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計蘭
摘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當今學校教育的發(fā)展方向,數(shù)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2011年版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shù)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學生要有不同的發(fā)展,我們廣大教師就要認真研究有效教學.本人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從有效教學的定義出發(fā),指出影響課堂有效教學的因素,提出實現(xiàn)初中數(shù)學課堂有效教學的基本方法。
關鍵詞:有效數(shù)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6
一、什么是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簡單來說就是通過教師的教學,達到了一定的教學目的,使學生獲得了具體的進步。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guī)律,以盡量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學生從不懂到懂,從懂的少到懂的多,從不喜歡到喜歡這門課程,這都表示學業(yè)上有收獲,有進步,這樣的課堂教學就是有效的。
二、影響課堂有效教學的因素
(一)學生個人學習能力的差異
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是客觀存在的,雖然一堂課的時間,全班同學學習的時間是一樣的,但是由于學生自身的差異,學習所達到的效果卻有較大的差別,有的學生完全掌握了要學的知識,有的學生卻沒能掌握,這樣就會導致課堂教學的無效或是低效。因此,學生個人的學習能力差異,成為影響課堂有效教學的重要因素。
(二)教師課前準備
教師課前準備是否充分會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如果課前沒有充分的準備,上課會沒有思路,往往會東講一句,西說一點,無法抓住教學的重點。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教師不知所云,學生云里霧里。這樣的教學,效果不言而喻。
(三)課堂時間的利用率
課堂時間的利用率是指:課堂上教師用于有效教學的時間在課堂總時間里所占的比例。同樣的時間,教師如果抓不住教學的重點,將太多時間浪費在處理學生的違紀行為;或是同樣的問題,教師因為語言羅嗦,講課跑題等原因,花費了過多的時間,這樣就導致了課堂時間的利用率低下,從而也就造成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足。
三、實現(xiàn)初中數(shù)學課堂有效教學的基本方法
(一)培養(yǎng)數(shù)學學習興趣,提高數(shù)學學習的有效性
數(shù)學課程的特點決定了數(shù)學的抽象性和枯燥乏味,所以,作為教師就要先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學生對數(shù)學學習產生了興趣,自然而然,學生就能熱愛這門學科,并在學習數(shù)學解決問題中體會到內心的快樂和幸福。同時,還要求我們一線教師要因材施教,選擇教法多樣化,另辟蹊徑,激發(fā)興趣。例如,在講解“有理數(shù)”一章的小結時,同學們總認為是復習課,心理上產生了一種輕視的意識。鑒于此,我把這一章的內容分成了“三類”,即“概念關”、“法則關”、“運算關”,要求在限定時間內通過討論的方式,找出每個“關口”的知識點及每個“關口”應注意的地方。如“概念關”里的正負數(shù)、相反數(shù)、數(shù)軸、絕對值的意義,“法則關”里的結合律、分配律以及異號兩數(shù)相加的法則,在“運算關”強調一步算錯,全題皆錯等等。討論完畢選出學生代表,在全班進行講解,最后教師總結。通過這一活動,不僅使舊知識得以鞏固,而且能使學生處于“聽得懂,做得來”的狀態(tài)。通過這一過程,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得到了提高,為數(shù)學課有效教學奠定了基礎。
(二)創(chuàng)設情境的有效性
在教學時,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主動動手,自己去探究、實踐、創(chuàng)新,這樣才能深刻地理解數(shù)學知識,從而激發(fā)他們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實踐能力和探究精神。例如在進行“截一個幾何體”教學時,我讓學生拿出事先切好的正方體形狀的橡皮泥,然后讓學生用一個平面(小刀)去截這個正方體,截出的面可能是什么形狀?學生興趣很高,紛紛動手操作。很多學生不但能截出三角形、四邊形,還能截出五邊形、六邊形,但不能截出七邊形,同時我用電腦演示給學生看。通過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去,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活動。
(三)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教師所提的問題,既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又要針對教材的重點和難點。而且,教師提問時要心中有數(shù),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問題。教師提出的問題無論是預設的還是即興生成的,都要有針對性,都應有聯(lián)系性和層次性,只有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對問題的興趣。如:求直線y=3x+4與兩條坐標軸圍成的面積。問學生一條直線與兩條坐標軸圍城的圖形是什么?學生回答是直角三角形,再問若要求其面積,應該先求什么?這樣學生就容易得出通過點的坐標來得到直角邊的長度,從而求出圖形的面積。
(四)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主導作用的有效性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僅是解決怎樣教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教學生怎樣學。教師不是評判者,也不只是對學生提出要求,教師更多的是學生的服務者,他的職責要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通過教師的努力使學生真正學到知識和本領,教師應努力滿足學生的求知愿望,使他們能自覺熱愛學習,在學習中去體驗快樂。在課堂中和諧的氛圍,民主的氣氛是不可缺少的,平等、尊重、傾聽、感染、善待、理解每一個學生是教師必須具備的能力和素質,只有使他們在學習中能真正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在成功的喜悅中激發(fā)熱愛學習興趣,在學習中實現(xiàn)真正的發(fā)展和提高,這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
(五)確立目標,主動參與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教師應充分信任學生,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氣氛,讓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充分發(fā)揮。在學習過程中,自主學習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方法,學生學會組織、協(xié)作、思考和交流。例如,在進行“稅收問題”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在網上搜索“稅收咨詢”的網站。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在網站上用“協(xié)作”與“對話”的方式進行探索。
總之,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從素質教育的目標出發(fā),在今后的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我們要踏踏實實地研究“有效教學”,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效果更好,使每個學生都能學到更多的數(shù)學知識,使每個學生都能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參考文獻
1、 奄新玲.初中數(shù)學有效導入的方法初探教學研究,2011,5
2、 顏小兵.初中數(shù)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初探[J].中學數(shù)學月刊2009(7).
3、 2011版《中學數(shù)學新課程標準》endprint