跡、天衣無縫、潤物無聲、潛移默化……這些都是教育的藝術,也是教育的境界?!边@些授課方式既輕松有趣、豐富多彩,又是快速而令人激動的,非常利于帶動學生進入到一種“放松性警覺”狀態(tài)。
比爾·蓋茨在《未來之路》中寫到:你的工作場所和你關于教育的觀念將被改變;也許被改變得幾乎面目全非。放松性警覺藝術在教學中的運用的確沖擊了舊的教學模式,可我覺得它恰好適應了現(xiàn)在的課程改革。只是,我對它的運用僅僅還在一個摸索與嘗試的階段,還沒有找到它的精髓。但我想,其宗旨我是沒有錯的,那就是把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把樂趣還給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