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巧
摘要:新課改的全面推行。中學歷史教學也發(fā)生了變化,將全面推進課程改革,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提高有效課堂,創(chuàng)設務實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雙基。(一是基礎知識,二是基礎技能。)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題,教師為主導??梢岳们榫皠?chuàng)設,抓住學生的好奇求知心里,可以讓學生快速有效的進入課堂角色。
關鍵詞:有效課堂、務實課堂、情景創(chuàng)設
中圖分類號:G633.51
一、學科背景
1、考察方式
目前初中升學考試,對于歷史學科的考察方式發(fā)生了變化,有原來的閉卷考試,改變成為了開卷考試。導致了學生出現(xiàn)了認識的誤區(qū),平時上課聽講與否,與考試無太大關聯(lián)??梢栽诳荚嚂r候“大顯身手”。這樣,就無形的降低了課堂教學效果。
2、分值縮水
中學升學考試,歷史學科的卷面分值降低到50分,題的容量并不太大的變化,但是分值的縮水,反而增加了試卷的難度。降低了學生的得分率。由于分值的減少,也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歷史學科盲目的和語數(shù)外等學科攀比分值。
3、地位變化
大多數(shù)學生都為自己的以后大概有個計劃,將自己的高中生活進行了規(guī)劃。目前,多數(shù)高中在高一就開始分文、理科。甚至有的學校在進校的時候視乎有文科、理科的意象,局不完全調查,理科班級的歷史學科的教學任務更提高了教者的教學難度。
二、改變學科現(xiàn)狀
隨著課改的全面推進,大部分學校在積極推行課改,改變諸多因素給歷史學科教學帶來的不便。都在課程改革中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打造有效課堂、務實課堂。如何才能有效提高課堂效果。我從以下幾點:
(一)、創(chuàng)設情景
有人說過一個好的引入,就是成功的開始。在任何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生動、具體的歷史場景,以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從而提高教學效果。那么,我們在教學中應當怎樣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走進歷史,感知歷史呢?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激發(fā)學生探求新知心里。有人說過:“使你的學生看出和感到有不理解的東西,使他們面臨著問題。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就是成功了一半?!苯陶咴诮虒W中給學生精心設計值得探究思考的問題,要學生置身歷史情景中,加深對歷史認識。
2、設計表演情景,挖掘學生潛力。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更要求課堂教學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突出能力的培養(yǎng)。在歷史課堂教學中設計表演情景,對于挖掘學生潛力,培養(yǎng)學生能力有一定作用。在講述世界上古歷史的時候可以引導數(shù)名學生上演奴隸的悲慘生活現(xiàn)狀。
3、利用語言情景,渲染氣氛,陶冶情操。歷史學科的特點決定了歷史教師的講課必須生動形象,富有感情,引人入勝,才能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創(chuàng)設音樂情景,激起學生共鳴。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播放、演唱歷史題材的音樂和歌曲,能夠渲染、再現(xiàn)生動的歷史場景,撥動學生的心弦,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讓學生去體驗、感悟生動的歷史。
5、復現(xiàn)歷史情景,激發(fā)學生興趣。歷史學科具有時間、時空、人物的特定場景,老師應有意識地引入具有一定情緒色彩、形象具體的歷史場景,讓學生有切身的體驗與感悟。在教學中為學生精心設計一個個鮮活的歷史舞臺,讓學生身臨其景,感受歷史。把學生帶入歷史氛圍之中,體驗歷史情感,認識歷史本質。
6、謎語導入,謎語,學生從小接觸,既熟悉,又陌生,但是能見迅速引起學生的注意,激起學生的興趣,這樣的導語能夠創(chuàng)造出一個輕松、融洽的學習氛圍,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知曉課題,明確目標
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讓學生知道了解所要學的課題,做到心中有數(shù),做好相應的準備!還要讓學生了解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指教師和學生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所要達到的預期的結果和標準。制定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的第一步,決定著整個課堂教學設計的方向、過程及結果評估。當前中學歷史課堂教學目標制定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相當一部分歷史教師對教學目標設計的重要性認識不夠,還不能獨自制定準確、規(guī)范的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憑經(jīng)驗和考試的要求操作,教學目標對教學活動、教學過程沒有直接的指導作用,形同虛設。歷史課堂教學目標在設計中存在的問題使得歷史教學目標未能有效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使教學失去了明確的標準,導致了教學的膚淺、低效和失控,也給教學的測量和評價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三)、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式教學是教師為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根據(jù)教材的知識結構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引導學生在小組內或小組間開展研究性學習、合作探索、共同討論,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的教學組織方式和教學方法。它的主要方式就是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和求知欲,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學生的開放性思維能力和主動探索精神;訓練學生多渠道獲得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的交際和表達能力;使學生初步掌握從事科學研究與探索的規(guī)律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參與精神。歷史知識由遠及近的特點與學生由近及遠的認知特點之間存在著矛盾,加之學生個人的人生閱歷、社會閱歷畢竟有限,對于距離他們的生活十分遙遠的歷史理解起來比較困難,這就要求歷史老師引導學生重新構建有關知識。通過小組的合作學習,同伴之間就可以對歷史史實、理論、觀點展開研習、討論;對各種材料進行辨析,去偽存真,在小組成員集體智慧的碰撞中,共同完成對歷史知識的構建,最后再由歷史教師對重新構建的歷史內容加以評價、點撥,達到歷史教學的最佳效果。
(四)、歸納拓展
歸納拓展又稱課堂總結,歸納拓展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課堂總結要順應學生在課堂中的思維表現(xiàn),使其每節(jié)課都有所思、有所得、有所感。這樣才能真正起到促進學生思維,形成敏銳感知,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作用。
(五)、目標檢測
目標的檢測是教學育教學工作中不可缺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通常的方法是對學生進行提問或讓學生做題等方式,根據(jù)學生反饋的時際情況,來了解教學目標是否落實,學生學習的知識去到哪個程度,教師可以在知識反饋中檢查得到答案,也只有通過不斷地檢測,教師才能做到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的全方位了解,才能掌握教學目標是否達到。作為一名工作在歷史教學一線的教師,在深入開展的目標教學的實踐中,我越來越深刻地體會到,教學目標檢測與目標的矯正與補救措施是教學中“使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達到教學目標要求”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必須重視目標檢測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
(六)、教后反思
反思是教師在教學后,對課堂教學的不足、優(yōu)點進行一個總結歸納。課后反思也是教師及時補救的依據(jù),以及今后教學改革的借鑒,通過課后反思能達到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和進步一步達到有效、務實課堂。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寫課后反思,是一種促進教師改進教學策略,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的好方法。也是教師快速成長的有效方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