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勝仙
摘要:學前教育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作,在這個重要的階段,家庭對幼兒的教育和未
來的健康成長影響深遠。本文對獨生子女家庭對學前兒童個性發(fā)展方面的影響進行分析,對消除或弱化因獨生子女家庭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策略進行論述,以彌補獨生子女家庭在學前兒童個性形成及教育方面的不足,力求讓每個孩子都獲得來自家庭的愛的體驗,為兒童的將來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礎。
關鍵詞:獨生子女,家庭,心理
【分類號】G61;B844.1
家庭是兒童出生的搖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兒童身心成長的奠基石和重要的場所。獨生子女家庭形式是我國當今社會中最主要的家庭結構類型,其特殊的家庭環(huán)境對可塑性極強的學前兒童成長的影響是長遠和深刻的。因此,我們重視獨生子女家庭對學前兒童個性的影響有著較強的現(xiàn)實意義。
一、家庭環(huán)境對兒童個性發(fā)展的重要意義
家庭環(huán)境是孩子成長的基本環(huán)境。一般意義上看,家庭結構正常的,幼兒個性發(fā)展健康、全面,而家庭結構有缺陷的,幼兒個性發(fā)展已經(jīng)顯現(xiàn)出受阻。然而,孩子不能選擇環(huán)境,更不能選擇家庭以及家庭結構。獨生子女家庭在家庭結構上客觀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不足,受其環(huán)境的影響,這樣家庭的學前兒童在行為習慣,思維方式,認知特點上有著不穩(wěn)定性,學前時期又是孩子身心發(fā)展,性格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所以,重視獨生子女家庭對孩子個性發(fā)展的影響,更有助于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和社會觀的形成。
二、獨生子女家庭對學前兒童個性的影響
由于我國長期以來以“計劃生育”為基本國策,獨生子女家庭在社會中占有很大比例,也是當前社會最主要的家庭結構方式。這種獨具特色的的家庭環(huán)境,也對孩子的心理發(fā)展產(chǎn)生了特有的影響。但是,這種影響的出現(xiàn)并不是由“獨生”所引起的,而是不當?shù)募彝ソ逃慕Y果。
(一)家庭教養(yǎng)態(tài)度方面
首先,獨生子女家庭中物質和經(jīng)濟條件相對較好,對孩子營造了“溺愛”環(huán)境。家長對孩子一味百依百順,沒有一定的行為要求。養(yǎng)成了孩子感情上的“自我中心”,語言交往和自我表達方面也較差;久而久之,這種家庭環(huán)境會導致孩子嚴重依賴他人,逐漸喪失獨立活動能力、孩子缺乏自立意識,不懂得與同伴共處,更別提分享。
(二)家長養(yǎng)育觀念方面
1、家長的“保護”限制了孩子的發(fā)展空間
由于現(xiàn)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生活中家長把孩子的一切大小事務都包辦代替了,對孩子提出的要求也總是百依百順,想方設法滿足孩子,但在孩子正常的行為活動中又擔心孩子太小不安全,不讓他們獨立活動,對其行為諸多限制,孩子就像一個提線的木偶,失去了自我。這種教育方式,必然會束縛了幼兒個性發(fā)展,更不利于他們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2、家長的“關愛”導致“肥胖兒童”的出現(xiàn)。
不少家長認為要使孩子健康就要多增加營養(yǎng),導致孩子身體上的營養(yǎng)過剩,再加上家長不能經(jīng)常帶孩子參加體育活動。使得有些孩子雖然長得白胖,可身體素質很差,動不動就傷風感冒,影響了孩子的身體健康,而且由于營養(yǎng)過剩導致的“小胖子”的形象在孩子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有可能會受到同學或伙伴的嘲笑,無形中給孩子的心理帶來壓力。
3、家長的高期望,給孩子造成較大心理負擔。
現(xiàn)實生活中,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不惜傾注大量心血、過分重視智力投資。奔走于各種早教班,買各種開發(fā)智力的資料,為了能讓孩子進入重點幼兒園、托人、找關系,家長的這種“望子成龍”心理所表現(xiàn)的急功近利,忽視了兒童的實際發(fā)展水平,不但對孩子起不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反而易使兒童產(chǎn)生對抗、情緒緊張等不良心理特征。
4、學前兒童對幼兒老師的獎勵無動于衷
學前兒童參與活動的興趣,需要幼兒教師采取一定的策略來激發(fā)。獨生子女兒童,由于在家的嬌生慣養(yǎng),物質的要求有求必應。家長常用金錢、玩具等物質刺激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這種不注重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正確引導和建立的家教方式,使孩子在幼兒園中對老師設置的獎勵并不看重,對什么事都滿不在乎,無形中弱化了老師的教育效果。
(三)“保姆”式隔代撫養(yǎng)方式方面
隨著社會發(fā)展,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也越來越快。從城市到鄉(xiāng)村,父母為了生計,常年奔波在外,無力親自照顧孩子,只能將孩子托付給自己的父母??墒呛⒆拥臓敔斈棠棠晔乱迅?,精力有限,更多以“保姆”的身份出現(xiàn),孩子們喜愛的、迷戀的、玩耍的東西或者游戲,爺爺奶奶也往往一無所知,任由孩子隨心所欲,在爺爺奶奶這種極端縱容下,孩子心理上會覺得世界上有沒有任何規(guī)則不能改變。
三、優(yōu)化獨生子女家庭對學前兒童個性影響的策略
(一)家長要改變自己的教養(yǎng)態(tài)度和方式
獨生子女家庭的家長要更新觀念,加強社會責任感,樹立“孩子是世界的”教育觀。家長應該充分尊重孩子,孩子雖然年齡小,但是也應該擁有其獨立的人格、獨立的價值。 父母可以給孩子全部的“愛”,但絕不可能永遠為他們遮風擋雨??梢哉f父母的影響對于孩子的自身發(fā)展永遠是一個外部因素,所以,父母們應該做的是讓自己的孩子學會自我獨立、自我完善,讓孩子成為一只能夠獨當一面的雨燕,即使在遭遇困境時也能夠逆風飛翔。這也許才是現(xiàn)代家庭教育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二)家長對孩子的期望不要變成對孩子的桎梏
沒有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佼佼者,但是作為父母,不能把自己甚至父母的期望都強加在一個孩子身上,讓孩子背著沉重的包袱走路。孩子天性活潑好動,對任何事物都充滿了興趣,雖然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力和判斷力還很不足,但是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合理的給出建議,用孩子愿意接受的辦法來教育孩子。
(三)帶領、鼓勵獨生子女兒童多參加集體活動
每個孩子都渴望與人交往,誰也不愿是孤立的、無援的。從小父母要帶領、鼓勵孩子走出家門,多與人交往,如和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和好吃的。有的家長怕孩子累著,不愿讓孩子參加勞動,這就剝奪了孩子與人互幫互助的機會。家長要教育孩子在注意安全的情況下,多參加勞動,甚至可以帶領孩子參加力所能及的集體勞動,不僅可以鍛煉孩子肢體的協(xié)調能力,還可以增進孩子與同學之間的感情。
總之,“獨生子女”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是社會的主體,是構成社會的最基本的元素。因此,獨生子女的教育問題將是一個長期的問題,并將隨著獨生子女群體的變化而變化。作為獨生子女家庭的家長,在教育子女方面更要重視,掌握孩子的心理特點,正確運用家庭教育方法,在學習上對他們寬嚴有度,做到由扶到放。讓孩子擁有快樂的童年,為孩子個性的發(fā)展打下健康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網(wǎng)絡.百度百科. baike.baidu.com
[2] 黃敏.《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比較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2002年
[3] 高玉祥.《個性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
[4] 吳云.《獨生子女家庭以及兒童心里特征分析》.中國臨床心里學雜志.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