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冬
【分類號】G633.67
21世紀是信息爆炸的時代,知識、技能更新得越來越快,以計算機和網(wǎng)絡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已逐步滲透到各個領域,全社會實現(xiàn)信息化是大勢所趨?!按髷?shù)據(jù)”、“云計算”、“互聯(lián)網(wǎng)+”這樣的新鮮詞匯層出不窮,這給中學生帶來了困惑的同時也向信息技術教師們發(fā)出了挑戰(zhàn)?!叭绾卧谶@樣一個時代背景下創(chuàng)新自己的課堂?”已經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課題。
結合信息技術的課程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我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巧妙導出新課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而好的開頭往往是成功的一半。一堂精彩的課總是有一個吸引人的情境導入,要想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就需要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學習驅動力,也就是興趣。學生有了興趣,就會關注課堂,融入課堂,受益于課堂。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課程,創(chuàng)設情境一定要生活化,將信息知識與生活實際整合起來,找到知識的生活原型,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興趣,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進入知識的學習。例如,在《文件管理好助手—資源管理器》一課中,我先是拋出一個“找書”的問題情境,讓兩名學生在書桌里找書,一個翻箱倒柜,極為混亂,另一個則是迅速找到。進而讓學生回憶平時是怎樣找書的,從而引出迅速找書的秘訣——有規(guī)則的擺放。最后我總結出,電腦就像書桌,如果擺放混亂,找起來就很費力,反之,就會事半功倍。從而引出這課內容,這樣不僅教會學生如何管理自己電腦里的文件,還教會學生平時如何管理自己的生活,將知識回歸到生活,服務于生活。
二、任務驅動學習
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目的性,培養(yǎng)他們的動手能力和探索能力,我在課堂上經常設置一些與生活密切相關的任務,讓學生試著自己去實現(xiàn),然后針對他們成果做有針對性的講解。在這個過程中,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策略,讓課堂更有活力。例如,在學習WORD的基本操作時,我會先向學生提出一個發(fā)表插圖文章的任務倡議,引起學生主動探究WORD的積極性,充分開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這樣既掌握了知識,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豐富實踐操作
新課標強調要把課堂變成一種實踐活動,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通過設置豐富的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做到“知行合一”。例如,在學生初識計算機的課程中,對于計算機的內部構造的學習要采用實踐操作演示法,準備好一臺計算機,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當堂打開機箱,拆解里邊各個零部件,向學生介紹一些維修知識,這樣,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論便活了起來。將這些零部件傳給學生摸一摸,看一看,效果會更好。
四、示范強化技能
課堂上教師做示范是為了引導學生操作,而利用“電子教室”中的學生示范功能讓學生做示范,則會給課堂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師要抓住學生展示自己學習成果的心理,同時對于展示給予高度評價,提出表揚鼓勵。除了激發(fā)興趣之外,對其他學生的進步也大有裨益。
五、分組合作探究
師生之間可以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學生之間更可以采取這一學法,因為學生之間往往會有更多的共同語言,彼此默契便于理解,在分組討論的過程中,可以獲得新知識,受到新啟發(fā),實現(xiàn)共同進步。每個小組選出組長,讓他們協(xié)助教師完成課堂任務。期末評選出優(yōu)秀組長,優(yōu)秀組員,進一步激勵學生不斷進步。
六、表揚強化課堂
學生的心理往往在受到表揚的時候強化自己的行為,有成就感的課堂會得以升華。在探索計算機知識的過程中以激勵為主,多一些表揚,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實踐中,語言強化是我們使用的最多的,當學生回答問題時,如果能夠得到一個肯定性的評價,那么將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同時要注意多給學生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讓他們在自信中不斷成長。
七、采用對比總結
把對比的方法引入到課堂教學中,有助于學生把知識進行橫向與縱向的聯(lián)系,以便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例如,在WORD中讓學生掌握了插入圖片、文字的方法,當學習PPT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對比WORD里的方法進行圖片、文字的插入操作,這樣,這兩種軟件相通的地方就被學生強化記憶了。在PPT中學生掌握了超鏈接方法之后,在學習網(wǎng)頁超鏈接時就可以借鑒PPT中的方法進行操作。
及時地對教學內容進行總結,便于學生理解知識的加深,促進學生靈活應用知識的能力的形成。例如,復制文件有很多方法,教師找不同的學生來演示不同的操作方法,不僅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
八、完善考核評價
教學必然涉及到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問題,這種評價對教學行為有重要的導向作用,也為學生學習提供指導。將課堂教學評價貫穿于信息技術課程始終,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完成總體學習目標。
評價應根據(jù)不同教學模式選擇不同方式來進行。例如,作品評價:根據(jù)所學知識學生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作品,像電子賀卡、演示文稿、PS后的圖片等等。操作評價:由于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在課堂上教師要檢驗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讓其演示操作,之后給予相關評價。文件夾評價:在教師端建立學生學習記錄的文件夾,把學生每節(jié)課的學習過程和作品收集上來,這能反應學生的發(fā)展狀態(tài)和取得的進步,作為學生成長和進步的記錄,以此作為評價學生質量的一個重要依據(jù)。
信息技術課要講的生動必須扎根于生活,前面講的幾種教學方法與技巧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lián)系、辯證統(tǒng)一的。新時代、新課標賦予我們信息教師新的使命,驅動我們探索新的教法。只有從每一名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挖掘身邊的各種教學資源,不斷創(chuàng)新各種教學思想,讓生活走進信息技術課堂,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信息技術的魅力,用信息技術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整個教學過程才是有效的,學生學習才是深刻的。新課標提出的教育理念才能得以落實,全面建設信息化社會的目標才會實現(xiàn)。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